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800000076

第76章 古代兵器知多少?

1.戈

戈是古代一种能勾能刺的武器,头上是带钩的刀,装有一人多长的木柄。打仗时双手持握,用来勾刺敌人。

这种武器最初起源于狩猎工具,模仿牛角或鹰嘴的样子,把坚硬的骨角绑在长木杆上,用来延长人的手臂。开始有骨戈,也有尖石做成的石戈,有尖刀没有钩。后来的铜戈在尖刀下面有一个呈直角状的钩子,用来勾勒敌人。戈头中部留有銎孔,用来安装木柄,并在安木柄的地方横穿一根金属钉,加以固定。随着人们作战经验的积累,西周时期戈的形状又有改进,原来尖刀有刃,钩没刃,后来加上了钩刃,并把钩加长;有的还把刀和钩都加上双刃,并在安木柄的地方横穿一个孔,使戈与木柄结合得更为牢固,战斗性能比往昔有了提高。据《考工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铜戈的制造标准是戈宽2寸,内长4寸,钩长6寸,铜把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为6尺6寸。

戈是从商周到春秋时期的主要武器之一。当时打仗的阵式是车战,每辆战车上有三个人,一个人居中驾驶,左边一人持弓箭,右边一人持戈,分别对付远方和冲到车前的敌人。到战国时期,由于防身的甲盔越来越坚硬,多用金属制造,戈难以刺透,不如戟、矛作用大,所以戈就渐渐被戟、矛等同类武器取代了。

2.矛

矛是一种直尖形的刺杀兵器。最初人们狩猎时把尖石或骨角绑在木杆上,用来锥剌动物,这就是矛的雏形。到了铜器时代,矛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样式:尖刀状,双刃;装木柄的銎筒有的直伸到矛头,有的只到矛的底部;銎筒上都有对称的双环,用来系红缨。《诗经》上说的“二矛重英”,英就是缨饰,挥动起来很美观。最初的铜矛是双刃,短刃,到周代刀刃加氏,并有了三刃、四刃的矛,木柄也加长了。据记载,步兵用的酋矛柄长2丈,兵车上用的夷矛柄长2丈4尺。当时打仗都是短兵相接,面对面刺杀,矛柄越长战斗力越强。

战国时期,坚硬的铁矛取代了铜矛,战斗力更强了,但木柄却比以前短了。到汉唐时期,最长的铁矛柄长1.8丈,一般的只长8尺,有的手矛更短,只长3—4尺,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两端都安矛头的手矛,称“两头矛”,晋朝和唐朝的矛又叫槊,但形状没大的变化。

矛不论柄长短,都很锋利,特别是铁矛,刺杀效果比戈好。在没有火器的冷兵器时代,铁矛一直是军队中的重要武器之一,有时因士卒全都手持长矛,称为“长矛兵”。但矛的缺点是刃部较长,刺杀不如枪那样灵活,到晋代枪兴起以后,矛的使用逐渐减少了。不过,直到唐宋时期军队中仍有持矛的武士。

3.戟

就是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变成的。最初在商周时人们把戈和矛装在一根长柄上,作为兼有戈与矛的战斗性能的武器,后来便有了戈矛一体的戟。戟实际上是具有戈与矛的综合性能的兵器。

就综合了戈和矛的性能,兼有勾、撞、刺等效能。西周时期的就重1.4斤,柄长1.6丈,下有圆锥形金属套。这种乾的总体呈十字形,不够牢固,因而使用不太普遍。到春秋中后期,使用较多的是把戈、矛装在一个木柄上的戟,为了增强杀伤力,有时还在矛头下面的长柄上联装两三个戈头。后来又采取了加大戈和柄的夹角、加多刀刃的办法来增强杀伤力。

戟最初为铜铸,战国末年以后改为铁铸,还曾有了钢铸。质地坚硬了,形状也有了一些变化。钢铁坚硬而有韧性,不像铜那样脆软,因而铁戟做成了窄长尖锐的样式;伸展出去的刀刺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宽厚有脊,而是尖长窄薄,更轻便,更锋利了。

