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3700000002

第2章 人的处境

苏格拉底让我用一个形象来说明人的本性开通或不开通的程度:—看吧!人类生活在地洞里,这个地洞有一个口朝向光亮,日光自洞口而人;人们自幼生活在这里,他们的腿和脖子被锁链拴着,不能移动,只能看见前面的东西,也无法转头后顾。他们的后上方有一堆火,远远地发出光亮,在火堆与囚徒之间有一隆起的道,你(克劳孔)如果看的话,会见到在长长的路上建起的矮墙,像是一个屏幕,木偶在它前面表演,影子映在它的上面:

克劳孔我仿佛看见了。

我说,你看见了吗?人们从墙上走过,有的携带器皿,有的拿着偶像,有的牵着木制或石制的动物。他们有的人说着话,有的人沉默不语。

你向我展示的是奇异的景象,他们是奇特的囚徒。

我答复说,他们像我们一样,只看见自己的影像和别人的影像,这些影像是火光照在山洞口对面的墙上造成的吗?

他说,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他们的头不能移动,怎么能看见影像之外的其他东西呢?

对象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的,那么,他们不仅仅可以看见其影像吗?

他说,对。

如果他们能够彼此交谈,那么他们不是可以假设,他们所谈及之物事实上在他们面前存在吗?

非常正确。

进一步设想,囚徒听见来自山洞另一边的回声,那么,他们不会确认,过路者的声音就是过路的影像的声音吗?

毫无疑问,他答道。

我说,对于他们而言,真理不过是:影像而已。

肯定是这样。

现在再看一下,如果这些囚徒被释放,纠正自己的错误,那自然会有什么结果。首先,当他们中有人解放了,突然完全站起来,回顾四周,走了几步,看见光亮,极感不适;光使他十分痛苦,他看真实的光反不如以前看影像舒适,倘若这时有人告诉他,他以前所见的皆是虚幻的,而现在,他比较接近真正的存在,他的眼睛朝向比较真实的存在,他有比较清晰的所见,那么,他会怎样回答呢?你可以再设想,他的指导者又指出他们见过的物体,要他说出名字,他不是更加迷惑吗?他不是疑虑现在所见之物反不如过去所见其影像清楚吗?

确实如此。

如果他被迫正视光,他的眼睛感到难受,便会避开他能够看见的视觉对象,那么,他会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比他所见的东西清楚吗?

确实如此,他说。

再设想,假如他不情愿地被强拉高处,置于阳光的暴晒之下,他不会觉得痛苦和愤怒吗?他接近光时,他的眼睛会感到眩晕,完全不能看见他现在称为实在的东西。

他说,完全不是一时所见的东西。

他需要逐渐地习惯较高世界的光线。他先要看一下最清晰的影像,接着看一下人们和其他物体在水中的反射影像,然后再注视月光、星光和星月罗列之弯苍;他看夜里的天空和星星,不是比看白天的太阳或阳光要便利吗?

确实如此。

最后,他将能够看太阳,不仅能够看水中自己的倒影,而且可以看见自己真实的样子;他将思考自己本身的情况。

确实如此。

然后,他将继而主张,太阳是他提出季节和年的根据,是可见世界中万事万物的保障,是他和他的伙伴习以为常的万事万物的原因,是这样吗?

他说,确实如此,他首先看见太阳,然后思考自己。

当他们回想起自己过去的居住地、洞穴中的智慧和狱友时,你不认为他会庆幸自己的变化、不会怜悯他们吗?

确实,他会这样。

如果他们曾习惯于,凡能敏捷地观看到往来的影像,并指出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何者是一起来的,并由此而能够推断未来者,则可以得到奖励;你不认为,他会关心这种荣誉,或嫉妒得到奖赏的人吗?他不会同意荷马的说法:“宁为可怜的主人之可怜的奴才”吗?他不愿意以自己生活的方式思考吗?

他说,对,我认为他宁愿受其他的苦,也不愿拥有这些错误观念,以这种悲惨方式生活。

我说,还可设想,这个人离开阳光,重新回到他原来的地方;他的眼睛肯定不能适应黑暗吗?

他说,是的。

如果开始一场竞赛,他必须与未出过洞穴的囚徒一起,在他的视力尚微弱,他的眼睛没有稳定之前(要获得视力的新习惯,时间可能是很重要的),计算影像,他不是可笑的吗?

