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8500000004

第4章 上灯习俗

历史渊源

忠信花灯习俗是客家传统风俗之一,起源于民间的一种祖先崇拜仪式,它伴随着客家先民的流迁而形成,并受到迁徙途中各地相关风俗的影响,逐渐演化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色彩的上灯习俗。

上灯习俗是庆贺男婴诞生的礼仪。忠信先民是客家民系的一分子。他们远离中原故土,沿途迁徙,过着同族聚居、休戚与共的生活;同时,他们处在自然条件恶劣之地,山多地少,生计艰难;加上受到当地土著和先居者的抵制和欺凌,使客家先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落地生根、安家立业、繁衍生息,而这愿望必须依靠人丁兴旺来实现,人多力量大,多子才多福,于是他们对血脉的绵延格外重视。他们认为男丁既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又能增加劳动力养家糊口,更能抵御外敌保护家园。因此,添了男丁的家庭是祖先保佑赐予的福祉。所以这些家庭在男丁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和元宵节,藉元宵灯会的传统,在家族祠堂里祭拜祖先,为新丁祈福,宴请亲友庆贺一番。这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添丁,喝上灯酒,并参与一系列的活动仪式。上灯的意义在于:一是借“灯”谐音“丁”的意思,祈望多子多福、添丁旺族;二是作为一种联络家族感情、维护家族团结、加强交流沟通的方式,强化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宗亲情结;三是祈盼祖宗先人福荫新丁平安健康、光宗耀祖。

上灯习俗是忠信人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庆典仪式。在流迁的过程中,忠信的客家先民在陌生的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中,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以及生存的艰难险阻,因此自发地、有意识地以家族为单位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互相依靠。他们保留着客家人同族聚居、和睦共处、传宗接代、修建祖祠、敬祖拜宗、崇文习武、耕读传家等习俗,上灯习俗就是其宗族社会产物之一,是忠信家族制度恒定性的一种表现。由于忠信人农耕生产的小规模和低水准,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协作,正是这种分散性和独立性,造就了忠信人的家族制度,上灯习俗就是这种家族制度的集中反映与延伸。尽管家族制度有其落后、狭隘的一面,但其恒定性使得上灯习俗能够持久地、一代接一代地承继下去,同时,忠信上灯习俗的地方特色和个性也因此得到了传扬。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忠信先民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事象,有机地结合客家风俗特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上灯习俗热烈又庄重的仪式。他们相对固定了上灯礼仪的程序,并以宗族姓氏分支为单位代代相传,逐渐成为内容丰富多彩、地域特色鲜明的,以添丁为主题、以花灯为主要象征物,在宗族祖祠举行的一种集体性庆贺家族添丁的礼俗——忠信花灯习俗。

从某种意义上说,忠信花灯习俗作为一种家族庆典仪式,是一种传达宗族号令的表现形式,并以上灯习俗活动增强家族凝聚力。这是客家人一年一度的重大聚会,与其说是花灯的盛会,不如说是感情交流的盛会。在浓烈的花灯情结中,从扎灯、祭祖、闹灯等一系列过程,无不体现出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血统观念。因此,忠信的客家花灯活动从现实意义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元宵闹花灯的祭祀和娱乐的范畴,成为凝聚客家民系的一种表现方式。

程序仪式

忠信上灯是为庆贺家族添丁而举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诞生礼仪。忠信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凡是在上一年添有男丁的家庭,春节期间都要在宗族祖祠举行一种集体性庆贺家庭添丁的诞生礼俗——上灯习俗。上灯习俗一般从腊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开始,到正月二十日结束。上灯习俗的过程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道程序组成,其中安插有闹客家锣鼓、舞龙舞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与文化氛围。

上灯习俗的第一道程序是放灯绳。忠信地区有一个传统习惯: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从这天开始,人们不再上山、下田,专门为迎接新年做各种准备工作。入年界这天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男女老少齐动手,打扫房舍,清洗家具被褥,象征把过去一年的污垢、秽气通通清除出去,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创造一个洁净的环境。从入年界到除夕的那几天,当年生了儿子的父亲即为花灯的灯主,要准备上灯庆贺新丁出生。灯主要在自己宗族祖祠的梁柱上(多选祖祠内屋栋下面约30厘米的横木)挂放一条灯绳,让灯绳跨过梁柱,两头系在祠堂的柱子上,且要贴上红纸并写上新丁的名字,以告知族人。这条挂灯的灯绳一般都是自制的粗麻绳,有较强的韧性,长度约10米。现在则多用现成的尼龙绳。

