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或组织的成长都局限于“短板”。个人的“短板”能力会减缓你前进的步伐,团队的“短板”成员会使整个团队的发展受到限制。作为个人,补长短板,才能进步;作为组织,需要的是全体成员都努力提升自己,以提升团队整体执行力。
从一个初出茅庐、莽莽撞撞的职场新人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广受欢迎的记者,彼得 ·詹宁斯经历了一个把自己的短板拉长、摆脱组织短板的过程。
年轻的彼得 ·詹宁斯成为美国 ABC晚间新闻主播的时候,大学都没有毕业,当时他就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把事业作为自己的教育课堂。但当他做了三年主播后,觉得采访能力的不足将阻碍他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时,毅然决定辞去人人羡慕的主播职位,决定到新闻第一线去做记者工作。在此期间,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各个方面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并成为欧洲地区特派员。
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又回到 ABC主播台的位置。
短板说法来源于“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如此看来,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根据这一结论,“木桶定律”还有三个推论:
其一,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如果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其二,比最短木板高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高的部分越多,浪费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或许会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表示理解和赞同。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水的界面只能与最短的木板相平齐。
根据“木桶定律”,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做组织的短板,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自己员工中的“短板”,并改造短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应该注意的是,组织的短板并不只是那些表现平庸的员工。即使你是优秀者,如果不能服从团队的安排,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一味强调高待遇,而不能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同样无法为团队整体的执行力发挥最大的作用,也就成了团队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