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描写了人们在茫茫人海的世界迷宫里,寻找如何达成设定目标的应有态度,所谓的设定目标就是书中所讲的奶酪。
每个人的奶酪不尽相同,是因为时空环境常会改变。对一个贫苦的孩子来说,他的奶酪可能只是一块巧克力或是一件简单的玩具;对于大企业家来说,他现在的奶酪可能是百亿元业绩,未来的奶酪则是建立企业王国;高中生的奶酪是通过高考;人民公仆的奶酪则是为人民服务;病人的奶酪应该是身体的康复。
人们追求的奶酪虽各有不同,且时有变化,但总体来说,多数人的奶酪仍然离不开“名”和“利”。曾有人问一位老和尚,长江里行驶的船有几条,老和尚回答说有两条,一条是“名”,一条是“利”。因为人生其他的奶酪可能都是为赢取更多名、利而设的。这样的说法如果是真的,人不过是追求名利的经济动物而已,身为一只终生为名利而奋斗的经济动物,做人又有什么意义呢?做人总应该还有点别的“什么”才对吧!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诚然,我们一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
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自己找到了奶酪,尤其是有很多奶酪时,心中有没有一丝念头,即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奶酪,或你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是说,你认为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成果,你自己的本领,你要独享这得来不易的大块奶酪呢?诚然,人生在世,除了努力寻找奶酪以外,更要有与别人分享奶酪的胸襟。我们一生除了为自己或孩子奋斗,也要分出一些时间与金钱,去为那些我们不认识但需要帮助的人,人生才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当然,除了物质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去寻找那些有人生价值的奶酪,而不能只把奶酪看成一种单一的物质追求。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一个人拼命追寻单一的奶酪,如果他赚到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健康,他的人生价值的奶酪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其实,上苍赐给人类的奶酪是很丰富的,当旧奶酪消失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新奶酪的出现,愿人们理解奶酪的变化,珍惜奶酪的规律,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奶酪,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奶酪。
如今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一切似乎都变了!一切都不能理解了!我一点信心都没有!”这是许多人对这个世界从内心发出的最大感慨。各种外在的变化和内心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面前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动你的奶酪,除非你自己。)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付并因此陷入困惑之中。作者抓住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写出了这篇启示性的寓言,一句“谁动了我的奶酪?”正迎合着一个世界性巨大心理需求。我们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那我们将注定被这变化的洪流所吞没。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为心中的那个奶酪苦苦守候了许多年,他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不再等候了,结果,他刚走,心中的奶酪就出现了。有很多人努力了半辈子也没有成功,就自动放弃了,其实,这个时候,成功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人因为梦想而伟大,这句话是错的。”台湾作家戴晨志说,“人是因为实现梦想才伟大。”“人因为心中的奶酪而伟大,这句话是错的。”在这里我套用戴作家的话说,“人是因为实现心中的奶酪才伟大。”不是么?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一生都在不辞辛劳地寻找人生中的奶酪,最后我们无论找到了多少奶酪,我们都会两腿一伸躺下来,那时什么奶酪都得放下,没有一块奶酪是可以带走的!向死而生的奶酪是超脱于物我之境外的,这不是你我所不能为之。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揭示了一个很普通而又很正确的道理:当我们的工作、生活发生变化时,只有尽快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这样才能得到我们心中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