放灯绳也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按辈分的高低、出生的先后次序挂放,辈分高的挂在靠近祖宗牌位的前面,辈分低的挂在后面。如果是同辈的则按出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挂放,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吊灯习俗的第二道程序是选灯。选灯是在正月的初九,忠信一带以农历的三、六、九日为墟日。正月初九为新年的第一个墟日,当地俗称“开年街”,又叫“花灯街”。这一天,制作花灯的人家把各式各样的花灯挑到街上摆卖,形成一条花灯街。一盏盏花灯争奇斗艳,多姿多彩的花灯吸引了无数游人。有的专程来选购,更多的则纯为一饱眼福。邻县的乡镇,如东源县船塘、黄沙、顺天、涧头、灯塔镇,和平的青州镇等地的乡民,都会在这一天喜气洋洋地赶来赏灯或购灯。花灯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排排的花灯美轮美奂,簇拥的人们喜笑颜开,场面热闹。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忠信花灯街。有的灯主会提前直接找花灯艺人订造,一般也在正月初九这一天取灯。没有订造的灯主家人就在花灯街市中观赏各种花灯,然后认真挑选合自己心意的花灯。不同的灯有不同的寓意。祈盼龙凤呈祥、大富大贵者选择“龙凤灯”,盼望福星高照者选择“五福灯”,希望金榜题名者选择“状元灯”等。挑灯者看中后就与卖家谈价交易,灯价一般都取吉祥数字9为尾数,寓意长长久久、吉祥如意。

上灯习俗的第三道程序是迎灯。由于忠信人视花灯为圣物,送花灯进祖祠时要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迎灯日子一般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之间,灯主要根据新丁的生辰八字选择最吉利的一天。迎灯当日,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个送灯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将选购好的花灯隆重地护送到宗族祠堂。祠堂这边则以多子多福的宗族老人为首,带领众乡亲在宗族祖祠大门口隆重迎接,龙狮队和客家锣鼓队也在旁等候。直到送灯队伍到来,迎灯的人们便燃放鞭炮,奏鸣锣鼓,舞起龙狮。

灯主和迎灯的族老在交接花灯时还要互道祝福,如灯主说“添丁花灯靓又亮”,迎灯族老说“男女老少喜洋洋”;灯主说“送到祠堂挂锦梁”,迎灯族老说“财丁兴旺万年长”。语毕,灯主和族老一起虔诚地将花灯送进宗族祖祠,悬挂在系有灯绳的位置,等到正月十三再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

上灯习俗的第四道程序是上灯。上灯之日普遍选在正月十三,因为“十三”与客家话“十生”谐音,寓意新丁健康成长、一生如意吉祥。上灯是上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环节,一般由祭祖、升灯、上族谱、饮灯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过程由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先后有序,一丝不苟。

在上灯仪式开始前,先要给花灯佩挂福物。十三日早上,灯主及其家人要在花灯内系上早已准备好的福物,寄寓新丁聪明健康、长命富贵、多子多福,如象征长命百岁的柏叶、代表财帛绵长的手巾带子、寓意百子千孙的百眼芋头、昭示聪明会算的大葱大蒜。

此外还有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在灯盖上挂上灯带,贴上灯联。灯带、灯联并非原已配有,而是由灯主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挂上。灯带是先由各色彩纸卷成小纸筒状,再做成一节节的小串带,象征宗族代代繁衍,像长带一样绵延悠长、代代相传。灯联则是用大红纸裁成的长条形纸条,比灯裙略长一些,纸条上写有对联,一条灯联写一句。花灯一般挂有六条灯联,灯型大些的可挂八条或十条,最多的有达十二条灯联。灯联一般是灯主自拟或者自选的,内容多是一些祝福、希望、祈盼等诗句对联。常见的如:“一盏花灯挂祖堂,双辉玉烛呈吉祥,三三天生聪明子,四宝文房吐芬芳,五福临门家昌盛,六亲九眷来拜访,七星伴月灯景好,八条锦带儿孙旺。”接着,灯主在花灯的灯身上安装一盏特制的油灯,斟满灯油,然后点亮油灯。现在多数人改用电灯泡。“点灯”在客家方言里与“添丁”谐音,人们借点灯仪式祈盼宗族人丁兴旺,来年再添新丁。

