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6600000019

第19章 诗话与通信(5)

3.意象组合。意象组合在许多诗论中都有论及,大体将意象组合划分为并置式、递进式、发散式、聚合式、叠加式等等,但我认为这些分类不如外在组合、内在组合这样的划分契合汉语思维和汉语诗法,比如外在组合有明暗组合、主从组合,内在组合有意质组合,意质组合中还有正或反的意质组合,等等,这样来分析更适合汉语诗歌。要说清楚意象组合得花很大的篇幅,这里主要谈意象的创新与表现手法的传承问题。意象化是汉语诗歌至目前为止最高的表现形态,也是最佳的表现形态,因此,意象化在汉语新诗中如何继承发展,并推向新的高峰,一直是汉语新诗创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无疑需要创新精神。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是站在前人肩头上的攀登,需要开阔的眼界对意象进行观照,比如,如果我们把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看成是复意象,是自由精神与历史时间的呈现,那么贯穿诗歌始终,对自由的精神追求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涵义就会从物质的层面升华,这就为我们靠近李白的内心找到可靠的入口(李白再出长安,时近暮年,明知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仕途财路实际已断,为何出此言?借酒言志是也);如果我们用夸张之夸张的超修辞手法来读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就可能有这样的感受:蜀道难走啊,登天也不过如此!为什么能这么读?当你从事物的具体方向朝相反方向走的时候,意味着你离事物具体的一面越远,离事物抽象的一面就越近,这是以离开靠近事物的方式,或者说是从抽象的方向走向事物的方式,也是一种诗化的方式。这是一种对传统创造性“误读”的力量。要继承发展,我们需要用这种眼力来对意象进行观照,在这种观照下对意象进行恰切有效地阐释。

意象在此前人们也作了不同分类,比如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通感性意象等等,但我认为从形态上进行划分阐释更适合对汉语诗歌意象的感受,如把意象分为具象意象、抽象意象、复意象等。汉语诗歌中大量的意象属于具象意象,这类意象象品鲜明,但意涵不是陷于多义,就是容易钝化、固化,只有其中的复意象是一股活水,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春天,十个海子”等等,但出现还不多。汉语新诗出现了大量的抽象意象,如太阳雨、生活山、宝石的尸体、合同的草原、天空的亮珍珠麻雀、思想的丝绸、蛙声的珍珠等等,这类意象多采用以缩喻为原喻(缩喻之缩喻)的超修辞手法营构,鲜活生动,意涵不但趋于明显,且不易钝化、固化;而复意象更是立体化、动态化,如通过互喻之互喻超修辞手法营构的意象:眼泪的女儿、我的太阳、山坡的闺房、桥的月亮等等,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在这类复意象的诗中,只要某种复意象的元素出现,相应的元素及其相关的元素就会呈现,如在诗中有蝴蝶的春天这个复意象,只要春天及其相关的花、阳光、温暖等元素出现,蝴蝶及其相关的灵动、多彩等元素就同时呈现,反之亦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想象王国。由此可见,抽象意象、复意象是超越传统意象化和体现汉语诗法的可行方向(当然,抽象意象意涵的彰显虽利于诗的浅出,但对营造意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等传统要素是完全可以传承、可以推陈出新、可以发扬光大的。

而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同样如此,比兴、夸张、互文等兴辞手法,渲染、烘托、白描等工笔手法,衬托、虚实、动静等相衬手法(有的与兴辞手法是交合的),等等,都可以融入现代意识和现代感受之中,承担起汉语新诗表现的重任。我坚信传统一直流动在我们的血脉里,尽管有人谈到舒婷诗《思念》首节的表现手法时,说那是运用了西方意象派手法,但我仍从诗中看到汉语思维和融合现代意识、现代感受的比兴手法清晰的影子。这也让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带着新鲜感和虚荣心吃到从香港进口的牛肉罐头的时候,感觉很新鲜很有味道,但当知道这牛肉用的就是内地出口香港的菜牛时,感觉似乎变味了,心想,还不如我们自己炖的牛腩好吃呢!我不想说用西方诗学的术语、概念、范畴来阐释汉语新诗现象都是牵强附会,但不可否认,这种导向让许多作者或多或少地疏离了汉语思维和汉语诗法,成为用汉语诗歌材料制造西方诗产品的生产者,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现代性身份。我虽然相信这样生产的诗也是汉语新诗的一部分,同时,我也相信这种创作在汉语消亡之前无法超越西语诗歌,只能成为西语诗歌延伸的部分,而且是挺可怜的部分。王鸿生先生有这样的看法:当一个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精神母语”时,伟大的博尔赫斯只能是一个陷阱。我不知道,已有多少人又还将有多少人的才华、抱负,会死在这口深不可测的陷阱里。他这里说的是小说,但我以为说诗歌也很贴切。

