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都是需要的,特别是对于经营风险和投资业务的保险企业来说,基础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基础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础建设搞的好,可以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条件;基础建设搞的不好,必将为日后企业壮大形成桎梏。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目前保险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我们必须强化一个法人的地位,团结一心,求得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按现代金融保险运行规律运作企业,采取各项有利措施进行风险防范,避免由于违背规律和风险意识淡薄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各种建设离不开人,特别是离不开“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离不开领导班子的建设。我们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保险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开拓保险市场而努力。
一、加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企业承受的风险管理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加强管理、防范风险已成了保险企业的首要工作,而探索和建立现代保险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是我们防范和化解风险、树立金融保险机构“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良好形象的当务之急。
多年来,我国的保险公司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由于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的体制、经营机制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给公司改革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的经营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使公司的业务发展能真正走上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我们必须从基础管理工作抓起,强化内功修炼,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保险企业各项工作持续稳健地发展:
一是要做好整章建制工作。这是规范经营的基本要求。各保险企业都应按照金融法规和保险监管机构的有关要求,对本司处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章、机构和岗位的设置、决策的形成和管理议事规则以及程序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查,坚决纠正或废止与金融保险规定相抵触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办法,坚决纠正在经营中存在的业务违规现象和财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业务发展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二是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各类单证、印鉴的管理制度。要对以前各年度有关单证的印制、入库、发放、领用、销号和作废等各运作环节做彻底的清理,进而完善管理措施和实务手续,使对财务和业务凭证,特别是对空白单证、有价单证和印鉴、印章的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因单证、印章管理的失控而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三是要建立以风险综合评估为中心内容的核保岗位体系,使我们对核保制度的确立和岗位的合理设置、各项承保登记制度的建立、操作的实务及流程、出单系统及批单批注的权限、高风险业务的承保分保等的管理都能有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则。
四是要建立以定责定损为中心内容的核赔管理体系,使包括理赔机构的分设、双人查勘定损的程序、核赔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各项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能得到保证,从而从制度上坚决杜绝惜赔、滥赔和人情赔付的发生,以有利于我们严厉制止和打击制造假赔案的行为。
五是要建立以保证资金安全、流动、效益为原则的资金运用控制体系。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坚持资金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改变长期以来各司处分散运用资金的格局。在制度上建立健全资金运用的授信授权制度,形成内部制约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和良好收益,防止因资金运用不当而造成损失。
六是要建立以完善和加强基础工作为落脚点的系统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体系。要从制度上确立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的内控监督体系,完善操作规章,加速会计、财务核算系统电子化管理的进程,从而增强会计的监管职能,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真正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相匹配、资金运用和财务核算相分离,使《保险企业会计制度》能落到实处。
七是要完善和检查各类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除了要对人事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外,还要围绕业务发展,建立以承保、理赔为中心内容的档案管理体系,严格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从制度上进行完善。
基础管理工作不抓好、不落实,更深层次的管理就无从谈起。当然,抓好基础管理工作也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一个法人的体制。为此,要明确在一个法人的体制下哪级机构该承担哪些责任和做些什么事,也要明确哪些机构不能承担的责任和不能做的事。该由总公司管的事坚决应由总公司管,该由分公司抓的事总公司放手让分公司管。从而使各级公司的责、权、利明确,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二、必须强化一个法人的地位
目前,我国多数保险企业实行的是总分公司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经营范围的快速拓展、机构的新设、人员的增多、资产的积累,加之保险市场尚待规范等原因,给保险企业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压力和负面影响。使其在机制上、内部管理上和人财物等方面都暴露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甚至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风险与隐患。倘若不采取有利的措施,定会给我国保险事业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有鉴于此,保险企业必须明确一个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强化公司一个法人的体制观念。
强化公司一个法人的地位,是由保险公司的性质决定的。无论是国有独资的还是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对外都承担着民事责任。既要对投保人利益最终负责,又要对国家和股东的利益负责,对员工负责。这样的职能,只有整个公司能够承担起来,而任何非法人分支机构既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更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对于一个总分制的保险公司来说,所有分支机构都是总公司在当地的派驻机构,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从事经营活动,接受公司的管理,执行国家法规和公司条令,对公司利益负责。一些司处基层机构,我行我素,置公司要求、指示、规定不顾,擅作主张,不经批准即承保、赔付、购置资产和动用资金的行为都属于越权或违规甚至违法行为。这是与强化一个法人地位的要求不相符的,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极大损失。