他说,没有问题。

我说,亲爱的克劳孔,完全是比喻,你现在可以把它加在以前的论点上:监狱是视觉的世界,火光是太阳,倘若你愿意按照我所表述的粗劣的信念—不论神认为是正确还是错误—,把向上的旅行解释成灵魂上升到智慧的世界,那么,你不会误解我。但是,不论正确与否,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知识的世界中,善的观念出现在一切观念的最后,只有经过艰难的努力才能认识;当人们认识到它时,它才被推测为美丽和正确的万事万物之普遍的创造者,是可见世界中光和光神之父,是智慧世界中理性和真理的直接源泉;这就是一个人在公共生活或私人生活中,要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他的眼睛必须凝视的力量。

他说,我能够理解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你的意见。

我说,此外,你不必担心,得到这种极乐看法的那些人会不愿意屈尊于人的事务;因为他们的灵魂正在赶紧进人他们的愿意居住的较高的世界,如果我们的比喻是正确的话,他们愿望是非常自然的。

《国家》

或者有人会说:“苏格拉底,你离开我们去异邦,不会缄默地过日子吗?”这最难使你们任何人相信:如果说,我不能缄默、缄默就是违背神的旨意,你们不会相信,以为我自我谦抑,如果再说,每日讨论道德与其他问题,你们听我省察自己和别人,是于人最有益的事;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这些话你们更不会相信。诸位,我说,事实确是如此,却不容易使你们相信。

《申辩》

同类推荐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素书全鉴

    素书全鉴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透视修罗

    重生之透视修罗

    前世,她瞎了眼,爱上林嘉智,导致自己含怨而死;今生,她不仅要报仇,还要弄清楚神魔的秘密。
  • 惑星英雄传

    惑星英雄传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狩猎者与被狩猎者的身份,往往转瞬间就会颠倒。在这强者狩猎弱者的天堂,让我一起看少年们,如何成长为天堂的强者。
  • 公公您这是喜脉啊

    公公您这是喜脉啊

    一代网红曹裴裴,穿越沦为小公公。这般炫丽十足的人生呐,有时候却是诅咒般的存在!某年某月某天,皇上:小曹子,朕心情不好,你给朕唱一曲既能表达你很想吃酥饼,又因为那是皇上才能吃的,你一小太监没这福分的曲儿来。曹裴裴:皇上,风好大,听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古战圣

    太古战圣

    承太极之功,负麒麟真血。少年焱羽,踏苍穹、瞰云端,一世披靡,傲笑天下。
  • 我的摄青鬼男友

    我的摄青鬼男友

    他摄青鬼,仇恨缠身,半人半鬼?她天生阴阳眼,被诅咒缠身,从小见鬼无数。不想无意间解开的封印,让她从此更是“恶鬼”缠身?
  • 浮屠果

    浮屠果

    拯救世界的命运并不由主角一个人背负,这是一群人的故事。龙族、狐仙、上古神器;圣灵、因果、山海大地……悲欢离合,你不嫌我啰嗦,我就慢慢讲给你听。
  • 剑法双修

    剑法双修

    一名少年剑士,继承了百年前横行大陆的超强魔法师的魔法力量,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 呆萌小青梅:腹黑竹马狠撩人

    呆萌小青梅:腹黑竹马狠撩人

    苏以夜觉得自己上辈子可能有哪里的罪过老天爷,所以这辈子老天才牌沈梓逸来折磨她。
  • tfboys的千金小姐

    tfboys的千金小姐

    她们来到重庆,遇到了三小只,他们经历了太多,结局又会怎样。。。。。。
  • 神弓奇谭:瑶雪奇缘

    神弓奇谭:瑶雪奇缘

    她,为了救自己心爱的人而被污蔑,体无完肤,仍然敢爱敢恨,但由于一时的执着,堕落成魔。“你真的那么怕黑吗……我送你一盏千明灯吧!”“什么?千明灯?”“对,千明灯,无论你走到哪里,就是千里万里,它都会明亮;无论千日万日,它,都会永远给你光明。”伤又如何,死又如何,为的只是对方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所谓的喜欢与不喜欢,只是多了一分关注少了一份执着而已,但正是因为这个情,害得自己无形针、铁链的酷刑。没有对与错,人就是这样,自己觉得可以,就可以。没有值得与不值得,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可以,就好。恨又怎么样?不恨又怎么样?又无法改变事实的残酷。这一句话、这一些重刑,真的如万箭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