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将重点讲述曹操的发迹,所以有望创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看官可要看好了,条件相近的仔细学习,条件不一样的也可以引以为借鉴。
于曹操在家待业的这几年里,正是他的父亲曹嵩“输货权门”,买官太尉,当权的这几年,所以曹操衣食不愁,前途不忧。人家当爹的毕竟是军队上的人,用现在的话儿说,曹操是大院儿里长大的,所以机会很快的又一次降临到曹操的头上。
这个时候黄巾主力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各地仍有小股“义军”蜂起,更有金城边章、韩遂等人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社会依然动荡不安。为了应付混乱的局势,中平五年八月(即公元188年)朝廷“置西园八校尉”,名单如下:
上军校尉蹇硕
中军校尉袁绍
下军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曹操
助军右校尉冯芳
助军左校尉赵融
右校尉淳于琼
左校尉夏牟
“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不但如此,我们知道灵帝是在宦官的辅佐下除掉强大的外戚而掌权的,所以他这辈子的爱好除了喜欢卖官鬻爵外,最大的一个就是宠信宦竖。
蹇硕就是一个宦竖,灵帝认为他“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我们说过汉武帝设司隶校尉是直属于皇上的,而现在除了司隶校尉,以下掌兵百官都归蹇硕管辖,便连大将军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的大将军不是别人,就是《三国演义》开篇那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何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八个掌握东汉朝廷天下兵马的校尉为什么称为“西园”,而不是“东园”、“北园”、“南园”。或者有心的看官还记着,西园是什么地方啊?对了!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现在的“沪市”或者“深市”,是灵帝明码标价、卖官鬻爵的官市交易场所,是国家认可、合法经营的官爵买卖市场。所以哥们猜测这八个校尉八成也不是参加什么国家公务员考试(那会儿也没这个)或者什么“超女”、“快男”选秀节目而跟朝廷签约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凭借关系花钱买来的。而且你光有钱也不行啊,还得有关系啊,不然有钱都没处使,像袁绍、曹操这种高干子弟,那是不光有钱,又有关系,所以应选了。
这样曹操短暂的待业幸福时光就结束了,这就是《三国志·武帝纪》中所谓的“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在曹操去京师做典军校尉的这段时间,东汉的时势和政局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首先是灵帝的驾崩,这哥们皇帝做到头儿了。我们知道东汉的政局一直是外戚、宦寺、党人三家轮流坐庄,真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换。现在灵帝一死,本来便已积蓄的外戚与宦寺的矛盾便暴露了出来,矛盾表现在是按照外戚的意志拥立皇子刘辨即位,还是遵从宦寺的主张拥立皇子刘协即位。无论是刘辨即位还是刘协即位,对另一方都面临着一种丧失权位的危险和打击,所以外戚势力决定先下手为强。
灵帝死后,何进率先拥立刘辨即位为帝,是为汉少帝,并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复又杀死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和自己作对的宦官蹇硕,“因领其屯兵”,将兵权掌握在手,却仍不放心。
这个时候的何氏集团是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掌权。袁绍叔父太尉袁槐助何氏集团理政,中军校尉袁绍助其典兵,所以可谓是何氏与袁氏的利益共同体。袁绍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权利,遂劝何进,说:“大将军您现在大权在握,是上天都帮助您的时候,何不趁此时把宦官全都杀了,以除后患?”何进一想,我正天天担心着这群不男不女的家伙,不知道何时给我来那么一下子,我就会落得和外戚窦武一样的下场,更何况天下人都知道这群不男不女的家伙不干好事,专干坏事,舆论导向也不在他们那边,我何不乘此良机,将其斩尽杀绝呢?
