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注释”庭除:庭院。
“译文”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
“解析”“黎明即起”这一句话是写起居有常,即坚持早起,养成习惯。古人讲勤俭治家,治家首先讲的是“勤”字,同时讲的是节俭的“俭”字,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就是要早起。
曾国藩《习劳而神钦》曰:“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才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意思是说:勤劳发奋就会导致健康长寿,骄奢淫逸则易患疾病过早夭折;勤奋的人因练就了才干而得到社会的重用,骄奢淫逸就会百无聊赖庸碌无能而受到社会的唾弃与淘汰。
曾国藩还说:“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意思是:诸弟在家教训子侄,总须突出勤、敬二字。不论是治世还是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没有不振兴的;不勤不敬,没有不衰败的。他谈到的“勤则寿,逸则夭”的问题,正是他恪守一生的养生之法。他谈到的“勤则兴,逸则败”之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齐家治国的大道理。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曾国藩一直认为:不管是居家、居官、行军,都应该要以“勤”字为根本。天道酬勤,一个人不管他的资质如何,只要能勤奋、坚持不懈,才智自然就会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就是说要从小事做起,首先就是要爱整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名人叫薛勤。有一天,他到陈蕃家做客,薛勤一边与陈蕃寒暄,一边随意走进了陈蕃的书房。一看室内杂乱,龌龊不堪。屋子里书扔得到处都是,墙角挂满了蜘蛛网,连空气也显得污浊。薛勤皱着眉头说:“年轻人,屋子这么乱,为何不打扫打扫呢?”
陈蕃满不在乎地回答:“大丈夫的事业要干得轰轰烈烈,哪有心思来打扫一间小小的书房呢?”薛勤想:此人年少却立有大志,可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怎样去扫天下?于是他就说:“年轻人,你很有大丈夫的气概,但你连书房都不打扫,又怎能去扫天下?”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意思是说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大事?
荀子《劝学篇》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年轻人大多都志气远大,都想做大事,这是好事,正如诸葛亮所言,年轻人就应当“志存高远!”然而,就是因为志气远大,所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想做小事,也不想做好小事。认为小事不值得自己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做,可偏偏大事又做不来,更做不好!
凡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从一点一滴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从一点一滴中还可以看到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模样。因此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即便是再微小也要认认真真地脚踏实地地去对待和处理。在一件小事上能做到合情合理、尽善尽美,那么在做大事的时候这种为人处世的优点,才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
只有把小事做好了,做大事才能令人满意;只有把小事管好了,管大事才能使人放心;只有怀大志而拘小节,才能成就未来。
其次,“日出而作、闻鸡起舞”,也包含一个“勤”字在里面。只要时时处处勤奋、勤劳、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终究会有等量的收益或成功的。
话说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与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立刻把刘琨叫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原文”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译文”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关好,并亲自检查。
“解析”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在描述恬静的田园生活,而不是笙歌彻夜的城市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阴阳之交替,享家室之伦乐,同时也是谨防盗贼。古今都是一样,如果遇到冤家或盗贼进来谋财害命,这是很危险的,所以门户要关锁好。换个角度讲,它有很深的寓意,关锁门户,这个“门户”不仅是家居的门户,还有心上的门户。心不再往外去攀缘,把心关起来,这是防心离过,防止自己的贪心、嗔心、慢心等种种不善的恶念起来。能够防心,就能够离过,那么身就没有过失了。
本句话实际上是为了更深层地突出“谨慎”二字: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才能做到处事“谨慎”。
“谨言慎行”从字面看,着意言行举止小心谨慎,颇与“谨小慎微”近义,但这两个词汇确有天壤之别。俗话说:“一言不慎就会招来祸端。”与其以后招来麻烦,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谨慎从事,谨言慎行。
曾国藩说话非常谨慎。人们常说曾国藩说话语迟,他坐在那里常常不发一言,但是不露自威。语迟,就是说话慢。很多人说话很快,有时候可能话没有经过大脑就直接说出来了,而这样往往会说错话。有道是:“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意思是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遭受别人的指责。所以,曾国藩嘱咐他的儿子:“说话不要太快,与人答话的时候要沉吟片刻再说出下一句话,不要抢话说,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会中规中矩,掷地有声。”所以,会做官的人宁肯沉默寡言,也不会随便乱说,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
其实,无论是行为,还是言语,都应该谨慎。谈吐必须要谨慎,言语不谨慎者,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喋喋不休、大谈空话者为人所讨厌;直言乱语、失口伤人者更是为人所恨。如果说话没有深思熟虑,总以快人快语为能事,只怕惹祸上身还尚不自知。行为举止更要谨慎,慎行是一个人成就功业必经的人生历程,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宁可谨慎万分以求稳赢,决不为求快速而打无把握之仗”。而做到“慎行”,需要以耐心或恒心为阶梯,只有如此才能到达慎行的境界。
曾国藩年少的时候就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等到他出人头地时,对自己的行为与言谈就更加严格要求了。由于处于比较高的地位,自然会遇到很多人来找他帮忙,这些人大多是遇到了一些危急的事情,而且比较棘手,才会找到曾国藩。对这样的情况,曾国藩从来不会贸然行事。
曾国藩曾经这样说:“做官的人,比一般人办事方便得多,做大官的人,往往他想都没有想到就已有人帮他把事办好了。不仅他自己是这样,就是他的家人往往也是一言九鼎,颐指气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位高权重的人,就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特别小心,包括对自己家人的言语也应当格外谨慎。”
“谨言慎行”不仅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式,而且更是一种睿智的处世方式,若能谨言慎行,遇事常能深思熟虑,这对为官者是大有好处的。以谨慎为怀,也许不是曾国藩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却是曾国藩免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小心谨慎是良药。无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谨慎冷静对待,鲁莽行事是大忌。“谨言慎行”所体现的避免“刚则易折,柔则易弯”亦是世人一直推崇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