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员工执行过程中有一个习惯:不管自己对事情有没有把握,都立即行动。立即行动,从不拖延的角度讲,的确值得肯定,但是做出来的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因此,做事的时候,尤其是拿不准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问明白了再做。
小于刚刚跳槽到一家大公司,老板就给她一份重要的策划:公司最近在城北一个居民区附近买了一大块地,她负责调查一下周围的市场情况。
小于见自己刚来老板就委以重任,可见老板对自己非常信任,所以说干就干。虽然,自己对老板说的“市场情况”的具体内容不是很了解,但差不了,多做些准备工作总不差。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干好,不辜负老板的信任。
经过一番调查,小于发现这个居民区附近缺少大型购物中心、游乐场和医院。她觉得做购物中心比较稳妥,可经过一番思考,她又犹豫了。因为虽然居民区没有大型购物中心,可小超市和店铺却不少,这些小店分布在居民区里,更方便于居民购物。而附近缺少医院,生病了就是去最近的医院也要 1小时,十分不便。
小于想了想,又重做了一份策划。可她再次拿出来研究时,又被自己推翻了。医院的前后期工程比较浩大,而且申请起来也比较麻烦,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会浪费公司太多精力,还是游乐场工期短,收效快。
小于的方案一改再改,直到老板告知大型商厦已经动工,询问她是否已经了解了市场,可以确定招商方案的时候,小于才知道,老板让她调查的是这片区域的商业市场情况。
很多时候,是因为迫切想要完成任务,执行者才会在“拿不准”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结果好事反倒变成了坏事。其实,走进办公室向老板问一下,或者写个邮件与老板沟通一下,可能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但往往就是因为省去了这几分钟,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错误和损失。
归结起来,员工拿不准,又无法开口的理由有这样几种:
第一,任务下达后,时间很紧急,没有仔细思考老板真正的意图,即使有拿不准的地方,也没时间问;第二,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事情就那样,没必要问,根本就不会有事;第三,拿不准的时候,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任务的情况,省去了询问步骤;第四,不敢问、不好意思问,认为问是没有能力的表现,一旦开口,就会引来老板的不满和同事的不屑。
其实,这些原因都不是理由,只是我们给自己的不询问找的借口而已。没有时间,其实询问一下最多花个几分钟;存在侥幸心理,最后出事了,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就是自大,世界万物都是变化的,现时的任务全凭旧经验来判断只会越走越远……拿不准的事情多请示、多汇报,与其等到事后才后悔,不如事先多问一问,养成严谨认真的执行作风,一次把事情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