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64900000062

第62章 尾声:心中的圣殿

80年代初,以极大的勇气结束了极“左”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举起“拨乱反正”的旗帜,大批受极“左”路线迫害的人员相继得到平反昭雪。但信阳事件中一批受到严肃处理的“反革命”迟迟未能等来好消息,他们依然旧罪在身。

他们终于不再等待,开始为洗刷自己的罪名而奔忙,为信阳事件平反而努力。他们坚持认为当年对信阳事件的定性是极“左”路线的产物,甚至连信阳事件这一叫法都欠妥当。

他们的努力熬走了三任省委书记,仍无结果。1985年,他们又满怀信心地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反映情况,胡很快批示,大意是:信阳饿死许多人,是个严重问题。当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有不妥之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正确处理)。但时隔几十年了,也不可能再处理,不宜再推翻……

胡耀邦的批示代表了最高层的意见,彻底打消了他们为信阳事件平反的念头。他们为此而遗憾……

几乎所有了解真相的人都为他们的坎坷命运感到遗憾。人们一直认为这是当时的河南省委前任领导吴芝圃为自己找替罪羊,后任领导刘建勋又顾及前任面子而造成的一起冤案。

对此,刘建勋生前也曾作过如下解释:说是冤案,我承认,但其他说法值得商榷。当时吴芝圃坚持严肃处理十几个地、县级领导干部,不能说完全是为他自己找替罪羊,实际上他是为中央的错误路线找替罪羊;说我是顾及吴芝圃的面子,也不准确,准确说我是顾及中央领导的面子。原因很简单,造成信阳事件的根源在中央,谁能追究中央的责任?吴芝圃只能追究下边人。再者,中央领导说信阳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复辟”,吴芝圃不找出一些“反革命”如何向中央交代?“找替罪羊”也好,顾及面子也好,都是为了对中央有个交代,吴芝圃和我的苦衷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为官有代价,那十几个同志付出的代价是蒙受冤屈,我和吴芝圃付出的代价是背了黑锅。

胡耀邦的批示尽管为信阳事件彻底盖棺论定,但一批未能洗刷罪名的“反革命”终获舆论同情,他们的行政级别都被提高一级。垂暮之年,风云已去,得此一遇,俸禄加厚,何憾之有?

只是,他们心头仍装有更重的东西,不希望带进坟墓。非但他们,就连在信阳事件中毫发无损的一些人,也心存此念。

1993年,信阳事件的三位重要当事人——当年的地委第一书记路宪文、行署专员张树藩、行署办公室秘书余德鸿,都因身患癌症抱病撰写信阳事件回忆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声呐喊。

张树藩撰写的《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最先捧出,此文真实记录了信阳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认真总结了党的路线、政策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及教训,深刻分析了极“左”路线对民主与科学的摧残,大胆披露了百万群众被饿死的悲剧真相,等等。一场极大的生命悲剧,留给张树藩的记忆和感慨或许很多,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的呐喊是:

从信阳事件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是太好了。当时信阳地区饿死那么多人,并非没有粮食,区内大小粮库都是满满的。但群众宁愿饿死,也没有抢过一个粮库。这证明与共产党血肉相连的人民是多么听话,多么遵纪守法,多么相信党啊……

无疑,埋在张树藩心中最沉痛的历史教训莫过于“脱离群众”,他不能不向自己衷心爱戴的党献出最后的忠心,提醒党“永远不要忘记群众利益”。

张树藩去世五年后的1998年12月,《百年潮》发表了他的这篇回忆文章。

张树藩离开人世的当天,即1993年8月11日,路宪文也终于写完了《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路宪文的回忆文章尽管最终未能公开发表,却更受关注,因为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信阳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人们想知道他对信阳事件到底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

路宪文的文章分列十三项内容:

首先认为党中央将信阳事件只理解为发生于信阳的大量非正常死亡事件是不准确的。文中写道:称信阳事件不确切,因为当时饿死人的问题全国普遍存在;把信阳事件中的大批干部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更是错误的。

其次称胡耀邦对信阳事件的批示具有全局性意义。文中说:实际上,信阳事件是执行党的“左”倾路线的结果,是五九年庐山会议的直接恶果。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讲,“它是我党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时隔三十余年,我们党应该有勇气正视这个问题,应该反思这一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从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接下来既有对信阳事件来龙去脉的回顾,也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既有对中央决策层违背科学、轻视民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的批评,也有对自己推行错误路线、执行错误政策的痛彻反省……

