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6400000020

第20章 兄弟阋墙,注定一场失去“人和”的战败

官渡战后,又过了两年。建安七年夏五月,一代枭雄——袁绍,得病,呕血而死,他的小儿子袁尚即位,代他爸袁绍为大将军、冀州牧。而袁绍的长子袁谭在夺位斗争中失败,只好自领车骑将军、青州牧,出镇黎阳,以防备南边儿的曹操。

是时,袁绍手下的大臣分为两派,一派支持袁尚,像审配、逢纪等人,一派支持袁谭,像辛评、郭图等人,两派通过拥戴公子,实际上来争取自己在北方的权利。矛盾很深,同时袁尚在审配、逢纪两人的劝说下,对长兄袁谭也十分提防,所以袁谭就很不爽,借故杀死了袁尚派来的监军“逢纪”,兄弟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激化。

这个时候,曹操急于征讨北方,收取战败袁绍的胜利果实,于是向黎阳用兵。本来袁尚给袁谭的兵就很少,更兼曹操能征善战,袁谭更加不是对手,于是便向袁尚求援,袁尚本着大局着想,率兵来救,因此,兄弟之间的矛盾反而有所缓和。曹操虽然奋力杀退了袁谭、袁尚兄弟,占据黎阳,可是却不愿看见谭、尚兄弟二人和好。

所以当诸将建议曹操乘胜追击时,曹操不肯,郭嘉就给曹操陈明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说:“袁绍喜欢这两个儿子,一直拿不定主意该立谁,所以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同时又有郭图、逢纪这些人分别支持两人,因此兄弟俩一定会斗起来的。明公你现在急着攻击他们,他们就会抱成一团儿,缓一点儿攻击他们,他们就会生出矛盾。您不如假装向南,做出要征刘表的样子,以待其变,等到兄弟俩个生出变乱,您再率兵出击,则可以一举而定北方。”(《三国志·郭嘉传》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曹操听后,说:“善!”

于是曹操就带着兵南下,做出要讨伐刘表的样子,结果军队刚刚开到西平,北方就有消息来说,袁尚、袁谭为了争夺冀州,大动干戈,袁谭为袁尚击败,逃到平原立足,并且派遣辛毗来向曹操投降,希望曹操能帮他打袁尚,曹操非常高兴。

这两个哥们终于干起来了。但是曹操此时也有一层担忧,毕竟自己出兵,声言是要讨伐荆州刘表的,万一自己去攻打河北了,刘表会不会乘虚偷袭许都呢?其实曹操的多疑不是天生的,因为他早年曾被吕布端过老巢,后经浴血奋战,有几次甚至置身死地,才拼死夺回的,曹操不能不担心啊。

此时,又是那个荀攸,对曹操分析了刘表,他说:“天下现在正有事儿,而刘表却坐保江汉之间,他没有取天下的志向是可以知道的。袁氏家族据有四州的地盘儿,兵员数量十万,而袁绍在时又以宽厚,得到众人的拥戴,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守护父亲留下的祖业,那么天下的祸难就不会停止了。眼下他们兄弟两个有矛盾,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如果将来和好了,专力对付我们,我们就很难图谋这哥俩了。乘他们不和的时候攻取,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三国志》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曹操听后,说这个主意不错。

这时,便连敌方谋士辛毗也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劝说他收取河北。辛毗是奉袁谭之命到曹操那里讨取救兵的,结果辛毗反而劝曹操收河北,你说这家伙,连自己的谋士都这样了,袁谭、袁尚哥俩儿还有玩的么?辛毗是袁谭那边儿的人,咱们且看这哥们怎么说,因为他毕竟是袁氏那边儿过来的,说的话有权威性。

辛毗对曹操说:“明公不要问我是真心还是假意,只看眼下的形势就可以了。”接着以大篇幅分析了袁氏集团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于最后指出四方的敌人,眼下没有比河北最大的了,如果河北平定了,就可以起到强盛六军而震动天下的效果。曹操很看好他说的话,于是称善。(《三国志·辛毗传》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於己也。今一旦求救於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於外,谋臣诛於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国无囷仓,行无裹粮,天灾应於上,人事困於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鄴,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脩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

