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是求职者与招聘者相互间心理沟通过程。当你说话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只是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表达清楚就行了,还应考虑怎样使对方感兴趣,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方式。
1.寻找话题
也就是开头,“万事开头难”,与招聘者打完招呼后的第一句交谈最不容易,因此,常出现可怕的冷场现象。但开头又十分重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到求职交谈上再恰当不过了。选择好的话题是深入交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所谓好话题,就是双方感兴趣、能激发对方谈话欲望的话题。
那么,怎样寻找话题呢?如果场合适宜,说九句“今天天气真好”之类的话当然可以,但若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一味地谈论天气,未免滑稽。最好还是结合所处的环境,就地取材,引出话题。你首先要弄清楚,招聘者是不是把你的名字搞清楚了,有没有把你当成另外的应聘者。可以婉转地问他,收到你的履历表或推荐材料没有。如果没有收到或没有在身边,你可以立即补上一份。
从走进招聘者的办公室时起,就要留心办公室的总体布置,有助于了解对方,找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如通过墙上描绘体育活动内容的画片,判断你们是否对体育活动有共同的爱好?周围有无纪念品?桌上摆的书,有没有你也读过的?四周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室内有无风格独特的家具?任何能引起两人共同的兴趣,或能成为两人共同话题的东西,都可作为面谈开始的话题。这样的开场白并非实质性的交谈,主要是融洽气氛,为正式交谈打下基础。当然,有经验的求职者有时在“闲谈”中也能达到推销自我的目的。
话题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对方所从事的工作,职业等方面引出。一般说,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多是他知识储备的精华部分,可以有效地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有时对招聘者的情况不熟悉,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又不便了解和思考,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下述几个寻找话题的方法。
中心开花式:面对多个招聘者时,可选择大家都关心的热点事件为题,围绕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许多议论。这些都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说个没完,形成中心开花。
投石问路法:巧妙地借此时、此地的某些材料、事件为题,借以引出问题,进行交谈,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兴趣。
循趣入题法:问明对方的兴趣,或了解对方最近正在从事的活动,循趣生发,顺利地引入话题。
当然,话题的选择还要看对象。对不同的对象所选择的话题和所使用的言语口吻也应有所不同。
2.注意对话
求职面谈,既不同于个人单独时的自言自语,也不同于当众演讲,而在于相互间的呼应。真正的对话是一个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于喋喋不休地急于把自已心中所想的倾诉给对方,而不顾对方正在想什么或是否感兴趣,不给对方留有说话的机会,这样的面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何对待或参与面谈,有两种基本态度,一是消极被动式的,应聘者只是坐在那里等着回答问题,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问题回答得更完整上。另一种是积极主动式的,即求职者要积极参与交谈,适时调控面谈的进程,达到说服对方,推荐自己的目的。我们认为只欣赏好听者,不喜欢参与者的招聘者是有的,但大多数招聘者喜欢开朗、善谈、积极参与的人。与招聘者交谈,必须保持态度的诚恳、关切、开放,既给对方表达的机会,也要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交谈要掌握分寸,不能喧宾夺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长篇大套、冗长乏味、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的人,恐怕是最令人讨厌的。这简直是对人的一种折磨。一些学了许多知识但面谈经验不够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当对方问到有关知识时,他们会把所学知识展开,谈得越来越细,甚至看不到对方不耐烦的表情以致被对方打断才停止。
其实,讲话在精而不在多。说话过多,难免失之轻率。你可能常因说错了话而后悔,而很少因没说而内疚。谈话要力求把握要点,简单精练、有条理、不能走题,扯一些与求职无关的事情是于已不利的。如果对方想多聊聊,不必去打断他,只要把握机会把自己想强调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就行了。在面谈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谈话中引用和重复对方的内容,以表明你对他的谈话内容的兴趣和重视,有利于彼此间进一步的沟通。
3.话题转移
在两种情况下需要转移话题。一是所谈内容与自己求职无关,而对方却谈兴正浓,不利于推销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硬着头皮听下去,更不能自顾自地谈自己的问题,而要通过巧妙的方式把话题转移到有利于推销自我的方面来。比如你不妨可以说:“您说的这件事很有趣,以后一定向您请教,我想同您谈谈……”这样既中断了与你求职无关的话题,又使谈话回到推销自我的正题上来。
提问也是转移话题的一个好方法。提问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发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情况;二是打破冷场,避免僵局;三是把对方的思路引导到某个要点上:当对方离题太远影响实现求职目标时,就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自然地引出双方感兴趣的辱题。
需要转移话题的第二种情况,是察觉到对方不愿听下去的暗示。面谈的目的是让招聘者对自己感兴趣,接纳自己。但是当你发现对方表现出厌倦神色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继续谈下去,还是转移话题,或干脆告一段落。
无论哪种情况,转移话题都要遵从自然、邻近、及时和超越的原则。所谓自然,就是要借助一点遮掩、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其注意中心发生转移,自然而然地离开原来的话题,进入新的话题。所谓邻近性,是指在原话题邻近的范围内选择新的话题,转移不要太大。及时性,则是指抓住转移话题的机会,一般是在一个问题刚提出来未展开时就机敏地把话题岔开。而超越则是要求新话题比原话题更具吸引力。也有的专家指出,只要在面谈过程中不影响求职效果,尽管对方谈的离题太远,也不必转移话题。
4.注意倾听
绝大部分人认识到了谈话的重要性,在表达能力方面很下功夫,在面谈时倾向于以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对方。而忽视了听对方讲话或把听人讲话看得过于简单。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听别人讲话。听,并非只是简单地用耳朵就行了,必须用心去理解,并且积极地做出反应。听与谈同样都是自我推销的重要手段。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们说话的速度是每分钟120—180个单词(指英文),而思维的速度则是说话的4—5倍,所以对方还没说完,我们就已经知道他所要说的全部意思。这时思想就会开小差,同时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下意识动作或神情,以致对对方的话听而不闻。因此而失掉工作者不乏其人。
可见,善于倾听,是面谈成功的又一个要诀,那么,怎样听人讲话才能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呢?