戟比戈的杀伤力强,自出现后很快取代戈而成为军士的主要武器,并成为武装力量强大的重要标志,“持戟百万”被看作成就帝业的条件。到西晋时期军士仍然使用戟,并出现了短柄的手戟和双刃戟,在《三国志》中就有很多用戟打仗的记录。但自南北朝时期渐渐退出战斗,只是作为门卫和仪仗队用的武器,样式美观,但成为一种摆设了。唐代以后更少用戟作战,基本上被淘汰了。

4.长枪

长枪是一种刺杀兵器。最初指把竹竿木棍削成尖头用来刺击敌人的武器,后来在头上安装金属刀尖,形制与矛相近。

最早的枪头是铜制的,但很快就为铁枪头所代替。枪的大量使用是在汉代,比戈、矛之类武器出现较晚。汉代的枪,尖刃锐长,与矛接近;三国时诸葛亮制造了2丈长的木柄枪和2.5丈长的竹柄枪;晋代的枪头已变短,比矛轻便而锋利,很快便枪兴矛衰,枪被广泛地使用了。在唐代军队中枪已成为主要武器,分为骑兵使用短柄漆枪、步兵使用的长柄木枪、皇朝禁卫军使用的白干枪和扑枪。以后枪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制也日趋复杂。宋代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鸥项枪、锥枪和太宁笔枪七种。这些枪都是木杆,上有枪头,下有铁礴(即铁套)。骑兵用的枪头侧面有倒钩,杆上有环;步兵用的枪是直刃无钩,如素木枪、鐏项枪;锥枪是四棱刃,锐利无比并不会折断;太宁笔枪刃下有一个小铁盘,铁盘四周有刃,使敌人无法夺去。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攻城的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等,枪杆较短粗,便于在城头或地道中使用。专门用来守城的枪杆较长,一般为2.5丈左右,分为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钩竿等,便于刺杀正在爬城的敌人。

元代的枪比较特别,可刺可投掷,两头有枪尖,有人称为标枪。明代攻城守城专用的长短枪基本上沿用宋代枪的样式;在战场上用的枪分为三种样式的长枪和铁钩枪、龙刀枪等种类,都比宋代的枪简便实用了,长枪枪头很轻,不超过4两,杆长1.2丈左右,下端不安铁鐏。铁钩枪背有铁钩,龙刀枪下有旁刃,都可刺可砍可叉。清代装备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有长枪、钩镰枪、双钩镰枪、虎牙枪、蛇镰枪、雁翎枪、十字镰枪、钉枪等等。长枪刃长7寸到1.1尺,与明代长枪相似,杆长1丈到1.3丈,末端安有铁鐏。长枪形制比较简单,使用灵便,是近距离作战的主要兵器,其它枪使用较少,如钉枪只是在战船上使用,在一般战斗中不用。

到19世纪中叶,近代步枪普及以后,古老的长枪才被淘汰。

5.长刀

长刀就是安有长柄的刀,是一种砍杀兵器,创自东汉时期,此后被历代作为常备武器之一。

长刀的初期形状是短柄刀和佩刀,汉末关羽所用的偃月刀已经是长刀。晋代常见有“七尺大刀”的说法,据说是刃长3尺,柄长4尺,下有铁鐏,步兵骑兵都能使用,都是单刃刀。到唐代始有双面刃刀,称为陌刀,长1丈,重15斤。陌刀在唐代使用很广泛,是军队中的主要武器,曾经有专门的陌刀队,设陌刀将专门负责演练和作战。

宋代最常用的长柄刀有7种形式,分别为屈刀、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掉刀和戟刀,前5种为单刃刀,掉刀两面有刃。元代以后,长刀在作战中逐渐少用,明代只有偃月刀和钩镰刀两种,但只是钩镰刀用于实际作战,偃月刀只是操练比武时使用。清代的满人蒙人军士已不用长刀,只汉人军队使用。在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中挑刀、偃月刀、宽刃大刀、片刀、虎牙刀等。不过,即使在汉军中也属于次要兵器,并且刀的形制也比以前简化了。

