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企业界,来岛集团总裁坪内寿夫被誉为“重建王”。因为坪内寿夫经常是在各企业公司濒临倒闭边缘时,运用独特的经营技巧,整顿公司,从而使其起死回生。
坪内寿夫在来岛集团系统之一的佐世保重工业即将破产之时,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便使得该公司转亏为盈,出现高达169亿日元的庞大盈余,因而震惊了整个日本商企界。
坪内寿夫认为,佐世保重工业濒临倒闭,其原因甚多,就组织方面而言,则是由于陶醉于大企业意识而忽略了合理化所致。佐世保不但员工多,且管理人员也很多,从而导致组织松散,无法在竞争上取胜。坪内寿夫开始重整佐世保重工业,首先提议废止课长制,把原有的330个课,除了在营业策略、安全性方面绝对必要的8个课之外,全部撤销。同时把多达460人的管理人员减少为37人。
坪内说:“采用以往组织的结果是公司倒闭,故应该采取相反的措施;一定是有缺陷才导致公司倒闭的。”
改革组织的目的在于“怎样才能提高效率,并发挥最高效率,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其首要之道在于简化公司组织以便产生利益。
这位神奇的“重建王”在整顿公司时,认为臃肿或涣散皆是企业破产的病因之一,因而他有一套组织简化的秘诀:
(1)投资的原则在于:对不能直接赚钱的间接部门力求节省,但对于直接赚钱的生产设备必须大胆地投资。
(2)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宜过多,以利工作告一段落时,人力能迅速转移至其他部门,简化组织可抑制间接费用至销售额的1%以内,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
(3)重整的手段必须是针对“留下退却二成的余地”,故坪内将重整前原有经理由来岛接收,提拔原公司的中级干部继任,整个组织因而显得更有活力。
濒临濑户内海的来岛综合办公处,原是一座因乡镇合并而被废弃的破烂校舍。这个破烂办公处,正象征着坪内式经营——对于直接赚钱的部门不惜尽量投资,而对于不会直接赚钱的部门则以最低限度采取投资营运。
这种破烂的校舍用来做办公处,坪内寿夫曾被人讥笑为“小气”,但坪内自有一番理由:
第一,在邻接的造船现场,穿着工作服的员工们正不辞辛苦地工作。坪内认为:他们对于超现代化大楼中工作的人一定会有反感抵触情绪。因此,坪内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把破烂办公处变成大楼。
第二,坪内认为来岛想建造公司办公大楼及设置豪华的社长室并不难,但结果会使员工失去危机感,进而丧失进取心。坪内为了避免公司倒闭而在脑中描绘出退却二成的蓝图,借危机感使企业成长。但若翻新总公司办公大楼,员工会认为来岛已经跃身为大企业,如果员工认为公司已经是大企业而不会倒闭,则组织会退化,很难保持简化、高效的优势。
坪内寿夫始终认为组织精简化、强性化才是企业继续生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