中西诗歌比较与借鉴问题。说比较也只是从语言思维这一核心脉络作些简单的辨析而已。但这里要指出的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任何比较,如果离开了语言思维偏向这一根本性坐标,就有可能把现象当做本质。中西方的语言思维偏向,体现在哲学、美学、诗学乃至更多领域上的不同就是:西语核心的思维是知识论思维,汉语核心的思维是生命论思维。这种语言的差异在认知有阻隔、思维有困惑时,体现得特别充分:西方会喊出上帝死了!文学死了!(我们的人在人家屁股后面跟着吠吠两声当然不算)而中国依然很镇定: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陈伯海先生论及中西诗学与美学在辨“味”问题上的对立时,认为那是根底上来自其生命论或知识论取向上的不同。这是高见!这里还要指出,有人在阐释中国现代生命诗学的时候,很自然地标引里尔克、海德格尔、约翰·邓、荷尔德林等西方渊源,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此时所谓的西方生命诗学,是西语思维偏向感性向摆动的结果,是知识论的矫枉,实质还是知识论,只是它表面被遮蔽了,就像中国的兴观群怨,是汉语思维偏向理性向摆动的结果,它的根底不是什么知识论,而是生命论的内敛一样。在诗歌表现方面,与汉语诗歌意象化一样,西语诗歌戏剧化是其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形态,也可以这么说,西语诗歌后来的意象化、象征化、符号化,等等,总体成就都不算高,根本无法与其戏剧化成就相比,意象诗学理论的纷乱、庞德放弃《地铁车站》创作模式证明了这样的结论,这不是这些诗人不行,实际上他们的认知甚至更全面,更接近诗歌生命的本原了,但没有人可以挣脱强大的语言思维偏向引力,他们越是靠近诗歌的本原,就越是背离知识论思维,越是与自身的语言发生矛盾。显然,西语诗歌在戏剧化之后仍未找到更佳的诗与语言的平衡点。那么,我们还能从西方学习什么?当然能!也当然要学!人类不同的文明之间本来就是互补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本来就是统一在语言思维之中,这是语言思维发展所必需的。如果我们不学习西方的现代意识,我们的现代感受就可能囿于狭隘;如果我们不汲取西方的理性元素,就难以提高自我超越的观照能力;如果我们不学习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仅靠传统的力量是无法进行创新的,而不创新只有死亡,因此,凡对我们有益的都要学习。但无论学习什么,我们都必须进行消化才能吸收,因为,即使对我们没有害,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对我们有益,我们常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可是西语诗歌的长处也未必适合于汉语新诗。艾略特有这样的“戏剧性”理论:即使是一首短小的抒情诗,也应写得好像一出小小的戏剧那样人事物都具备。但我相信,如果艾略特是汉语诗人他决不会有这种看法。因此,宏观地说,值得我们学习吸收的是那些能融入汉语思维和汉语诗法,对汉语新诗有阐释能力的西语诗歌元素。对于诗学构建,有人就主张引进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而不是西方的现成结论,这是很有见地的。在中西方文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现实预见性地告诉我们:中国精神在不久的将来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起着主导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作为文化信息输入国的弱者地位将很快得到改变,中国强大的文化信息将步入输出的时代,那么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用什么样的汉语诗歌来展现给世界呢?当然是蕴含中国元素、汉语元素的汉语新诗,如果我们输出西方菜牛为原料的罐头肯定不是世界文明所需要的,而如果我们仅仅输出本土菜牛也站不到世界文明之巅。因此,我们既要坚持汉语思维、汉语诗法,同时也绝不能固步自封,说白了,我们要坚持的是现代的汉语思维、汉语诗法,而且要不断地吸收现代的新元素,吸收世界的新元素,在现代的汉语思维、汉语诗法的天地里获得更大自由。刘以林先生说得好:传统语境和世界语境都必须是积极的力量才能产生大师,十六世纪后世界所有文明独立发展的历史已结束,各民族都得接受信息流通的事实,中国亦然,新诗亦然。得今世最光明之意者,其境就最为光辉。