6.剑

剑是古代士兵近距离作战的重要兵器,可刺击可砍杀。最早的剑为铜制,大约是由矛头演变而来的,矛身扁平细长,末端尖锐,两面有刃。

西周时代的贵族大都佩带铜剑,对剑的形状装饰极为讲究。有的剑柄镶嵌金银玉石,雕刻文饰,很是精美。据《周礼》说,周代还按照人的身长规定了佩剑的规格:上制长3尺,重3.12斤;中制长2.5尺,重2.14斤;下制长2尺,重2.1斤。据出土的周代佩剑看,一般为20—40厘米,最短的仅17.5厘米,多是青铜制造。由于质地较脆易折,只是作为佩饰,一般不投入战斗。

春秋以后,随着铁的使用技术提高,铁剑开始出现,但仍是铜、锡、铁合金剑为主,仍然是传统的青铜剑。据化验,这个时期的青铜剑两刃含锡量高,坚硬;中脊含铅,韧性强。这种剑的抗震性强,可以加细加长了。著名的越王勾践用的剑,出土时仍完好如新,光彩照人,锋刃锐利,剑身布满菱形暗纹,是青铜制造的,并且含有少量的镍。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佩剑,已经具有实际杀伤力了。这时,已经有了铁钢剑,质量更高。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所需剑之类的兵器很多,钢铁少,仍然是铁剑铜剑并用。据说,当时有名的宝剑有铜有铁,名号有干将、莫邪、湛卢、鱼肠、太阿、龙泉等,并且剑身逐渐加长,长达1.4米,秦代以后的剑都是长剑,并且以铁剑为主了。

据说在汉代从皇帝到百官都有佩剑,士兵以长剑作为重要兵器。但将士们在实际作战中发现,剑虽然两面有刃,在砍杀功能和坚韧度上都不如单面有刃的刀。晋代以后,剑不再作为主要兵器,或作为辅助兵器,或作为防身兵器和佩饰之物了。唐代的剑纹饰美丽,宋代的剑粗短厚背,元明清时期的剑日趋精巧美观,已经以刃长8寸,柄长3—4寸的短剑为主了。

7.弓

原始时代的人狩猎时用石块、木棒向猎物投击,投的距离有限,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将树枝弯起来用绳索绷紧,用削尖头的木棒架在绷紧的绳上,利用绳的弹力将木棒射出,这便是弓箭的雏形。弓箭能在远距离上射杀敌人,这是戈矛之类的兵器所不及的,一直是历代军士的必备常用兵器。

在制弓技术上,春秋时代已有一套完整的经验,选材、程序和规格都有一套规定,据说做一张好弓需要3年才能完成。并按用途和大小分成若干种类,如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庾弓用于田野作战或狩猎,唐弓、大弓用于习射。最大的弓长6.6尺,中等的长6.3尺,小弓长6尺。秦汉时的弓都镶有铜饰或玉饰,非常精致美观。有时还有特大的弓,需要强臂力的人才能拉开。唐代的弓分为4种,长弓为步兵用,角弓为骑兵用,稍弓和格弓是狩猎和皇宫禁卫军所用,但只是规格不同。北宋到清初,弓仍是最重要的武器,当时的人说:“弓者,(兵)器之首也。”元代的蒙古兵和清代的八旗兵专精骑射,对弓使用最多。

弓的形制,自先秦以来大致相同,只是弓的强弱和名称不同,有时按官员的级别而规定所用弓的不同尺度和纹饰。一般士兵用的弓比较简单,一种是习射用的。榆木为杆丝为弦,一种是鹿皮为弦。清中叶川后,弓箭逐渐为火枪代替。

8.弩

弩是弓的一种,在弓臂上安有弩机。弩机的外形是一个匣子,匣内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和瞄准的照门相连,照门上刻有距离刻度,匣的下面有扳机。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对正目标瞄准,一扣扳机,箭就射出去了。这种弩机的机能和现代枪炮的击发装置相同,是抛射兵器的一大进步,据载是战国时期楚琴氏发明的。

据《周礼》说,战国时的弩有4种:夹弩和庾弩较轻便,射程远、发射速度快,通常用于攻守城堡;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较远,但发射速度慢,通常用于车战野战。汉化的弩有用臂拉开的臂张弩和用脚踏开的蹶张弩两种,汉文帝时与匈奴人作战,多次使用弩,以少胜多,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时的大弩射程可达千米之外,并且命中率很高。诸葛亮在成都革新弩机,制成一种称为元弩的连发弩,连发弩的弩槽一次可放进10支箭,由一个孔向外发射,扣一下扳机就射出一支箭,槽里的箭随即落下一支,再上弦、再发射、再下落,半自动完成一系列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弩的发射速度,但射程较近,杀伤力小,所以没有推广开。晋代仍用大弩,称“万钧神弩”。唐代的弩分臂张弩、角弓弩、木车弩、大木车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7种,其中大木车弩弓长达12尺,发射时须用绞车拉弓,箭射出时声音如同雷鸣,一次能发7支箭,射程达700步。

