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求职过程中,几经碰壁弄得灰心丧气,便感叹“求职难”。求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得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更是不容易。但在我们周围,你会发现有些人好象生来就会找工作,尽管他们在工作上成绩平平,但他们懂得如何求职。他们丢掉一个工作,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求职是一种艺术。有些求职的失畋者,并不是因为他们干不好那些失之交臂的工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求职方式,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没有科学的推荐自我的策略和技巧。只是凭机遇、碰运气,结果被淘汰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何才能有效地求职呢?学会搜集职业信息是求职的第一步。
不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人,往往是求职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人还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解职业信息,不知道怎样去了解职业信息。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信息的时代,的确如此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工作机会。职业信息不仅指需要人的信息,而且包括了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和职业方面的情况。如就业政策、就业机构、经济发展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职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形势、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就业政策、人才需求状况等,都是与求职择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信息。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职业信息,才能稳妥地把握自已的命运,不失时机地选择自已的位置。如果一个人耳目闭塞、信息不灵,就如同盲人骑瞎马,不是发生“生不逢时”的感叹,就是盲目的乱闯,白白失掉了许多工作机会。职业信息是求职择业的基础,谁能及时获得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获得的信息越广泛,求职的视野就越宽阔;所获得的职业信息质量越高,求职的把握性就越大。因此必须学会用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广泛、全面、准确地搜集职业信息。
职业信息的来源很多,就目前而言,求职者获得职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家的有关决议、决定、规划、规定等文件中获得职业信息,也包括各地区发布的有关决定和各种人才流动政策。这类信息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作用。
2.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毕业生分配部门及职业介绍部门获得信息。这些部门常年向用人单位输送人员,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比较了解,获得的信息比较准确可靠,并有一定的指导性。是目前大多数求职者获得职业信息的主要来源。
3.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了解劳动市场动态,获得用人的信息资料。特别是招聘广告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是较容易获得的职业信息。
4.通过亲戚、朋友、邻居、师长、校友及其他熟人那里获得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潜在的,从这些途径中获得的信息准确迅速,并且有效性高。
5.通过电话、信件或拜访搜集用人信息。这种方法主动性强,但盲目性大。在缺乏职业信息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个获得职业信息的方法。
在众多的获得职业信息的途径中,对于求职者来说,哪些途径效果最好呢?有些信息很容易获得,如报刊、广播、电视上的招聘广告;有些信息不费很大力气就能得到,如劳动人事部门、职业介绍所、职业指导部门以及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用人信息等;有些信息则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发掘,如通过写求职信和与朋友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来源,一般地说,越是容易获得的职业信息,其竞争者也就越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不是求职成功率最高的、最好的信息来源。越是那些他人不容易获得的、不显眼的,要靠自己的发掘才能得到的信息,越能为你提供较高的成功机会。由此可见,广泛交往,建立联系,是获得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广泛交往,建立联系,是获得职业信息、增加求职机会的一个重要基础。谈到建立联系,你会想到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吹吹拍拍、走后门、送人情等不正之风那一套,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误解。我们知道,无论在什么社会形态里,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而要和他人一起生活、劳动、创造和发展。在这些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艺术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性质之异,也有强弱之别,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纵横交织成一张社会关系之“网”,而人则是这个网上的纽结。个人到哪里,社会关系网就交织到哪里。离开了社会关系网,人就不会存在;离开了人,社会关系网也就无法形成。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社会关系之网。
人际联系不是简单的静态联系,而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首先表现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互动过程。所谓思想互动,是指人们在语言沟通中的逻辑关系,沟通者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接受者,接受者很快实现了理解,并把理解后的意思反馈给沟通者,沟通者在了解对方意见后继续与对方进行思想互动,使交往得以继续进行。思想上的互动必然导致行为的互动,行为互动表现为一种外在的交往,通过有关行为和动作,沟通者把意图传达给接受者。思想互动和行为互动的有机结合,是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其次,人际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凝结。人都是有情感意志的,在人们的互动过程中,由于相互了解和帮助,使双方形成某种感情,我们常用“远”、“近”、“亲”、“疏”来形容人际联系的密切程度,反映的就是一个情感问题。我们常说的人情就是指人际之间的感情,其表现形式有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式的情感,有以志向或义气为基础的朋友式情感,有以地缘为基础的邻里和老乡式的情感,还有以利益为基础的互惠式情感。人情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东西,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自愿从对方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考虑一些问题,并能为对方作出一定牺牲,使关系保持和谐并继续发展下去,都是情感在起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大家彼此都需要帮助,相识的人和不相识的人都是如此。我们说求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到他人帮助的过程。你的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熟人或其他有关系的人,都可以为你介绍工作、提供信息。孤陋寡闻的求职者,往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面对求职择业茫然不知所措。有些青年朋友主张“要凭自己的能力找工作”,这种不依赖他人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凭自己的能力,并不排斥人际联系和人际交往,相反,建立广泛的人际联系也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因此了解一些人际关系的知识和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与人交往,建立联系,不是要等到求职那天,而是要早做准备。为了更有效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好要有一个通讯录,除了关系密切的朋友外,凡是你接触过或认识的人都可能对你的求职提供帮助,如过去的同事、校友、同学、老师、社团里的熟人、社会组织的领导人,你接触到的医生、售货员、服务员、邮递员,甚至在舞会、音乐厅乃至旅途中结识的各类人员,花点时间记下他们的名字和通信地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你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求职机会,并且通过他们你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专家们认为,建立一个交往档案对充分发挥人际联系的作用是十分有用的。把日常生活中值得记载的交往经历记载下来,对交往的经过、特点、发生的障碍以及克服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使你积累交往经验、吸取交往中的教训,促进下次交往的成功。定期对你接触的人进行分类整理,看他们可以为你提供哪些帮助,并制作一张人际关系表或建立一个交友名录,对那些能给予你帮助的人做上记号,经常翻翻这些表或名录,可以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可以获得推荐自我的灵感。
根据人际关系表或交友名录,还可以验查提示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别人托你办的事完成了吗?”“某个好友的生日到了,应该送份贺礼”。因为光在本子上记下对方的名字,并不等于与之建立感情,而感情的建立和保持在于经常性的接触和联系。所以,经常打个电话、写信以及登门拜访,对于维系和保持关系是必要的,起码在新年度来临前,别忘了寄给对方一张贺年片。那种用时朝前,不用时朝后的处事态度,无法建立有效的人际联系。
此外,建立联系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只对“有用”的人笑脸相迎,而对暂时无用的人冷落一旁,说不定哪个你认为对你无用的人会成为左右你前途的决定者。唯有珍惜每一次与人接触的机会,认真对待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才能建立丰富多彩而又牢不可破的具有较高效能的人际联系。
除了直接接触到的人员外,通过广播、报刊、电视,也可以认识许多人。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如果能记得何时听过他们的报告,在哪里见到过他们的文章或看过他们的事迹介绍,对求职成功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