一切准备就绪后,上灯仪式才正式开始。首先是祭祖仪式。祭祖时,各灯主把事先准备好的猪、鸡、鱼三牲供品和酒水等摆在案头上,虔诚地点上香烛纸钱。然后,灯主及其家人抱着新丁在祠堂的上厅按辈分站好,其他乡亲则站在下厅堂,平心静气地聆听族长宣读祝文。族长读完祝文后即把祝文烧掉。然后全体乡亲向祖先牌位行三鞠躬礼,并斟酒敬祖,再祭拜天地。

接着是升灯仪式。升灯前,灯主把鞭炮环挂在祖祠周边,客家锣鼓队伍已预先在下厅堂准备好。随着族长威严地高声宣布“升灯——”,鞭炮声、锣鼓声、祝福声便响成一片,灯主拉着灯绳让花灯在热闹的气氛中冉冉升起至屋梁高处,再将灯绳系紧在祠堂柱子上。

升灯过后就为新丁上族谱。族谱一般由宗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掌管。上谱时,先在祠堂上厅摆好桌子,桌面铺上喜庆的红布,灯主抱着新丁站在桌旁,由掌管族谱的老人执笔,把家长和新丁的名字写在红纸上,双方核准后,再记入族谱。然后掌谱族老与抱着新丁的灯主一齐向祖先牌位鞠躬敬拜,行礼完毕以点炮结束。上了族谱后,新丁才被家族承认为宗族的一员。

如果是抱养的儿子,不论年龄大小,也都要举行上灯仪式,这样才能把名字记在族谱里,得到宗族的承认。

上完族谱后,灯主宴请族人和亲戚朋友饮灯酒。饮灯酒一般在中午,灯主在宗族祖祠里摆好酒席,本族男丁按辈分地位就座。宴席食物以本地特色酒菜为主,一般有几种主菜。如象征团团圆圆的由猪肉馅料做成的肉丸(又叫科丸),代表红红火火的红烧猪肉,象征年年有余的大鱼,寓意富贵发财的豆腐,还有比喻儿孙茁壮繁衍的笋干等。酒水一般用自家酿制的客家黄酒(又名客家娘酒)。黄酒是一种用糯米和酒饼酿制而成的低度甜酒,客家有人因酒色呈淡黄色而称其为黄酒,有生活越过越甜美之寓意。开席之前要鸣炮庆贺,酒席间灯主们要主动敬酒,众乡亲也回敬祝福,席间洋溢欢声笑语和喜悦之情,气氛融洽,充分体现出众族亲的团结和谐。

晚上还要舞香火龙。大家拿着扎好的香火龙,将龙香点燃,再由一二十个年轻小伙一起将香火龙舞起,围着村子里的各家各户边走边舞,锣鼓队紧跟龙后。每当队伍舞到添新丁人家的门口时,主人便燃放鞭炮,全家隆重迎接。一时锣鼓喧天,蛟龙翻腾,舞龙队伍舞得更加群情激昂,以示同喜同贺。

上灯的第五道程序是暖灯。正月十三上灯后至正月十八这几天里,灯主每天晚上都要给花灯“上灯火”,即把灯油添加到灯盏上,让灯火通宵不灭,使花灯常亮、灯火长明。到正月十六或正月十八,点灯家庭要举行暖灯仪式,选这两个日子是取其“六六”大顺、“八”发的意思。

暖灯,是由宗族集体出资回请各位灯主及族人,以为家族添新丁共庆贺,为家族的壮大而祝酒。暖灯的整个过程由族长统一指挥男丁,全族的成年男丁都要参加,根据需要分成司仪组、后勤组、舞龙组等,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司仪组负责主持暖灯的整个过程,准备祭祖的三牲、香烛、锣鼓、鞭炮等;后勤组负责买菜做饭,摆置桌椅板凳、碗筷等;舞龙组则准备晚上舞香火龙所用的物品。整个家族的男丁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紧张而快乐地忙碌着,形成一种浓郁的热闹、融洽、喜庆的气氛。这种大家庭式的亲切氛围,寄托着长辈们对新丁健康成长、读书进仕的热切期望;以及对整个家族男女老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殷切希望。这种热烈而又温馨的气氛,具有一种给人以温暖和祝福,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关怀与支持的浓厚的宗亲情感和强烈的精神凝聚力,让族员很自觉地、不约而同地参与宗族活动和维护宗族利益。

