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①,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②使王良与嬖奚③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④,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⑤,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⑥。”我不贯⑦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①旌(jīng):用羽毛装饰的旗帜。②赵简子:晋国的正卿赵鞅。③嬖奚:嬖,宠幸、宠爱。嬖人,宠幸的下人。奚,嬖人的名字。④范我驰驱:按照规矩去驾车奔驰。范,规矩、规范、法度。⑤诡遇:不按照法度驾驭。⑥舍矢如破:意思是放出箭去就能中的(目标)。舍矢,放箭。破,破的、打中。⑦贯:通“惯”。
陈代说:“不会见诸侯,似乎是太拘泥于小节;现在会见他们,大则可以推行仁政统一天下,小则可以成就霸业。而且《志》上说:‘退一尺却能进八尺。’听起来有一定可行性。”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狩猎,用有羽毛装饰的旌旗召唤虞人,虞人不去,景公准备杀死他。矢志不渝的人不怕被抛尸在山沟,勇敢的人不怕掉脑袋。孔子赞美虞人哪一点呢?赞美的是不用正确的召唤方式他就不去。如果不等诸侯的召唤就前去,那是为什么呢?先屈一尺再进八尺,这都是为了谋利。如专从谋利来考虑,屈折八尺而伸展一尺,能够谋利,也可以干吗?从前,赵简子命令王良给他宠幸的小臣奚驾车去打猎,一整天什么都没猎到。宠臣奚向简子回报说:‘王良是天下最笨拙的驾车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让我再驾一次。’宠臣奚再三请求后才同意,结果一个早晨打了十只鸟。奚向简子回报说:‘王良是天下最高明的驾车人。’简子说:‘那么,我就让他专门为你驾车。’便将这个决定告诉给了王良。王良不同意,说:‘我按照规矩替他驾车奔驰,整天打不着一只;而违背他的规矩驾车偏偏遇到鸟,一个早晨就打了十只。《诗经》上说:“往来奔驰有章法,一箭射出就杀伤。”我不习惯为小人驾车,请求辞去这个差事。’一个驾车人尚且把同违法的射手合作当作羞耻,这种合作获得禽兽,即使堆积如山,也是不该干的。我们为什么要为了顺从诸侯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你错了,自身不正的人,从来没有能够使别人正直的。”
景春曰:“公孙衍①、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③!’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④;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①公孙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说客,曾拜五国相印。②张仪:魏国人,著名说客,游说六国连横,服从秦国。③母命之:母亲教导女儿出嫁后,在婆家应守的妇道。命,教导。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广居,比喻“仁”。正位,比喻“礼”。大道,比喻“义”。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就能令诸侯感到恐惧;一冷静下来,就能令天下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样的人怎么称得上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制吗?男子举行加冠仪式时,由父亲加以训导;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加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嫁到婆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志。’把顺从当作正确,这是妇女的原则。至于男子,住在天下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正确的位置中,走在天下光明的道路上;得志时,带领民众和自己一起走正道;不得志时,就让自己坚守正道。富贵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自己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自己屈服变节,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①于诸侯,不以泰②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补不足③,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④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⑤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⑥,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①传食:辗转找饭吃。②泰:同“太”,这里有过分的意思。③以羨补不足:用多余的来补助不够的。羨,余、多余的。④梓匠轮舆:梓,梓人,细木工。匠,匠人,一般木工。轮,轮人,专做车轮的工人。舆,舆人,制造车厢、车体的工人。⑤待:持、扶持、培养。⑥毁瓦画墁(màn):毁坏屋瓦,乱画粉刷的墙。墁,墙壁上的涂饰物。
彭更问:“带着随行的几十辆车驾,几百名随从,轮流吃遍诸侯国,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孟子说:“如不合道理,也不会接受别人哪怕是一筐的食物;如合道理,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过分——难道你觉得过分了吗?”
彭更说:“不过分,然而士人不劳而食,太不应该了。”
孟子说:“你如果不和人交换劳动产品,以多余的补充不足的,农夫就会有余粮,妇女就会有多余的布匹;如果互通有无,木工车工就都能够从你那里得到食物了。假定这里有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严格遵守古代圣人学说,以此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食物,你为什么尊重木工车工,而轻视实行仁义的人呢?”
彭更说:“木工车工,他们就是为谋食;君子研究圣人学说,他们也是为谋食吗?”
孟子说:“你为什么要追究他们的目的呢?他们对你有功绩,你能给食物就给食物。而且,你是按他们的目的给食物呢?还是按他们的功绩给食物呢?”
彭更说:“是按他们的目的给食物。”
孟子说:“假定这里有个人,打碎瓦片,在新刷的墙上乱画,他也是为了谋食,你会给他食物吗?”
