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600000002

第2章 序言(二)海德格尔批判(1)

一本诗的序起了这么大的哲学题目,有虚张声势之嫌。其实哲学不过就是看世界的眼光,再延伸一些还可以说是人生态度,而海德格尔的哲学又是一种诗学哲学,其“存在”、“说”、“话”(诗、思)等核心问题,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他偏好于“非概念性语言和思维”。可见,对题目还真不必那么认真。

海德格尔的“存在”,是在知识之前,即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一种最原始的状态。因此,对于“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它只有“不是什么”,没有“是什么”。海德格尔当然不能说“是什么”,因为“存在”在他来说“不能”用知识来阐明,只能用后退的一种思维来接近它,这也是他“回家”的原因。但是,毫无疑问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是具有自明性的,人脱离自明状态是由于人有了认知能力。从人的角度来说,“存在”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一个“真”的世界,它没有假这样的遮蔽面,因为人还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人脑里只有感性元素,还没有抽象、概括、组合等这样的理性元素,内在语言尚未最终生成,精神还是一片空白,在当时人的眼里包括人在内的世界是澄明的,那是非知识的澄明,是物性的绝对自明。因此,如果说那时意识矇眬、世界混沌,就是用知识的眼光代替了非知识的眼光。当人从“真”的世界走到了知识的世界,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有了意识矇眬、世界混沌的体验,直至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个知识下的世界已经没有矇眬没有混沌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知识世界的澄明也就是主体性的澄明是没有尽头的。人从“真”到知识一直受到虚无与实有的困扰,特别是经过漫长的过渡期进入人的主体性时代以后,虚无与实有不再仅仅是人看世界的两种不同结果,它通过错综复杂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生活,甚至上升为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为少数人服务。但如果用是非或绝对化的眼光看待虚无与实有是十分有害的。总体来说,虚无不否定实有,实有也不否定虚无,而且虚无与实有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感(不可思)的虚无中可能还有可知的成分,还有个体实有的成分,而可见可闻可感(可思)的实有中也可能还有谬误的成分。当我们对天空只能说出太阳、月亮、星星的时候,再问下来就是不知道了,这个不知道就是虚无,是未知的概括,其中包含着可知,当星系、黑洞为我们所知的时候,原来虚无中的一部分又转化为实有了;而当一度成为实有的地心说转化为日心说时,原来地心说这个实有就变成虚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虚无与实有以客观因素为基础,以主观因素为主导,它们的转化与知识的澄明(新知)密切相关。虚无与实有的转化也可以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具体阐述,如当个体有了星系、黑洞的发现,而集体还未能普遍认知时,这一个体的实有对集体来说还只是个虚无,当集体对某个实有有了普遍认知,而有的个体却不能感受、把握时,这个实有对这一个体来说也自然还是个虚无。在这里,个体还可以引伸为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等等。在知识世界里,虚无与实有都有自在的澄明,但虚无面向的是过去,它的澄明在现在和未来只有变弱甚至熄灭而不会再提高亮度,从实有转化的虚无也只有用历史的眼光才能看到它往日的澄明;而实有面向的是未来,它的澄明是永无止境的。海德格尔的“存在”是非知识的世界,没有虚无与实有之分,但它面向的也是未来,只是它非知识的澄明被知识的澄明吸收了。“存在”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不过人们一般很难看见它的踪影了,海德格尔之所以隐约地看到,那是他用了一双诗性哲学敏锐的眼睛。

把老子的“道”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作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体察本源性问题时的一种相同的倾向:感性,“道”是从感性出发的,而“存在”也回溯感性的本源。老子从“体己”进入“无”,与海德格尔一样是一种后退的思维。与“存在”所不同的是,“道”虽然有“绝圣弃智”达到“物化”境界的倾向,但它事实上有可知甚至所知的成分,因而属于知识世界。“道”最初从集体上说它是虚无的,尽管有一些虚无成分转化为实有,至今它根本上也仍然是虚无的,但还可能有更多的虚无成分可以转化为实有,这说明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比“存在”更高的智性,同时它也许要在知识接近最澄明时才能看得更清楚。我们现在对“道”的认识还是有局限的,比如有人说唐朝的王维诗体现了“道”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最高境界说就令人生疑了。不过我们应该肯定,“道”与“存在”的感性很贴近人们的诗心,有了这样的诗心,我们的内心就可能更宁静更清澈。从海德格尔与老子那里,我们追溯到了诗性的渊源,但他们停留在后退的思维上,作为一时的以退为进的策略尚可借鉴,作为前进的主旋律则是不足取的。现实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人已不能后退回到“无”,回到“真”,回到“家”,而只能在知识世界的澄明里前进,无论是真理或者“家”都是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永远只是一种途中的抵达。诗也只能向前进,从澄明走向更澄明,进入“高明纯一之地”,也许那儿才是真正的“无”。无疑,诗人要先于集体抵达,但更要善于把个体的实有澄明转化为集体的实有澄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

“说”、“话”(诗、思)是海德格尔的语言观。海德格尔迷恋诗性语言,因此,这“话”中的思虽有西语思维的理性,但它追寻的,是现代语言描述对象时失去的那种最原始的存在意义和本原意义,而“话”中的诗,它更是偏好于原始状态中的感性释放。这对我们借鉴利用西语诗资源是一种很好的启示。“说”与“话”的观点,说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已经站在很高的平台上,可惜还不是站在语言思维的高度,把“说”从外在语言方面全面展开,从“话”在内在语言方面深入开拓(实际上“话”中诗就有内在语言的感性元素,思就有内在语言的理性元素),这也许是他追求诗性语言带来的缺陷吧。

