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一个人多么善于与人打交道,为协调人际关系做出多么大的努力,仍然不可避免的和别人发生冲突。这时也就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矛盾。这时很有必要拿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古人留给我们的处世原则和人生哲理。
首先,切不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冷静分析,而不要浮想联翩,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扯上一大堆不相干的事,硬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有时候把问题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硬联想一大堆,把原本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外国人学习。他们在对待我们认为是很有问题的事时,却能够就事论事,而不东拉西扯,即使有了争执,也能通过法律等相关途径解决。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认为朋友是朋友,官司是官司,不能因打官司而影响朋友关系。
其次,要树立“和为贵”的思想。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矛盾。有了矛盾怎么办?是大吵大闹,还是心平气和的和对方交流?哪个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有时候“和稀泥抹光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本着和平解决的目的,多为对方着想,不激化,不扩大,换个位置思考,事情也许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比如说,每一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琐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妯娌之间磕磕碰碰的事总是免不了的,如果非要弄清楚谁对谁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解决邻里之间、商家之间等都应如此。
再次,作风上要细化,思想上要淡化。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说,天下的大事难事,首先要看容易些,而处理这些问题,就要从细处做起,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遇到问题千万大意不得。否则会小事变大事,大事酿成大祸,这样就得不偿失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满不在乎,无所谓,一切听之任之,结果问题越堆越多,症结越积越大,以致影响到相互关系。另一种是把芝麻当西瓜,遇到问题就惊慌失措,结果越处理越乱。
因此说,化解矛盾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自己。而不应该在细节上争论不休,即使不同意别人意见,也最好肯定别人意见中你所赞同的部分,而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时,这时彼此都应该控制情绪,把握自己,暂时把不同的观点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时,再辩明真伪。
在上海,有一家新建的中联商厦开始试营业。第一天,一位顾客购买了一台消毒柜,乘电梯下楼时,把消毒柜放在电梯扶手上,顺势而下,由于没有控制好,撞碎了大型商品看板灯箱。而修复这个灯箱需要六千元费用,这位顾客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正当他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办才好时,商厦经理亲自接待了他们。经理主动提出,只需赔偿一元人民币,其余全部由商厦承担,并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
这位顾客以为自己听错了,当看到协议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的,激动得热泪盈眶。离开商厦后,他主动向当地的新闻媒体反映情况。很快,一篇反映赞扬中联商厦的报道就出现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立刻轰动申城,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
中联商厦的经理在这种偶发事件中,敏锐地挖掘出不寻常的价值,首先得益于他在关键时刻分清轻重,象征性地收了一元钱。既表明事件的性质,顾客确实应该赔偿,又表明商厦对顾客的体谅、厚爱。并且为了表示商厦的诚意,双方正式签约,这是为顾客着想,消除其事后的顾虑,又表明商厦经理严肃认真的态度,富有一定的戏剧性,所以很快为新闻媒介重视,达到了借新闻做公关宣传的目的。商厦虽然暂时失去了一些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却获得了无法用数字计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国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规定,凡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如不满意,半年内可退,两年内包换。
一天,一位老妇人手里拿了一只破旧不堪的门厅用的伞桶,说是不喜欢,执意要求退换。这伞桶已经用了七年,远远超过了公司规定的两年包换的期限。这样无理要求按理说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经理认真思考后,果断决定给予换货。
这家商店经理深知:这样的“棘手”顾客虽是极少数,但很有影响力。如果他们的问题不妥善解决,那他们很可能会四处散播不满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公司信誉产生怀疑;反之,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会通过现身说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新顾客,这就是吉拉德所说的“二五〇”定律。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发现,没一位顾客的身后,平均都有二百五十名亲朋好友,这些人又有同样的关系,如果得罪一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几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反之亦然。
不但如此,在商店里的营业员还应该学会给别人戴高帽子,即善于住顾客脸上贴金。有了这一招,你一定会多了份秘密武器。
人们之所以喜欢高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赞美,而高帽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欲望。高帽运用得好,便能将别人掌握在自己手中。据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成功秘诀之一,便是善于给员工戴高帽。为此他专门聘请了一位名叫夏布的专家,专门给人戴高帽。不放过任何机会,通过给员工高帽戴,牢牢地牵住员工们的心。
外交上,许多人为了给人留下好感,也常常给人戴高帽。有一次,一位日本的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兴趣等多方面的不同,纳赛尔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人为了打开局面,想了很多办法。以达到会谈的目的。
议员说:“阁下,尼罗河和纳赛尔,在我们日本过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你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经是上校,也和您一样,挨过英国人的骂,英国人骂你是因为你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亚之火’,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他同希特勒《我的奋斗》做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者,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对日本人的话呈兴奋之色。
那位议员继续说:“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理身,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浑身方卫。后来,纳赛尔很爽快的答应日本的顺同。”
许多商店的售货员为了扩大销售,也很会给顾客戴高帽。某位小姐在柜台前试穿衣服,旁边的售货员就会说,您穿这件衣服真漂亮、既高贵又典雅,您走在街上也许人们会认为您是哪位明星……直到这位顾客乐呵呵地买下这件衣服。
有句话说,看什么鱼,放什么饵: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人戴高帽也是如此,不能乱戴。给人戴高帽的最佳途径不是从他的事业、才学品德方面下手,而是从他的相貌下手。对任何人,最后都可以下这样的定语:像你这样的相貌天下无双,富贵可期,只要努力,前途无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