虽然,汉语思维、汉语诗法在古今诗学论著中没有相对明确完整地概括,但它们不仅存在于汉语诗歌的文本之中,也同样分别有所侧重地存在于各个时代的诗学论著当中,比如意境延续下来的不同表述,就是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种现象进行的阐释。囿于我们自身的思维局限及崇洋心理,汉语新诗最有价值的部分仍未被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所看到,那是民族传统的瑰宝,虽然上面的灰尘尚未完全拭掉。当然,认识到这种传统价值存在的诗人、学者也不在少数,像余光中先生就从古典诗歌的长短句中看到了汉语新诗的渊源(尽管这样的认识是浅表的),而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触及到汉语诗歌核心的当然不止俞平伯、朱光潜、胡风、宗白华、闻一多、郑敏、叶维廉、谢冕先生等一些学者、诗人;还有现今的一些学者如陈伯海、刘怀荣先生认识更深刻到位,他们所阐释的中国诗学架构了汉语新诗与古典诗歌的通达之门,黎志敏先生则从中西诗歌的比较中,认识到了汉语新诗形式与意象的诗学构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指出古今中外诗学的差别常常是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中国所急需的是对西方诗学的“理论免疫力”。汉语新诗诞生以来,不少诗人的诗歌创作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汉语思维和汉语诗法,至当代首推海子诗、刘以林诗体现得最充分,取得的成就最高,只是海子诗还不够成熟,而刘以林诗则不但趋于成熟,而且其创作是在创作理论的自觉下进行。所谓创作理论,是从区别于史化理论、批评理论来说的,其中可能有史化理论、批评理论的元素,但它主要由零碎的、缺乏体系的创作观念组成,在与文本的相互阐释中逐渐成熟,并在不断地补充、不断地提升之后,可以展开形成一个既自主又开放的新系统。对汉语思维、汉语诗法有了较系统地认识后,我对刘以林诗有了新的评估:在当代汉语新诗的大地上,刘以林诗已显露峥嵘,形成了一道自由体明媚的风景,当然,刘以林诗还需要更高的自觉,更高的自觉带来更大的自由,如此,这座汉语新诗高峰就更让人有所期待了。

同类推荐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为聂世奇自选诗集,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创作的诗歌共计一百余首,作者为天津大港油田职工。他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接触的就是石油人的生活,石油人的生涯以及其间的磨难,使他饱获生活之赐;红蓼滩头的一草一木,使他葆有足够的淳朴,他的诗,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其描写的诗歌意象和内容也来自于最朴实的基层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这也就足以使他的诗在诗国占有一席之地。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群凤缭绕

    群凤缭绕

    历代宫中斗争本就许多,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为家族获得最大的利益,要么入朝为官,要么入宫为妃。她,莫丽园,本就是一单纯女孩,生性善良却是被那后世纷争所感染。为了生存,她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抛弃自己的理想与本心。在那混乱的后宫之中,与万千妃宠争斗。在政治势力之中,为家族铲除异己,排斥外敌。在感情生活上,抛开一切欲望,把最爱的人屏蔽在感知之外。付出许多,她只为一个词,“权力!”人生如同一本故事,本就是曲折波伏,最终的她又能否如愿,真登上那万人之上的宝座?
  • 何时归去

