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位出租车司机,每夜12点交班。交班过后,他必须在午夜独自一人回家。母亲在饭桌上和他唠叨过许多次,让他花十块钱坐车回来。父亲摇摇头,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他的节省,就能给母亲减少几许持家的忧愁。
母亲是个电视迷,每夜都要看到凌晨一点。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要注意身体,甚至威胁她:“四十岁以后的女人如果不保持早睡早起,很容易衰老,提前长满皱纹。”母亲一遍又一遍地问:“真的吗?真的吗?”可过后,还是旧病重犯。
父亲也和她说过不下十次,建议她早点休息。她唯诺地答应着,算是一种暂时的缓解和敷衍。父亲拗不过她,不再劝告。惟独我,每日喋喋不休,宛若老太婆。
终于有一天我急了,“蹭蹭蹭”下楼把母亲的电视给关了。她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不知所措。半晌,她才懒洋洋地说:“关吧,关吧,关了之后我照样可以坐在这儿!我就不信你能守着我。”
事实上,那天晚上我根本不用守着她。我把电视上的机顶盒搬到了房里。看完一碟影片后,对着楼下的客厅忍不住大喊:“妈!你还睡不睡了?”
母亲不理会我。僵持了片刻后,此事也只能这么不了了之。第二天,我在饭桌上大肆赞扬母亲的立场坚定,革命对象鲜明,爱电视就是爱电视,即便它只剩下一堆刺啦刺啦的雪花点,还是能对着它坐到凌晨一点。
父亲看了看母亲,没说话。我刚笑出一声,便觉察到了气氛的不对。我拍拍父亲的肩膀:“行!爸,你们老两口就合着来看我自娱自乐吧。今天这小品就给你演到这儿了,想看的话,明天记得准时收看。”
母亲爱看电视的毛病,一直没改。很多次,我半夜下楼取东西,都能看到在沙发上昏睡的母亲。电视屏幕上,早已是晚安的蓝白图案。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地为她掖了掖被子。
父亲的脚步声,历来都是她最好的醒药。只要父亲踩上楼梯,她便立刻会从沙发上腾跃而起,再三询问想吃什么。
母亲病重的日子,我和父亲整天两点一线地奔跑。偶尔半夜回家取东西,母亲都会让父亲陪同我去。我和父亲紧靠着走在黑暗的小路上,互相搀扶着,慢慢向前,彼此都在这个过程中觉察到了一股血浓于水的温暖。
这时候,我最需要的是一盏明亮的灯。不管这盏灯的来处是在哪里,它终归都能驱散我们心中的恐惧和忐忑。
我在想,曾经有多少个夜里,父亲这么迫切地渴望过。那些无言的渴望,母亲一一都为他实现了。五年之间,她从未间断。我想,此刻的父亲心中,一定有那么一扇熟悉的窗户,在无边的黑夜中散着光芒。
请为晚归的亲人点一盏灯。那一盏无足轻重的灯,紧紧维系着他们在黑暗中的所有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