强化保险公司一个法人的地位,是保证公司正常业务活动开展、承揽一系列险种与保险项目、抵御各种业务风险、保证赔付能力的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任何机构与个人,若游离于整个集体之外,必然因其失去角色归属而最终无所作为。各级机构必须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遵章守纪,顾全大局,精打细算,为司分忧。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形成合力,保证公司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保证公司永远拥有强大的财务实力以抗御经营风险,肩负起保险的职责。
保险企业一个法人所形成的人、财、物集中管理模式,是抗御危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重要条件。站在这样的高度,方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察秋毫,防微杜渐。这是管理上的优势,也是形成各种重大决策的现实基础。有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各分支机构必须在人财物各方面,自觉服从总公司的全面调配与管理。
干部、人员是我们事业成败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财务资金是从事经营的前提条件,资产是进行经营的必要手段和生产工具。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只有统一运用,规范管理,才能够形成合力,杜绝重复与浪费。
三、必须按现代金融保险规律运作企业
保险企业是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而且,金融企业自身及运行与一般的企业有着一定的区别,高负债的特点决定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经营管理金融保险企业一定要懂得金融保险的理论,要按金融保险的规律运作企业,不懂理论,不按规律办事,不但无法进行金融创新,而且还会给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危害,并造成经济体系的动摇,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金融保险企业的经营者,不但要对股东、员工和企业负责,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金融企业是服务性行业,它通过负债经营调度社会资金,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作用。金融工具的创新非常快,金融领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经济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金融领域的竞争,金融领域的竞争是经济领域竞争的最高层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懂得金融的运行规律,并严格按规律办事。金融企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以追求资产的最大价值化为目标,通过追求资产价值最大化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稳健经营是金融企业的成功之母。金融企业是最大的负债机构,一定要确保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化,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永远保持金融机构充足的现金流量。金融机构是代人理财的机构,代人理财就要求有非常严格的管理。
从国内外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可以看出,破产的金融机构,包括“9 ·11”事件后破产的金融机构,其破产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违背了金融运行规律,造成经营从利润区转入了无利润区。金融机构的破产不外乎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减弱了资产增值能力或偿付能力;二是盲目投资,造成大量资产损失;三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在高通胀的情况下承揽了大量高利率的业务,形成利差倒挂;四是盲目扩张机构,导致整体管理水平下降。机构扩张虽然能扩大保费规模,但在短期内无法盈利;五是经营风险的控制不到位,特别是纵向风险控制不到位,造成权力分散化、竞争无序化、监控严重弱化;六是业务结构不合理,无盈利的业务占比过大等等。因此,应从这些失败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保险企业运行规律办事。对于保险企业来说,要控制经营风险一定要注意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承保标的风险、巨灾风险和道德风险,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要把握好经营者和交易对手的道德品质。
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要着重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保持适度的市场份额。一个公司优秀不优秀,关键是看其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不适度会造成成本上升,经营利润下降;二是严格控制成本,绝对不能做亏本的业务;三是要维护公司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涉及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权限要集中到总部,要将集中核保核赔作为防范风险、控制经营成本的大事来抓;四是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形成财务管理、稽核、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机体系;五是要处理好主营业务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防止盲目投资或进入不熟悉的业务领域等。所有这些都是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运行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四、必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我国各家保险公司从最初创业到现在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遭遇过挫折,留下了值得汲取的教训。回首走过的路,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经营稳健、效益显著的公司,往往都有一个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而那些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公司,其领导班子则往往比较薄弱。因此,可以说,发展方向和经营思路确定之后,是否拥有一个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集体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保险企业随着改革深化和经营理念变化,已经逐步确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只有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领导保险企业干部员工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不断发展民族保险事业。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就是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建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努力学习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保险的方针和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自觉遵循保险原理和依法合规经营,才能牢固确立业务经营必须以效益为目的的思想,并自觉维护一个法人的体制,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领导班子成为有威信、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坚强领导集体,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我国的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协同作战。
实践证明,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集体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和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增强团结,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必须识大体、讲大局,讲正气、讲民主、讲风格。当前,我国金融保险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认清形势,团结协作,处处以是否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开拓和发展,是否有利于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的建设,是否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迎接市场新的挑战,在竞争中发展我们的民族保险事业。
