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们思维是按照既有规律进行的。可是,有时也要打破常规,来一些跳跃,对事物进行大跨度的联系和思考,说不定就会形成新的创意灵感,出现新奇的创富点子。
从自助快餐到超市经营。年轻的克莱伦斯·桑德在一家杂货店当雇员,有一次,他到当时新兴的快餐店去吃饭,他看到这里自助餐生意兴隆,人们排着长队在这里吃饭。顿时他来了灵感:能不能在杂货店里也采取这种让顾客随意挑选,自己包装的形式呢?随后,他就把这个念头说给他的老板听,没想到却遭到老板的大声呵斥:收回你这个愚蠢的主意吧,怎么能让顾客自己选择,自己包装呢?那不就乱套了吗?
可是,桑德是个执著的人,他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相信这样让顾客与商品直接接触,可以刺激顾客购买的欲望,给顾客一种更轻松、更自在的购物环境,这样必定可以提高销售量。于是,桑德决定自己试一试。他辞去杂货店的工作,自己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并且采用了这种全新的经营理念。这种全新的销售方式,立即让他的小店吸引了众多顾客,门庭若市。后来,他又接二连三开了多家分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当今风靡全球的超级市场的先驱。
这是从一个触类旁通形成相关联想,引出全新经营理念的事例。当初桑德的创意差点被老板“枪毙”了,好在他的执著,使创意变成了现实,才惠及全球。
把尿布与啤酒放一起销售。世界上最成功的零售商沃尔玛超市把尿布与啤酒大大方方地摆在一起销售,销量长年不衰。这个经营点子就产生于联想思维。该超市曾经用一年多的时间对销售货物种类、时间、数量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个现象:傍晚下班后的时间段,啤酒与尿布卖得最多,而且总是男性购买。再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到,原来美国有了孩子的太太都不忘叮嘱丈夫下班后到超市为孩子买尿布。沃尔玛从男士联想到啤酒。于是一个点子出现了:为了方便这些购买尿布的男士们,把尿布与啤酒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摆在一起销售。这一创意果然见效,在买完尿布的同时,那些贪杯和不贪杯的男士们都会顺便买几瓶啤酒。这两样货物的销量也就长年不衰。
在此例中,经营者运用了相关联想思维,从买尿布的男士联想到男士爱喝啤酒,于是同时满足男士就近购买两样商品的点子就出现了。这种奇怪的安排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明信片广告促销成功。有位打工者在深圳生产电暖气的公司做销售。入秋后的一天,部门经理拿回彩印的广告单,每份造价7角,要推销员发放。可是这个打工者以为,在众多广告单中,这样的广告太多太泛滥了,不会有很高的送达率,更难以吸引顾客的注意。他就开始想用一种什么样的宣传方式,才能引起已经视觉疲劳的顾客眼睛一亮呢?他苦苦思索着。有一天,他接到朋友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印有精美的图案,这时,一个想法立即出现在心头:自己何不设计一组(两张)别出心裁的明信片广告呢?他想,不是谁都会花时间读信箱里成堆的广告,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时间和兴趣去看完一张明信片。经过一番策划,分两步进行。第一张在9月寄出的明信片,上面画一个电暖气,穿着泳衣,戴着太阳镜,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旁边写着:现在我在度假,盼下个月能与你相见。10月,再寄出第二张明信片,这张上的电暖气已经穿上羽绒衣戴上围巾,拎上公文箱,匆匆赶路,旁边写着:没有谁比我更能带给你温暖,我已整装待发,打电话给我吧。下面是公司联系电话。
他把他的创意和样品交给了销售总监,公司采纳了他的创意。经过充实完善,实施了他的方案。实践证明,他的创意是成功的,为公司赢得了一大批客户。
把广告做在明信片上,正是跳跃思维的结果。跳跃思维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我们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把看似不搭界的事物联系起来想一想,也许就会有新点子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