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对方以良好的印象
求职信是提供给对方认识求职者形象的工具,是你给对方的第一个印象。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证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成为被录用的条件,也可以成为被淘汰的理由。通过求职信给对方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争取面谈以及面谈成功无疑是重要的。看信人最先看到的不是信的内容,而是信的外观形式。因此,求职信的工整、清洁、美观,让人感到愉快和舒服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第一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字迹清晰、工整,如果求职信潦草得让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猜,恐怕这封信读不完就被淘汰了。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好,最好打印或请人代笔。如果你写得一手好字,就工工整整地自己写,这不仅可以给对方办事认真负责的印象,也可以显示你的书法特长。因为许多单位和招聘者愿意录用一个写字漂亮的人。
其次,选用质地好的信纸,用钢笔按正确的格式书写。把字迹写在中央,四周留有空白,字迹不要过度拥挤,也不要密密麻麻满篇都是。布局要轻松、自然、和谐、优美,给人一种舒适感。最好先打个草稿,不要随写随改,更不能污点墨迹满篇都是,给人以邋塌、肮脏的印象。
再次,最好选择标准信封,收信人的地址和名称要准确、清楚。有些求职专家认为,信封样式乃至邮票图案对引起对方注意都有一定作用。
2.求职信的针对性
求职信的种类很多,但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具有高度针对性的信,是针对某一单位的某一个人或该单位的某一具体问题而写的。寄一封文情并茂的求职信给用人单位负责人,或利用某人新上任或新到任的机会,写信表示面谈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求职方式。
第二种信可称为“广普信”,适用于不同的对象。优点是可以大量复制,到处投递,节省精力和时间。但内容缺乏针对性,求职效果不好。
第三种综合了以上两种求职信的特点,可称为“混合型”。信的主体部分固定不变,只是开头和结尾根据不同的对象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措辞。
我们认为第一种求职信,即有针对性的求职信是最有效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建立在对自己了解的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对招聘单位了解的基础上。要想通过信使对方对你感到满意,光把求职信的文字组织好、表达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招聘单位以及所要应聘工作的情况,针对所应聘工作的性质、需要和特点,有针对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甚至要了解招聘者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使对方对你的信有亲切感。因此,对每个机会都要认真并且是真诚地去争取,不要以为申请的工作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那种可以大量复制的千篇一律的求职信,以及“天女散花”一样地到处推销自己的做法,往往处处落空。因为用人单位除非急需用人外,对缺乏针对性、内容空泛的求职信一般不会感兴趣。
3.要突出重点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那些能引起对方兴趣、有助于获得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特长和个性特点等。
在介绍专业知识和学历时,切忌过分强调自己的学习成绩。许多人,特别是刚出校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社会上也像学校里那样重视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会谋到一份好职业,甚至为自己的全优成绩而沾沾自喜,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为自己的学习而夸夸其谈,只能给人以幼稚和书生气十足的感觉。用人单位更重视的是经验和实际能力。所以要一般地写知识和学历,而重点写工作经验和能力。
刚毕业的学生资历浅,工作经验还不多,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自己没有经验,任何工作单位都不会欣赏毫无工作经验的人。事实上,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要对做好这一工作有关系的事情或活动,都属于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如与人相处或管理人的经验、假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甚至旅游的体验也是值得一提的。介绍经验不能太空泛,宁可少写几项经验,也要把它写具体,使之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要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你能胜任工作——来介绍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同样,在写自己的特长时,也要求真实、具体,避免高谈阔论,给人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感觉。有人在陈述自己的特长时,用类似“有很高的组织能力”的语言,缺乏具体事例,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陈述自己的特长,需要谦恭的态度,最好让事实来说话,如搞过什么设计、有何发明、获过什么奖或开发过什么新产品,附上一些支持材料,会大大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具有良好个性的人,特别是喜欢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女性。因此,在求职信的字里行间要反映出你的热情和活力。可以用具体事例直接表明自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如克服困难的意志、助人为乐的品格、努力积累工作经验的经历等。表现个性要适度,点到为止,不要过分渲染,更不能表现出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
4.小关于篇幅与附属材料
专家指出,求职信以两页为好。篇幅过长,洋洋洒洒几十页,对方没有那么长时间看,也容易感到烦燥。如果确实有内容的话,可以作为附件或留作面谈时再说。求职信也不能太短,否则,说不清问题,没有特色,显得没有诚意,自然也就缺乏影响力。
由于求职信的篇幅限制,不可能把所有材料都写进去,但为了证明你的能力,可以另外准备一些材料,作为附加材料随求职信一起寄给对方。并在信中提请对方注意这些材料。附加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历证明或立功受奖证明;
(2)发表过的文章、出版过的著作,或虽未发表但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及有关专家的评价材料;
(3)科研成果证明、开发的新产品的照片、简介、设计的图纸、发明专利证书等;
(4)社会名流、导师及有关专家的推荐书。
这些附加材料对于争取面谈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不一定每封信都附上全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