人们发现,路宪文的回忆文章的确有特别之处,其中披露了许多在其他回忆文章中看不到的内幕。文章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他对“人民公社”这一组织体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路宪文认为,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是大面积饿死人的社会组织原因。如果没有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就不可能轻易组织全民上阵大炼钢铁,就不可能造成农民弃农、学生弃学、田不收获、家无炊烟等违背常规的现象,也就不可能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悲剧。

其实,引起人们更多联想的是文章前言中那段话:回忆和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就在于为后来的领导阶层、为后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使人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这就是我这个三六年参加革命的老人,信阳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最大的心愿。

人们不禁联想到路宪文当年坚定不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诸多情景,不难理解,其“坚定不移”的基础是“忠诚”——对党的忠诚,对上级领导的忠诚。

人们不禁联想到路宪文当年在上级指示精神与群众利益相左时所显露的矛盾心态、焦虑心情,和时而默许部属“变通”助民的行为,从而无法怀疑他对百姓的感情。

人们不禁联想到路宪文因信阳事件而背负的骂名和被葬送的政治前途,他后来为平反奔波而终不遂愿,不难想象他所承受的人生煎熬。

把他对党的忠诚、对百姓的感情以及磨难的经历结合起来,再联想到他“最大的心愿”——为后来的领导阶层、为后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人们从中又将感受到什么?

是可贵的“责任”。

路宪文临终前对守在身边的几个老部下谈到了这份“责任”:共产党培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为党的前途命运尽忠;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有责任为人民利益尽力。正是这种责任让我临死前留下这份回忆录,既是为党尽忠,也是为民尽力。

余德鸿的《痛忆信阳事件全程》侧重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思路线、政策、决策严重脱离实际的错误,二是反映民间疾苦。他的回忆文章发表在2002年卷《中国农村研究》上。

除此三人,还有许多信阳事件的亲历者也在忙着撰写回忆文章。90年代中期起,信阳市的一批老干部自发组织一个“征集办”,发动全市所有健在的信阳事件见证人撰写回忆录,历时近十年,终于整理出百余篇文章并汇集成册。这部厚厚的册子曾起过若干个名字,有《献给党的特殊“礼物”》、《留给后人的“财富”》、《莫给“旧伤”添“新痛”》、《“主人”的生命为何贫贱》等等,都因有“扎眼”、“带刺”之嫌而放弃,最终确定一个平平无奇的名字:《信阳事件回忆录》。确定书名的过程反映出这一代老干部的真实心态——对党“谈教训”,又不愿“伤感情”。他们的确是一代忠诚的共产党人。

书名是否具有震撼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撰写的文章发出了心底的声音,这种声音足以震撼人心。

遗憾的是,这部代表着忠诚、浸透了心血的册子找不到地方公开出版,至今仍是“地下读物”。身为“地下读物”而流传甚广,说明了它的价值,因此不乏有人感叹:共产党应该把它视若珍宝,不知其物、不闻其声岂不遗憾。

张树藩、路宪文、余德鸿以及许多人的回忆文章,无论内容有何不同,不管观点有何差异,共同点却显而易见:总结历史教训,呼唤党群关系。

其实,信阳事件留下的教训到底有多少,最核心的教训是什么,从中央到地方的认识并无根本差异。人们之所以还要总结教训,无非是希望共产党今后少犯错误,希望中华民族少走弯路,这是一份忠诚,人们无法把忠诚视为多余。

那么,人们对党群关系的呼唤如此强烈,该作何理解?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可忽视。以下声音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原固始县委副书记李光海说:我们党从建立那天起,就立志“为人民打天下”,我们党把根本宗旨确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一步步走向胜利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这说明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不可分离。呼唤党群关系是希望这方面不要出问题,因为这方面一旦出了问题就是致命问题。

那段时间,原固始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的老伴袁德绣忙着写回忆文章,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了。孩子们不理解,认为几篇文章既解决不了问题,也改变不了什么,纯属多余之举。她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生前有两个“决不改变”,一是对党的忠诚决不改变,被开除党籍那几年,每个月照样交党费,自己保管;二是联系群众的作风决不改变,他恢复工作担任地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后,无论到哪里检查工作都坚持到职工食堂就餐,决不允许自己“远离群众”。你们必须理解一点——我们这代共产党人来自百姓,在我们心目中共产党和老百姓是“一家人”,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大家都忙着写回忆文章,对党坦言教训,提醒党再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咋能说是多余的?党好了,国家就好,百姓就好;党再出问题了,谁都太平不了。