讲正气、讲民主、讲风格是团结协作的保证。一个领导干部有无民主作风是政治品德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要想创造浓厚的民主气氛,必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的原则。“一把手”是一个单位所有工作的主要责任者,理应成为民主作风的倡导者,努力使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敢于负责,这样才能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作为“一把手”的助手,应对“一把手”负责,努力维护“一把手”的威信,积极主动地配合和协助“一把手”开展工作,确保集体决议的贯彻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是讲正气、讲民主、讲风格的重要形式,也是建设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正常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及时沟通思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在领导成员间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和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充的工作作风,从而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应该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继续抓好省会城市分公司领导班子充实、加强的同时,着手地市分公司领导班子的调整,并要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正职的配备工作,努力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
作为保证保险公司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要结合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在保持干部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实施干部交流。每一位领导干部要以公司的大局为重,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组织的统一安排。
在加强思想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严格按照保险企业经营规律办事,不表虚功,干出实绩。
各级领导班子都要自觉加强纪律约束,自觉维护总公司统一法人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利益关系,坚决做到政令畅通、执行总公司的各项决策不走样。
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高度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把那些基本素质好、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锻炼,特别优秀的应予破格提拔,逐步形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保险金融企业整天在与金钱打交道,各级领导干部居于掌握人、财、物大权的岗位,必须时时警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同时,我们更要致力于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五、加强机构建设,注重机构的质量,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各级机构建设,是提高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强化统一法人制度的又一重要措施。这一措施的落实有利于保险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拓展业务、提高效益。
加强机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没有效益的企业不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甚至还会丧失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作为商业性的保险公司,其重要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反映保险公司社会保障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识。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狠抓经济效益不放松,将经营效益的好环作为清理整顿机构或机构取舍的重要标准,将提高经营效益尤其是人均创利水平作为加强机构建设的重要目标。
加强机构建设,一方面是要对现有的机构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另一方面是要对新设机构进行严格的规范和控制。清理整顿的重点是县和县以下的机构,对那些经营无序、管理不善、人员超编、亏损严重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的分支机构也要同时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
加强对现有机构的管理和整顿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要通过重点调研和自查自报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评估,然后区别情况进行相应的清理整顿。对那些人员素质、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好的机构,清理整顿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其领导班子的结构,选好一把手,配好一班人,并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调整其内部部室和岗位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膨胀,提高人均创利的能力,保证其持续、稳健地发展;对那些经营混乱、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违法乱纪案件多、违规经营问题突出,以及当地经济环境差,保源不足,缺乏生存基础的机构,该撤并的要坚决撤并,该收权的要坚决收权,该下岗分流的人员要坚决下岗分流人员,绝不能让这些机构成为全司改革与发展的包袱。
加强对新设机构的规范和控制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在经济发达、保源丰富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原则,并在新建机构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经济效益的可行性论证,坚决杜绝在那些经济前景差、保险市场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地方新设机构。对于那些经论证后批准设立的机构,要严格核定其人数,绝不允许其以各种形式超额录用人员,并要在开业前对其机构框架、员工构成、人员素质和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才准予开业。对新设机构开业初期的业务经营权限也要进行严格的限制,随后再根据其经营管理的水平高低决定是否逐步加大授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设机构从营业之日起就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加强机构建设还要着眼于保险企业干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既是做好清理整顿和规范新设机构工作的需要,也是金融保险这一特殊行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特殊要求。在任何国家,金融保险机构都是其经济体系的最高层次。金融保险企业具有巨额的资本,一旦经营失策,损失就无法挽回,而且可能会带来一般企业经营失败所不会出现的波及面较广的社会动荡,因此,金融保险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就不同于一般企业。这就必然要求这个机构里的干部员工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只有精通业务,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了解国际金融走向的干部,才能胜任工作,才能按照金融保险业的自身规律去加强管理,促进业务稳健发展。因此,要积极开展对全员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亏损机构干部员工的培训,逐步使他们提高素质,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为业务的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加强财务监控体系建设