彭更说:“不会。”
孟子说:“那么,你就不是按那人行事的目的,而是按功绩给予他人食物了。”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①,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②。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③。’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④,东征,绥厥⑤士女,篚厥玄黄⑥,绍我周王见休⑦,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⑧,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①亳:地名,商朝的都城。②馈食:送饭。③载:始、开始。④有攸不惟臣:意思是攸国不肯臣服。攸,国名。惟,为。⑤绥(suí)厥:绥,安抚、安定。厥,那、那个、那些。⑥篚厥玄黄:意思是把黑色、黄色的丝绸放进他们的篮子里。篚,筐、篮子。玄,黑色。⑦休:美。⑧侵于之疆:意思是侵入于国的疆土。于,古国名。
万章问孟子说:“宋国是个小国,现在准备实行仁政,齐楚两国因此憎恨而要出兵攻打,这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成汤住在亳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荡不羁,不举行祭祀。成汤派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祭祀用的牲畜。’成汤派人送牛羊给他。葛伯吃了这些牛羊,根本没用那些牛羊做祭祀。成汤又派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祭祀用的谷物。’成汤派亳地的民众去替葛国耕种,年老体弱的负责送饭。葛伯却率领他的民众,拦截那些有酒菜好饭的人,强行抢夺,不肯给的就杀他。有个小孩去送饭和肉,葛伯竟然杀了他,抢了他的饭菜。《尚书》上说‘葛伯仇视送饭人’,说的就是这件事。成汤因为葛伯杀了这个小孩而征讨他,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是为老百姓报仇。’‘汤最早的征讨,从葛国开始。’出征十一次,天下没有人反抗他。向东出兵征讨,西方的人不高兴;向南出兵征讨,北方的人不高兴,说:‘为什么后攻打我们?’民众盼望成汤征讨,就像大干旱时盼望雨水一样。作战时,做买卖的照样做买卖,耕田的照样耕田,成汤杀掉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民众,如及时雨从天而降。民众非常高兴。《尚书》上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不再受苦难。’又说:‘攸国不肯臣服,周王向东征讨,安抚那里的男女老少,他们也把黑色和黄色的绸帛装满筐子,请求和周王相见,能做大周国的臣民他们倍感荣兴。’攸国的君子以满筐的黑色和黄色的绸帛来迎接周国的君子,小民以竹筐盛饭、壶装酒来迎接周国的小民;周王把民众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只是杀掉那残暴的君主。《太誓》上说:‘我们的威武要发扬,攻到于国疆土上,杀掉残暴的君王,该杀的都杀光,功绩比成汤还辉煌。’不实行仁政而已,如果实行仁政,全天下的人都抬头盼望,要拥护他为君主。齐国楚国虽然强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①咻:喧哗、吵闹。②庄岳:庄,齐国都城临淄的街道名。岳,里名。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你的君王向善吗?我可以教你怎样使其向善。譬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让他的儿子说齐国话,那么,是找个齐国人辅导他呢?还是找个楚国人辅导他呢?”
戴不胜说:“找齐国人辅导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辅导他,到处都是楚国人的喧哗声,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他也不会说;假如领他到齐国临淄的闹市街道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他也不会说。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让他住在王宫中。在王宫中的人,如果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王和谁做不好的事呢?王宫中的人,如果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君王和谁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君王怎么样?”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①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②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③。’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④,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①逾垣:逾,越过、跳过。垣,墙。②瞰(kàn):窥视。③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胁肩,耸起肩膀。谄笑,故意装出笑脸。病于夏畦,比夏天灌园子都累。④赧赧然:羞愧脸红的样子。
公孙丑问孟子说:“您不主动拜见诸侯,是有什么用意吗?”
孟子说:“在古代,不是诸侯的属臣就不拜见。段干木翻越高墙躲避魏文侯,泄柳关上大门不接待鲁缪公,他们的行为有点出格;迫不得已,还是可以相见的。阳货想要孔子来看望自己,又不愿失礼,大夫赏赐士人,士人当时没有在家,不能亲自拜谢,就要去大夫家拜谢。阳货趁孔子外出时,给他送去一头煮好的小猪;孔子也探听消息,得知阳货不在家,才去拜谢。当时,阳货如果先去访问孔子,孔子哪能不见他?曾子说:‘耸着肩膀,强装笑脸以讨好人,比夏天在菜地里干活还要累。’子路说:‘没有共同语言却要坐到一起交谈,脸上表现出惭愧的神色,这种人是我看不起的。’由此看来,君子该怎样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已经很清楚了。”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①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②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①兹:年。②攘(rǎng):偷窃。
戴盈之说:“按十分抽一分的标准收税,免掉关卡和集市上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请先将税率调低一点,等到明年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可以吗?”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君子不该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偷鸡的人说:‘请让我少偷点,每月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就可以完全不偷了。’——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理,就该赶快住手,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名家赏析
对于陈代“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思想,孟子坚决反对,他始终认为君子必须刚正,绝对不可以苟且。当君子委屈了自己的主张的时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想也弄得扭曲了,扭曲的主张是不能带来绝对正直的观点的。在细节和小事方面,虽然孔孟学派也主张灵活变通,但是在面对原则问题时,却是从来都不肯让步的。这给我们带来的启迪便是如何坚持独立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孟子看来,“妾妇之道”的出发点有很大的问题。这与“君臣之道”和“夫妻之道”有很大不同,因为“君臣”和“夫妻”之道,都强调臣子和妻子对于国君和丈夫的监督和劝谏的作用,而他们的“妾妇之道”则完全没有这些内容。孟子的这些思想闪烁着英雄主义的光辉,成为后世的经典。
且吟且悟
孟子的很多思想还是着重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比方说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便是基于政治方面的,国君身边的人都是好人的话,国君自然也会做好事;国君身边都是坏人的话,那肯定国君也要受影响。可以对比一下我们现代人对于学习外语的观点,学习外语,要有语言环境,因为人始终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孟子在两千多年前便提出了这样先进的看法,来说明“近朱者赤”的道理。
拓展延伸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的文献汇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其为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