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6500000005

第5章 胡侃北京的土著艺术

北京这地方被叫作文化故都已经有些年,打我小时候就听见有人这么称呼它,没听见有人反对,可见是得到了大家认可。

既是文化故都,必得有它独特的文化面貌,什么是北京的地方文化?什么是北京的土著艺术呢?这就有争论了,不见得挂京字的就是京都土产,举例来说,“京韵大鼓”,打头就是京字,而且全国就这一份,总该没说的了吧,且慢,查查几十年前的旧笔记,你会发现它原来叫“津韵大鼓”,来自天津,在北京落户之后才改成这个名字,就像美国的那些彼得·李,乔治·张一样,虽持美国护照,但非土著居民。“京韵大鼓”尚且如此,“京梆子”、“京皮影”、“京酱肘子”、“京酱园”那就更没准谱了。如今山西梆子、滦州皮影在本地还挑着大梁,在北京落户的一支你就敢说是北京特产?在北京开酱园的大都是河北人,肉杠子向来是山东人的专利,列入北京土特产目录,难免叫人不服气。

虽说不服,可还不能生气,还有另一面道理。梆子确是从山西传到北京的,您听听李桂云唱的跟丁果仙是一个味吗?山西梆子唱念都是晋腔,京梆子唱的是京腔,上韵也按京戏的路子上湖广韵,跟山西口音差着几百里地呢。北京“萃华楼”的“京酱肉丝”跟济南的“酱炒肉丝”也不一个味。别听北京山东馆的掌柜说话还常带怯口,管“吃什么”叫“漆席么”,真正山东人一听就觉得变味了。并不是北京人爱把别人粉往自己脸上擦,实在是北京的历史造成的。它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六百多年,居民既来自各省各地,是全国精神文化交流汇集之所,天长日久,没发展的东西渐渐被淘汰,有根基的留下来,在这个大熔炉里,融化、综合、分解、改造成另一种模样,就成为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了。所以北京的地方艺术和各地有点不同。外省地方文艺,多产自本乡本土,北京则集各家之长,又染上自己色彩,变成自己的东西。产于他乡,成于京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戏。去年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二百年前安徽地方戏进京朝贡,在这里落下脚,在此与皮簧、吹腔等融合,接受昆腔、梆子的影响,形成了今天的姓京的大戏。

用这个观点来认定北京地方艺术,路子可谓宽矣,品种可谓广矣。王佩一大臣的铁片大鼓,关学曾的琴书,连魏喜奎的“奉调”也得算北京土著艺术,因为在这些艺术的原产地绝听不到今天这样的东西。

表演艺术如此,别的艺术门类也不例外。毛主席曾说北京的建筑艺术特色是四合院,其实四合院是遍采北方民居之长,加以综合改造而形成的,此外玉器雕琢,有京作,苏作,广作之分;烟壶内画,有京派,冀派,粤派之别,过去就连娶亲的排场,花轿的装扮,出殡的执事,棺罩的花样都有自己的特点。若再扩大到生活文化范围,吃饭有吃的讲究,穿衣有穿衣的学问。如今虽有很大改变,但仍留下遗迹,作为民俗文化来研究是大有可为的。说个笑话当例子,刚进北京不久,我得了几元稿费,买了件纺绸衬衫,平日舍不得穿。正好在伏天时,有位老北京朋友过生日,我正儿八经把衬衫熨平穿了去贺寿,坐下之后,见大家都穿夏布小褂,我正为自己的绸衫得意,他母亲过来了,笑嘻嘻地冲我说:“哟,大侄子,你们革命干部可真艰苦哇,都数三伏了,纺绸还没下身哪。嘴里省一口,也该买件夏布褂子,年轻轻的别叫人笑话……”他儿子就说:“快歇着您的吧,现在哪还这么多讲究哇。”两人说得我莫名其妙,过后打听别人才知道,北京人在入夏的时候才穿串绸(即纺绸),只要日子过得去,一数伏就该换下来,有钱可以穿罗穿纱,没钱穿夏布也算应节气,再穿纺绸就成老憨了。

