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2800000003

第3章 生活朴实 做事有度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个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俭朴、节约,宴请客人也不能过分,酒菜要适度,作为客人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无休无止。常言道:“客走主人安”。

“解析”朱柏庐没有子女,过继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取名导诚。他一直教导导诚不要专学那些挥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庐曾说过:俭,一要平心忍气,二要量力举事,三要节衣缩食。他写过一首教子诗:

“四儿六岁五儿三,莫与肥甘习口馋。清白家风无我愧,诗书世泽要人担。三餐饱饭何须酒,一箸(zhu:筷子)黄韭略用盐。闻说有人曾饿死,算来原不为官廉。”

所以,古代先贤历来提倡颜回式的消费观:“一箪(da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居陋巷,而自得其乐,其志不改。”过度消费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能够使人丧失心志,也是家庭和国家走向衰败的诱因。

宋朝文学家、宰相范仲淹,他自小丧父,跟随母亲改嫁到朱家。长大之后,朱家人排挤他,他才知道自己不是朱家人,是姓范的,因为他很有骨气,于是就离开了朱家。跟母亲拜别时说:“妈妈你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考取功名,衣锦还乡,接你去奉养。”当时他找到一个破旧的书院,开始发奋苦读,过着断齑(jī: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末儿)划粥、闻鸡起舞的生活。什么叫“断齑划粥”?就是吃的东西很简单,每天煮一锅粥,冷凝后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把野菜腌成咸菜切成条条,粥块就咸菜,这就是他的饮食。他有一个朋友见到他吃得这样俭约,看不过去,就给他送来一桌酒席,希望他改善一下生活,补充补充营养。可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又去看他的时候,发现这桌酒席原封未动。他就问范仲淹了:“你难道不喜欢我给你的酒菜吗?”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您的饭菜,而是怕我今日吃了您的饭菜,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

这就是古人所谓“俭以养德”。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指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是很困难的。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其中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三国时诸葛亮写了一篇教子家训《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君子修身养德,必须要守静,假如是羡慕荣华,那么心就静不下来,而且必须要节俭,以节俭来养自己的德行。如果是生活很奢侈,那么德行是不会很高的。即使是有条件可以过很好的日子,也应该节俭。也应该以苦为师。淡泊是讲他的生活清淡,减少外援。这样心能够专注,能够清净,志向就明了了。念念不忘志向,修行成长就快。宁静能使人的心境致远,能够深谋远虑,能够增生智慧。这些需要在节俭宁静的生活里细细体味,逐渐得到。所以,他一再强调节俭之德,以及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

“宴客切勿流连”,这是教导人们待人、处事、接物,用心一定要清楚,用智慧而不是用感情。为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君子交往用理智,理智的心是静的,而不是动的。它是一种互相仰慕德行学问的往来,不是以利益相交,更不是以情感相交,所以相互交往不生烦恼。

而“骄奢淫逸”的结果是一定会败家的。如上古时期,夏朝暴君夏桀,从不自奉俭约,而是骄奢之至,最终身败名裂。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不但“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而且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划船,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当时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极其痛苦,可以说已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夏桀根本不顾人民的疾苦,仍然寻欢作乐,自己的享受可以说是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结果商汤起义,把他推翻了,他自己也死于战乱。

所以“自奉俭约”是用节俭的美德养育自己的性德,把欲望降到最低程度。古人讲欲不可纵,佛家讲得更彻底,欲必须要断,只有断欲才没有贪心,没有贪心就没有烦恼,所以要断除欲望。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①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②。

“注释”①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②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如果使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以陶土制作的器具也胜似金玉为材料制作的器具;如果饮食适口对味、少而精细的话,即使是食用自己的普通的蔬菜也胜似在外面食用珍馐美味的感觉。

“解析”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要质地坚实,清洁干净。这样,即使是瓦罐,使用起来心情一样感觉良好。家常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能够饱腹,亲自动手烹调,即使是自家园地里栽种的菜蔬,一家欢欢乐乐,其心理享受比在外面食用山珍海味要好得多。况且凡蔬菜经自己亲手种植培养,眼见其长成,又亲手收获,加上感情因素,其味格外香甜。所以,凡事亲历辛苦而成者食之弥安,怎能不胜过珍馐之意味。

