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同理心主要出现在美国的一些著作中,它的英文单词是empathy,它译成中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入,感情移入,移情。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随后知识界、企业界及新闻媒体掀起了一阵探索认识情商的热潮。人们发现,那些能够敏锐地知觉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更可能取得成功,成功因素中竟有超过70%的部分属于情商范畴。现在,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情商才是人生成就的真正主宰!
在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写了一本书,名叫《EQ》,里面有关于同理心的比较详细的论述。该书在美国和台湾非常流行,在大陆也有一些读者。与EQ理论相对应的是IQ,简单地说,IQ通常是指理性的智能,EQ通常是指感性的智能。
EQ的基本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即自我情绪控制;第二部分是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他人的情绪,即他人相处时的情绪控制。
1.我替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
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的表情和态度上看得清清楚楚。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反射”原理逐步积累而成的。
有位同学曾经问我:“为什么我不受欢迎,同学们看到我都不打招呼,不对我笑呢?”我反问他:“你跟他们打招呼吗?对他们笑吗?”对人冷淡,别人也回以冷漠;想要得到他人的友善,不妨对他们先表达自己的友善。
所以有人说:“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也将自己经历;就像你怎么对待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怎么对待你。因此,若想被人爱,就要先去爱别人;希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关心别人;想要别人善待你,就要先善待别人——这是一个可以适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定律。
2.客户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
要学会以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客户眼中的形象。
从表面上看,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现实情况远非这么简单。在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存在他人的眼睛里,每个人都会在他人的眼睛中留下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这些影像的总和代表了社会对你的个人行为和能力的判断——无论你自己是否认可这样的判断,它们都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并不仅仅是我自己心中的那个“我”,相反,别人眼中的“我”,才是真正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我”。
一般来说,成功的电话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在自己眼中的形象和他们在客户眼中的形象非常接近,不会出现自我肯定却不被客户认可的情况。
这是因为,成功的电话销售人员善于理解和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不会否定别人眼中的自己。反而认为,客户眼中的自己更为客观,所以,他们总是善于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善于根据他人的反馈改进和提高自己。
不要认为,客户和你的接触时间不长,他眼中反应出来的你就不是真实的你自己。其实,一个人了解另一个人的时候,更多的是凭直觉而非思考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花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即便客户和你接触的时间不长,仅仅是电话里的几分钟,但他们眼中也会留下你真实的一面,虽然那只反映了你在某个地方的表现,可它同样真实、可信。
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的,而且往往是比较准确的。此外,人的直觉也是很准确和微妙的,不要忽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相反,应当相信客户的直觉,帮助自己增进自觉,改进自我。
所以说,对电话销售人员来说,客户眼中的自己是更为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生意能不能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