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一句话将曹操的自私卑劣的性格暴露无遗,也正因这句话使后世对曹操的看法颇多不满,从而定型了其奸雄形象,曹操,开怀时,能容刘备、能赦张鲁;狭仄时,也能逼死第一谋臣“荀彧”,也能斩杀聪明奇才如杨修者;用兵时既多疑,任人时却又用人不疑;时而屯田爱民,时而又嗜杀成性,可以流血漂橹,千里横无人烟……种种性格看似矛盾,实又有统一之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本章将为你揭开谜底。
曹操是个明君,这一点儿是无论学界还是社会公认的一个评判,而明君所必须具有的一个优点是仁义。要说曹老板的仁义,那真是仁义。
且看曹老板早年还是公务员的时候(洛阳北部尉),就十分的尽职尽责,在其位而谋其政,为百姓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了不少的好事儿。
他一走马上任就在办公地点重修大门,并且设置了五种颜色的棒子,每个大门左右各悬挂十余条,只要有人胆敢违法,曹老板就不避豪强,坚决执法,所以京师的治安状况一下子提升了,也没有恐怖分子敢搞些小动作。但这么做触犯了一些当权者的利益,所以曹老板因此丢了官儿。(《三国志·武帝纪》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后来曹老板在做骑都尉的时候,讨贼有功,又给提了市长(济南相)。曹市长去济南国上任,在任上就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狠狠地整治了一些贪官污吏,最后又因为干不下去了,就成了在家的待业青年。(《三国志·武帝纪》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董卓乱起,曹老板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准备为国平乱,不料却遇上袁术、袁绍等这样趁乱谋取自己利益的“国盗”,曹老板无法,虽未与之同流合污,却也不得已走上了和袁氏等军阀相同的道路。
但他与袁术、袁绍等军阀不同的是,那些军阀对农民起义是血腥镇压的,只要逮着了,就地正法,绝不宽容。曹操却不然,他比较聪明,全部赦免了这些叛军,并且为己所用。虽然这也是出于权谋,可比起其他军阀来讲,毕竟还有一丝仁义之心。
而更大的仁义在于曹操平定袁绍之后,对于袁氏占领地的政策不但很好地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亮出了一个成功政治家的风采。
其后对于根据地的治理和致力于战乱后生产的恢复,曹操都为当地人民做出了贡献,所以曹操作为当时的“仁义明君”来说,不在刘备之下,就这一点来说,统领江东的孙权则要差一些。
但曹操也不全是个仁义明君,他也有狂暴恣睢的时候,这个时候,曹操更多的像一个杀人魔头,令人害怕。比如曹操在借口为其父报仇,攻打徐州牧陶谦的战争中,为了展现自己可怕的一面,杀了不少人,简直就是日本鬼子一样的,据《后汉书》载:“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杀无辜的人民不说,他几乎是嗜杀成性,只要和自己政见不合、反对自己的人,曹操多半将其杀害。不但这些,甚至那些根本没有得罪过他,就是因为生来比他聪明的人,他也要杀,这才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
据《三国志·刘表传》注引《零陵先贤传》的记载,曹操还曾把一个叫周不疑的未成年人给杀了。你说曹操好好地,干嘛去杀一个未成年人呢?难道他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据说零陵人周不疑从小的时候就很聪明,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神童,曹操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就起意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周不疑这个小伙子呢,也很有自知之明,他“不敢当”。
嫁女这件事儿算是搁在一边儿了。大家都知道,曹操有很多出色的儿子,其中论诗文如曹植,论武勇如曹彰,论文武全才则数后来篡汉即位的曹丕,但是最出色的一个儿子还是早死的曹冲。曹冲这孩子很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我们小时候上课学的那篇课文《曹冲称象》就是讲这个孩子的。那么小,就能聪明到那种地步,这是很厉害的,所以曹操一度想立曹冲做世子。据说曹冲的智商才刚刚和周不疑一样,那么你说这周不疑能聪明到什么地步。
在曹冲还活着的时候,周不疑的命运还算是不错的,但是等曹冲一死,坏了!曹操就起疑心了:我那聪明的仓舒(曹冲)死了,你这么聪明,以后谁还镇得住你?于是就想把周不疑杀死。曹丕认为他爹这么做不好,不厚道,更兼人家周不疑也没犯什么罪,怎能随随便便,要杀就杀呢?深谋远虑的曹操就对儿子说了:“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于是找了个刺客,把周不疑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