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期,西方经济学界爆发了一场对传统企业自由经营论的“凯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这场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年出生于英国剑桥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出生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恩的逝世恰好在同一年。其父是剑桥大学有名的理论学家和经济学家,其母是一位热心于公共事务的政治活动家,先后出任过剑桥市参议员、市长。凯恩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一方面深受父亲和剑桥大学的学术熏陶,另一方面也受到其母的影响,从小就十分关心政治生活。
凯恩斯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他不断地往返于剑桥大学与政府机关之间,一会儿是教授,一会儿又是政府官员。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过巴黎和会,先后担任过英国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财政部顾问等职,还率领英国代表团出席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积极策划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任这两个国际组织董事。他从未放弃过研究和著述,一生著述可谓汉中充栋;影响较大的著作有《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和《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Money;以下简称为《通论》),而最著名和产生了深远效应的是《通论》。作为一个热衷于政治生活和密切关心现实的经济学家,务实精神使他的理论都是出自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因而带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感和非常明显的对策性。
《通论》初版于1936年,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危机。这场来势凶猛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通过外贸、金融等一系列传递机制,随即相继扩展到德、日、英、法等国,进而袭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不仅历时久远,长达五年,而且生产下降的幅度特别大,各国工业水平都大倒退,倒退到本世纪初甚至是19世纪末的水平,美国和德国受到了最为沉重的打击。经济危机给劳动者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罢工运动、示威斗争和农民运动重新高涨。资本主义制度的大厦岌岌将倾,危在旦夕。
深沉的经济危机,展示了自由市场功能的局限,同时也粉碎了千百年来人们深信不疑的市场机制和谐性和完美性的天真美梦。严峻的局势使有识之士不得不幡然醒悟,各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不得不采取了相应的反危机政策,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登台表演,并且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尤其突出。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立即打破惯例,要求国会授予“紧急全权”,推行国家调节经济的“新政”。
正是在传统的企业自由经营完美论再也无法自圆其说,政府干预已付诸实践但苦于没有理论根据的情况下,善变的凯恩斯的《通论》应运而生。出于对资本主义救危扶倾的愿望,凯恩斯以医生的身份自居,旨在对经济危机和失业这种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作一理论诊断并开具政策处方。其中心论点是:自由经营必然引致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要根治这种痼疾,必须进行一场革命,抛弃传统的企业自由经营论,让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实行政府干预。为此,凯恩斯进行了一系列细致而又格调独特的理论分析。《通论》的出版给当时平静的而又束手无策的西方学术界投入了一块巨石,所引起的震动效应甚至超过了斯密当时的《国富论》。在它出笼之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被深受传统企业自由经营论影响的西方学者视为异端邪说,但不久就广为流传,并且似乎深入人心,摇身一变而成为西方国家的政府奉行多年的“官方经济学”。凯恩斯也从一个大胆无畏、甚至傲慢的在野批评家,摇身一变为在朝的顾问和政策制订者,为资本主义世界尤其是英国出谋献策,奔走劳累,受到朝野人士的普遍尊敬,1942年6月为庆祝他的诞辰,他被册封为贵族勋爵。1946年4月,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因心脏病突发辞世而去,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