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4日,早餐过后,宇航员聂海胜开始了他的7小时睡眠。神舟六号为航天员准备的深蓝色睡袋就挂在轨道舱的舱壁上,聂海胜钻进睡袋后,把手臂放进睡袋里,把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7小时8分钟过后,聂海胜结束了睡眠。当月27日,聂海胜在回到地球,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飞船上面睡觉其实很简单。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没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所以睡觉是没有特别感觉的。他说:“我们睡觉是躺在睡袋里,往墙上一挂,一直漂着,就放心大胆地睡。”刚到太空的头两天,有点不太适应,入睡慢一点。后来,逐渐适应了失重状态,就睡得越来越香。
在太空里睡觉,宇航员要先脱去外衣、鞋子再钻进睡袋,把袋上的拉锁从脚部拉到胸前,露出头部,系好安全带,便可安然地入睡了。有一次,一个苏联航天员睡觉时把手放在睡袋外,醒来时蒙胧地发现有两只手朝他伸过来,使他大吃一惊,吓出一身冷汗。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放在睡袋外面的手。
在太空睡觉,并不是一直都是那么轻松的。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器内空间狭小,航天员睡眠条件很差,只能在座椅上睡觉。后来睡眠条件有了改进,航天员可以在睡袋内伸直双腿睡觉了。
在睡觉之前,航天员需要用一根带子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睡着之后,由于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会将航天员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内飘来飘去。但如果睡觉的时候航天员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鼻子附近,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时,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让航天员惊醒。然后,航天员走几步或换个地方,就又可以沉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