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5600000002

第2章 有度

“解题”

有度,指国家更有法度的意思。本篇着重阐述了法度治国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君主依法办事,才能治国。

“原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①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②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赵救燕(顾广圻曰当云“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③,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注释”

①氓:人民。 ②蓟:燕国首都。在今北京附近。 ③冠带之国:此指礼仪文化发达的国家,就是当时中原各国。冠带:帽子和腰带,用来比喻文明。

“译文”

国家没有一贯保持强大的,也没有一直处于虚弱的。执法的人坚决依法制办事,那么国家就强大,执法的人不能坚定依法办事,那么国家就虚弱。楚庄王兼并了二十六个小国,扩大国土三千里,当楚庄王去世后,楚国的国势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兼并了三十个小国,扩大国土三千里,当齐桓公弃世后,齐国的国势也就衰弱了。燕襄王以黄河为国界,以蓟城为国都,以涿邑、方城为屏障,联合各国攻破齐国,帮助赵国灭掉了中山国,当时,天下能得到燕国的援助的国家就被重视,没得到燕国援助的国家就被看轻。燕襄王去世之后,燕国的霸业也就衰弱了。魏安釐王之时攻打燕国,援救赵国,收复了黄河以东的地方。又乘胜攻取了定陶、卫国等地,同时向齐国开战,占领了齐国五都之一的平陆,还攻击韩国而占领了管地,在淇水下游大获全胜。在睢阳战役中,魏国又使久战疲困的楚军弃甲而逃。在上蔡、召陵等战役,还连连挫败楚军;一时魏国的军队遍布天下,所向披靡,在中原各文明国家中威风凛凛,可是,当魏安釐王去世之后,魏国的霸业也就完结了。如此说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在,楚国、齐国就可以称霸;有燕昭襄王、魏安釐王在,燕国、魏国就可以逞强。现在这些国家都衰亡了,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官吏都努力干乱国的坏事,而不努力推行治国的措施。这些国家已经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家的法度,在法度之外追求私利,这就像背着干柴救火一样,国家只会混乱衰弱得更加厉害!

“原文”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①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壹至主之延;百虑私家之便,不壹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③法则可也。

“注释”

①法度:法律、规章制度。 ②权衡:秤锤与秤杆。 ③雠:这里是“以……核定”的意思。

“译文”

在当今之世,有能够杜绝谋取私利的歪门邪道而严正地执行国家法律的君主,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国家就会安定团结;有能够去掉谋求私利之心而克己奉公守法的臣子,国家就会强盛,敌人就会虚弱。所以,只要君主明察得失,又有法度控制,用来驾驭群臣,那么君主就不会被臣下的狡诈虚伪所欺骗;审察得失、有法度来衡量,用来听取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会被天下轻重倒置的事情所欺骗。现在如果根据名声推举人才,那么群臣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结党营私,朋比为奸;如果根据朋党关系推举官吏,那么臣民就会热衷于结交拉拢,而不求按国法办事。因此官吏没有才能不称职,国家就会混乱。根据虚假的名声施行奖赏,根据别人的毁谤进行处罚,那些喜爱奖赏、厌恶处罚的人,就会放弃为公的行为,玩弄谋私的手段,结成朋党紧密勾结起来互相干坏事。他们忘掉君主的利益而在外搞个人私交,以便进用他们的党羽,那么他们的下级能为君主办事的人就少了。他们结交广、党羽多,里里外外结成死党,即使有很大的罪过,为他们打掩护的人就多了。所以忠臣无罪而遭危难被处死,奸臣无功却安稳得利。忠臣遭受危难,被处死,不是因为他们有罪,那么忠良就会隐退;奸臣安稳得利不是因为他们有功,那么奸臣就会进用于朝廷了,这就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群臣就会抛弃国法,重视行使个人的权势,轻视国法了。他们多次到善于结党营私的“能人”家中,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上百次考虑私人的利益,一次也不为君主的国家着想。下属官员的数目虽然多,但不是用来尊重国君的;各种官职虽然齐备,但不是用来担当国家重任的。既然这样,那么君主虽然有君主的名称,而实际上只能依托于群臣的私家势力。因此我说:亡国的朝廷无尊君治国之人。朝廷无尊君治国之人,不是说朝廷的臣子减少了。私家致力于互相增加更多的财富,却不努力使国家富厚;大臣们致力于互相抬高地位,却不努力尊重国君;小臣们用俸禄供养私友,不把自己的职位当一回事。之所以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君不按法办事,而听任臣下随便行事。为此,贤明的国君以法则来选拔人才,而不仅凭一已之好恶;以法度来衡量功劳大小,而不仅凭主观揣度。这样,有才能的不至于被埋没,无能的人也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一定能侥幸地进用,蒙受非难的人不一定被冤遭排斥。那么,国君对臣下的是非功罪都能清清楚楚,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说,君主以法度衡量一切就可以了。