何进虽然这么想了,可他优柔寡断,“事久不决”,又去征求他的妹妹何太后的意见。何太后说:“太监总管内宫,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怎么能随便废除呢?”而且张让、赵忠、段珪等宦官为了逃命,给何太后的妈妈舞阳君和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送了不少贿赂,这两个人也帮着太监说话。而何进呢,又是刚刚掌握大权,他以前不过是个卖肉的,远不及那些宦官在宫里的势力,盘根错节,所以这事儿也就一直拖着,没下文。
但是袁绍一直是这事儿的积极推动者,他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计便引来了当时众人诸多的议论。什么法子呢?那就是“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搞不定自己的弟弟、妹妹、妹母,袁绍就索性给他出了一计:您啊,就多召些狠人进京,叫他们起事,吓吓太后,太后是女人,这一吓说不定就准了呢。
何进这个傻瓜,果然没什么见识,竟然同意了袁绍的这个馊主意,决计召兵进京,胁迫太后就范。自己一家子的事儿,搞不定,反要劳烦外镇诸侯,帮助自己解决,其昏聩也真是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像你和你弟妹在家里争夺东西,结果你争不过你弟妹,那你就把外面的强盗全都请来,叫他们吓你弟妹么?难道何进、袁绍就不知道外面的强盗也是会抢东西的么?真是脑残!
所以当时便有不脑残的部下劝谏了,例如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这个主簿陈琳便是后来在官渡大战时为袁绍写《讨操檄文》的那哥们,在下一章他还会出场,并有精彩的表现。不过笔杆子就是笔杆子,您瞅瞅人家说出来的话,真是出口成章,一言击中要害。陈琳说: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这一句话很厉害啊,可谓明晰时局,洞若观火:“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大兵聚在一起了,就会强者为雄,到那会儿就比谁胳膊大腿粗了,谁还听您号令,这就像倒着拿剑一样,把柄递给人家,说来杀我吧,所以“功必不成”,而且是引发祸乱的台阶。您说狠不狠啊!
时任典军校尉的曹操听说这事儿后,“闻而笑之曰”:
“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笑何进小题大做,反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我们看到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有了高于何进、袁绍的见识,可脑残何进不懂啊,也听不进去,于是便按照那倒霉催的袁绍所献的这倒霉催的计策,召四方强兵悍将入京。这些强悍的外镇中最有名的一个便是并州牧董卓,其次丁原、桥瑁、王匡都是后来一起讨伐董卓的外镇诸侯。
其中董卓屯兵关中上林苑中,王匡招强弩,桥瑁屯成皋,丁原更在孟津放了一把火,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搞一点儿骚动,算是响应中央的号召了。谁料何太后一点儿也没怕,“犹不从”,不答应将太监全部搞死。于是何进又没辙了,袁绍看他不能成事,索性摆脱何进,自己打着何进旗号,一个人跟宦官们死磕,官、宦矛盾急剧恶化。
张让等人为了保命,狗急跳墙,矫太后诏将何进一个人骗进宫来,于嘉德殿前杀死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讯,遂率领何进旧部吴匡、张璋等人攻入宫中。张让等人劫太后、少帝、陈留王(这个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等出逃,太后为尚书卢植所救,少帝和陈留王则被董卓所救。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董卓救驾之后,急于在百官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便想到了废立皇帝的事。您想啊,一个新来京师的边镇诸侯想要掌握朝廷大权,最好的捷径便是除旧布新,再新立一个皇上,那么这样自己便有拥立之功,而可以生杀予夺了。
于是董卓便寻了个借口,说自己在北邙救驾之时,少帝表现得不好,不如陈留王贤能,应对得体,自己为国着想,要立贤者为帝。小的时候我看《三国演义》,看到这里,见别人都骂董卓想篡逆,我就很不解,心想董卓要想篡逆,肯定得拥立一个傻瓜皇帝,才能得逞野心啊,他又干嘛要立贤能的陈留王呢?长大以后,看了点史书才知道,原来所谓陈留王贤能的话,不过是董卓的一句托辞耳。刘协要真的贤能了,也就不会先后被董卓、曹操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了,而董卓要废少帝,立刘协,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还有一个原因,《后汉书·董卓列传》里也说得非常清楚:
“陈留王)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陈留王刘协的妈妈王贵人早死,是董太后将他抚养长大的,而董卓又认为董太后和自己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同族,所以就更有这个心思了。但是又不能直说自己为了夺权,刘协这孩儿又是我们自家养的,所以我要废了刘辨,改立刘协。于是董卓便说刘协如何如何贤能,我是为国立贤,看你们这些文武百官还有什么说的。
借口虽然有了,可是那个时候是汉末,不是评长论短、讲道理的时代,所以董卓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得看他胳膊大腿粗不粗。事实上,刚到洛阳的董卓手里面并没有多少兵,史称:
“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
于是董卓想了一招,每隔四五天便乘夜把部队拉出城外,早晨大张旗鼓地再开回来,别人不知道啊,就以为董卓的部队又到了,给人造成一种兵势浩大的假象。从这个事儿来看,人家董太师不光是个莽撞的好色之徒,也是有一点儿头脑的。
紧接着,董卓马不停蹄地又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将,诱使吕布杀死了他的第一个义父丁原,而且兼并了丁原的部众,声势益壮。
董卓手头有了兵后,下一步就开始准备实现其政治抱负。首先是开个例会,假装征求一下文武百官的意见,可文武百官是干嘛使得啊,人都宦海浮沉那么多年,说实在的你董卓撅一撅屁股,人家还不知道你想拉什么屎么?所以文武百官很多都反对。可董卓不管啊,我就是要行这废立之事,我就是不讲理,你们能怎么着?文武百官也没法子啊,谁叫人家董卓手头有兵呢!
于是乎,董卓便不管同事的意思,径自胁迫太后,废少帝,立刘协,是为汉献帝。也就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在这个事儿上,董卓的专权大大地得罪了一些仕宦门第的利益,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袁槐、袁绍、袁术的袁氏集团。其余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周毖、伍琼等士大夫,这些人也都是怀有政治抱负的,但是你董太师一专权,人家就没权了,所以人家不支持你,跑去反对你。事实证明,董卓虽然象征性地提拔了这些人,可这些人最后还是跑去袁绍那里,结成了讨董集团,与董卓为敌。
董卓在实现其政治抱负以后,也不是没干过好事儿,也象征性地为以前窦武、陈蕃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也启用了一些被宦官们排挤、打击而失势的“忠良”“群士”。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是蔡邕(即一代才女蔡文姬之父),其余韩馥、刘岱、孔伷、张咨等人都是董卓拔擢的,这叫“以从人望”,先给自己打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声誉。
可接下来干的事儿就不怎么着调了,就像项羽进了咸阳,日本的木曾义仲入了京都一样,开始露出爪牙。其实也就四个字:奸、淫、掳、掠而已,可这四个字也是有对象的,这个对象就是后来怨恨董卓的主体。从这事儿上可以看出董卓也很脑残,没什么大志,不像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妇女珍宝无所爱”;源义经进京都,到处保护天皇、贵族,所以有见识的人就知道这董卓长久不了。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有见识的人,所以当董卓拉拢他时,他就断然拒绝,不但不当董卓表荐的骁骑校尉,反而“变易名姓,间行东归”,准备返回乡里,伺机举事。不过曹操的这个想法不是孤立的和偶然的,因为我们看到袁绍、袁术兄弟也都逃离洛阳,准备起兵讨董,而且袁氏人望极高,在其号召下,很多手握重兵的外镇诸侯也都准备借着跟袁讨董而讨一杯羹,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所以曹操不过是抵挡住了董卓的诱惑,而站在了士大夫这一边而已。
而曹操间行东归的途中,发生了两件流传后世的故事,一就是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而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奸雄宣言;一就是中牟县令“捉放曹”的故事,《三国演义》颠倒了两个故事的顺序,而且虚构陈宫就是中牟县令,从而为后面曹操和陈宫的矛盾埋下伏笔,不可谓不高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捉放曹”这个故事中,中牟县功曹竟以曹操为“天下雄俊”。这自然是得益于曹操曾出任“西园八校尉”之一,掌握东汉兵权。也正因为此,董卓才想拉拢他;他曹操才有了选择,而果断地站在讨董一边;更叫这个地方官觉得此人政治地位不殊,不能随便加害。万一将来董卓败了,讨董一方上了台,秋后算账,这个他可玩不起;况且现在也只是疑似曹操,我要把他放了,这边儿既不得罪董卓,那边也不和讨董的人过不去,而且还施恩于曹操,我是何乐而不为呢?“天下雄俊”告诉我们这时的曹操在政坛上已经有了一些人望和资本。
