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确认安阳所发现的古墓为曹操墓的消息公布以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0年6月11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也将曹操高陵名列其中。6月12日,一号墓开掘,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再次将近半年来全民热议的安阳曹操墓的真假问题聚焦到公众眼前。
自从河南省文物局宣称在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发现的那个汉魏时期的大墓为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墓之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认定的和反对的声音充塞于耳。其实关于曹操墓的所在,早有说法,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那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两地虽属两省,但隔漳河相邻。
本次西高穴大墓正式发掘时间是2008年12月12日,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时间是2009年12月27日。经过发掘,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的一共有8件,其中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尸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曹操高陵1号墓共100平方米,铁制佩剑发掘自墓道边,保存完整,甚为罕见;2号曹操墓发掘出的翡翠珠,为曹操下葬时嘴含,为稀世珍宝,有专家估价上千万元。翡翠珠,椭圆状,2厘米长,质地温润,在灯光的照射下惊艳无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专程前来考察,发现此翡翠珠世上绝无第二个,“只在唐代以后的记载里见过,从未见过实物”。其他所有从曹操墓出土的珠子都带有穿孔,只有这个翡翠珠没有任何穿孔,由此专家推断其他珠子为配饰物上所用,翡翠珠为曹操下葬时口含。
相关考古专家确认此墓为曹操墓的几点重要依据是: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六十米,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并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曹操终年六十六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在河南省文物局确认高陵的消息公布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亦有专家为此次发现表示该东汉大墓确是高陵无疑。
可以说曹操墓的出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里既有专家、学者的认同,也有一些人想把这事做成“周老虎事件”,“不识魏王是魏王”。但虽然如此,曹操的智谋和秘计还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被保存在各个讲述、分析曹操的作品之中,甚至包括我的这本小书,他将永远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