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爱国心,强烈的求知欲,使玛丽提前一年从中学毕业。凭她的天资和毅力,凭她的优异的学业成绩,大学的门本应该朝她开着。但是,命运是这样的无情:沙皇有令,不准波兰的妇女在国内上大学。
要学习,要深造,只能出国。这需要一大笔学费,钱从哪里来?17岁的玛丽不向命运低头,她决定:离开繁华的华沙,离开温暖的家庭,到偏远的乡下去,做一个家庭教师,一边攒钱,一边自学,然后再到国外报考大学。
1886年1月1日,她依依不舍地向父亲告别,到别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对她来说,还是平生第一次。为了摆脱孤独的折磨,她当了家庭教师以后,就把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她借来了大批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拼命地阅读,在自学的路上奋力攀登。
时间过得多慢啊!玛丽有时竟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像她永远也不能出国求学了。但是,她苦苦地熬着,足足熬了4年,终于用她一个卢布一个卢布积攒起来的钱换来了大学听课的权力——成为巴黎大学的一名学生。
1891年9月的一天,她买了一张最便宜的四等车厢的车票,从华沙坐火车到巴黎。
三年的大学生活,她是在七层楼上一间狭小的阁楼里度过的。阁楼里,只有一张折叠式的铁床,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一盏煤油灯。就在这盏小小的煤油灯下,她贪婪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1893年,她出色地通过了物理硕士考试,获得硕士学位;第二年,又获得了数学硕士的学位,开始独立研究金属的磁性。对这间简陋的小屋,她是很有感情的。她曾给自己写下这么一首短诗:
她孤独地
生活着,默默无闻,享着清福,
因为她在她的小屋子里找到了
使她的心感到满足热诚……
但是这种多福的时期慢慢消失,
她必须离开科学的领域
去为衣食奋斗,
踏上生活的灰色路途。
她是多么担心走向生活以后的未来呀!但是,这种庸庸碌碌的“为衣食奋斗”的“灰色路途”,她避开了。因为在生活的道路上,她结下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
这个伴侣,就是彼埃尔·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