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3800000010

第10章 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博弈模型构建及解析

吴敬琏(2001)认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股权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都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前者会造成股东“搭便车”的心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闻不问,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变得软弱无力。而后者将造成控股股东擅权独断,高层经理人员惟大股东之命是从。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导致股权结构的调和状态——机构投资者的相对控股地位既制衡了控股大股东的控制权力,又解决了中小股东“搭便车”的行为,处于持股中间状态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

我国股权结构的相对集中导致我国存在严重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控股股东利用有利于控制性股东的转移定价,侵占上市公司的发展机会,以不公允价格将公司的资产出售给控制性股东,为控制性股东提供贷款担保,稀释中小股东权益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机构股东的出现能否抗衡控股股东的权力?本部分将通过构建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来探讨机构股东的监督作用。

一、博弈模型的描述

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目标是转移上市公司的实际资源,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并且通常不影响当期业绩,机构股东无法直接观察到这种行为,且控股大股东通过“掏空”行为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是具有排他性的私人收益(控制权私人收益),无法准确衡量,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间的博弈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该博弈模型中控股大股东的策略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不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机构股东的策略为[监督,持有]。

假设1:徐晓东和陈小悦(2003)对于大股东持股情况的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率分别为41.5%和8.3%,“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明显。因此假设上市公司存在一个控股大股东和一个机构股东,其持股比率分别为ɑ1、ɑ2,且ɑ1>ɑ2.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都是理性的。

假设2:控股大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为B,公司治理状况的好坏会影响B的大小,在公司治理状况好时,一方面,控股大股东为解决股东—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付出的监督成本较高,必然要求获得的额外回报较多,另一方面,控股大股东可占有的公司资源较多,通过“掏空”行为获得的独占收益也较多。因此,公司治理状况好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为BH;公司治理状况差时的控制权私人收益为BL,且BH>BL。

假设3:作为“内部人”的控股大股东充分了解公司的治理状况,而作为“外部人”的机构股东可以根据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董事会组成、高管薪酬等指标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根据研究机构提供的公司治理指数,如南开治理指数,来判断所投资公司治理状况的好坏,假设机构股东判断所投资公司治理状况不好的概率为P(b),则好的概率为1-P(b)。

假设4:机构股东的监督成本为c1,Xia Chen&Jarrad Harford(2007)认为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成本随机构股东持股比率和持股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因为持股比率高的机构投资者更容易接触公司的高管人员,且持股时间越长越易于获得公司的关键信息。因此假设F(c1)=c/Ta2.

假设5:控股大股东的效用来自公司的价值与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机构股东的效用来自公司的价值与监督的净收益。郝颖、刘星和林朝南(2006)的研究证实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存在会减少公司的价值。假设不存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时的公司价值为V,则存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时的公司价值为V-B。

假设6:机构股东发现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概率为r,当“掏空”行为被发现时,控股大股东获得的控制权私人收益B全部归还企业,且要受到司法机构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惩罚,惩罚成本为c2,c2的大小反映了我国法制以及监管的完善程度。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及海萨尼转换

基于以上的假设,本文构造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三、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在该博弈模型中,控股大股东的两种类型导致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的8种组合策略。

机构股东与控股大股东的效用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出:

(1)当机构股东选择持有策略时,在本模型没有考虑其他监督机构对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作用的情况下,控股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无须承担攫取成本,这导致控股大股东从攫取策略中获得的效用[a1(v-BH)+BH, a1(v-BL)+BL]均大于从不攫取策略中获得的效用a1v,控股大股东的占优策略是[攫取、攫取]。当机构股东选择监督策略时,由于惩罚成本c2大小的不同,控股大股东的占优选择不一样。若BL(1-r)(1-a1)-rc2>0,即控股大股东由于“掏空”行为所遭受的惩罚比较小时,由于控股大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BH(1-r)(1-a1)、BL(1-r)(1-a1)均大于实施攫取的成本rc2,控股大股东的占优策略仍是[攫取、攫取]。当BH(1-r)(1-a1)-rc2>0且BL(1-r)(1-a1)-rc2<0时,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成本逐渐增加,导致在公司治理状况不好时,控股大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BL(1-r)(1-a1)小于实施攫取的成本rc2,控股大股东的占优策略为[攫取、不攫取];当BH(1-r)(1-a1)-rc2<0,即控股大股东遭受的惩罚成本足够大时,无论在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情况下,控股大股东从攫取中获得的效用均小于不攫取的效用,控股大股东的占优策略为[不攫取、不攫取]。

(2)当控股大股东的策略为[攫取、攫取],若机构股东选择监督获得的效用a2v-c1-a2(1-r)BH+P(b)a2(1-r)(BH-BL)大于选择持有获得的效用a2v-[1-P(b)]a2BH-P(b)a2BL,即机构股东判断公司治理不好的概率P(b)<a2rBH-c1a2r(BH-BL)时,机构股东的占优策略是监督,否则选择持有。依此类推,当控股大股东的策略为[攫取、不攫取],若机构股东判断公司治理不好的概率P(b)<a2rBH-c1a2rBH时,机构股东的占优策略为监督,否则为持有。当控股大股东选择[不攫取、不攫取]时,机构股东的占优策略为持有。

(3)通过以上的分析,由于模型中惩罚成本c2大小设定的不同,本博弈的均衡策略也不相同。但当机构股东选择持有策略时,由于本模型没有考虑其他监管机构对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因此,在机构股东不监督的情况下,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惩罚成本的大小不影响本模型的均衡解,即当机构股东判断公司治理不好的概率P(b)>a2rBH-c1a2r(BH-BL)时,本模型肯定存在{持有,[攫取、攫取]}的均衡解。除此以外,本模型还存在以下情况的均衡解:

①当c2较小,小于BL(1-r)(1-a1)r时,如在2002年之前,由于我国管理机构与监管部门对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认识不足,导致无论是监管力度还是惩罚措施都相当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当机构股东判断公司治理状况不好的概率P(b)<a2rBH-c1a2r(BH-BL)时,模型存在{监督,[攫取、攫取]}的均衡策略。

②当惩罚成本逐渐增加到BH(1-r)(1-a1)r但小于BL(1-r)(1-a1)r时,如随着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日益频繁以及对中小股东侵害程度的加深,证券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资产属于公司所有。上市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各种形式占用或转移公司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上市公司不得为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2005年2月,中国证监会与国资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控股股东侵吞上市公司资产作出了更具体的定性和定量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条款。此时当机构股东判断公司治理不好的概率小于a2rBH-c1a2rBH时,模型存在{监督,[攫取、不攫取]}的均衡解。

③当惩罚成本足够大,达到BH(1-r)(1-a1)r时,如2006年7月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中正式将大股东占款以及违规担保等严重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定性为犯罪活动,对于违规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下控股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将得到有效的抑制,但由于本模型没有考虑除机构股东之外的监督力量,因此本模型不存在{持有,[不攫取、不攫取]}的均衡解。

综上所述,本博弈模型由于惩罚成本设定的不同可能存在三个均衡解,即{持有,[攫取、攫取]}、{监督,[攫取、攫取]}、{监督,[攫取、不攫取]}。

同类推荐
  •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生意就是买和卖,做得好与坏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和金钱,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花费心思去琢磨对方的心思,因为买、卖是两种不同的学问。本书以专业的营销学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为读者解读生意场上的行业规则、行业禁忌,将营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做生意。
  •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本书给出了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意见,并以此为全书的基本纲领为其后内容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其次,在全面梳理“媒介”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创新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前提下的“媒介生成机制”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了“信息传播服务”作为媒介最为基础之“功能”的结论。
  •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本书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入手,把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最闹心、最头疼的管理琐事进行“打包”解决,并对相关的典型管理案例进行全景式的“切割剖析”,诸如令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闻之色变的刺头员工、意见领袖等。
  • 融资平台浙江模式创新

    融资平台浙江模式创新

    本书是作者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系列探讨的又一本著作,本书提出的平台模式,则从更广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和市场如何合力,资源如何整合,社会如何维护小企业融资权,从而达到各方效用的最大化。 本书较好地体现了作为集市场性和公共性于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发挥市场和公共性两种力量的合力,这样才能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的思想。
  •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内容共十部分,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开发篇、市场竞争篇、企业形象篇、产品决策篇、价格决策篇、产品促销篇、营销网络篇、营销管理篇、营销服务篇。
热门推荐
  • 东水境

    东水境

    东水大陆,无尽之海上空,故事就此开始……
  • 须弥云水川

    须弥云水川

    传统武侠,享受不一样的金古梁世界,带你进入这江湖,这命运。喜欢传统武侠的所有武功套路,所有江湖儿女,那么就随着本书一同进入赏析你喜欢的那个英雄。
  •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 FQ财商:推开财富之门的50个秘密法则

    FQ财商:推开财富之门的50个秘密法则

    FQ(金融智商)是指一个人对所有财富(泛指所有的资产,包括品牌、人脉、时间、技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的认知、获取、运用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财商,才能在今后的事业中游刃有余、人脉旺盛,机会自然也就接踵而来,对财富的渴望就有可能变成希望,变成现实。对于青少年来说,财商是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FQ财商:推开财富之门的50个秘密法则》从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利用金钱、学会合理储蓄、提升消费的智慧、培养赚钱的方法和习惯、正确看待金钱等方面,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分析,从不同角度向青少年朋友阐述了财商的重要性。衷心希望每位青少年都具备使自己致富的优秀财商。
  • 雨乘风而来

    雨乘风而来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是被历史遗忘的人物,他淡泊名利,为人热心善良;她跆拳道、柔道、武术样样精通,却惨遭横祸,穿越到贞观年间为他所救。。。日渐相处中,她爱上了他,她认识到许多历史上的人物,却奇怪为何历史上没有他?
  • 鬼舞者之古墓禁区

    鬼舞者之古墓禁区

    高中生!盗墓!你肯定会想这是扯哪跟哪啊!但我想是你错了!
  • 突天

    突天

    原之力、虹之力、灵之力、时空之力、尊之力。在原界大陆,人类凭借着自然所赐予的力量,主宰着这个世界。而往往有一群人,永远得不到满足,试图想超脱自然,欲与天斗!就在万余年前,上古尊王诀念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尊之力瓶颈。遂召集了原界大陆的六大天尊,合七星之力于天涯,打破了突天壁的封印。与天大战了将近三百日,七人最终败下了阵来。诀念恼羞成怒,极其仅有的一丝力量,将尊剑残念打向了突天壁......陨落!突天壁裂下了五块碎石,跟着尊剑残念辗转流失......从此世间有了一个传言:集得五块突天壁碎石,得与天相争!
  • 五行封魔传

    五行封魔传

    只想安静的给喜欢我的人写东西,也许有很多不足,但我会很努力的来完善自己,希望朋友们能陪在我身边,看着我的成长,你们的支持,我的动力。
  • 武者创世纪

    武者创世纪

    吾一介平民,但是命运却让我不得不拿起武器,去抵抗去突破极限,一切都是需要付出生命和勇气的,但是为了我爱的人,我必须顽强,因为我有我要守护的人。成为天地法则的王,我无所畏惧!
  • 释尘志

    释尘志

    万年前,杏花覆满时。神魔大战,自此神族飘零无踪。万年后,有少年自扶摇山而下,初涉尘世,不知人情冷暖,在纷扰的世俗,他又该何去何从、何来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