“原文”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①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入;镆铘②傅体,不敢弗搏。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戚。责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非上,臣不谓义。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毋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③,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也。

“注释”

①北面:向着北面。古代君主向南面而坐,臣子向着北面而立。 ②镆铘(yé):古代传说中的名剑。 ③郎中:此指国君的近侍之臣。

“译文”

贤能的人当臣子,面向北面叩头行礼,从无二心。在朝廷中不敢推辞卑贱的任务,在军队中不敢躲避危难的战事。顺从国君的指使,遵照国君的法度,虚心地随时等待国君的命令,个人毫无是非之议论。作为人臣有口而不为自己私利辩说,有眼而不为自己寻找私利,其一切都为国君所拥有。作为人臣就好像人君的手,上用来整饰头发,下用来修理双脚,遇到凉暖寒热之际,不能不护理,莫邪宝剑刺来之时,不得不与之搏斗。国君对贤明之臣不能有心偏袒,对智能之士也不能加意爱惜。正如百姓不去他乡结营私交,因没有远道的地域里奔走的忧虑。贵和贱都各得位而不相互逾越自己的名分,愚和智都各得其所相对而存在,这真是国家得到治理的最高境界啊!当今那些看不起国家的爵禄,轻易奔走更换门庭,去选择主子的人,我认为不能称为是廉洁的。欺诈辩说而违反法律,背弃君主而强行谏说,我认为这种人不能称为是忠诚。用施行恩惠收买臣民的手段,为提高自己的名声的人,我认为这种人就不能称为是仁德。脱离世俗,离群索居,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议论君主的人,我认为这种人不能称为是义气。对外出使到诸侯国,对内损耗自己国家的力量,又趁着自己国家危险之时,恐吓自己的君主说:与某国的交往没有我就不能亲近;与某国的仇怨没有我就不能谅解。而君主还信任他,让国家听任他的安排,此辈便借贬低君主的名声来炫耀自己,借损害国家的大局来获取自己家族利益,这样的人我认为不能称为是智慧。廉、忠、仁、义、智等说法,是动乱社会所流行的说法,而是先世君王的法治思想所抛弃的。先世君王的法令说:为人臣者不得耍威风,不得谋私利,要听从君王的旨意。不得违法作恶,而应遵从君王的指引。古时候治理成功的社会中的民众,奉守公法,杜绝私利之术,专心一意为君王效劳,随时听从君王的驱使。

作为国君,如果要亲自督察百官群臣,那就会时间不够用,精力也不济。而且国君用眼睛观察,那臣子就会装饰外观;国君用耳朵听取,那臣子就会花言巧语;君王用心思虑,那臣子就会夸夸其谈。先王认为依靠自己的眼睛、耳朵、思虑是不够的,因此便舍弃自己的能耐,而依靠法度,严格地施行赏罚。先王抓住了这个要领,所以法令简要而君权不受侵犯。所以,国君控制着四海之内,机巧权变的人不敢玩弄其诈骗之术,邪恶狡猾的人不敢施展其如簧之舌,阴险奸邪的人没有了钻营的机会。臣子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也不敢随便乱说;近在眼前的郎中,也不敢报喜不报忧;朝廷中的群臣,只有将自己的微薄之力献给君王,而不敢擅自越离职守。所以,治理的办事工作不费力,而时间显得宽裕,这是君王运用法治权势(“势”)得当的结果。

“原文”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①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刘师培曰“贷”乃“贰”之讹),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②,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③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王念孙曰“属”当为“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注释”

①司南:即古代的指南车。 ②绳:木匠所用的墨线。 ③斗石:旧时所用两种量容积的器具。

“译文”

