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2200000020

第20章 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偌大一个石油化工“老母鸡”出世了

1963年12月25日,新华社向世界发布一则消息:“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石油产品已基本自给。”这一新闻令全世界瞩目。

要掂量这句话的分量,就得从头说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至1世纪,先民们就在陕北发现了石油。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就有“高奴有洧水可燃”的记载。高奴即今陕北延长一带。魏晋至元明的史籍中也有记述:陕西北部、甘肃酒泉、新疆库车等地发现石油并将石油用于照明、润滑、防腐、制墨、医药及制作火器等。西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燃之极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第一次使用了“石油”这一名称。他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他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北宋京城开封设置的军器监内建立了“猛火油作”,开始生产粗加工的石油产品“猛火油”,并应用于军事。

尽管中国在发现和利用石油方面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石油的开发生产却停留在原始状态。

洋油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始进入中国。1867年进口煤油3万加仑。1878年进口240万加仑。

19 07年,在延长县城西门外钻成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长石油官矿局炼油房开始用小铜釜1座,当月加工首批灯油450公斤,运往西安销售,这算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批商品石油产品,但数量太少了。

洋油进口量越来越大。1914年进口煤油2.25亿加仑,进口汽油465万加仑。1935年至1937年,平均每年进口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2.6亿加仑。

抗战爆发后,进口“洋油”的通道被切断。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决定勘察开发玉门石油。1938年4月成立甘肃油矿筹建处,同时筹建炼油厂。1939年5月开始炼油,每釜加工原油93公斤。1941年4月,在玉门老君庙油田成立第一炼场,到1943年这个厂形成日炼原油200吨的能力。

但抗战胜利后,1946至1948年,洋油进口量猛增到每年4亿加仑以上。而1949年玉门炼油厂的原油加工能力是14万吨,全国炼油加工能力总共只有17万吨。

美国人说:“没有美孚,中国将是一片黑暗。”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筹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决定从苏联引进技术和设备,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炼油厂,并列为全国“一五”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把这个大型炼油厂建在兰州,是因为当时只有玉门油田规模较大,新疆、青海发现一批有希望的地质构造。

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派工程师和专家来兰州考察,选择重点项目厂址。经过八九个选点对比,最后认定西固区具有建厂的优越条件:一是西固盆地面积大,约31.5平方公里;二是近临黄河,水源充足;三是兰新铁路穿区而过,交通便利;四是距省会兰州城中心约20公里。不远也不近。

1953年11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率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和苏联专家来现场察看,把炼油、化工、橡胶、热电、自来水厂等主要项目厂址定在西固区。西固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武帝时代,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其部下李息就在西固临黄河筑城。后来建立了金城县。兰州古称金城由此而始。出土文物证明,这里的先民们很早以前就有了青铜冶炼技术。

20世纪50年代初的西固城,依然是布满了史前文化遗址和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城堡、明长城古烽燧及古寺庙遗迹。有成片的西瓜和枣树林,有牌坊,四合院民居建筑,再就是大片的荒沙滩。

当时就把炼油厂摆在瞿家营乡,化工厂摆在柳泉柳荫,橡胶厂摆在桃园,热电厂摆在钟家河,水厂摆在柳荫、钟家河。

兰州炼油厂于1953年10月开始筹建。1956年4月29日破土动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在黄河之滨2平方公里的厂区展开了大规模施工。

石油部从西北、华北、中南等地区调集了一批地县级干部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从玉门、大连、上海等炼油厂抽调数百名技术人员和技工来支援兰炼。新招收的1900多人送去培训。由石油部特意选拔135人派赴苏联实习,为兰炼培训骨干力量。

建设者满怀激情,从天南海北云集到这里,各路人马,各地的乡音,各样的穿戴,多元文化融汇在红旗招展尘土飞扬的大工地上。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建设的是现代化大工业,使用的是原始工具铁锹、镢头、柳条筐,肩挑人抬,双手推着装满石头土块的架子车跑步搬运土方。开工初期,部分职工住帐篷、农舍,大多数人住在市内,乘大卡车上下班。当时不通公共汽车,进城很难。

兰炼84.7%的设备和材料由苏联成套供应,全国上百家工矿企业协作支援。工程建设进展迅速。一期工程193个项目16套炼油装置及相应设施只用了两年零五个月全部建成。1958年9月分批投入试运转。建厂期限比国家计划提前15个月,节约投资1055万元。

