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包括亲人和仇敌也不会是恒常的关系。
你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永远都是你的敌人、亲人或朋友。我们与众生的亲仇关系并没有真正的定义。
在现今社会,世间亲情愈来愈淡薄,为了钱财或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伤害亲人的不在少数。许多父母将小孩当成掌中之宝,万般呵护宠爱,到后来这些因过度受宠而变得贪得无厌的孩子,反而成为父母最大的冤亲债主。很多伤害父母的孩子,不是因为家境不好,而是从小父母过度溺爱,要什么就有什么,形成我行我素的个性;如果父母有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便忘记了父母已经对他付出成千上万次,将父母当成是世间最大的仇人来伤害。
有种人,你对他好一百次之后,绝对不可以对他两三次不好,因为他会借由后面几次对你的不满意,而将之前你对他无数次的好一笔勾销——这就是亲人。另一种人,你可以对他一百次不好,但只要对他付出一两次,他就会感激不尽——这就是仇人。其实,要满足自己不喜欢的人是最容易的,你平常对他没什么好话可说,有一天你讲了两三句好话,他就满足了;而好话讲太多,亲人反而会当成花言巧语来看待。
昨天是最亲密挚爱的亲人,今天可能是伤害的最大来源,而且往往会是最深最难以承受的伤害。因为我们投入了太多的心思,希望对方会以同等的付出回报;而当太多的奢望无法如愿实现,随之而来的伤害就会愈大。不可否认,这种付出其实就是一种爱,但这是一种执著、无明的爱;这种缺乏智慧的付出,回报常常会是负面的结果。
对于亲人,需要去关爱,前提是必须将执著放下。很多时候,关爱已经变成一种执著,当亲人受到伤害或遭遇困难时,我们会觉得比自己不顺遂还要痛苦。其实,这也可说是真正的冤亲债主,你对他因关爱而产生的痛苦就是一种还债。
有时会发觉,从前的仇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反而成为帮助自己的大恩人。在修行上,仇人则可能会是个大助缘。很多学佛者、修行人,反观自性,在心灵上进步提升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令自己厌恶的人、事、物或环境。因为在这种处境中,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心遇到逆缘时所生起的波浪到底有多么惊人,并借此作为调伏己心的助缘。
对于众生应有的态度,古人比喻为“犹如婆罗门施舍一样”。婆罗门布施的时候,只要坐在他家门口,无论是富人或穷人,他都会一视同仁地平等布施。如果未能做到平等对待,不太可能做到真正的慈与悲。先放下对亲人的贪恋,再放下对仇人的嗔恨,然后能够平等看待,才能对他们产生真正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