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一听是罗老板的声音,常老板心里就笑了。果然吧!他要添货,而且急如星火。少不得要调侃他两句:
“早告诉你,一次多进点,保证好卖,你不听,现在我就算给你赶工做出来,也得两个礼拜。”常老板停了一下,豪爽地笑笑:“好好好!看在老交情,我先调一批现成的,立刻给你……上一批的钱?还怕你跑了吗?跟这次一块儿算吧!”
东西立刻运了过去。没两个礼拜,罗老板又要货了。
“前账还没清!”兼管账的常太太提醒先生:“我们不能给他,先叫他把前两笔钱汇来才……”
没等太太说完,常老板就挥挥手:“他要是敢赖,以后还要不要跟我们做生意?先给他吧!谅他跑不掉。”
一大批货又运了过去。罗老板亲自去机场接货,他抓到这种新产品,可真是赚了。
过了一个月,又接到罗老板的订单。
“他前三笔货款清了没有?”常老板看看自己的老婆。
老婆摇头,常老板立刻拨了电话。
“常老板!您来电话。正好,我正要向您报告,最近为了您这新产品,我们公司连会计小姐都出动了。整夜打包、邮寄,结果什么都误了。能不能等这阵子忙完,立刻给您奉上。”罗老板显然正在忙,直喘气。
“好吧,”常老板笑嘻嘻地挂上电话,又对太太摊摊手:“他说,他为我们的东西,快忙死了。就先给他吧!”
东西又运了过去。
只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都再没消息。倒是听说因为对岸出了类似的东西,便宜得多,把市场全搞乱了。常老板也打过好几次电话去催,罗老板起初还是自己接,说生意难做,下游款子一收齐,就汇过来。后来,则连个人都找不到了。
“难道罗老板跑路了?”常老板托朋友去打听。
“他没跑啊!虽然生意没前些时候好,可还在卖你的东西。”朋友回电话。
“卖我的东西?”常老板抓抓头:“他好久没跟我进货了啊!”
“听说他跟别人买你的货。”
“跟别人?”常老板更糊涂了:“我是制造兼批发,难道他多花钱,绕个圈子,跟别人买我的东西?”
常老板还没想通的事情,或许你已经想通了。
为什么罗老板宁愿绕圈子?
因为他欠常老板的货款太多了,当他打电话叫新货的时候,也正是他必须面对旧债的时刻,他借一次小钱,你不催他还;他再借,你还不催讨。当他愈借愈多时,就不再有脸向你借了。
他开始避着你。
结果,你不但失去了钱,也失去了朋友。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钱的时候,就趁他领年节奖金,暗示他还,甚至故意作个低姿态,说自己出了点事,急需用钱。钱的数目少,拿出来轻松愉快,他当然会还,如此,有借有还,朋友之间既有“通财之义”,也有“还钱之信”,永远是好朋友,怎会沦落到避而不见的地步呢?
俗话说得好——“债多人不愁”。
债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还债,而是“一翻两瞪眼”——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他由拉下脸来借钱,到拉下门来躲债,最后则是拉下自尊耍赖皮。
失败到绝望的时候,就自暴自弃,这是人的天性。不论做生意、带部属、交朋友,希望能有君子之交,就要时时注意“怎么维护对方的自尊”。
当你发现部属财务上有小毛病的时候,无论是公司的财务问题,或他与同事间的财务问题,你都应该想办法“了解”,甚至帮他拟出计划解决。
否则,你就可能失去一位部属、搅乱一个大办公室,或被卷款潜逃。
当你跟合伙人,正“发”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要趁这春风得意时,把账弄清楚。
否则,当市场冷下来,面孔也可能冷下来,到最后心也冷下来了。许多“能共安逸,不能共患难”的结局,都是这样造成的。
回头想想,难道罗老板从一开始就想赖胀吗?
当他卖得正好,供不应求的时候,为了货源供应,他会不乖乖付清货款吗?
当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时候,他又可能付不出钱吗?
相反的,赚的钱不立刻付清货款,有钱的时候“大手大脚”;钱愈来愈少,又碰上生意开始“慢下来”,而欠债愈积愈多,如果是你,只怕也会产生罗老板效应吧!
这世上无论进化或腐化,都是慢慢发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够像设有红绿灯和安全岛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盲目的对别人产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