《宋史》记载:宋朝时有一官吏叫仇豫,为人方正持重,从开始做官直到尊贵的位置,从不浮华奢侈。在邓城担任县令时,丞相范宗尹还是邓城的书生,拿自己的文章拜见仇豫。仇豫另一天对范宗尹的父亲说:“你这个儿子是做丞相的料。”范宗尹当了丞相以后,从没有和他有过私交。仇豫在明州(今宁波)任职时,曾想推荐一个幕府的官吏,就问这个官吏说:“你每天用多少费用?”官吏回答说“我家有十口人,每天用二千钱”。仇豫大惊,心想:“我作为太守还达不到这么高,我的下属官员生活费用却是我的几倍,怎么能不贪污呢。”于是就打消了推荐他的念头。之后仇豫在许多地方做过官,由于廉洁奉公,每次任职期满,百姓都不肯放他走。后来他到高密州出任司录,本来高密的强盗很猖獗,听说仇豫来了,都相互告诫着跑到临近的莱州去了。高密的士兵关起城门叛乱,几乎杀光了州里的官吏,士兵却高声喊着:“不要伤害仇大人。”

史载,范仲淹青少年时,在一个寺院里读书,有一天偶然在大树下发现了一大罐白银。对于一个贫苦的书生来讲,看到这么多的钱能不动心吗?一般人会想:是不是老天大发慈悲来眷顾我,有意给我这笔钱用。但他看到之后丝毫没动心,冷静地把这坛白银原封不动地埋起来,也没告诉任何一个人,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专心苦读,没受任何影响。真有管宁那种“见金不动”的气概。后来,他当了宰相,家乡的那个寺院的和尚来找他化缘:“我们这儿出了一位宰相,这是地方的荣耀,现在我们寺院需要修复,可不可以来化点缘。”宰相范仲淹对来者说:“不必来化缘,你们寺院就有,在那棵大树底下有一大罐白银,足够你们修复整个寺院。”和尚回去一挖,果然有罐白银。范先生早就见到了,但丝毫没有起贪心,这就是一代名相的风范,所以才有这么高的德行、这么高的地位和这么大的福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意思是说: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俭的意义。大至一国,小至一家,量入为出都是重要的理财原则。推而广之,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宋史·范纯仁列传》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意思是说: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其实,“俭”和“恕”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常用的两个概念。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产量低,几年的丰收才有一年的积蓄,所以特别要注意节俭。对于官员而言贪污受贿不廉洁,往往是因为贪得无厌、迷恋奢侈生活,而俭朴的德行有助于抑制这种过分的欲望,所以,节俭是富国的重要国策。“恕”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道德范畴,要求以仁爱之心待人。对官员来说,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解析”古人不炒房,也不热衷于营造豪华住宅。“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是对古人智慧的总结,因为在这之前有过许多关于房子和土地的著名故事。其中一个是郭子仪修汾阳王府的故事。

据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所编纂的笔记《说郛·谈宾录》记载,唐朝中兴重臣郭子仪在奉旨兴建汾阳王府时,曾拄着拐杖到工地视察,顺口吩咐一位砌墙工匠,墙基要建得坚固一些。这位工匠回答说,请王爷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都是做泥水匠的,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可是只见过房屋换主人,还未见过哪栋房屋倒塌了的。工匠的无心之语,使郭子仪领悟到了人世变幻无常的道理,从此再也没到过工地。

《论语》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一次孔子要到九夷这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这个地方很简陋,怎么能够居住?孔子却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君子到那个地方去居住,虽然那个地方并不富足,很鄙陋或者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很匮乏,可是君子在那里,凭着他的德行、学问,能够乐于其中,随遇而安,而且还能够教化那里的百姓,所以君子所居之处就没有简陋了。

“六尺巷”的故事也表达了同样的智慧。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为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于是,两家争执顿起。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老夫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于是飞书京城,让张英出面“摆平”此事。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笔写了一首诗,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老夫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强硬的办法或者什么锦囊妙计,但老夫人看到的却是一首打油诗。最后全家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宅基地虽然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倒不如让他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叫人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宰相一家的忍让感动了邻居,于是邻居也让出了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同时空出了一条巷子,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出现了一条可以自由通行的六尺宽巷子。

至于说到“勿谋良田”,当数孙叔敖的教子遗训了。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临死时告诫儿子:“我活着没有接受楚王的封地,死后楚王必定封你城邑,到时候,你一定不要接受别人都争着要的城邑。在楚越边界有个叫寝丘的地方,低洼脊薄,城市的名字也不吉利,历来没有人争,你只管要它,能保你衣食饱暖且常保不失。”孙叔敖为相清正廉洁,不蓄余财,死后几年,儿子穷愁潦倒,只好上山砍柴为生。孙叔敖的好友优孟得知后,上朝提醒楚王,楚王立即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重赏封地。孙叔敖的儿子按其父嘱,不要肥缺城邑,只求脊薄的寝丘。楚王封给孙叔敖的儿子寝丘四百户赋税,还夸奖贤者之后有贤风。按楚国规定,功臣的封地经过两代,别的人被封时就收回国有。由于寝丘是人们不屑一顾之地,所以孙叔敖的子孙在那里一直传了十几代。孙叔敖不以俗念争肥缺而得长利,后人称之为“短智佐君王,长智利子孙”。