    何时归去

    作品讲述在一座城市里面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
  • 仙与缘

    仙与缘

    世间之路,多存坎坷!一个凡人关于成长与选择的故事!一个普通人适应仙道法则与自然世界的过程!
  • 我的豪门女友

    我的豪门女友

    无异能!无穿越!无修仙!都市的繁华生活,爱情的痛苦折磨,看已经放弃人生的一代骄子重回职场的历程,站在风口浪尖上指点江湖!
  • 我们永无相会之期

    我们永无相会之期

    死于一场青春。我们所谓的青春就是在时间的洪流里崩盘、解散。在现实的拍击下,支离破碎。最后,很多的人因残缺不全的青春而死,化作万古枯朽。李絮,十年间,这个28岁的男人由一个青涩的高中学生,成长为一个老于世故的游离于社会的灯火酒绿中的男人。在这十年里,他爱过三个女人。前三年的生活里有帽子,有陈汐、萧玲;踏入社会后,这三年里有梁晓碗、有梁朝歌、红裤衩;而这中间的大学时代的四年时间里,有林婉、有帽子,有梁朝歌。但是十年,它是怎样一个时间的符号呢?这十年间,这三个同样被深爱过的女人都以一种令人猝不及防的方式悄然离去,不留一点痕迹的离去。原因令人猝不及防及无可奈何。十年后,当他有勇气去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豁然醒悟,这就是青春和代价,只不过这代价对他而言已经太深,伤及五脏六腑。十年后,当他流着眼泪抱着那个最后离他而去的女人的时候,他知道,青春已经堕落殆尽,再无回头的机会。青春已然死亡。
  • 异世怪盗行

    异世怪盗行

    一次任务失败便让国际怪盗魂落异世别人的穿越都是主角他却是主角前期的小敌人废材流,重生流天啊,这个世界肿么了?管他什么主角就让怪盗之命,响彻异世吧
  • 神术天下

    神术天下

    穿到神术世界东方笑道:老子是秒杀之王!狐狸精孔雀一脸崇拜道:人家最相信你了啦,东方叔叔又高又硬……资深祸水沧澜月哼哼道:老公,你快来秒杀了奴家吧!奴家湿透了……一代鬼王囚天愁肠百结: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没信,至于我的下场嘛,你是知道的……大反派南宫飞羽腼腆道:谁让你不信的,我倒是信了,不过他还是体贴地让我亲自体验了一下……·本书慢热,切勿抛弃,慎之慎之……新书已确定A签,跪求一切,本月冲榜中,亲……给力呀!本书书友群184947629,欢迎大家加入。
  • 废后归来:王爷请接招

    废后归来:王爷请接招

    前世,倾尽一生为一人,到头来竟落得孩子惨死,自己被折磨致死的下场。重生归来她斗恶女,除渣男,练技能,参与朝政为民请愿……只是,为啥身后跟着个王爷,像跟屁虫般怎么都撵不走?
  • 独步九天:逆天神偷妃

    独步九天:逆天神偷妃

    她,允家二小姐,长相奇丑无比,更是被人陷害成为淮封国的公敌,她,二十一世纪天才神偷,因为偷一个戒指而穿越到允家二小姐身上,从此,开启逆天模式。他,是北渊国最著名的王爷,杀人如麻,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却唯独缠上了她……从此,一个腹黑vs更腹黑的道路开启……
  • 贺龙颜

    贺龙颜

    赵墨原本只是贺国一个山村的小孩,在他十二岁那年遇到了两件改变他一生的事:被一个当世宗师收为徒弟,以及被权倾天下的太尉扶上皇位当做傀儡。庭院深深,宫中多方的势力勾心斗角,太尉、太后、御史台以及各地亲王都对龙椅虎视眈眈。他不甘心只做一个被人摆布的傀儡,只得用尽心机,步步为营,摆平内斗,扫荡邻国。只是朝廷与江湖的纷争纠缠在一起,让他成为贺国漩涡的中心,六大宗师本都隐姓埋名,为了他却不得不再次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