宋代的弩有踏张弩和床弩两种,其中床弩最为盛行。双弓床弩前后各一弓,张开时需要7个人用绞车拉开,射程150步;三弓床弩是前两弓后一弓,大的须70人拉开,小的也需20—30人拉开,有的射程可达700步,最远射1.5公里。但这种床弩太不灵便,所以到南宋便不再用,较多地使用踏张弩了。当时韩世忠发明了一种克敌踏张弩,百步之外可穿透盔甲。元人灭宋后搜罗制弓匠人,研造大型的神风弩。明朝初年造脚踏弩、神臂弓弩,又造有轻型的蹶张弩、腰开弩、窝弩、双飞弩。明末以后,弩的使用减少,清朝军队已经不用弩了。

9.箭

弓弩使用的箭,古代称作矢。开始只是一根平直的竹棍或树枝,后来用尖硬的石块或骨、贝作箭头,称作箭镞,增强了穿透力。为了使箭在飞行时保持方向,又在箭杆尾部装上羽毛,称作箭羽,这时的箭才定型了。铜铁出现后,箭镞改为铜铁制造。

战国年间箭的制作技术很完善,箭镞的形状很多,用途也分得很细致:弓所使用的有枉矢、杀矢、鐏矢、恒矢,弩使用的有挈矢、镞矢等,合称“八矢”。其中枉矢和挈矢可在镞杆连结之处绑上火球发射,当时称为火箭。并且已经掌握了比较科学的制造原理,如全箭的重心点在箭杆前部2/5的地方,飞行速度快、射程远、侵透力最大。汉代用的箭基本上与战国时期相同,但箭镞加长,并有了在箭镞上涂毒药的毒箭,即用毒药水浸泡箭镞,一旦射中敌人身体,轻伤也无可救药。晋代的箭镞多用钢制,穿透力很强。唐代箭镞仍用钢制,并分为射猎用的竹箭木箭,战斗用的兵箭弩箭等种类,弩箭箭镞长达7寸,以铁叶或皮革作箭羽,可更准确地保持飞行方向。

宋代的箭有战斗用的点钢箭、铁骨丽锥箭、鸟龙铁脊箭和火箭;教练专用的木朴头箭;发信号用的鸣葡、鸣铃飞号箭等。元代有响箭、鲵骨箭、批针箭。明朝箭镞根据射人、射马和演习等不同用场,设计不同的样式,并有用手或竹筒发射的小型鞭箭、袖箭、筒子箭,技术高的可掷出30步远。清代的箭有尖形的梅箭、棱形的锴箭,都是用桦木或柳木做竿,长3尺,镞链长3寸。

10.霹雳火球

霹雳火球是用约2寸粗的竹竿为轴,用碎薄瓷片30片,与3斤火药混合包裹住竹竿,成一球形,两头各留出一寸长的竹竿,外顽涂上麻皮、沥青合成的面料。使用时也是用烧红的烙锥将球锥透,爆发火焰熏灼敌人。这种火球主要用在守城时,从城头向下投抛,熏阻攻城的敌兵。

11.西瓜炮

西瓜炮又称皮炮,也是用于守城。西瓜炮的外壳是用20层坚实的纸做成的,再包两层麻布,内装火药,放入小蒺藜100—200粒,带有细毛钩的火老鼠50只,顶端安4根引信。用的时候点燃引信,抛落敌群中,纸壳炸碎之后,蒺藜、火老鼠遍地散布,有烧伤,炸伤和阻碍敌军人马的作用。

12.毒药喷筒

毒药喷筒是最常用的喷筒类火器之一。它用直径2寸、长2尺的圆竹筒,外面以细绳缠紧,在筒的下端安上5尺长的竹柄。装药时先放烧燃性的慢药,次下发射性的喷药,后放含砒霜的药饼,一枚一层,共装5层。发射药装配的多少是根据竹筒的粗细而定的,有时可喷射火焰数十丈,药饼碰上船帆或帐篷等目标可迅速引燃,并使附近的敌人中烟毒。

