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主要分三步进行。
(1)问
在正式说服之前,要先向对方提出一个或数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尽情地在有关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可以随便问问,也可以是明知故问。
俗话说,有问就会有答,疑问句通常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思考问题。而一旦有了思考,不论说服对方是否认同,都会让人对这句话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相反的,陈述句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根据多项调查统计发现,在我们平时的谈话内容中,出现几率最大的是“陈述句”(例如,王经理是一个大忙人,我昨天没有见到他)和“肯定句”(例如,昨天没有见到王经理,我很生气)。这类句子出现的几率相对越大,我们对它的感觉也就越浅,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它。
所以,当我们要强调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观点时,应该使用相对来说出现较少的“疑问句”(例如,昨天我没见到王经理,你知道我有多么生气吗?),这样更能引发对方抛开既定的立场和成见,引起他们的思考。
(2)听
实践证明,说服之前的“听”,是很有必要的。认真听领导的话、丈夫(妻子)的话、长辈的话、顾客的话,就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爱护和帮助,他们也会满足你的要求,反之,就难以说服对方。顺而昌,逆而亡者;妻离子别者;朋友断交者;生意谈崩者,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听话”。
在美国,有一次对300名年龄在31至45岁有着丰富经验的销售人员进行调查,当问到“销售人员最大的弊病是什么?”的时候,回答结果是有41%的人认为“他们讲话太多了”,有30%认为是“他们对产品的过度承诺”,有16%认为“他们在交货过程中不能密切追踪”,还有13%选择了“其他”。
同样地,当把这个问题在400多名消费者当中进行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讲话太多依然占据第一位。如果算上第二项“对产品的过度承诺”(毕竟它也是讲话太多,讲得太过,信口雌黃的一种表现),销售人员的错误大概有了70%坏在了“说话”上,正所谓“成也说话,败也说话”。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希望别人能听进自己的话,能被他人所理解。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不为任何赞美辞所迷惑的人,也会被专心听他说话的人所迷惑。”这时候,你只要具备忍耐、有涵养的功夫,不管他说得有无趣味,仍能仔细地听到底。他就会大为满意,即使你连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却已经赢得了他对你的信赖,他还可能把你当作唯一能够理解他的苦衷的人,并以你为知己。
(3)说
说服一词实际上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指手段、方式,包括方法。我们讲的说服方法也就是指说话的方法,如何说话是说服的主要方法。服是说的结果,就是指最终要达到使人服的目的,这是第二个层面,也是主要的。
人们每做一件事情,每提一个问题,每说一句话,都希望让对方接受,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事情往往不这么简单。有的人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致使一些本来可以说服对方的事失败了。如果掌握了丰富的说服技巧,就能从整体或局部切入来找可乘之机,就有办法使对方臣服。
在说服中,要考虑对方的自尊心,善于使用对方喜欢的语句。比如,避免直接说:“你的想法是错误的。”而是说:“任何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请注意用“年纪大了是自然过程”来代替“你的岁数不小了”。
除此之外,使用对方所习惯的语言,更能打动对方的心,从而使其失去抵抗力。例如:客家人喜欢听客家话,闽南人自然对闽南语特别感到亲切。另外,要想说服抱有戒备心的年轻人,具有时代性的流行语言则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在《一千零一夜》中有一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个女子,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宰相将女儿多亚德献给国王。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桑鲁卓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桑鲁卓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感动了国王。
可见语言在说服人、影响人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