宋代宰相司马光在《家训》中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这才是真有智慧。意思是说把华屋良田留给子孙,即把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得住;把书留给子孙,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实实在在地布施行善,广积阴德,给子孙留下长久的庇荫。这句话,就是教人不要奢侈。传家不要用财富,也不要刻意去追求财富,因为容易偏到“利”这一边,而轻忽了“德”和“义”。古人教人要重德而轻财。即使是没有华屋良田,过着很简单的生活,但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却很充实。因此,“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是古代智者告诉人们的生存智慧。

同类推荐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你要好好爱自己

    你要好好爱自己

    本书讲了女人在生活和自身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忧郁、孤独、童年的创伤、结束一段情感关系或者失去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人,其他让人身陷困境的挫折等等,也讲了一些美好的人和事。毕淑敏以一个心理医生的冷静睿智和一个作家的温暖体恤带给我们力量:你要好好爱自己,接受自己的身体、容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挖掘自我身心的美好。
  • 女人40枕边书

    女人40枕边书

    本书结合四十岁女性的身心特点和生存现状,给出了个人的再塑、关系的处理、重视自我三个方面的忠告。
  • 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大多数人都是草根阶层,我也不例外。无奈媒体的关注基本在于纸醉金迷的最上层,这仿佛在说我们天生就是错误的,我们不应是这世界的主流,只有成为比我们富有的多的那种人,我们才能被这个世界接受。
  •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淡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淡定是内心的一种安详,它如叶生树梢般安然。面对世事既能宠辱不惊,又能不卑不亢;既能不为一切所累,又能不为蜚语所左右时,这就是淡定安详的全部蕴涵。只有拥有淡定安详的心态,才能在粗茶淡饭中享受天伦之乐;只有具有淡定的心态,才能在喧嚣浮躁的世间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非凡境界。
热门推荐
  • 逆袭女神:美男入怀

    逆袭女神:美男入怀

    作者目前还是个学生,更新时间并不固定,因为作者是寄宿制学校,每十天放三天,还望大家见谅
  •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励志成才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明人会从中吸取经验,让个人的人生折射出许多人命运的华彩,从而使生命在有限的时间无限延展。快乐成长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暖,就像一颗魔力药丸,让你心中时刻充满欢乐,像一把万能钥匙,为你开启任何艰难的关卡大门。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
  • 残身

    残身

    公元2018年,平静的地球爆发丧尸病毒,如一盆清水中滴入极浓墨汁,整个世界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黑衣少年踩着尸体,带着自己的梦和内心的不甘,踏上斩尸之路。从此,现实和梦,融为一体。
  • 异世冥帝系统

    异世冥帝系统

    一遭穿越,苦逼的宅男生活跟林天说了拜拜!运气爆棚的他在路边摊上淘来的碧绿珠子竟然是一代冥皇的成名利器,里面还住着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鬼。只要把这姑奶奶伺候好了,什么神兵利器,什么天才地宝,什么妖孽变态在我的脚下臣服吧!哈哈哈。。。
  • 吞天真帝

    吞天真帝

    南宫云飞一个华夏人只因一年前无意中穿越到异世界,在那里年活了三千六百五十年后,回归华夏此时的的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太上玄天记

    太上玄天记

    天道茫茫,仙路瀚瀚;太上无极,道者玄天。一部只得半卷便可横行天下的古籍,一个身世成迷,身具四魂的孤儿,两个千年对立,争斗不休的门派,为了一部存在于传说中的无上经书,天下风起云涌,少年凄苦,存离世之心,偏偏被命运掷于漩涡中心,生死,成败,半缘天意半由人
  • 快穿之你要控制你自己啊

    快穿之你要控制你自己啊

    “Excuseme?系统你就不能给我一个正常的任务么?”_(:3」∠)_系统:“这个人是谁啊我不认识她。”一朝平地摔,从此就被一个不靠谱的系统绑定了。凑cp任务?拯救学渣任务?攻略任务?好的,凌小溪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个万能的(然而并没有)宿主。带的了学霸,凑的了cp,还能攻略病娇哥哥!
  • 心中自有颜如玉

    心中自有颜如玉

    本文原名《何处安宁》==真是不知点解用不了这个书名。。。所以随便取了个名字,大家凑合看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个宋子亚,他和你青梅竹马,他和你称兄道弟,当你还没明白爱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就在你的生命里消失的无影无踪每个人的生命中也许也会遇到一个安宁,你很爱他,但他未必爱你。这是冯美玉的爱情故事,纵然并非都是快乐,但她选择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万古帝座

    万古帝座

    “我不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林青帝抬起头,直视面前的男人。“因为......”“是我选择了命运!”
  • 奇谋百出的智慧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奇谋百出的智慧故事(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

    重新寻回难得的感动,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时代馆书系·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丛书:奇谋百出的智慧故事》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本丛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