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写于17世纪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穷乡绅读骑士小说入了迷,改名堂·吉诃德,找了个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答应胜利之后封侍从作某海岛总督)。出门游侠,妄想创建骑士的丰功伟绩,一路上闹出了许多笑话,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狼狈回家死去。作者这部小说的最初动机,是模仿骑士文学以讽刺流行一时的内容荒诞的骑士传奇,但作者在描写堂·吉诃德出外游侠的过程中,刻画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物,已成为西方古典文学中家喻户晓的艺术典型。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给予它很高评价,在他们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在论战中嘲笑和揶揄他们的对手。
以上是译注《堂·吉诃德》时的内容说明。首先把小说定位于现实主义长篇范畴,然后简介作品梗概,之后突出地指出了作品的反封建人文主义进步意义。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塑造的两个典型,受到了马、恩、列等革命导师的很高评价。这是引进并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时大家都要遵守的格式。也就为中国观众阅读该书去掉了疑虑,尽可以放心去阅读了。否则,就会有许多不便似的。诚然,这也是时代留下的烙印。
有一点是应该说明的,便是作为阅读方法,我愿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尽可以有各种各样,从各种不同角度尝试各种方法去阅读理解这部小说,我想塞万提斯老先生也不会因为大家喜欢读他的作品而不高兴,我还记得他称他的读者总是用“亲爱的”三字。事实上,一部好的作品,作为一个文本,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把阐释的权利以及钥匙还给了读者。读者完全可以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引用一句时下时髦的话便是:审美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在于参与,而不在于用上帝的手指尖摸到了一个固定不动的、永恒唯一的点——美的本质。这样就会索然无味。就会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美的本质始终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招引人类奋发向上的一面旗帜,是自由和光明的象征。而你曾经“摸到的”也充其量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而已。这其实也不要紧,这也是平常人用平常心去体会美的一种权利,只要你不再固执地认为已经终结了美的本质。这种阅读过程像是一个阐释的循环,需不断去开发出新解来,那才是一种伟大作品应有的品格。过去人们喜欢说有1000个人就会有1000个汉穆莱特。每个人心中的林妹妹都各不相同。那么,有一个观众就会有一个《堂·吉诃德》似乎也合情合理。
为了上述理由或称借口,我计划边走边聊,漫步观景式地和大家一道来阅读一次《堂·吉诃德》。如果有何不妥也请原谅,我只是一个平常人,用平常的心诚心诚意展示一下我的浅陋想法。您也就完全可以姑妄听之,不必介意于我的偏执,尽可以大胆怀疑,如果您有您自己的独到见解,那我将由衷高兴。我会说,我的诡计实现了。
小说《堂·吉诃德》正如作者在前言里说明的,目的是为讽刺当时社会上风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据说这类小说往往脱离现实,荒唐可笑。作者采用强烈的夸张手法来模仿和嘲笑骑士小说。注意:这儿的模仿当属滑稽模仿,区别于普通模仿,该手法产生的效果则是隐喻反讽的审美效果。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正面地去塑造典型,那就是在审美的反拨中,进行审丑,所产生的典型就变成了夸张变型后的滑稽作品。为此,英国早期读者把主人公堂·吉诃德看成可笑的疯子,艾狄生把《堂·吉诃德》和勃特勒的《胡迪布拉斯》并称为夸张滑稽作品,谭波尔甚至责备塞万提斯的讽刺用力过猛,不仅消灭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连西班牙崇尚武侠的精神都消灭了。散文家斯蒂尔、小说家笛福、诗人拜伦等对此都有同样的指责。
不管怎么说,塞万提斯“用力过猛”的讽刺手法,足以使骑士小说乃至骑士游侠风气烟消云散,这就使《堂·吉诃德》成了最后一部骑士小说。这总该是一个事实。就作品影响之大来说,《堂·吉诃德》无需谦虚。
故事是这样展开叙事的:
从前在西班牙拉·曼却的一座村庄里,住着一位50多岁的穷绅士,名叫吉哈诺。他闲着无事,爱读骑士小说,读得满脑子都是魔法呀、比武呀、打仗呀、调情呀、恋爱呀等等荒诞无稽的念头。最后他终于失去了理智,决定模仿古代游侠骑士,穿上盔甲,骑马出门,去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他首先找出了祖上留下的一套残缺不全的旧盔甲,修补完毕,又牵出家里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给它取名“驽骍难得”,意思是过去是匹劣马,当了骑士坐骑,就成了一匹难得的骏马了。他还自己取了个骑士的名字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堂”是西班牙贵族的尊称,凡是骑士都属于贵族阶层,所以吉哈诺在他新名字前面加上了“堂”字。“台·拉·曼却”意思就是“来自拉·曼却地方的”。美中不足的是,他还缺少一个意中人,凡是骑士,按规矩都有一位公主或者贵妇人做他的情人,骑士誓死效忠于她,为她服务。凡是骑士打败了魔法师或者巨人的时候,就命令他们去拜见他的心上人,听候她的发落。堂·吉诃德想来想去,只好找个陪衬的姑娘做骑士的意中人,还给她取了个贵族名字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一切就绪,一天早上,这位骑士就悄悄地离开了家,开始了最初的冒险骑士游侠生涯。
我认为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吃错了药。首先是时空颠倒,把祖先的废旧盔甲修复,然后冬行夏令去学做古代游侠骑士,这是第一点。其次是给自己、马、村姑重新命名分别都冠以古代贵族头衔,虽说名不正言不顺,命名事关重大,但却千方百计地做假,这是第二点。准备停当,悄悄离家出走,显然是怕受到阻拦,说明理智还明白这举动的不合时宜,明知行不通,却偏要去行侠仗义骑士一番是第三点。由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明确发现,主人公是在演戏一样去做明知不可行的事情。作者的模仿是故事的滑稽模仿,讽喻目的也是不加掩饰的。把严肃认真的骑士小说夸张变形,必然产生了审美坐标的转移,主人公则成了一个滑稽表演的小丑了。如果仅当成个疯子或小丑也就简单多了。事实上,主人公绝非如此简单。
傍晚,堂·吉诃德来到一座客店,他幻想这是一座封建城堡,把老板当成城堡主人,他想起自己还未经过合法的骑士封授仪式,就请求城堡主人册封他为骑士。老板看出他是个疯子,只想打发他走,就胡乱拿本草料帐目冒充《圣经》,叫他跪下,口里念念有词,在他肩头上狠狠拍了一下,把他封为骑士。
堂·吉诃德高高兴兴地离开客店,没走多远就遇见一个正在痛打放羊孩子的地主。堂·吉诃德举起长枪,朝地主刺来,吓得地主乖乖地住了手,满口答应不再打他雇的羊倌,还把欠的工钱全付给他,谁知堂·吉诃德一走开,地主就把放羊孩子又捆在树上,打得比以前还狠。
至此,人们发现这位主人公虽行事莽撞,却是善恶分明,解民于倒悬,救民出水火,一腔热血却尽办些效果与动机脱节的事。这又是谁之过呢?我们自然会想到一句玩笑话:不是好人不厉害,是坏人太狡猾了。堂·吉诃德并没有错,而是封建社会腐败出了问题。那么疯子与小丑变得令人可笑的同时,却笑不出来了。
堂·吉诃德认为自己干了一件锄强扶弱的好事,满心高兴地继续赶路。他看见一队过路客商,就向他们挑战,要他们承认杜尔西内娅小姐是天下最美的美人。商人们纷纷嘲笑他,他正要举枪刺去,商队的骡夫抢上前夺过长枪,折成几段,还用断枪把他痛打了一顿。堂·吉诃德躺在地上动弹不得,被一个过路的邻居看见,把他扶起来送回家去。
堂·吉诃德家里的外甥女和管家婆正在焦急地寻找他。她们见堂·吉诃德挨打后的狼狈模样,便怪骑士小说不好,请来了村里的神父和理发师,把书房里的骑士小说扔到后院里烧掉。她们骗堂·吉诃德说是一个魔法师把书全摄走了。
到此,从堂·吉诃德终于离开了现实,错把骡夫当强盗,行侠受挫,最后又重重地摔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来。而且把疯魔的根源找出来,几乎把骑士小说全部烧掉为止。完成了作者以骑士小说形式否定骑士小说的第一步。
堂·吉诃德在家住了些时候,养好了伤,又打算出门。他说服了村里一个穷苦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侍从,还答应他将来征服了海岛,让桑丘做总督。
一个晚上,骑士和侍从悄悄地走出家门,开始了第二次冒险。天亮时,他们走到了蒙贴艾尔平原上。他看见了三四十架巨大的风车散布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长长的风车翅膀在缓缓地转动着。堂·吉诃德马上说这些怪物是作恶多端的巨人。他不听桑丘劝阻,端着长枪就向前刺杀。风车的巨大翅膀一下子刮断了长枪,把他连人带马扫了出去。桑丘连忙扶起主人,告诉他那些只是风车,堂·吉诃德不肯相信。他坚持认为是可恶的魔法师和他作对,把巨人变成了风车。
烧掉了骑士书也已经不管用了,主人公堂·吉诃德已经是中了魔障,还发展了一个帮手桑丘再次出去游侠,这会儿他攻击的目标已经成了风车一类象征性的怪物,连桑丘的劝说也救不醒他了。此时的骑士已经是个与整个世界宣战的斗士了。而且,以后的失败就一次更比一次惨痛了。但作者还是先让他赢上一小把?