兰炼建设期间和投产初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厂视察。

炼油工业又称石油炼制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产品用途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炼油厂就是以原油为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石油炼制工艺过程,把原油加工成各种牌号的汽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重油和石蜡、沥青、石油焦,并生产多种石油化工的原料。

兰炼投产不久,就遭遇了挨饿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加上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撕毁合同,单方面决定自7月28日至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在兰州的苏联专家陆续撤走,并带走了图纸资料。部分重点项目被迫停顿。对兰炼来说也是雪上加霜。物质短缺,蒸气和电力不足,大部分装置只能是开开停停。全厂7000名职工营养不良,有1400人患了肝炎,2000多人身体浮肿,不少倒班工人常常昏倒在岗位上。

兰炼面对的是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企图用石油卡住中国人的脖子。国家要求“石油产品三年过关,五年立足国内”。号召石油工人瓜菜代,勒紧裤带奋发图强。老厂长徐今强说:“千困难万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兰炼人不甘心看着中国的汽车背着大煤气包在马路上跑。哪怕饿肚子,也要把油搞上去。

厂领导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派人三下甘南,四上永登,种土豆、采草籽、挖蕨麻、打野物,改善职工生活。因为当时配给的粮食定量每人只有26—30斤不等的原粮,每人每月一两食油,过年的时候每人供4两肉。厂子自己不想办法,兰炼人连炼塔都爬不上去了。

新装置30单元开工生产,一线工人连轴转,食堂没有东西供夜餐。饿得没办法就喝一碗盐开水或酱油汤继续作业。车间主任用自己的呢子大衣换来了一些面饼,分给大家吃。

如此困境中,兰炼人攻下了航空燃料油、航空润滑油以及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级石油产品。

没想到经济刚刚好转之际,新的难题又出来了。兰炼的原油本是由玉门油矿供应,1962年改为由3000公里之外的大庆油田供应。这样一来,运费剧增,当年仅此一项就得亏损2600万元。兰炼人为这2600万元的亏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全厂开展了节约一滴油、一度电、一滴水、一寸材料的增产节约运动,一切精打细算。到年终不但没亏,还向国家上缴利税475万元。兰炼因此成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并接见了厂长贾庆礼。

兰炼投产五年后,一个爆炸性新闻从西固气象万千的油海塔林中传出。

1963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我国石油产品已基本自给,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兰炼人为自己创造的业绩欢呼雀跃,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到1966年初,兰炼发展成为一个多种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由原设计的16种增加到125种,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首次生产,填补了中国石油产品的一项又一项空白。其产品以品种齐全品质优良闻名于世。八十年代中期兰炼出口的高级润滑油占该产品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多。

1989年,这个年产值11亿,上缴利税一直在全国前30名之列的兰州炼油化工总厂面临巨额亏损。亏损的原因是:国家将平价原油每吨上调27元,仅此一项,兰炼全年要多支出6237万元;新开发的东疆火烧山原油每吨加收运杂费78.5元,兰炼要支出2625万元;原供应兰炼的30万吨青海高价原油改为平价之后,兰炼要多支出加收的运杂费5850万元;东疆火烧山原油质量差,兰炼因此减少利税1020万元。化工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兰炼又要额外年支出2500万元。

这样,兰炼交纳税金后,将发生非经营性亏损1.45亿元。非经营性亏损使声名远播的兰炼陷入尴尬的境地。

1989年3月25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书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报告写了一大串,归根结底,要紧的话是这么一段:兰炼自1958年投产以来,石油产品几十年一直执行的是五十年代国家制定的出厂价格。兰炼的原油费用高于全国其他炼厂,而成品油的出厂价却低于东北、华北、中南等地。原油、原材料、动力价格接连上涨,而兰炼的价格不能变动。因此兰炼多加工原油,就多增加亏损。国家如果不从政策上调整,兰炼很难摆脱亏损。

但是兰炼的1.3万名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指望产品涨价解决亏损。兰炼不能在炼油这一棵树上吊死。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开拓精细化工生产领域。