首先要耐心。有时一个普通话题,你已经知之甚多,但对方却谈兴很浓,出于尊重,应保持耐心,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更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在求职面谈过程中这一点特别重要。面谈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你、信任你、接受你,而不是与对方比智力的高低或学问的深浅。所以要尽量让对方讲完,不要轻易打断或插话。如果你认为你对问题了解得更清楚,就要接过话头,不顾对方的想法而发挥一通,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确实需要插话,应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用商量的口气问一声:“请等一等,让我插一句”,这样可以避免对方产生轻视他或对他的话不耐烦的误解。
其次要专心。听音乐时可以仰望天花板、用手敲击桌子或用脚尖有节奏地点着地板。但听招聘者讲话这是万万不可的。求职者应全神贯注,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地注视着对方,以表明你对他的谈话感兴趣。在对方谈话过程中,你不时发出表示听懂或赞同的声音。如果你一时没有听懂对方的话或有疑问,不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或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但使你的思路更明确、对问题了解得更全面,而且对方在心理上也会觉得你听得很专心,对他的话,很重视,会产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使你的推销变得更容易。
第三要细心。也就是要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善于从对方的话语间找出他没有说出的意思,即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同时了解招聘者对你的话是否真的理解了,对你谈的内容是否感兴趣,作为调整自己谈话内容的根据。
下面是求职者正确倾听的五种方法,做到了这五个方面,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方法一,采取适合听的姿势。我们知道,表情、手势、姿态等无声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心理内容。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学会了用表情传达信息,而言语是后来才有的。有趣的是,一旦言语和表情相结合,言语就起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表情和姿势才能更准确的反映言语的真正意思和感情。无声语言对有声语言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作用。所以无声语言也是推销自我的重要方式。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听我们讲话的人坐在椅子上,跷起二郎腿,双手抱着胳膊,紧闭着口,以怀疑的目光打量我们,我们可能会感到对方泠漠,面对对方给我,们施加的压力而不知所措。那么什么是适合听的姿势呢?你可以想象自己讲话时希望对方具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姿势。
首先,身体要稍微向前弯曲,倾向招聘者,以缩短与谈话者的距离,表示对他的话有土趣。其次,用各种身体语言来回答招聘者的问题,表明你的机敏性。再次,姿势要自然,放松,不要出现用手捂嘴巴、两手抱着胳膊、双手抱膝或双手在胸前交叉等姿势。这些姿势表示排斥、拒绝或显示内心紧张。
方法二,用眼睛听。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人的眼睛,可窥测到其内心世界。人的目光的多种多样的,有严厉的,也有慈祥的;有凶狠的,也有友善的;有灼人的,也有胆怯的。眼睛究竟反映何种情感和力量,在于如何使用眼睛,在于看的时间、眼皮睁开的程度、目光斜射以及多种细微处现眼睛的方法。在听招聘者谈话的过程中,如果左顾右盼,目光飘移不定,就显得情绪不安。而聚精会神地睁开双眼注视着对方,则表示对谈话内容有浓厚的兴趣。目光可以帮助维持一种联系,通过对视还可以弥补与招聘者距离过远的不足。人们对目光和眼神的研究,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讲话者看着听话者,表示对自己的话十分自信;听话者注视着讲话者,表示对谈话内容感兴趣;停顿时睁大眼睛看着对方,是让人插话的信号;说话者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表示对所说的话没有把握;听话者的目光从讲话者身上移开,意思是“我对你的话不满意”。
方法三:将你的关注传达给对方。也就是说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话感兴趣,你在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谈话者最怕自己的话得不到听话者的反应,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表明自己在注意倾听,可以引起对方继续讲话的兴趣。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例如眉向上升,保持微笑,做出开口吃惊的表情,或使眼色等等,都可以传达你的感情。求职者的表情反应要与招聘者的神情和语调相协调。当对方的话很幽默时,你的笑声会增添他的兴致,当他说到紧张时,你屏住呼吸会强化气氛。然而,表情反应要自然坦率,动辄大惊小怪地装模作样,会显得可笑无知。
二是使用声音来传达。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只要用简短的语句就行了。如“真有趣!”“我也这样认为”“您怎么看呢?”“后来怎样?”“真的”“嗯!”“请您继续说下去!”等等。无论话题怎样单调,如果你始终表现出拥有兴趣的态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方法四,抓住对方谈话的要点和实质。在听的过程中经常问问自己,是不是把问题听清了、弄懂了。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对本来没有听清楚的问题胡乱猜测。如果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可以请对方再复述一遍。有时是招聘者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不明确,你可以用婉转、诚恳的语言提出不明确的部分,比如你可以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还没听清楚。”对方会进一步解释的。这样既能清楚问题,又能给对方以虚心、诚恳的好印象。
方法五,反复强化。反复想着对方说过的话,让重点深深印在脑子里。这样,不仅在听上可以精神集中,显示你的专注之情,而且说话的技巧也能迅速提高。
听的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倾听外,在家里的穿衣镜前也可训练自己听人讲话的姿势和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