实行严格的财务监控,是国际、国内各大企业集团的普遍做法。企业规模越大、机构越多,对财务监控的要求也越高。特别是实行集团化管理的保险企业,客观上要求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完善、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切实增强财务监控的能力。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监控各级机构的财务收支活动。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财务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第一,要在各级机构中建立由公司经理负责,计划财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建立经理层、财务部门、稽核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的管理约束机制,在整个集团内部建立起程序化、规范化的财务监控秩序。第二,实施收支两条线原则。应全面推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对各大类险种的分险种核算,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活动。第三,建立预算、核算和考核“三位一体”的监控机制,建立起预算执行情况的“硬约束”,在加强收支核算与考核的基础上,对超预算行为采取限额控制支出、降低内部评定等级等处罚措施,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2.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网络,发挥财务监控预警功能。
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对整个集团内所有经营机构财务状况的实时监控,确保财务监控的有效性和预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要在财务分析和经营管理考核的各类指标中,综合集中一些对保险偿付能力影响大、概括性强的指标,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预警指标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及报告人责任制度,建立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财务状况反馈制度,做到异动早发现、整改早进行、风险早控制。
3.建立财务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并明确财务委派人员的责任。
建立财务部门自我审计和稽查审计并行的双重审计网络,形成严格的审计工作制度。计财部门与稽核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从不同的角度严密审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及时联系沟通,并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承担相应的监督责任。应全面推进分级财务委派制度,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委派人员的责任,赋予对本级机构的财务管理进行监控,参与制定经营计划,参与本级机构的可能影响财务状况的重大决策,履行“经济导航员”和“资产安全员”双重职能等职权。财务委派人员对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其职务由上级机构任免,待遇由上级机构确定并发放。
4.多渠道提高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建立新的财务监控体系,对各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各级机构要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健全考核督导制度,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监控水平。另一方面,对履职能力不够、工作失职失察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果断予以调整,以免妨碍财务监控体系作用的正常发挥,给公司的经营造成风险。同时,各级机构还要注意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多渠道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监控水平。
七、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党建工作,为保险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党建工作,是推进保险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1.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组织对企业的核心领导。
以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为例,公司近 10 年来,业务健康快速稳定发展,这与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企业的核心领导作用是分不开的,在目前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要继续抓紧抓好党建工作,首先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只有领导班子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企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按照干部的“四化”方针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有开拓创新能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能带领员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切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在健全、完善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
通过不断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在企业的核心领导作用贯彻到基层,有力地维护一个法人管理体制,使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公司实施产、寿险分业经营机构体制改革以后,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部分地市级机构和县级机构党的组织不健全,这给基层党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带来了困难。“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是充分贯彻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健全基层党组织,并以是否促进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经营效益是否稳定为衡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重要岗位和业务一线的党员力量,在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期党员标准,发挥党员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于新时期的党员标准问题,《党章》中对党员的本质要求是不变的,但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标准都有其时代的特征。新时期衡量一个人能否入党、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应当以“三个代表”思想来衡量,对无明显改变的不合格党员要劝其退党。对群众评议差的党员,党内要有黄牌警告。同时,要积极吸收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先进分子入党,提高新时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创新这一概念,是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 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一个成功的应用过程,我们应该培养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在保险市场方兴未艾之时,我们更应强调创新。在体制、人力资源、分配激励、营销、企业制度等各个方面融入创新思维,以利于保险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