截至1999年底,兰炼累计加工原油844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实现利税140亿元,列甘肃省第一利税大户;排序甘肃最大企业第一。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原设计的100万吨提高到550万吨,并具有相配套的加工能力。固定资产原值由建厂初期的18亿元增加到51.75亿元。常年生产的250多种石化产品和300多种机械、仪表产品中有14种获国家金质、银质奖,47种获部优,65种获省优。有6种产品获甘肃省名牌称号,优质品产值率达60%以上。“飞天”牌石油产品、“飞箭”牌炼油催化剂和石油添加剂、烟气轮机,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兰炼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6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230余项省部级荣誉称号。

外界很多人不知道甘肃,不知道兰州,却知道兰炼、兰化,“两兰”的名声大得很。

兰化,原名兰州化工厂,后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1952年着手筹建,1956年春破土兴建。建工部兰州工程总公司等各路建设大军开进工地,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劳动号子打破了沉寂多年的西固荒原。甘肃省省长邓宝珊也带领5万军民参加挖管沟的义务劳动。

到1957年,30多万平方米的化肥主厂房仅用半年时间就拔地而起。1958年冬,年产1万吨甲醇装置、5万吨合成氨装置、8.2万吨硝酸铵装置相继建成投产,解决了国家急需。

1960年春,兰化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丁苯橡胶,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同年9月20日,化工部决定,兰州化肥厂、合成橡胶厂等共同组成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1961年底,年产5000吨乙烯的管式炉等三个装置在合成橡胶厂建成投产。不久,管式炉乙稀年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这是中国首次生产出以石油气为原料的乙稀。随后又相继开发了甲烷氢转化、重油常压气化等新技术。

1962年,兰化公司副经理林华出任由国家科委组织的赴西欧石油化工考察团团长,与另5名高级专家一起去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6国考察。回来后,引进了12个项目成套设备,国家决定把这些装置安建在兰化。1964年,从德国引进砂子炉乙稀装置,从英国引进与之配套的5套石油化工、化纤装置。

砂子炉裂解装置在外行人听来是个不时髦的名字,但它扮演着兰化追逐世界脚步向石油化工全面转化这台戏中的主角。

砂子炉装置施工之时,“文革”风爆骤起,人心浮动。就在1966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兰化。邓小平说:“工厂要搞好生产。”这句话支撑着兰化人顶住风浪,坚持生产,使砂子炉于1968年拔地而起。1970年,砂子炉装置开车,成为全公司生产的“龙头”。随后,那些引进的配套装置为国家生产出了第一批聚烯烃塑料产品。生产的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兰化的这些产品,第一次标着“国产”的牌子亮相市场。

走过10年奋斗历程,兰化公司全面转变成为一个以原油、轻油为主要原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体、专业比较完整配套的联合企业。从此,中国的化学工业由过去的电石化工、粮煤化工逐步转入石油化工。

兰化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而享誉全国新老同行。最明显的是:“哪里有石化,哪里就有兰化人。”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兰化的王牌产品三大合成材料,一直在全国独占鳌头。中国石化领域中的这个拓荒者的历史地位早已载入史册。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兰化推向市场。这个大型名牌企业,面对的是一批新兴石油化工企业的竞争和世界化工厂商的挑战。兰化的应变之策是,引进与技术开发双管齐下。1984年,兰化从日本引进万吨ABS树脂装置和5000吨高抗冲聚苯乙烯。这两个娣妹项目投产后,使兰化的塑料产品猛增50%。兰化的ABS使江浙人发了大财。

1989年,兰化公司实现利税第一次突破2亿大关;1990年,实现2.35亿元;1991年增至2.55亿元。此时,那座曾经被当作宝贝的砂子炉已光荣退役。高大的换代装置毫秒炉正大显身手。毫秒炉开车后,仅每年综合利用石油资源和节能降耗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就达3000多万元。

改革开放的头10年,兰化完成了30多项重点工业试验,232项科研成果中有21项属国内首创,10项达到国际水平,6项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兰化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保持在100种以上。

李鹏总理曾把兰化叫中国石油化工的“老母鸡”,兰化作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投产4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上交利税近50亿元。累计为国家提供各类石化产品2800多万吨;先后开发国内首创技术115项,研制成功26种石油化工关键设备,为国内外设计了60多种石油化工装置,承建或援建了130多项较大的石化工程,还向全国300多个单位输送各类人才2600余名。

兰化真大,职工连同家属,人口十万之众。

家大业大的兰化,已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生产的丁腈橡胶等产品是国防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兰化获得市级以上荣誉2001项,其中国家级荣誉230项。连续排名“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榜。