13.毒龙喷火神筒

毒龙喷火神筒同毒药喷筒一样,使用也比较普遍。它除内装各种火药和药饼外,专门悬架在竿上,从下往斜上方喷射,大多用在攻城之时。

14.火禽火兽

火禽火兽最初是利用在敌人所在的地区捕获的野鸡、麻雀等充当放火的工具,或在牛尾巴上系上火绳,在牛的头和角上捆上短刀,然后点火驱赶进入敌阵。明代以后,火禽火牛技术有所发展,其种类据说达8种之多。

15.神火飞鸦

神火飞鸦是火禽火兽中最常用的燃烧性火器之一。它用竹篾或细苇编成像鸡一样的篓,外面用绵纸封结实,里面装满火药,前后安上头尾和纸制的翅膀,如鸟在空中展翅飞翔的姿势。鸟的身体下面装上4支火箭,分别连上引信,并把引信与篓内的火药连结。点燃火箭后,此物可以飞出几十丈,到达目标后火药才引爆,即可在敌人阵营中引起燃烧。

16.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

这3种古代火器均为单级单发火箭,其性能、形制相同,都是箭竿长6尺,箭镞长3寸,药筒长8寸,粗1.2寸,捆在箭镞之下;引线向后,箭头涂有毒药,能穿铠甲,射程500步。与敌人交锋时,架在树枝权上,等敌人靠近时点火发射,即可击中。

17.飞空击贼震天雷

飞空击贼震天雷是用竹篾编成的火箭,形状如同圆球,直径3.5寸,两旁安翅膀。球内装爆炸药和数个涂有毒药的棱角,中间夹一个长2寸的发射药筒,有引信与球内的爆炸药相连,外面用纸糊10多层,涂成红色。攻城时顺风点火,火箭飞入城中爆炸。爆炸时烟飞雾障,迷目呛人,棱角还可用来击杀敌人。

18.一窝蜂箭

一窝蜂箭是一种单级多发火箭,它用一个上大下小的木桶,装箭32发,每支火箭的引信连在一起,点火后同时射出,射程可达300步。

19.火龙出水

火龙出水是一种水陆两用火箭,用5尺长的毛竹,去节削薄,两头装上木制龙头制成。龙口向上,腹内装火箭数支,龙头下面两边安装1.5斤重的火药筒两个,龙尾也安装火箭筒两个。这4个火箭筒的引信拧在一处,并与龙腹内的引信连接好。水战时在离水面3尺处点火,能在水面飞行3里。发射时先点燃龙头和龙尾下面的4支火箭,推动火龙前进;待推动前进的火箭燃烧将完时,连接的引信已经引燃龙腹内的火箭,龙腹内的火箭由龙口飞出继续前进,飞向目标。

20.震天雷

震天雷又称铁火炮,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式、葫芦式、圆体式和合碗式4种样式,其中主要是罐子式震天雷,口小身粗,壁厚2寸,内装火药,上口安引信。使用时点燃引信后由抛石机发射,或由城上往下投掷,或用铁绳沿城墙吊下,到达敌军阵中爆发。震天雷不只发烟火,而且可以炸裂罐壁,用爆炸的碎片杀伤敌人。据说在宋金元战争中多次使用震大雷,金兵攻宋的蕲州、蒙古兵攻河中府和开封,震大雷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21.鸟枪

鸟枪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已经具备了近代步枪的基本特征。它在清朝军队中是主要的轻火器。据载有49种,用燧石发火的3种,其它都用火绳点火发射。鸟枪并非专为猎鸟用,最初是因为其准确性高,人称“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是专门用来打仗的轻火器。后来改装细砂,用来打鸟射猎,是近代步枪在战斗中取代了鸟枪以后的事情。

22.万胜佛朗机

万胜佛朗机身管长1.6心尺,有于炮3套共9个。子炮长1.7尺,每个子炮可装药3钱,铅子一个。这种枪需三人使用,一个掌管支撑铁架,一人装填弹药,一人瞄准发射。发射时依次将子炮装入枪管内,随发随装,循环连续发射。