臣子侵害他们的国君,好像走路时见到的地形那样,逐渐发展变化,使君主失去头绪,东西变换了方向,自己还不知道。所以先王设置司南(古代测定方向的仪器,类似后代的指南针)来端正早晚太阳的方位。因此英明的君主使他的群臣不在法度之外打主意,不在法度之内私施恩惠,举动没有不合法的地方。严刑峻法,是用来禁止过错、排除私利的;严刑,是用来贯彻法令、惩治臣下的。威势不能由君臣二者同时树立,权力不能由君臣双方共同掌握。威势、权力由君臣共有,各种坏人就会明目张胆地活动,推行法度不守信用,君主办事就危险了;执行刑罚不果断,奸邪就不能制服了。因此说:巧匠用眼睛估量,就合乎绳墨的要求,但一定要先用圆规、矩尺作测量;最聪明的人敏捷的行动合于事理,但一定要用先王的法度作准绳。所以墨绳拉直了,弯曲的木头就会被砍直;水准器放平了,凸出的土包就会被削平,秤锤秤杆悬挂起来称轻重,量重的便要减些给量轻的;用斗、石等量具来量多少,多的就要减些给少的。所以,用法度治国,处置便能得当了。法度不偏袒地位高贵的人,墨绳不迁就弯曲的东西。法度施加的制裁,聪明的人不能用言辞狡辩,勇猛的人也不能凭武力抗争。惩罚罪过,不因他是大臣而回避;奖赏善良,也不因他是普通人而遗忘。所以要矫正上面的过失,责问下面的奸邪,治理纷乱,判断谬误,削减多余,纠正错误,统一人民的行为规范,没有什么比法度更好的了。要在官吏中整肃法纪,在人民中建立威望,斥退荒淫怠惰的行为,制止欺诈虚伪的风气,没有什么比刑罚更好的了。刑罚重,人们就不敢因为地位高贵而轻视低贱的人;法度严明,君主就受到尊重而不被侵犯。君主受到尊重而不被侵犯,就会强而有力,能掌握住治国要领,所以先王看重法度,把它传给后代。君主如果放弃法度,凭私意办事,那么君王与臣子就没有分别了。

同类推荐
  •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宇宙真相新探索

    宇宙真相新探索

    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伴随着无数个问号,并沿着这些问号被解答的路而向前延伸的。今天,世界已经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峰。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人类,正不断走向未知领域,对我们的历史、未来提出一个又一个置疑,本书为大家集中收集了人类历史上的劫难和神秘的失踪之谜。
  • 气泡

    气泡

    比宇宙大的空间是什么?每个空间都是一个气泡,每个气泡都有边界,当你捅破了边界的膜,那你自然就进到了一个新的气泡里面。宇宙里面有无数个气泡,同样宇宙也是一个气泡。
  • 女配的生涯:校草哪里跑

    女配的生涯:校草哪里跑

    她,碧池,是桀可宿的青梅竹马,可他对她一直不冷不热,知道高三是她的出现--马黎淑的出现,让自己心心念念的桀可宿丢了魂,处于对桀可宿的爱慕与对马黎淑的嫉妒,她不折手段的陷害她。明明自己是校花,却让马黎淑横插一脚,把自己弄成笑话!没关系,她弄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样还给她,可偏偏弄巧成拙,让桀可宿发现了……爱慕慢慢变成恨,看看我怎么弄你们这些狗男女!(欢淫收藏小雅的第一个文文《干物青梅:暖男竹马》这个文文到后来是虐心的,读者大大们不要建议哦~)
  • 火影之忍者无双

    火影之忍者无双

    一位21世纪的宅男,因为一些意外而来到了火影世界。但是,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政治的黑暗、勾心斗角使得本就懒散的他萌生了隐居的想法,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却让他不得不......(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复仇公主的甜蜜之恋

    复仇公主的甜蜜之恋

    小时候亲眼看见全家上上下下十几人被自己最亲的舅舅杀死,原因竟是因为自己家的钱。在自己晕倒之前,看见表姐孙如雪,本想向她求救,却没承想,她竟对舅舅说:“爸爸,以后这就是咱们家了,染上了这些血就脏啦!”孙博文::“对,宝宝真乖,咱们先回去吧!”没想到最亲的舅舅和表姐竟是杀死自己全家人的凶手!黑暗中醒来,一人对她说“我帮你复仇,以后,你有两个身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广中之歌

    广中之歌

    天马未见行千里,飞凤难觅良木栖。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万里长城始于空,点星尚能满苍穹。宁惹万贯耄耋翁,休欺盛气少年穷。见龙在田田辉煌,飞龙在天天摇晃。蛟龙入海海激荡,卧龙出山山平壤。
  • 我和公主有个契约

    我和公主有个契约

    这是一个鬼怪横行的世界,每人都可以与鬼怪签订契约,契约方式有两种,血咒契约与灵魂契约,血咒契约是最常见的,而灵魂契约,至今无人使用……夜阑葬在寻找自己的契约灵时,误打误撞见到了鬼族的公主,兰?亚希尔璃,结果导致一人一鬼签订了灵魂契约?从现在开始,它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星空遥望

    星空遥望

    他最初的理想仅仅只是踏踏实实地做事,但是,战争的爆发,古怪的遭遇,迫使他不得不一次次的逃亡。在逃亡的途中,他无意中闯进了银河系的禁地--死亡星域!龙族星上求生存,精灵星上战王者。龙女幻形,精灵相戏。破译典籍,寻求起源。天神降临,真相大白。但英雄归来,唯见星河混乱。于是,他亲率两大种族,力挽狂澜,威震四方。
  • 哥伦布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