同类推荐
  • 山林木兮,木有枝

    山林木兮,木有枝

    错过一次,便是来生。????风吹入我的梦,你夜里追着风,这目光熟悉又陌生,扰乱我灵魂,一眼像一生??????泼墨画中的几眼凝望,望穿了此生今年。你就这般在眼前突现,恰似天外飞仙,一袭白色浣纱,回眸一笑如此腼腆。紧跟上你转身离去的身影,萤火相伴,佳人相牵,怎断突如其来的痴念,轻推一扇木门,风吹入我的梦,梦醉着你的笑,辨不清门里是人间仙境还是森罗地狱,只想就这般将你痴痴的凝望。
  • 炎黄军团

    炎黄军团

    现实的无为青年,因意外来到了战乱纷纷的年代,他能做些什么?是面对现实还是逃避?发现自己能回到现实后他又选择了怎样的人生?他面对鬼子的冲锋,毅然的选择冲锋。他带领一群本该被社会遗忘的人,为新中国改变着。人们也许只记得他们的功勋,却忘却了他们的牺牲。小鬼子也是肉长的,子弹打身上也会死。打炮就像是愤怒小鸟一样,多试几次准会打中的嘛--三皮语录
  • 惑国妖姬

    惑国妖姬

    世人皆知雪域少主无情,却不知她早心有所属,为了他甘愿双手沾满鲜血,为了他就算杀尽天下人又如何?
  •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第九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穿成美男子

    穿成美男子

    穿了!穿成了张昌宗——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想起唐书写的: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张昌宗摸摸脸,放下铜镜,心头危机感空前高涨!
热门推荐
  • 异能工程师

    异能工程师

    十四年前,那场屠杀改变了叶轩辕和小草的人生。他从烈火中出生,又将走向烈火。不管是联邦、帝国,还是魔族,对于少年叶轩辕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神与科技,异能者与工程师争锋的时代里,他是一名异能工程师。
  • 冷公主的霸道王尊
  • 花千骨之执念入骨

    花千骨之执念入骨

    “爱给你人给你长留覆灭干我何事,这些人的生死又干我何事,我只要你回来,只要你回来什么都可以,我们一起隐居山林过平凡的生活,再也不提六界之事了,好不好?小骨,你应一下师父好不好?师父不能没有你!”“白子画,听到你这句话,我花千骨也死而无憾了,愿来生还能再想见……”【盛熙文学社】欢迎加入盛熙文学社审核群,群号码:537942452
  • 界度时空

    界度时空

    六大界层,征战不断,最终以圣界与人界联军惨胜告终。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两界首领目光迷茫、心灰意冷。最后双双牺牲自己的生命,运转神器把各界层的结界通道封印。然而,这到底是好。。。还是坏。。。
  • 你的执手,我的偕老

    你的执手,我的偕老

    穿越,狗血。这是苏筱筱在心中的铁不变定律。可当有一天,这么狗血的是降临在她的头上,又该如何应对?不是说好,穿越之后的女主角都有金戒指的吗?美男成群,一路顺风,哪天看哪个人不爽,“仗毙”。那苏筱筱的女主光环呢?
  • 陌上花随时雨飞

    陌上花随时雨飞

    她跳下忘川,在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中,只为忘记。他欲渡她成仙,脱离尘世劫难。他放下过天,放下过地,却始终放不下她。谁是谁的劫?
  • 全能修炼师:腹黑大小姐

    全能修炼师:腹黑大小姐

    她,原本是站在世界最顶端的杀手,却被自己最相信的男人杀死,就因为一个手镯,但手镯是足以灭世,但不终究还是个物吗?!但自己最爱的男人却实它无比珍贵。死在长鞭下,一朝穿越,却穿到废柴大小姐身上,说她是废物?我可是史无前例的全能修炼师!!
  • 黑与白的碰撞

    黑与白的碰撞

    异域奇幻夏令营之旅,一个神秘案件牵扯出的故事
  • 亡者乐章

    亡者乐章

    重病缠身的小男孩不甘命运的摆弄,应战斗的感召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整样的改变呢?敬请期待……欢迎走入亡者的殿堂,近距离接触一位英灵君王传奇而伟大的一生……ps:各位注意,本文不是单穿而是群穿
  • 小小酒馆

    小小酒馆

    小小酒馆新开张客官请先坐下喝口茶至于故事嘛且听我慢慢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