23.百出先锋

百出先锋是明朝嘉靖年问创制的,枪身减短,约3叫尺,有10个子炮,预先将弹药装好,发射时从枪口装人一个子炮,发射后将于炮倒出,再装第二个,连发连装,循环不断。在枪管与子炮之间有小扣,在倒提或向下射出时子弹不会倒出。枪口上装6寸尖刀,以备格斗之用。

24.鸟嘴铳

鸟嘴铳是明后期根据日本鸟枪制造的。枪身用熟铁打造,重6斤,有准星和照门,安装在木床上,铳口长出木床2寸,床腹有通条一根,火绳2根,每次装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用食指扣动扳机,龙头落在火门内,燃药发射。命中率极高,被称为十发中八九的“利器”。

25.鲁密鸟铳

鲁密鸟铳于明后期制造,长5—7尺,重8斤,装药4钱。龙头机规安在床内,拨动后落在火门中,点燃火药发射。尾部有钢刃,敌兵逼近时可倒过来作斩马刀使用。这种鸟铳射程远,威力也很大。

26.掣电铳

掣电铳于明万历时对照西洋鸟枪制造,长6尺,重5斤,有子铳5个,各长6寸,重10两。前有圆小嘴,后有偏方笋,笋中有眼,装药2钱5分。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同类推荐
  •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人类的航天历程(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不断 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人类的航天历程》从人类从天空到太空的征程、世界各国对航天的探索、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展望航天未来、不能忘记的航天功臣五个模块 进行了讲述。《人类的航天历程》是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
  • 古代数学与算学

    古代数学与算学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它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公元前后至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数学与算学》生动的介绍了古代数学发展、古代算术名家、古代算书、古代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等内容。
  • 医疗革命(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医疗革命(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普知识”丛书,主要精选现代前沿科技的各个项目或领域,介绍其研究过程、科学原理、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使青少年站在当今科技的新起点寻找未来科学技术的契入点和突破口,不断追求新兴的未来科学技术。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瀑布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瀑布

    本书从瀑布的形成由来说起,系统地为我们讲述了它的分类、特征等,世界各大瀑布的壮观呈现于我们眼前,包括和瀑布有关的一些科学小常识,让我们对瀑布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穿越之姑娘好生逍遥

    穿越之姑娘好生逍遥

    在自己与自己最在乎的人的选择中,她,果断选了后者,在一朝之间...最在乎的人离去,小心呵护的感情终于破裂,她不怨谁,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个结果,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在以为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历史上所没有记载的朝代。罢了,过去了终究是过去了,既来之则安之,就在这打拼出一片天地吧!各色各样的美男子,各种呵护,她最终会如何抉择??
  • 龙盘九霄

    龙盘九霄

    破天道,引天劫,销金身,万古不灭……吾化身为龙,斩千邪,翔于九霄!
  • 初然未后

    初然未后

    你我曾同道那棵樱花树下,风拂过你身上的气息是那么婉幽,依偎在你身上的时刻久久不能忘怀,世态炎凉,它再反复翻来涌去,却已不是当初那般模样
  • 命运之腹黑狐妃

    命运之腹黑狐妃

    又一次的重生,又一次的经历,纯真的感情又一次受到创伤,立下诅咒,沉睡百年之久,在灵梅之顶的相遇,终是逃不过的劫…/片断:*^“妖神在上,我九尾狐妖魁,今日在灵梅山拜古月为师,并帮助她破解诅咒,永世不背叛,否则神形俱灭!”真挚的誓言天地共视,而她只是淡笑没有任何动作||“魁,我是你的师父!”“我知道,但我还是爱你!”封尘的心再次动容||“楼主,您知道自己绝不可以爱上他!”“古灵香我知道,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依旧淡笑…
  • 有你的,十五岁

    有你的,十五岁

    于卿的爸爸想让于卿长大以后斯斯文文的所以给她取名于卿,果然于卿真的和爸爸确定名字一样,但是邱平然就不是那样的啦,邱平然真的会平平静静吗?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本书主要讲解了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律、声画运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和文艺节目、产品的市场营销、传播伦理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帮助读者拥有一个较为坚实的媒介背景知识基础。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的经验撰写而成,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使用的教材。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