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十镇诸侯聚集起来以后,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便发生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精彩故事。而实际的历史事实呢?确实是董卓被这些诸侯联军给震慑住了,于是鸩杀了废帝弘农王刘辨,决定胁迫天子,迁都长安,以避兵锋。
而讨董集团这些董事们呢,据《三国志·武帝纪》载:袁绍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并未对董卓所在的关中形成什么包围之势,而且都怕董卓兵强,“莫敢先进”。
于是曹操就指出来了:
“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曹操之意是说,我们拉起队伍来对付董卓。现在人都已经聚集起来了,你们还有什么疑惑的么?要是董卓听说山东闹事,他凭借朝廷的权威,据守长安、洛阳的险固地势,向东来和我们斗,即使他再不讲道理,仍然是个祸患。可现在他焚烧政府大楼,劫迁国家领导,国内都很震动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正是上天要他灭亡的时候啊,我们可以只打一仗,便可安定天下,不要失去机会。
可是曹操想的虽好,却没人听他的,原因是这些起兵讨董的外镇诸侯都各自打着心底儿的小算盘,并不是真的为稳定政治局势着想,他们现在所考虑的是乘机军阀割据,自己做土皇帝。
于是曹操便带领着他那五千来号人,想要西进,占据成皋。张邈碍于面子,也派了卫兹率兵,跟着曹操。到荥阳汴水时,遇见了董卓的部将徐荣,曹操就和他开战了。因为在曹操的心目中,董卓的人这会儿都成了惊弓之鸟,是没什么战斗力的,所以自己只需要虚张声势,在阵前晃一晃枪,遛一遛马,喊个几声,就能把董卓的人给吓跑。可是实际上呢,董卓手下这群人不吃这个,人家从小在西凉长大,就和当时的吕布、后来的马超一样,打架跟玩儿似的,所以一接战,曹操就发现不对了。
“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便连曹操自己也为流矢所中,坐骑被射中,还是兄弟曹洪危难时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才得以“夜遁去”。凄凄惶惶地逃回了酸枣。
董卓的部将徐荣一看,你曹操虽然只有数千兵马,却敢来追赶我的貔貅之师,而且接战时又都非常勇敢善战,那么聚在酸枣的这群人恐怕都跟曹操似的,不好对付,我还是见好就收吧。于是带着人马回去了,使得酸枣的那些人躲过了一劫。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第一战的失败,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在于“所将兵少”,而且过于轻视敌方的实力。但是人马虽少,却能“力战尽日”,足见曹操练兵有方,而且起到了震慑敌军,使其不敢进攻酸枣的效果。所以曹操生平的第一战虽然败了,可是败得却并不丢人,因为大意轻敌是每一个刚上战场的将军所容易犯的错误。这点恰恰体现出了初征曹操的稚嫩和青涩,不如那些诸侯们的老奸巨猾,一眼就看出董卓兵强,自己吃不到什么好果子,所以宁愿内斗,怯于公战。而曹操却练兵有方,使董卓的部将误以为义兵都像曹操的兵一样能够“力战尽日”,所以避免了酸枣的战事。总之,这第一战既有得又有失,既体现出了曹操军事上的不成熟和缺陷,又凸显出了曹操练兵上的才干和闪光点,所以可谓是一场交了学费的战役。
曹操兵败到了酸枣以后,发现义兵们十余万,都在日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就很气愤,很失望,“责让之”,“因为谋”,并给他们出主意说:
“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你们都听我的,叫袁绍带着他的人马到孟津;在酸枣的这群人呢,守成皋,塞轘辕、太谷,把险要的地方都占了;再叫袁术进军丹、析,入武关,使关中震动,我们都高垒深壁,不跟董卓接战,多布些疑兵,示天下形势,您看看,优势都在我们这儿,董卓已经被我们战略包围了,成了瓮中之鳖,我们以顺诛逆,哪有不成功的呢?而现在你们都持疑不进,叫天下人都失望了,我偷偷地为你们羞耻啊!
看看,人家曹操只打了一次败仗,就跟日本漫画大师鸟山明笔下作品《龙珠》中战斗民族赛亚人中千年出一的超级赛亚人似的,每打一次败仗就会飞速成长一次。这次曹操通过上次的失败,认识到了董卓虽然不敢与义兵正面对敌,可是他人马的实力还是在的。所以曹操主张我不跟你打,就像后来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对阵时司马懿所用的招数似的。不过我虽然不跟你正面接仗,但也并非像袁绍等外镇诸侯一样天天做一块儿喝酒、聚会,没有作为。我反而要占据要地,坚壁不战,示天下以优势,结果明眼的旁人一看,就知道你不是我的对手了,这其实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讲的用兵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的这个军略是相当厉害的,然而可惜的是,当时竟没有人听他的,“邈等不能用”。
很显然,这个时候袁绍、袁术等人想的已经不再是拯救汉家社稷,而是怎么样乘乱捞取更多的地盘,更大的权力。只有曹操一个人还在做着“平治天下”的美梦,所以要从这时来看,真正祸乱天下的其实应该是袁绍他们,而曹操此时想的和那些讨董集团董事会的董事们是矛盾的。
而这时由于曹操新败,手底下也没多少兵了,所以更没有诸侯去理会他这样一个没有实力的败军之将,曹操也彻底认清了袁绍等人的真正目的,于是乎他写了一首诗,题名《薤露》,愤然离去。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诗中愤慨地骂何进、袁绍等辈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你看那些人跟猴子穿人的衣服似的,没什么见识和谋略;骂董卓是“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自己则像商末的微子一样,看着过去残破的旧都,“为哀伤”。
讨董诸将都不听曹操的方略以后,曹操就被这些人排挤出了“董事会”,行,您别干了,您爱怎么着怎么着去。曹操也是个知趣的人啊,可以,你们这些竖子不足与谋,我自个儿干自个儿的去,所以从这时起,曹操的心里才真正有了自己创业、打天下的念头。
您想啊,袁绍等辈都各怀鬼胎,想乘朝廷沦丧之际,捞取一些国家资源,据为己有。人家曹操也不傻啊!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比袁绍等人还精还能,在天下局势急剧变化的这当儿,大家都在努力地将国家资源“私有化”,只有曹操仍胸怀“平治天下”之志,可见曹操的与众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