于是曹操果断地再次率军,兵临黎阳。此一举,袁氏那方的文臣武将就跟雪崩了似的争先恐后地来投降曹操。

曹操一路上势如破竹,遂于建安九年二月,包围了袁尚的首府邺城,经过一系列的围城打援和攻城战役,于八月间,由于袁氏内应,城破,曹操平定冀州,袁尚向北逃亡中山。

曹操收取袁绍首府邺城之后,亲自来到昔日大敌袁绍的坟前,祭祀袁绍,追怀起过去一起起兵讨董的往事,曹操“哭之流涕”,下令善待袁绍眷属。

据曹操自己的回忆,当初,他与袁绍一起起兵讨董的时候,袁绍曾问过他:“如果咱们这次创业失败了,你可想好后路没有?去干点儿什么别的?”其实当时曹操心里也没什么具体的想法,但他为人比较贼,就反问袁绍:“足下意以为何如?”袁绍很坦诚地对曹操说了自己当时的打算:“我南边守住黄河,北边凭借燕、代的险固,向北和少数民族做好关系,然后向南争取天下,这样大概就可以成功了吧?”非常的坦诚,后来袁绍也就真是这么做的,可见当时两人的关系能有多好,袁绍信任曹操能到这个地步,把自己公司的长远发展计划都告诉了曹操。可曹操当时没什么资源,所以不能像袁绍一样,今天计划这,明天计划那的。那时的曹操还过着一种朝不保夕,有今天没明日的生活,所以对于未来不能做出长远的规划。曹操听了袁绍的话,心想:“好嘛,你这么一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当时争夺天下,只有两条道路可以借鉴:第一条就是仿效汉高祖刘邦,从关中出秦川,东向以争天下,因为刘邦就是这么成功的。第二条则是取法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先占据河北,然后南向平天下。当时刘秀一统天下,走得就是这个路线。比较一下,曹操和袁绍处于东汉末年,距离刘秀的时代比较接近,因此刘秀的成功案例是最值得借鉴的。相比之下,刘邦的案例就似乎有点儿时隔久远了,不大具有参考性了。因为毕竟从西汉到现在,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秦末很不一样。尽管曹操这辈子除了周孔外,就非常崇拜刘邦了,一获得了什么人才,就总爱说:“我的萧何啊!”“我的张良啊!”“我的韩信啊!”什么的,萧何、张良、韩信是“汉初三杰”,都是刘邦手底下的能人儿,曹操以刘邦自比,他的志向和偶像也就很清楚了。他为什么崇拜刘邦呢?因为一来刘邦比刘秀早,二来刘邦是曹操的老乡,都是沛人,自己的老乡,又是当年创业的汉高祖,曹操从小耳濡目染,能不崇拜么?可现下袁绍抢先把刘秀的成功案例借鉴了,自己当时又没什么资源,该说点儿什么呢?总不能说自己要效法高祖,立足关中,然后东向争天下吧。一来曹操不能在袁绍面前过于暴露自己的政治抱负,二来呢,当时的关中还在董卓手中,而袁绍此问的假设就是讨董这件事儿没成后怎么办,你曹操总不能说你不成,我就成,到时候我把董卓灭了,然后按照刘邦的成功案例,跑马圈地吧。所以说曹操比较贼呢,他没有吐露自己的具体计划,只说出了自己经营的原则:“我任用天下的能文能武的人,然后再用道来驾驭,就没有什么不行的了。”(《三国志·武帝纪》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当时袁绍听了这话儿,什么反应,于史无征,但我觉得,以当时袁曹两人的势力对比而言,袁绍肯定心里在想:“你丫就吹吧!分明自己没什么好创意,跟老子面前玩这虚的,没用。”所以,袁绍鄙视曹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最终由于鄙视而养成轻敌的习惯,为操所破,给了天下很大的震动,致使后来全天下想搞事业的人都在分析、讨论,讲述袁绍的失败案例,来谋求自己的晋身之阶,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就跟现在你去应聘,张口不说点儿什么企业经营运作成功失败的案例,你这个人的素质就上不去似的。当时也那样,所以你看只要士大夫一去应聘,张口就会对主公说:“你看当年袁绍是怎么失败的……”以表明自己是经营分析的高手儿,换得主公对自己见识、能力的认可。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社会名流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您是一个世界五百强的老板,您要是能把这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都经营垮,那也说明你是有一定本事的。反观袁绍,偌大一个企业,就这么几年间,说垮就垮了,袁绍啊,还真是有一定本事的人。

至于后来,曹操收拾残局,比如平定并州高干,扫灭袁谭,用郭嘉之计,使辽东太守公孙康自献袁尚、袁熙首级,最后彻底奠定了曹操北方的基业。

同类推荐
  • 王族悲歌

    王族悲歌

    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几乎人人皆知,但了解“三国归晋”后故事的人却不多。在晋王朝的历史上,有“八王之乱”的记载,正是这八个王爷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兵戎相见,才使一个新兴的王朝——晋王朝迅速走向了灭亡。《八王之乱》一书就是根据史书中简略记载的“八王之乱”为主线,进行文学创作而成的。作者在创作此书时,既描写了残酷的战争场面,也细致地描写了皇族女眷、平民家女子、红楼妓女的爱情生活和悲惨命运。本书共塑造了100余位栩栩如生的男女人物,包括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
  • 关于没能上天堂这件事