中午,族人都聚集在祠堂里参加酒宴。酒宴开始前,族人要先进行祭祖仪式。照例摆上三牲、香烛、酒水等祭品后,仪式由族长主持,全体族人向祖先牌位鞠躬敬拜,既为缅怀先人,也为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庇护。礼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震云霄,众乡亲按辈分大小依次入席落座。席间觥筹交错,族人互相敬酒礼让,乐也融融,即使平时邻里之间有点小矛盾或误会的,也能一酒泯恩仇。可见,宴席不仅加强了族人之间的沟通,也拉近了宗族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深体现出宗族的凝聚力和对新丁的美好祝愿。

晚上还要舞香火龙,或者舞狮。舞香火龙从正月十三晚上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暖灯当日才结束。

%

上灯习俗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化灯。化灯即是把花灯烧化。大多数人将暖灯和化灯两道程序一并进行,在暖灯的祭祖仪式举行后就把花灯烧化了。此外,也有人选在正月二十化灯,取十全十美之意;有人选在二月二日(在忠信当地二月二日为“开大正”,是新年闲暇的结束和农耕劳作的开始)化灯的,各村的风俗大同小异。

化灯前,全村的小孩子要提前聚集在祠堂里等候。随着灯主把花灯徐徐放下,孩子们欢呼雀跃,争相抢夺花灯上的吉祥纹样和饰物,此俗叫“抢花灯”。灯主有意让花灯时起时落,升降不定,使抢花灯的场面更加热闹。孩子们一直抢,直到花灯的全部饰物被抢完,只剩下一具骨架子为止。小孩子抢取的饰物越多,象征福气越大,他们还会把抢取的吉祥饰物带回家中珍藏,希望灯神能带来好运。花灯里面放有一个用竹筒做的“灯鼓”,据说抢到灯鼓的人当年会生儿子,所以一些新婚的年轻小伙也会加入抢花灯的行列。

随后,灯主把剩下的花灯碎片、骨架和吉祥草堆在一起,灯主用预先备好的传丁火把在案头的烛火中引燃,再把花灯点燃烧掉。传丁火把是用一种小竹子特制的,竹子如大拇指般粗细,皮厚,坚硬。当地人从山中砍回小竹后,将其裁成两米左右砸扁,再反复地浸泡和曝晒。经过泡制的竹子有易着火、无烟、火大、耐燃的特点,当地人称之为“竹柴”。过去作为照明用的竹柴成为特殊场合的专用品,如化灯时被用作传丁火把。传丁火把一般要有两根,事前要贴上红纸,系上柏叶,表示好事成双、吉祥如意。

化灯之后,传丁火把要带回家中,直到完全燃尽,不留尾巴,寓意人丁繁衍、薪火不断、好头好尾、世代相传。至此,整个上灯习俗的过程才算圆满结束。

附属活动

在整个上灯习俗的过程中,还有不可或缺的舞龙、舞狮以及客家锣鼓等相关活动贯穿其中。

舞香火龙是在晚上进行的,一般在正月十三日上灯当晚开始,到正月十六日暖灯晚上结束。舞香火龙表示家族香火不断、人丁旺盛,有驱邪、吉庆、热闹的寓意,预示着国泰民安、兴旺发达。

香火龙是用稻草扎成的一条长龙,人们用特制的粗香插满整条草龙。龙头由四人执掌,龙尾由两人执掌,龙身长至数十节,需每人执掌一节。香火龙的长度少则有几十米,多则有上百米。人们还要用稻草扎两条鲤嫲,也插上香火,跟在龙的后面。舞龙一般由两套人马轮换,一个村子舞一次。

夜幕降临时,村人将龙身上的香火点燃,由一个提着火绣球的小伙子在前指引,几十个青壮年男子一起将香火龙舞起。只见火龙昂首摆尾,时起时落,仿佛腾云驾雾。整个龙体在夜幕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再加上锣鼓齐鸣,唢呐声、海螺角声互相响应,场面热闹非凡,分外壮观。香火龙要先到村里拜祖堂,再拜村中老人,然后拜灶神,接着才能在禾坪里翻舞。舞龙完毕,锣鼓、唢呐都停歇下来,由二三十个年轻姑娘齐唱《鲤嫲歌》:

正月里来正月花,到你尊府闹喳喳。

到你府上锣鼓响,拜了秀才拜老爹。

二月里来二月花,新做门楼新厅厦。

上厅绣起龙凤虎,下厅绣起牡丹花。

三月里来三月花,百样种子新生芽。

百样种子芽生尽,打开田缺沥谷芽。

四月里来四月花,记得天旱来踏车。

三十六人来踏水,一头踏出两头车。

五月里来五月花,门前种棵石榴花。

过得两年来打籽,主人摘了做簪花。

六月里来六月花,日头一出辣喳喳。

有钱阿哥黄草帽,冇钱阿哥笠麻花。

七月里来七月花,八十公公倒竹麻。

八十公公来倒竹,一肩背到老屋下。

八月里来八月花,八十公公弹棉花。

弹得棉花织细布,一面织出两面花。

九月里来九月花,挑担箩笼赶回家。

人人话我寻到钱,打开箩笼空空也。

十月里来十月花,出门阿哥转回家。

有钱阿哥买马牯,冇钱阿哥草鞋嬷。

十一月里来十一月花,今晚贺喜新老爷。

贺喜老爷生贵子,早生贵子早簪花。

十二月里来十二月花,今晚贺喜新太公。

贺喜太公生贵子,早生贵子状元红。

唱完一至十二月的《鲤嫲歌》后,村人燃放烟花或鞭炮致谢相送。有人会从龙身上取下香火带回家中,渴望沾上龙的福气,新年能走好运,日子红红火火,再把预备好的香火续上。结束一个村子的舞龙后,香火龙在欢快激昂的锣鼓声中腾挪跳跃,继续“游”向另一个村子。趁着夜色,人们看见那形态逼真的香火龙,个个兴高采烈,许多青年和孩子不约而同地加入到舞龙的队伍中来。舞龙队伍一般一个晚上能舞三至五个村子,舞的时间越长,跟随舞龙队伍的人就越多,往往要到半夜才散尽。

按当地的规矩,香火龙只拜同一宗族(即同姓)的祖祠,其他宗族的祖祠须提前发出邀请才会去。

布龙在吊灯习俗过程的第三道程序迎灯中要舞布龙。布龙,是在龙身上蒙上龙肚布,染上色彩,印上龙鳞,装上龙爪,形成一条鳞光闪闪、栩栩如生的布龙。布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一般有七节,也有九节、十一节、十三节或更多单数节,整条龙的长度一般有十几米。龙头、龙尾及每节龙腰均用竹篾框架扎成,各节之间用布连接,每节由一人操持。舞布龙的表演程式多样,有游龙、盘龙、出生、穿山、滚地、抢宝、戏珠、回龙、旋龙等。舞龙时,有一人擎龙珠在前引龙戏珠。在有节奏的锣鼓器乐声中,龙舞动起来,一时首尾呼应,跳跃翻腾,宛如蛟龙狂舞;一时龙头舒展,翻江倒海,气势恢弘。舞龙时,舞龙者一般边舞边唱龙歌,以为助兴。

在上灯习俗的第三道程序迎灯中要舞狮。忠信的规矩是先舞龙,后舞狮。所舞之狮为南狮,也称醒狮。其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一般只由两人舞。狮头以戏曲面谱为鉴,色彩艳丽,制作考究;眼帘、嘴巴均可转动。逗狮子的是一个戴面具的“大头佛”,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枝树叶,有的还有一只戴面具的猴子配合,动作夸张诙谐。舞南狮有拜门、进门、采青等表演方式,配以锣、鼓、钹的音乐节奏,通过变化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狮子的勇猛、威武、无往不胜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舞狮队还要表演拳术、散打、棍术、刀术、三节棍等武艺。狮子为祥瑞的神兽及百兽之王,人们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形成了在上灯习俗的重大活动中舞狮的习惯,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客家锣鼓有一套约定俗成的音响节奏,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吹打乐,主要乐器有高脚鼓、钺钹、铜锣、小铛锣、南梆子、唢呐等。客家锣鼓被广泛运用于祭祀、庆典、上花灯、春节及殡葬等场合,根据主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打法,可以演奏出喜庆、欢快或哀伤、凝重的音乐氛围,动人心弦。

忠信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子都有一套客家锣鼓。从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到暖灯的这段时间,人们想打就打,没有明确的限制。而在上灯习俗的迎灯、上灯、暖灯和化灯环节时,锣鼓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还有在舞香火龙、布龙、舞狮等活动中,锣鼓也是必需的道具。

%

祭拜祖宗的用品,是在上灯习俗的第四道程序上灯、第五道程序暖灯和最后一道程序化灯时用上的,主要有:

牲是以一只烧熟的全鸡(要公鸡)、一条用油炸熟的鱼、一大块熟猪肉来表现。供品均用托盘装好,摆放在神龛面前,表示尊敬祖宗。

包括水果、烟酒、金银纸钱、香烛、鞭炮等。

同类推荐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热门推荐
  • 漫步在神雕

    漫步在神雕

    现代社会一不为人知的少年天才,苦于身患不治之症,只能活到二十岁,在生命即将消逝之际,不愿面临与亲人之间的生死离别,于是毅然离家,等待生命的终结,却在看日出时被一束紫色光华所笼罩,导致其穿越到神雕世界,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携美一起漫步在神雕世界,逍遥世间的故事。新人新书,需要大家的帮助,还请多多的收藏和推荐,小环在此致谢!(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黑道佳人

    黑道佳人

    本人头一次专心写小说,请各位亲们多多谅解!谢谢!她,是一个属于温柔形的女生,却在5岁那年,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战斗”,使她学会了残忍,同时,她的心早已死掉,不再为谁开放。。。。。可是,他,却十分意外的闯进了她原本死掉的心。。。。。。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 虐心爱恋

    虐心爱恋

    明明是主角,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配角;明明所有的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却只能眼看着这些在别人的手上。程雨凡在沈妍面前,永远都只是一个配角,徐昊飞的出现,让她有了做主角的念头。哪怕他们再怎么喜欢对方,程雨凡也一定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场虐心的爱恋,最终该何去何从……
  • 君子动手不动口

    君子动手不动口

    世人皆传:毛家闺女初长成,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毛驴大雄看了看身边翘着二郎腿,咬着狗尾草的女子,重重地哼了一声,表示不屑。男主看着正挽着袖子,粗鲁地帮毛驴洗澡的女子。抚了抚额,表示眼不见为净。
  • 孤独破

    孤独破

    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无休,五谷杂粮,七情六欲,八九不成,十分无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刘强,在被生活多次强奸后一气之下弃笔流浪修行,以一个有正义责任感的愤青到一代名人、强者和传奇。他的成功为天朝复兴吹起了号角,更为笑贫不笑娼的世人洒下了一份心灵鸡汤。他全身充溢出的正能量让人汗颜深思,为了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受尽曲折磨砺却仍然勇猛直前,身属迷惘的一代蓦然觉醒……
  • 如影随形之紫色蒲公英

    如影随形之紫色蒲公英

    一场车祸,夺走了所有的幸福,她开始封闭自己,活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空间里。直到他的出现,他像一把火,慢慢的把她融化,走进她的生活。可是生活好像对她并不是那么的友善,一次又一次的给她制造困境,是什么让他们一次次分离?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 捡个老婆来双修

    捡个老婆来双修

    一位刚被女朋友甩了的高中生,意外得到了来自修罗界的传承成为修真者,开启了一段暧昧与激情并存的修真之路。修仙,亦能把妹。修仙,亦能踩人。修仙,亦能富贵。看少年纵横花都,血洗天庭,造就传奇人生,左拥右抱,天下无双。
  • 神莲创世

    神莲创世

    混沌世界,一棵大树立于其中,高不知几亿万光年。突然大树撑起一道光幕将自己笼罩,光幕不停的变大,并不停地吸收着混沌之气,光幕内混沌之气化为先天灵气,清气上升化为天,浊气下沉华为地。这时大树发出九彩神光,树上结出一颗颗灵果,灵果落地化为一位位先天大神,一件件先天宝物,一座座神山以及三千大世界。最后大树化为撑天神山:圣树神山。树叶落下化为众多先天神人,众多天才地宝,以及那无尽的小世界。
  • 名门宠婚:亿万宠妻买一赠一

    名门宠婚:亿万宠妻买一赠一

    一夜露水姻缘,她成功盗走他的种子;五年后,她带着儿女归来。“号外,南大总裁裸身戴胸罩照爆红网络!”,“震撼,南大总裁变身超级奶爸!”……看着作威作福的母子三人,总裁刁着奶瓶凄凉道:“宝贝们,让我歇会吧。”正太萝莉齐声道:“妈咪坐累了,快去给她捶背。”……
  • 天师鬼灵

    天师鬼灵

    看守义庄的传人鬼灵,被迫闯入大城市,降妖除魔,斗法,斗僵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