现代一些学者认为,名词性语言是一种生活形式,一种初始语言,而形容词性语言是一种经过改造的人工性语言。这也是没有认识和把握到语言思维中内在语言与外在语言的内在联系。人的语言从简单到复杂是随着人对外部事物(包括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生成的。而初始的认知是感性的,外部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温度等感性元素,反复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包括人脑),产生了内在语言的感性元素。这些具有差异性的感性元素,经过人脑长期的反复感知,人脑逐渐有了概括、抽象、组合等能力,内在语言的理性元素也产生了。当理性元素把这些感性元素经过抽象组合起来时,内在语言在人脑中就生成了,外部事物作为客观外在语言也相应产生,同时,人通过意指性的声音、肢体、符号等等主观外在语言,将人与外部事物低级的感知关系上升到了高级的语言联系。随着语言(包括语言记忆)的丰富,人在内在语言内部就可与外部事物进行抽象的语言联系,人与人之间无需具体的客观外在语言也可以进行具有外部事物内容的语言交流。从语言生成情况来看,具有形容词性的内在语言感性元素产生在先,因此,无论名词性语言还是动词性语言都是以感性元素为内容,以理性元素为形式,也就是说都包含一定的形容词性语言,片面地说名词性语言是初始语言,显然有悖于语言思维的特性。而形容词性语言真正现身于外在语言,应该是在名词性语言、动词性语言,已无法满足人提高对外部事物认知能力的时候。可见,形容词性语言不仅是语言思维的根,而且也是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的催化剂。

同类推荐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借你一双慧眼:大师眼里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近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和一些国外名作,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生活、情感、信仰和梦想,等等。旨在通过文学大家笔下的世界,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人世的纯善温柔,给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以精神和心灵的洗涤,借他们的慧眼来发现诗意的生活也不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它们往往就隐匿在平凡的烟火人生里。智慧处世,诗意生活,其实我们一直都栖居在前人为我们耕耘好的沃土中,我们只需要擦亮那双被浮躁和欲望蒙蔽的眼睛,那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原是清明的,人生原是美好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如他们一样活色生香,源远流长。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别说你懂写网文

    别说你懂写网文

    本书由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说起,从写作技巧到作品分析,从读者心理到营销策略,最终谈到作者的个人成长,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给网文作者架设了一座成长的阶梯,也为网文读者描绘了一幅网络文学的全景图。
  • 青藏风景线

    青藏风景线

    本书由《青藏高原之脊》、《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女人,世界屋脊上新鲜的太阳》3部系列中篇报告文学组成。歌颂了战斗在高原的军人和他们的妻子的高尚情操。
热门推荐
  • 近事会元

    近事会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即黑夜

    即黑夜

    当往事如潮水一般将心扉占据,当前尘如电影一般在脑海回忆,当每个午夜梦回被往事前尘惊起,当痛彻心扉之后,早已没有选择,除了坚持到底!
  • 神音鸣韵:三世情殇

    神音鸣韵:三世情殇

    天地初始为混沌,孕一男一女婴,女执创造之力,男执毁灭之力,后为平息叛乱双双赴死,二世男为神之主,女为魔之皇,神魔不可恋,亦亡,三世入异世同为杀手,虽相爱却未长久。四世具已回归,前景扑朔迷离,爱亦不爱终不得知。
  • 异界之龙神天下

    异界之龙神天下

    2222年,地球华夏国修真界闻风丧胆的屠教教主兰翔渡劫失败,形神俱灭。幸得南华真人庄子出手救出一缕残魂,并被委以重任,派往龙神大陆传道,并许诺传道成功之日为他重塑肉身。传道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血战数百年的仇敌式鬼族,敌友难辨的狱鬼七军团,精分的灵鬼族,强势回归的巨蜥一族,龙神族的英雄们将追随兰翔在波澜壮阔的战争舞台上,铸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 人生巅峰之学霸传奇

    人生巅峰之学霸传奇

    不同的学习环境,另类的打斗方式,特殊的泡妞手段,这是一个少年的辉煌,这是一段曲折的求学之路。来自地球的匡帅,能否以自身所学,去挑战那不同星域的所谓天骄。那是现在与远古的对决,谁能胜出。。。且看匡帅,争那无上学霸!
  • 腹黑校花:高冷男神请温柔

    腹黑校花:高冷男神请温柔

    他是圣璎高中的校草,同时也是她的学长。她则是一名看优雅高贵的高中生,依靠优秀的成绩,进入了圣璎。只是她就不明白了,为毛这个帅气优秀的校草整天没事就一直跟着她了?只是,这个神秘的校草大人,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值得去爱?当身份一层一层被拨开,又会有什么事情浮出水面?
  • 舍弃江山:一世寻安

    舍弃江山:一世寻安

    作为21世纪军队里英姿飒爽的云之蘅竟然会在浴室滑到!不过穿越成丞相府的云小姐这又是什么鬼!碰上一个腹黑王爷又是什么鬼!云之蘅即将被这个没有天理的世界玩坏了!
  • 相影仙踪

    相影仙踪

    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世。长生迁去也,是为仙。全民都在奔跑的年代,我们何处安放心灵。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 无双斗罗

    无双斗罗

    记得第一次看到唐家三少写的《斗罗大陆》惊为神作,这就是三少的写作特色吧,创新!三少在不断的创新,喜欢《斗罗大陆》,竟发现这部作品里竟然有我的本名出现,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想着,有一天自己如果写小说,一定要先以《斗罗大陆》为题材,来部穿越小说!不是不想创新,只是创新却会让我有一种遗憾,因为真的非常喜欢《斗罗大陆》,渴望着有天自己能畅游这个世界!也是为了让自己起步有一个方向!向三少学习!因此,我这部小说便是另一个新的《斗罗大陆》!要知道三少已经在写第二部续了,为了致敬,所以我将以另一个世界也有着斗罗系统为蓝本,来写写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