    关于没能上天堂这件事

    飞来横祸,有为青年尹绍川不幸殒命,且看他如何揪出幕后黑手,拯救亿万生灵
  • 大明奸商

    大明奸商

    明朝末期,流民遍野,内忧外患,饿殍满地。萧川来到这个世界,立志要在这乱世当中成为一代商贾。于是,有明一代最大的奸商煌煌然出世了。“我要制造出大明最强大的火炮!”“我要组建大明最恐怖的军队。”“我要让欧洲、美洲、非洲的白银统统流入大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最庞大的财富和科技。”一首丧魂曲,断了明朝最大权监的性命。一幅宫女图,缘定三生。种下一粒种子,盛开了整个世界。这就是《大明奸商》。
  • 唐末枪魁

    唐末枪魁

    彷徨无助,困扰迷惑的时候,唤起心中的那位英雄吧。一起快意恩仇,扫清寰宇,还心灵一块净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左手亮银枪,腰系无尘剑,跨下白龙马,一身玄盔亮甲,旷古未有的骁骑骑兵银枪队,绝世神兵,兵法阵战,大战唐朝大军、沙陀骑兵……。这是一个渺小伴着伟大,英雄伴着美女,邪恶伴着正义,野兽伴着驯兽人的时代。在这乱世当中,且看我们的英雄如何作为。斟杯美酒,带上笑声,一起看唐末枪魁舞河山。……世道混乱,被人逼得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反!第一猛将李存孝追着我打,怎么办?战!有外国人欺负咱们,怎么办?干!有美女真心真意喜欢我,怎么办?娶!有人封我大官怎么办?做!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我的个乖乖,还不赶快回家,在这丢人现眼啊……。
  • 重城之觞

    重城之觞

    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城县令李宝寿正在张罗着给九十岁的老母亲举办庆生寿诞,一伙蒙面大盗却将天宁寺西塔的舍利宝盒打开。桃花州州官杜德福怪罪下来,下令限期一个月追回赃物,否则要是耽误进宫给溥仪皇帝呈送,就拿人头试问。李宝寿只能够悬赏缉拿盗贼,瓷商葛显贵的儿子葛知礼欣然领命。在追捕盗贼的过程中,葛知礼与县令的千金李焕媛邂逅,并擦出爱情的火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舍利宝盒如期追回,葛知礼却不仅没有得到重赏,反而和父亲一起被关进了县衙。李焕媛站出来为葛知礼父子打抱不平,不料却中了父亲的奸计,李宝寿借机得到了刻花瓷制作的秘方,偷偷卖给了觊觎秘方已久的日本商人渡边三郎,在中国的领土上,日本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刻花瓷。
热门推荐
  • 都市完美护花狂龙

    都市完美护花狂龙

    他叫叶秋,一心想要过安稳日子,现实却非要逼良为娼,美女总裁投怀送抱,窈窕杀手任君采劼,校花也不甘落后,萌萌哒小萝莉大喊着,“大叔,不要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天道之末

    天道之末

    前世命运终结,轮回未尽,造化新生!新生的他,真灵为始,意识独立,魂魄自蕴!这一世,他不沾一界因果,不享一界气运,三魂不清,七魄不明……一切都需要他自我悟道,化外超脱……
  • 穿越之醉红颜

    穿越之醉红颜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历史的车轮始终是不会因为一个意外而有所改变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一曲流传千古的爱情悲歌
  • 穿越重生之完美爱情

    穿越重生之完美爱情

    我叫蒋璐熙,今年18岁。我是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对了,我还有个比我小两岁的妹妹,叫蒋璐萱。起初,我很讨厌我妹妹,认为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拖油瓶。’后来在‘孤儿院院长’苦口婆心劝地说之下,我最终还是认了我这个所谓的‘妹妹。’……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道无悔

    道无悔

    道,修的是心。问道,问的是自己。今修道,只求自由逍遥行。一梦未醒,梦得无尽天地散。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不死记

    不死记

    悠然茶水,可请君尝一?不敢欺君,君莫怪!
  • 白身姑爷

    白身姑爷

    一个年轻资深管理顾问,被特意招进了危机四伏的清氏家族,成了一名新贵――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