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和栏杆是崭新的,宽敞,白净整洁,雕凿的痕迹清晰,棱角分明,抚上去,似乎还能感觉到石匠们劳作时留下的温度与气息。这和记忆中通向石亭寺的路差别遥远。未上台阶,先东张西望寻找昔日熟悉的景致,也好抵消心头的陌生感,让记忆与现实重叠,合二为一。就像远行数年归来的游子,打量陌生又熟悉的故乡,满眼新奇与热切。
石亭寺,是我放飞心灵的地方。
初识石亭寺,是四年前的五月,雨天,若有若无的风。雨是细小的雨,润物无声的质感,打湿了通向石亭寺古老陈旧的石板路。路两边的树和灌木参差错落,稠密的叶片闪着翡翠之光,漫开,遍布整个莲花山。野花野草自然少不了,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自芳菲。最是白色的小栀子花儿,黄蕊,略卷曲的单瓣儿,浅浅的香,梨花带雨的俏,可人疼。
静是这里的主题,侧耳,可以听见雨水在叶片上汇集成珠掉落地面的声音。然而我心底却不平静,翻江倒海般喧闹着的,是紧张与激动,还有卑怯与不安。这一日之前,我生活在狭窄逼仄的圈子里,工作时相处的人,也是生活中相处的人。闲时出去走走,所见的风景是熟悉的,擦肩而过的人也似曾相识,只是我和他们之间隔了厚厚的玻璃墙,可见不可触,不能交流,不能灵犀相通。恰似一滴油落在海面,不能溶于水,不能蒸发,只能于孤独寂寞中漂泊荡漾,没有归属感。不曾身处异乡的人,体会不到其中味。
幸而有网络,幸而我因网络喜欢上写作,并因此注册为西海岸文学论坛的会员。西海岸的会员基本都是大泉州本土人,因文学相吸,因网络而聚,未见其人,先通过文字见其心。心既已相通,见人也便成为自然。这石亭寺之行,便是西海岸举办的采风活动。
我生性腼腆,怕见陌生人,小时候如此,成人之后亦如此。当网络上虚拟的名字变成眼前活生生的人,不知如何面对,怕言行不当惹人轻看,连打个招呼都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只好一味冲他(她)们微笑,连笑容也是拘紧而胆怯的。好在他(她)们都那么随和,说些活跃气氛的话,幽默诙谐,充满智慧。好在我可以凭借欣赏风景缓解一下僵硬的表情,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石板路随山势弯曲起伏,很快到达石亭寺。山门的墙很古旧了,被风雨浸蚀得斑斑驳驳,新的旧的青苔恣意生长,也掩不住“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样的古旧让人心安,就像涉世不深的孩子见着仙风道骨的老者,不管遇到什么为难事都不必心慌意乱,老者自会指点迷津度难关。喧哗着的文友们,在主殿不老亭前都突然斯文起来,轻手轻脚走路,轻声细语说话,拍照也小心翼翼,似乎怕按快门的声音惊了菩萨的宁静与安详。有人添油,有人虔诚跪拜。香烟与梵音,在石砌的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不老亭内萦绕,又盘旋而出,散到空中去。整个石亭寺盈满仙境之气。
我紧张的心在这样清静悠远的氛围里渐渐放松。像紧握的拳头缓缓舒展。
大家相跟着弯成蛇状,沿狭窄崎岖的路去石亭寺后面的莲花峰。路实在窄,有的地方只容一人,也要侧身才行,胖人需吸气收腹方能勉强通过,太胖的人只好望而兴叹。遍布青苔的巨石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历代磨崖石刻。最是宋代诗人戴沈称赞莲花石的诗出名:“此石非顽石,成因浩劫麈,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这莲花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时不小心掉落的补天石,落地摔成八瓣儿,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便有了莲花石,也有了莲花峰。
站在峰顶俯瞰,以莲花峰为起点,石亭寺,莲花山,桃源村,丰州镇,泉州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绵绵延延成一体,晋江水蜿蜒游走在其间。抬头望天,天空是完整的,铺了薄薄的云,丝毫看不见补过的痕迹。倘若女娲云游到此,也许能认出她遗落的这块石头,也许还会在石头上歇息歇息,品一杯清香缈远的石亭绿茶。石亭绿茶是莲花石上生出的一株植物,东晋人将其培植,繁衍至今成百亩茶园,曾被道光帝御赐“上品莲花”,可见这茶带了莲花石的仙灵之气。
自诞生起,莲花石听风沐雨数行云,看人间无常变化。她知道1700多岁的丰州拥有怎么样的历史,知道丰州是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知道泉州的繁荣是以丰州为根基。她眼见晋代人修了石亭寺,眼见明正德年间人修了不老亭。戴沈来过,朱熹来过,也已是过往云烟——她以不老之身饱阅人世沧桑,人的有生之年与之相比不及眨眼。人们站在她的花瓣上喜笑颜开,像一群兴奋中啁啾不已的小鸟,不知踩着了多少前人的脚印。
抚摸着莲花石,眼望石亭寺下延绵不绝的滚滚红尘,耳听文友们的欢声笑语,感觉到困住我心灵的玻璃墙上慢慢打开了一扇门,阳光真真切切洒进来,温暖而柔软。我的心灵在这样温暖而柔软的阳光里伸展开翅膀,腾空一跃出门去,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
那滴落在海面的油,开始发生质变——
转眼四年过去,我又来到石亭寺。
走过崭新的石板路,又看见古旧的门墙,刹那间昔日种种重现,与当下契合,一朵微笑绽放在眼角眉梢。不老亭还是原来模样,香烟依旧缭绕,梵音依旧悠扬,莲花石没发生变化,摩崖石刻也依然,只是我的心境已从当年的紧张慌乱转为宁静安详。我的心灵在大泉州飞啊飞,熟络得像在自己的故乡。那滴落在海面的油,因了种种机缘巧合,已质变为水,成为海的一部分。
坐在不老亭前的石头上,闽南冬日的阳光暖暖照下来,舒爽的风抚面而过,发丝飞舞飘扬宛若春柳。树的绿波在眼前荡漾。梵音在耳边轻轻吟唱,正如涤荡心灵的汩汩清泉。此时的心灵是空明通透的,像石亭茶的花一样白,像莲花的心一样净。
一群鸟在远处飞,盘旋于滚滚红尘中,那种流畅与速度,和鱼一模一样。是大自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