外地产的比较原始,比较粗糙的艺术进了北京何以就发展成比较成熟,比较精致了呢?我有个看法,不知是否反动,我认为艺术是要吃饱了肚子有闲心时才可以仔细琢磨,精心从事。弄它的人还得有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北京作为首都,有钱有文化的闲人多,吃了没事干就静下心来钻研雕琢艺术品,这才能精益求精,争奇斗胜。即使是艺人们自己发展创作,在北京也比别的地方更有利,旧话说“无有君子,不养艺人”,北京这地方有闲钱有欣赏能力的人多,艺人们就容易混饱肚子,这地方又能见到各地各省甚至番邦海外的艺术精品,有扩大眼界,增广见识的机会,这就为艺术家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过去几代京剧艺术家其籍贯虽多系安徽、湖北、江苏等南方诸省,而艺术上的功成名就皆在北京,就是个证明。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地方的、民间的、纯朴、健康,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一经这些文人大佬加工改造,就带上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色彩和贵族化的艺术趣味。贵族文人常有的富贵气酸腐味一渗入艺术领域,就像把一杓肥油加进了雨前龙井中,玷污了整个境界。更何况,统治层中有权有钱却没有文化修养的大有人在,为了迎合这一部分人的趣味,更易沾上庸俗繁琐的毛病。这在工艺美术中看得最清楚,比如北京的家具制造业,按工艺技巧说,无疑清朝时发展到了极致,鲁班馆的家具叫人惊叹它的精致细巧,但和明式家具比起来显得刺眼的庸俗和繁琐,由此也就有了脱离群众,脱离人民的倾向,再进一步就有随着统治阶级的衰败灭亡而衰败灭亡的危险了。这一点也许从昆曲身上能看出点眉目。昆曲的艺术成就是登峰造极的,无论唱念作打,到今天很多剧种还要从它吸取营养,但昆曲本身,从几十年前就已衰落了。说来可叹,我对昆曲的兴趣竟是看蹭戏培养的,我小时家住天津法租界,那时白云生、韩世昌常在“新中央戏院”演出,上座极差,每场不到四成,小学生们进去看蹭戏把门的拦都不拦。就我记忆来说,行头比昆曲班再破旧的很少了。解放初期,几位昆曲名伶都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团当了基本功教员。白云生的《拾画叫画》、韩世昌先生的《胖姑学舌》都只能在联欢会上露演,许多武生演员,竟改行去耍狮子舞了。新中国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政策才使昆曲解放出来,周传瑛等改编演出了《十五贯》,这才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之盛事。北京成立了北方昆曲剧院,昆曲作为一个剧种才重新活跃在舞台上(前清北京某王爷酷爱昆曲,在他高阳的封地上成立科班,请苏州昆曲艺人教他庄子上的农家子弟唱戏,才有了北昆一支,故北昆虽出自高阳,仍把它算作北京艺术)。

北京艺术比起外省地方艺术来,和统治阶级的关系更紧密,所以时代的发展,阶级地位的变动和艺术兴衰关联,在这里就看得更清楚些。有些艺术品种,明显随着统治阶层的衰败而衰败了,人们可以感叹,可以怅惘,但绝无回天之力。当然也有不受这种影响,始终保持着艺术生命力的艺术品种,那是因为它们与普通人民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断的有所发展有所改造,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所以我们在面塑、内画、风筝、景泰蓝等方面都看到新的人材,新的成就。

北京也有纯粹土生土长的艺术,但不见得高明,留传下来有所发展的也有限,有的改头换面以新的样式传下来了。如曲艺中的岔曲、单弦,倒是北京八旗子弟的创造,两者都发源于军旅,前者创于清朝南征之时,后者是乾隆时期远征大小金山时的创造,都是用以慰藉士兵们的思乡情绪,班师之后带回北京,成了子弟们消遣的艺术,只准演唱,不许收费,故谓之“子弟消遣”,民国后才流入民间。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与当年已大不相同了,当年的“八角鼓场子”是一个完整的晚会,由“鼓、柳、彩”三部分组成,八角鼓开场,到牌子戏终场,中间有“哄哏”(相声)、“群曲”、“戏法”、“快书”等多种节目,节目的种类、次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是不许乱来的。大约是太贵族化、规范化了吧,一旦走人民间就打破了它的规范,留下岔曲和牌子曲组成一个曲艺节目,“哄哏”、“快书”等各自独立,最后的牌子戏只附属于单弦演员的节目中偶尔作一次演出。前些年顾荣甫、尹福来还可唱牌子戏,也就是“拆唱八角鼓”,尹福来不化装弹弦兼演旦角,顾荣甫歪戴乌纱,身着大红官衣,手执马鞭,边唱边舞一出《小上坟》,演得滑稽突兀,精彩绝伦。此后我就再没看过拆唱的演出了,我想会唱的人即使有,怕也不多,而且多半年事已迈,再过些年怕真要绝迹了。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热门推荐
  • 一眼万年之宠妻无下限