接着主仆二人遇见一队赶路的旅客:两个黑衣服的僧人,还有一辆马车,里面坐着一个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夫人。在堂·吉诃德眼里,这位贵夫人成了被妖僧劫走的公主。他踢动胯下的马,就向僧人冲去,吓得僧人落荒而逃。贵夫人有个男仆,是个容易冒火的比斯盖人,看见贵夫人受到阻拦就和堂·吉诃德打了起来。不料他坐下那匹雇来的劣骡不听使唤,他被堂·吉诃德一剑砍中,摔倒在地。堂·吉诃德命令他去杜尔西内娅公主那里听候发落,贵夫人吓得惊惶失措,急忙代替男仆答应下来,堂·吉诃德才得意洋洋地走开了。
堂·吉诃德不久就遇见了敌手。主仆二人正在一片水草地上休息,遇见一群赶着马匹的扬维斯地方的搬运夫。驽骍难得立刻丢下主人。飞奔过去找那些母马做伴。搬运夫不欢迎它的闯入,粗暴地把驽骍难得揍了一顿,堂·吉诃德和桑丘去救马,也被打得动弹不了。主仆两人勉强挣扎起来,找到了一家客店。老板娘和女仆玛利托内斯都很善良,他们给堂·吉诃德和桑丘敷上药,包扎好伤口。堂·吉诃德想起了骑士小说里有一种起死回生的“大力士神油”,便如法炮制,向老板要了些迷迭香和油、盐、酒,熬出一罐子“神油”,主仆两人大吐大泻。堂·吉诃德吐空了肚子里的东西,出了一身大汗,自以为身体复原,就向客店老板告辞。他把客店当成城堡,不付店钱就扬长而去。客店老板和几个爱捉弄人的小伙子抓住桑丘,把他兜在毯子里抛上抛下,像狂欢节抛狗游戏一样。他们抛够了,才放了桑丘。
桑丘赶上了主人,两人正走在大道上,忽然看见前面扬起两股尘土,似乎两支人马朝他们走来。堂·吉诃德一见就精神百倍,跃跃欲试,说那是两支交战的军队,他要去帮助弱小的一边。桑丘说那是两群绵羊,堂·吉诃德不听,挥枪就向羊群杀去。放羊人气急了,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堂·吉诃德的门牙,打断了他的筋骨。这次堂·吉诃德又吃了大亏,但他坚持错误,一口咬定是魔法师又和他作对,又把军队幻化成了羊群。
这是继和风车作战之后的又一场与羊群作战。每次都是桑丘的正确思想不为主人公接受,最后吃了大亏,还执迷不悟。
不久,堂·吉诃德看见四个武装的解差押着十几个犯人到海船上去服苦役。堂·吉诃德一一问了犯人的罪,就对解差的说,人生来是自由的,要解差放开他们。解差叫他少管闲事。堂·吉诃德举枪就把解差打倒在地上。囚犯们一齐动手,打开锁链,赶走了解差。堂·吉诃德命令囚犯们去拜见杜尔西内娅,报告他的功绩。犯人们不肯听从,认为逃命更要紧,结果与堂·吉诃德翻了脸,一拥而上,把主仆二人一顿饱打,还剥去了他们衣服,各自逃走。堂·吉诃德浑身疼痛,桑丘提醒说官兵要来追捕,二人才负痛逃往深山躲避。堂·吉诃德见山势险峻,决心学习某发疯骑士,为心上人隐居修炼,打发桑丘出山去向杜尔西内娅送信。堂·吉诃德家里人正托村里的神父和理发师出门寻访,巧遇桑丘,便请人假装落难公主求救,把堂·吉诃德哄骗出山,关在一只笼子里押送到家,堂·吉诃德第二次冒险结束。
解救苦役犯人本来也可以算是一件好事,然而他却愚腐地非要让众犯人去拜见她的心上人去为他请功,犯人恩将仇报,痛打堂·吉诃德。他本来就该觉悟了,然而他却又假装疯魔深山修炼,主人公的理想太高远,让桑丘都有点瞧不起他了。如果就此罢休,也就省事了。
堂·吉诃德在家中养息了三个月,不听家人劝告,又带上桑丘第三次出门,打算去参加萨拉戈萨的比武。堂·吉诃德决定先向杜尔西内娅辞行,领受他的祝福。一个晚上,主仆二人来到了托波索城,堂·吉诃德说,杜尔西内娅就住在里边。他打发桑丘为他去通报。狡猾的桑丘却躲在附近呼呼大睡了一觉。第二清早,三个村姑骑驴走过,桑丘一见,心生一计,急忙上去报告主人,杜尔西内娅小姐带着两个侍女来看望他来了,堂·吉诃德见村姑模样粗野,非常诧异,觉得不应是心上人,以为又是魔法师在和他作对,村姑们见这二人古怪,急忙打着驴儿跑开了。
