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原作】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出生地有蜀中、西域诸说,没有定论。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10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15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开元十四年(726)起,李白三次游历,天宝三年秋,李白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着特色。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62岁。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诗均为传世名作。
【故事】
大诗人李白不论在什么处境下,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兴时借酒助兴,失意时借酒浇愁。
李白在长安时,留下了不少轶事。他被唐玄宗封为翰林供奉后,无非是写写文告,以文学词章为君王点缀点缀,平时没有什么公务,为了排愁解闷,他经常与贺知章等一些朋友出去饮酒吟诗。
有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前赏花,并命李龟年带领十六名水平最高的梨园弟子奏乐唱歌。乐师们各执乐器,正准备演奏,唐玄宗说:“对着美丽的牡丹,漂亮的贵妃,怎么能唱旧歌词呢?这样吧,还是把李白请来,让他填新词吧!”
李龟年不敢怠慢,带了几个内侍,匆匆赶到翰林院,可翰林院人说:“李白一大早就出去喝酒了!”李龟年找遍了长安街上有名的酒楼,终于找到了李白。这时,李白已喝得酩酊大醉。
李龟年走上前去,大声宣诵:“奉皇上旨意,宣李学士立刻去沉香亭见驾!”
李白微睁醉眼,半理不睬,口中念念有词:“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便睡着了。
李龟年无奈,只好叫随从们七手八脚把李白抬下楼,扶上马背,送到沉香亭前。
唐玄宗看到李白醉得像一堆烂泥,便命人在地上铺了一块毛毯,让李白睡在上面,并亲自用袖子擦去李白口角的涎水;又吩咐端来醒酒汤,让李白喝下。杨贵妃说:“我听说冷水喷面可以解酒。”于是,当时着名的歌唱家念奴含了一口水,喷到李白脸上,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杨贵妃、李白等人来到牡丹花前,李白脸露笑容,一挥而就,写下了三首着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唐玄宗看歌词美丽流畅,称赞不已,立即叫李龟年配曲演唱。唐玄宗也情不自禁,拿起玉笛,倚声伴奏,
后来,高力士为解脱靴之耻,以这三首《清平调》诬陷李白,李白终于得不到重用,被放归山。
诗人从自己被放归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的日益腐败,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理想难以实现,心中十分苦闷。天宝十二年(753)秋,李白游宣城,饯别族叔李云,在《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一吐郁闷。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赏析】
抽出宝刀来斩断流水,但水还在流;举起酒杯以酒解愁,岂知愁上加愁。刀不能“断水”,酒亦不能遣愁。“水更流”,意味“抽刀”之举无济于事;“愁更愁”表明“举杯”之心亦属徒劳。诗人用“抽刀断水”来比喻“举杯消愁”,表现竭力改变现状、驱遣悲愁的奋斗抗争,可见现实黑暗之至,诗人悲愁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