    一眼万年之宠妻无下限

    见过女主魂穿的,也见过男主魂穿的,你见过男女主一起魂穿没?!穿越之后再续前缘,独宠!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Jeremy Bentham

    Jeremy Benth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次重生

    九次重生

    李新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屌丝,一次在与女神约会中途,不幸被卷入异世……在异世,得到一位老头毕生功力,横行了第一世,最后才发现事实的真相,原来这一切……本书没有太多的重复,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进步。也许你能从本书中读到不仅仅是爽,更多的是爽过后最真切的感触!
  • 夜宴

    夜宴

    她是身世成谜的天之骄女,众人眼中的冰山美人,为救养母成为他的私人物品。她的人生还能再糟糕一点吗?逃能逃得了吗?是这样自暴自弃,还是浴火重生;是受尽折磨,还是巧施计谋,邀宠上位?
  • 道胎种魔

    道胎种魔

    魔道三大魔王之一的天成子,平生唯一的梦想就是融合道魔两种极端创造出一种独步天下的修炼法门,为此,天成子自动卸下门主的位子交给师弟天宏子,足迹踏遍天下各个正魔门派用武力逼迫这些门派交出世代相传的秘籍,因为这,正魔门派一起出动准备剿灭天成子,在天山的绝顶与天成子展开大战,经过了一番惊天动地的苦战,天成子发动了日月宗最高的神秘功法——日月同辉,毁灭了自己的肉身,将保存着自己一身魔气修为的道胎转入了轮回成为了修真大派蜀山掌门的儿子,到底天成子是否能够实现他的夙愿。
  • 盛宠之娶个杀手做老婆

    盛宠之娶个杀手做老婆

    黎简璃,曾经平凡的她在为了那一份偏执的爱情挣扎,一直善良的她为了因为救人命运就此逆转。士别三日,她转身一变便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血色杀手。她拥有智慧与美貌,究竟是谁最终把她收入囊中呢?!是冰山总裁季希杰,还是鬼医神手Ken,亦或者是初恋情人杜毅呢?
  • 倾城绝宠:男神深得我心

    倾城绝宠:男神深得我心

    陆锦瑟从小到大一直有两个愿望。一是嫁给她的小竹马宋修言;二是让那个每次都能抢了宋修言光芒的唐华年,娶不到老婆!就算娶到了,也是个又傻又丑的蠢女人!可是陆锦瑟万万想不到,有一天,她竟成了那个又傻又丑的蠢女人......唐华年勾起唇,“锦瑟,无论你多傻多丑多蠢,我也不会嫌弃你的。”陆锦瑟终于体会到,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脚的滋味!
  • 天令:新的世界

    天令:新的世界

    天幻大陆是天幻星球唯一的大陆,是以武者为主的大陆,天幻1918年战争四起。全大陆所有的国家全部参与这次战争。而天幻大陆最大的两个帝国。天风帝国和武王帝国派领的大帅。德尔拉·古夫拉斯和阿尔法·杰罗克·龙飞交战中。惊醒了武神。武神发现天幻大陆一片狼藉战火四溢。想到当年神僧所说过的天幻大陆必有一难。那就是天令丢失之时。当年神僧交给武神的合盘寻找天令发现天令正是原在另一个时空的地球。两人被武神用时空轮盘穿梭到了地球。而时空轮盘在穿梭到地球之后,已经失去了能量。成了碎片。而神僧当年交给武神的合盘。却在地球上面被不知名的力量给锁住了无法动用。两人也被分散在了别的地方。两人就这样迷迷茫茫的看是寻找起了天令。
  • 术道神尊

    术道神尊

    在这个混乱动荡的世界里面,生存是最根本的事情。“明”这个弱小的族群,在经过长期的流浪之后,终于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停住脚步,找到了一个栖息之地。但是好景不长,现在他们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觉着,是选着屈服还是再一次走向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