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确的结果才算是执行到位。有些人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成执行的重点,忽略最终的结果,因此在追求结果这个“馅饼”的过程中掉进了做的“陷阱”,最后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没有好的结果。如何避开任务“陷阱”直取结果,是优秀员工必须考虑的问题。
通过一个业务合作人的介绍,某公司的董事长获得一份大单。对方公司要求该公司在当天准备好资料递交审核。董事长让总经理将公司资料准备齐全,并在当天下班前将资料分别用传真以及快递交送给对方,并将对方的地址及电话抄给了总经理。
总经理接到命令后便要求市场部负责处理此项任务。市场部主任分配部门业务骨干小孙来跟进此事。小孙很快就把资料准备好了,并交给主任审核。由于小孙要去会见一个客户,便吩咐新入职的阿华,在主任审核完资料后帮忙传真给客户,并将材料用快递寄给对方。主任将审核好的文件交给阿华,由于自己不会发传真,阿华于是请行政部的小红帮忙传,自己则去联系快递公司发快递。对方是自动传真机,小红很快将文件传了出去,但没有进行确认。下班前,小孙赶了回来,问阿华事情办好了没有,阿华汇报说,快递已经将文件取走了,传真小红也帮忙传好了。小孙于是跟主任汇报了情况,主任跟总经理汇报,总经理又向董事长汇报。但是,对方因为没有在其限定时间内收到任何相关资料,最终选了另一家合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小红在传真时,正好对方传真机没纸了。而快递没及时送到,则是因为阿华在写快递单时把公司电话写错了,快递于是被延迟运送。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结果却是丢掉了大单生意,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有效的结果导向。
每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是要通过工作结果的达成得以体现的,人生的境界靠非凡的奋斗结果来升华。但是,偏偏有一些把任务当结果的员工,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完成任务交差。这种心态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偏离真正的目标,把“陷阱”当“馅饼”,南辕北辙。
有效执行,就要向结果看齐,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成就一番大事业。
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希望通过执行到位得到结果就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要视野广阔。在工作中,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来讲,还要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做到这些,还不能保证结果,还要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避开做任务的“陷阱”,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身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
“从结果出发解决问题”的信念,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执行文化,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它能催生出强大的执行力。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务;不是做事,而是要创造价值。有结果意识的员工,会主动请缨、创造任务、分享任务、下达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没有结果意识的员工,就只会推卸责任、制造麻烦、扯皮推诿、拖延时间,让任务不了了之。
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是一种能够指明工作方向和意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采用逆向思维,找到出路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以结果为导向才能保证执行严格落实,达到完美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