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杂志刊登的胡适的演讲内容以及日本报纸报道胡适的内容来看,包括胡适的演讲活动等外交活动,日本方面的反应都非常激烈。就笔者所能探寻到的,从1938年到1940年的三年间,就有四篇演讲全文在日本杂志上刊登。杂志《改造》在1940年3月号和1940年4月号,接连两期连续刊登了胡适的演讲《中国目前的情势》与《我们还要作战下去》,就是对胡适演讲形成美国社会舆论的效果持非常警惕态度的证据。同时,正如杂志《日本评论》1938年12月号所刊登的一样:“两国都以于自国的同情者为核心,欲把美国的舆论诱导为于自国有利,开始展开了极为猛烈的宣传战……从中国以胡适为首的第一流的演讲家于事变爆发的同时派遣而来,从日本以高石、铃木、鹤见等国民使节、演讲家渡过了太平洋。全美的报纸连日在第一面进行大大地报道,刊登了哗众取宠的战争报道。”说明美国也承认胡适为“第一流的演讲家”。并且,对胡适在1937年9月末作为驻美特使在美国的演讲活动状况,《日本评论》很快就作出反应,在1937年11月号就刊登了有关内容:“为抗日中国大显身手做着对外活动的胡适……这是他对美宣传所发的第一声。正因为他不说能持续对日反抗十年或二十年的显而易见的空话,他能给听者以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印象,而不是所谓的中国式的虚假宣传,可知这样能更有效。他不像中国外交界的老狐狸顾维钧那样信口开河的胡说。他所使用的诬陷日本的材料来自中央通讯社以及经过检察官之手被扭曲了(原文)的外电等资料,但他全身散发着真挚(诚实)的学者风范,使这些不可靠的资料有如确切的资料一样,使对方信以为真,恐怕这就是他的使美任务吧。最近美国的(对日)舆论逐渐恶化,不知是否是他宣传工作的结果,至少他给予了相当大的影响之事是事实。在日本提起往欧美派特使的话题之时,他已经在美国作巡回演说了。”指出胡适的演讲对美国的(对日)舆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也是说明胡适的演讲在对说服美国国民(对日作战)上取得了效果的证据之一。
除了日本的杂志以外,日本的报纸也详细地报道了胡适的活动状况。就笔者所能确认到的,代表日本全国性报纸的《朝日新闻》,对日美开战前胡适的活动状况,进行了连日的报道:1941年11月12日、11月20日、11月24日、11月25日、11月26日、11月27日、11月27日晚报、11月28日、11月29日、11月30日、12月1日作了连续刊载。从这些日本方面的报道可知,胡适的演讲在日美开战之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胡适作为驻美特使(1937年9月末至1938年7月)约10个月的时间里,以“演讲”为中心的报道就有《胡适,在桑港豪言壮语》、《高石·胡适列席演说》、《高石使节奋斗与胡适列席演说》、《粉碎胡适之旅》等八条。可见日本对胡适的演讲显得非常神经质。
笔者认为美国从厌战转变到积极参加战争,是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期间最好的外交成果。而在他的外交活动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演讲活动了。
当然,日美的开战,有美国自己的打算也是事实。例如,根据赫尔国务卿回顾说:“(1941年)11月20日,野村和来栖递交给我日本政府的新提案(所谓‘乙案’)。这是非常极端的内容,不过……我们考虑了暂定协定以及在暂定协定上附加的十项和平解决大纲。摩根索财长给我送来了财务省制作的解决方策。此提案中也有好的部分,也加在了我们的最终草案中。我于1941年11月26日向野村、来栖两位大使递交的提案《十条和平解决方案》(所谓《赫尔笔记本》),就是到了最后阶段,我们还期望日本的军部或许能找回理智,抱着一丝的希望作继续交涉的诚实努力。到后来,特别在日本开始遭到大失败之后,日本的宣传歪曲了我们这个11月26日的备忘书,说那是(我们的)最后通告。这完全是在使用谎言欺骗国民,是让国民支持军事掠夺的日本第一流的做法。”如此,赫尔指出日本新提案的无诚意,并批判了日本军部欺骗国民的伎俩。可是,关于这个《赫尔笔记本》的作成,如赫尔国务卿自己所说的:“摩根索财长给我送来了财务省制作的解决方策。此提案中也有好的部分,也加在了我们的最终草案中。”而根据后来的研究,摩根索财长的解决方策,是摩根索财长的部下,与苏联共产主义有关联的怀特拟定的。同时,罗斯福的政敌,在当时是共和党(在野党)的领导人菲什,他在其著作中提到:在“日美开战的悲剧”中,告发所谓的“罗斯福阴谋”。
并且,野村大使也在其报告中说道:“美国为什么出示了如此严厉的条件?很明显,这是英国、荷兰及中国对美国的谋划。再者,我方要求停止援助蒋介石,最近很多日本要人在演说中呼喊要打倒英美,并且,也有要求泰国的国防全面委托(日本)等流言,可以认为这些(问题)全部都反映在这个严厉的提案上了。”这说明日本要人在演说中呼喊要打倒英美以及要求泰国的国防全面委托(日本)等也是日美开战的主要原因。黑羽氏指出:“如此,致使日美开战的决定性的契机之一,就存在于抗日战争的构造本身内。作为日美战争即太平洋战争的‘隐花’,这个胚芽就在中日全面战争四年的历史中被哺育了。”这正说明抗日战争本身也是日美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在至此为止的讨论中,关于日美的开战,笔者认为正是驻美特使及驻美大使胡适在美国约五年间400余次的演讲形成了美国对日开战世论的基础。对于实践主义者、方法论者的胡适来说,首先,其使美的目的是让美国参与太平洋战争。其次,作为问题点,是如何调动美国的社会舆论。并且,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胡适想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演讲活动。当然,仅胡适的演讲是调动不了日美战争的。日美开战,是诸要素的综合。可是,就像赫尔国务卿在提出《赫尔笔记本》时所说的,美国有“不能对中国见死不救的舆论”一样,这并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而应作为重大的事实来看待。而这个“舆论”的基础,可以说是胡适的演讲活动打下的。同时,美国的政治要人罗斯福和赫尔也正是非常重视舆论之人物,所以可以说,胡适的演讲对美国的政策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从日本方面的杂志和报纸报道看,也可知胡适的演讲对日美开战产生了实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