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暂时不轻易去做。“无为之事”指“无事”状态,“不言之教”指无言的教益。
什么是圣人?圣人就是智者,说通俗点就是聪明人。聪明人的一大特征就是有所不为,知道趋吉避凶,有的事情一定去做,有的事情一定不做,有的事情可做可不做。
对于聪明人来说,做不做某事首先是建立在对该事的认知上,看清这件事的性质,掂量值不值得做,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
比如一块大石头拦在眼前,这时就不能轻易地认为这是一块拦路石,它自有妙用:
一块石头A功能:天然床,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常道)B功能:垫脚石,站在上面可以了望前方或摘果子(非常道)c功能:挡箭牌,敌人追来了可以藏身作盾牌(非常道)D功能:拦路石,须绕行(常道)
由此,我们发现“石头原理”:一块石头的功能是多样的,它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石头。世界上没有性能单一的事物。
所以,我们认识某事某物必须启动以下程序:
一、了解它有多少功能,有多少状态;
二、了解它正在使用什么功能,处于什么状态。
“无为”当以“格物”(认知事物)为前提。它不着急行动,先认清眼前之物与眼前之态再说。
比如一个人走到一块石头面前,如果他配合以上石头的几种功能展开行动,将受石头之道的控制。如果他不动也不走近,将使石头的各项功能都得不到发挥,这就是“无为”。
在无为状态中,人为阴,外物为阳,阴阳之间是中间物“空”。表面上空气隔开了人与石头,实际上是思维隔开了人与石头。我们假定石头没有思维,人有思维,中间物“空”也有思维,那么造成这种无为——隔离状态的就是有思胜无思,即:
无为胜有为
有思胜无思
亦即:
无为
有思
这种做事的无为状态乃是思考的结果。
所谓无为状态具体而言指:A。远距离隔离;B。近距离感知;C。零距离吞噬。
就这样,一块石头就被人用“无为”的手段解决了。人在此避开了石头的所有功能,只把它当无知无欲、无能无量的自然之物对待。
当在我们面前某事出现,即可应用这一“无为原理”予以解决:
一、先远距离隔离,看这是件什么事。
二、再近距离感知,看此事怎样上手。
三、最后零距离吞噬,通过做人来做事,修身养性,于是成功。
这就是以“无为”的方式做事的简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