所以曹操到了陈留,也就是现在开封那块儿附近,便很快地开始“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决心自己创业了。创业要有资本啊,不然你拿什么创啊?像刘邦、朱元璋那种毕竟很罕见,几百年不出一个,而曹操的创业资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首先是品牌资本。这个我刚才已经说了,便连中牟县一个小小的功曹都知道了曹字号是“天下雄俊”,说白了也就是全国知名品牌,而不敢去查封他,那么曹操拿来注册商标,便是一个极好的品牌资本。
可你光有品牌也不行啊,光有品牌没有钱,那个是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做不了大买卖。但是曹操有钱啊,上文我反复强调的一个就是曹操人家是高干子弟,家底儿殷实,所以创业的原始资本也是拿得出的。更兼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旧友,这下政府关系做通了,就能拿到好的政策;又有一个叫卫兹的人,也颇有识人之明,他一见曹操就说你是个干大事的人,“平天下者,必此人也”,所以决意赞助曹操,出钱帮他创业。您瞅瞅人家这见识这气魄,难怪能这么有钱有地位呢!卫兹的社会地位是孝廉,也就是后备政府官员,这在当时是地地道道的成功人士。
现下曹操有了品牌,有了政策,还有了资金,万事俱备,就只差人了。不过有钱就能有人,所以很快地曹操就拿这笔钱招聘了五千多名员工,其中的骨干都是曹操的亲戚,例如兄弟辈的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让),任裨将,也就是现在的副总,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曹仁(曹仁,字子孝)、曹洪(曹洪,字子廉),任别部司马,也就是部门经理。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创业之初的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这五千多名员工也是曹操最初的本钱。
五千多人已经不算少了,相比下刘备起兵时根本没说多少人,只说有两个大资本家、大风投家张世平、苏双看中了刘备的后续盈利的潜力,所以给他投钱。而刘备也得以“合徒众”,根本没说多少人,所以和曹操是没法比的。
曹氏集团创立伊始,该怎么运营呢?副总夏侯惇、部门经理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没什么好的创意,这个时候就更显示出老板曹操的见识了。曹操决定起兵讨董,看官们请注意,曹操是第一个公开起兵讨董的人,时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曹操的首倡,带动了全国性讨董运动的高潮,随后后将军袁术(袁术,字公路)、冀州牧韩馥(韩馥,字文节)、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字公绪)、兖州刺史刘岱(刘岱,字公山)、河内太守王匡(王匡,字公节)、勃海太守袁绍(袁绍,字本初)、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字孟卓)、东郡太守桥瑁(桥瑁,字符伟)、山阳太守袁遗(袁遗,字伯业)、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开始全国性的讨董。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讨董集团董事会的名单: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渤海太守袁绍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俨然是按照官位的高低来排列的,首先便是在中央军委当官儿的袁术,时任后将军。我们知道董卓才是前将军,所以袁术的官位大致和董卓相当。其次都是一些地方的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例如冀州牧、豫州刺史、兖州刺史都是省一级的干部;太守、相等等都是市一级的干部。刚才我们还说曹操实力不菲,可是与这些当官儿的一比,曹操却什么也不是,甚至进不了董事会的名单。所以袁绍叫他行奋武将军——“行”,就是代理的意思。
我们看这个讨董集团董事会的名单,其中三个都是袁氏集团的人,袁术、袁绍、袁遗。其中袁遗是袁绍、袁术的从兄,论官位高低,应该是袁术做盟主,因为袁术是袁家嫡出,所以官位也高;而袁绍、袁遗都是庶出,所以官位也低。但是大家却都推荐了袁绍,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袁术不孚众望,这小子没能好好利用自己的宝贵资源,最后又先去脑残地称什么皇帝,可见没什么大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