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认为每个受暴力伤害的孩子都跟梅根一样,会回到家对家人施暴。虽然类似梅根的案例时常发生,但是许多受暴力伤害的孩子只会自我退缩或者只是感到沮丧,而不会对他人发睥气,然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经常将原因归咎于自己。姑且不论这些受害孩童的反应是什么,要紧的是,孩子遭到暴力这件事确实会影响家中的每个人。
一位母亲告诉我,只要是孩子待在学校,她就会一直注视表上的时刻:“我会看着表,惦记此时此刻的他正在做什么。如果是午餐时间,每一分钟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小时那么久,因为我知道这段时内他会受到欺负,一旦结束午餐时间我也跟着松一口气。可是,焦虑又会跟着游戏时间而来,一直到放学为止。坦白说,在他踏入家门之前,我根本不能放松心情,甚至在问他今天过得如何的那一刻,我也会心情紧张。”
但是,有些家庭却相当不幸,拥有一位有暴力行为的成员,当然这个人从来没遭受过任何暴力伤害。通常,这位有暴力行为的孩童或大人,是出了某些问题,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误导可以有不当的行为。这类案例的父母,也是会看着表,担心这位问题小孩回家后会扰乱其他孩子平静的生活。可是,我看到最令人痛心的情形是,父母其中一位是施暴者,他们的孩子放学后可真的是掉入一个我所谓的“虐待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