一天,堂·吉诃德在一片树林中遇见一位号称“镜子先生”的骑士向他挑战。原来这是村里的大学生加尔拉斯果化装的,他想设计骗堂·吉诃德回去。但是比武结果是,堂·吉诃德居然赢了。
得胜不久,路遇巨大笼子里关着的两只非洲猛狮,是奥兰总督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战败风车和羊群的骑士忽发奇想,要与狮子一比高下。打发开了车夫和桑丘,独自一人持剑步行上前,向其中雄狮挑斗,笼子打开后,狮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睁开燃烧般的双眼望望四周,就转过身来背对堂·吉诃德,慢吞吞地躺下了。车夫关上笼子,宣布狮子不敢应战,堂·吉诃德大获全胜。堂·吉诃德自封为“狮子骑士”。
这次他真是显示了勇敢的品质。让桑丘等人开了眼界。刮目相看于他。
夕阳西下,堂·吉诃德和桑丘遇见一群猎人从林中走来。一位贵夫人骑雪白小马,衣着华丽,形容高贵。公爵夫人正觉无聊,想拿这位骑士开心,且读过有关堂·吉诃德冒险的故事,就假装十分尊敬的样子,邀请主仆二人到别墅作客。并封送了桑丘一个海岛总督,想让桑丘出丑。布置手下人告状,提出几个疑难案子,不料桑丘案子判得公正清楚,还订了一些老百姓法律,让手下人五体投地。公爵只好让人在生活上捉弄他,让他饿肚子,夜里假装敌人偷袭海岛,把总督从床上拉下来迎敌,黑暗中把他打伤,桑丘生气,辞去了总督去寻找主人。主人堂·吉诃德在公爵府中也处处受人捉弄,被侍女们耍笑,被猫儿抓伤,再也呆不下去,和桑丘一同离开公爵府。他们没去萨拉戈萨,而是到了巴塞罗那。大学生加尔拉斯果又化装成白月骑士,追来与堂·吉诃德比试武功,堂·吉诃德吃了败仗,只得服从胜利者命令,回家去了。一年多出门游侠,理想未实现,心情沉重,病倒了。临终神智忽然清醒过来,不许人叫他堂·吉诃德。他说自己不是什么骑士,只不过是善人“吉哈诺”,大骂骑士小说害人不浅,立下遗嘱,不许外甥女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继承权就取消,立完遗嘱不久,堂·吉诃德就离开人世。
主人公临死前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理想回到了人间,可惜他一生勇猛游侠,然每次都是惨败,祸根归之于游侠骑士小说。把骑士小说判了死罪。至此,滑稽模仿骑士小说达到了圆满收场。作为最后一部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讽刺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猛烈,连同文学体裁骑士小说也进入了坟墓。骑士文学一旦被逐出文学园地,也就意味着给中世纪以来的封建贵族敲响了丧钟。为老贵族招魂的一代文体走完了它的最大值,达到了高峰,于是就必然向其反面走去,新的代表平民百姓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文体便应运而生。这也是人文科学战胜并取代教会统治的中世纪文学的必然,人类的解放就向前跨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