原遂平县玉山人民公社社长李丙炎直言:我们必须承认,和50年代比较,今天的党群关系出问题了,而且问题正在不断加重;我们还须明白,问题不是出在群众身上,而是出在我们党自身。我们党不能离群众越来越远呵,丢掉人民群众,就等于丢掉了一切。

万般呼唤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共产党是座雄伟的圣殿,百姓是支撑圣殿的基石,任何脱离百姓、损害百姓的行为都连着沉重的代价。

所幸,今天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不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全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2011年1月10日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再次强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为此,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必须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优良的党风政风才能凝聚起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201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毫不掩饰对腐败问题的忧虑,坚定地表示了惩治腐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少受侵害的决心。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也曾指出:感情决定态度,影响作风,支配行动,做不到情为民所系,就很难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把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高层领导人的讲话,新华社评论员的文章,无不表明一个信息——必须认真对待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了。

这一探讨对河南的触动或许更大些。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当下也发表讲话说:看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都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如果不能切实加以解决,党的生命根基就会动摇,表明我们党思想上的清醒;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表明我们党立场上的坚定;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只要有人搞腐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就要坚决惩处,表明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

卢展工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实践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牢记为民是本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要牢记为民是根本,始终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所有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牢记为民是责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职责使命,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要牢记为民是标准,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才能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对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于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等等,认识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行动起来。“说到做不到”的事情人们已经看得太多,不希望继续看到。

百姓心底的呼唤还须一听:背着百姓利益奔跑,将会丢掉百姓,最终将走向穷途末路,失去所有;朝着百姓利益奋进,将会拥有百姓,百姓是最大的财富。

把“代价”刻在心上吧,别再让它一笔笔划在账本上,我们的“本钱”已经经不起挥霍了……

千呼百唤求民心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全党的告诫。此番告诫说明两点:一是我们党在群众利益、群众观念、群众感情等方面的确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二是说明我们党开始清醒了,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对于总书记的告诫,共产党人再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当速行求效,千呼百唤求民心,因为民心连着共产党这一巍峨圣殿的基座。

同类推荐
  • 红裙

    红裙

    记得有人说“有好书相伴,永远不会孤独”我想这里书籍充当的不仅是良友更是灵魂知己,前进亦或是背后最坚实的力量。生而为人,身处社会,免不了有众多感慨。也许我们说不清道不明如在梗咽,但书籍可以,它总能帮你理清了,阐明了,舒畅了。
  • 银河

    银河

    跨世纪文丛是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融汇了二十世纪文学、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簿之力。本书收录了张抗抗中、短篇小说。
  •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不在梅边在柳边

    蒲刃在树仁大学读书期间与本校柳教授女儿柳乔乔相爱。毕业后,柳教授以蒲刃性格有缺陷为由,将女儿嫁给了蒲刃的同学兼好友冯渊雷。蒲刃毕业后,留在树仁大学任教,几十年后成为了一名物理学教授。这天,他突然接到了几十年没曾联系的柳乔乔的电话,知道冯渊雷因车祸死了。柳乔乔十分悲伤,面容憔悴。几天后,蒲刃接收到一封冯渊雷生前设定的一封邮件,说如果自己发生事故死掉,就一定是被谋杀的,杀死他的人叫贺武平,让蒲刃帮他申冤报仇。蒲刃就此展开了追查……冯渊雷的死,让蒲刃有了与柳乔乔复合的可能。可是在追查冯渊雷死因的时候,一个明艳、干练、阴狠的女人梅金闯进了他们的生活,使一切变得复杂起来。
  •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每天一个惊悚故事

    我与妻子在家中养了很多的小动物,包括后来被我杀死的黑猫。悲剧起源于我的酗酒,自从染上酒瘾,我的脾气越来越坏,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善性。虽说黑猫很具灵性,但是为了满足自己做坏事的渴望,我亲手绞死了它。没有想到,对它的杀害,给我带来了后来的悲剧——妻子被我杀死,我也被宣判了死刑。
  •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三卷)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三卷)

    本书精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微型小说几百篇,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个思想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不同民族的思想倾向,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热门推荐
  • 珠江名花小传

    珠江名花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宠红眸妖魔妃

    绝宠红眸妖魔妃

    他是来自地狱的修罗杀神,是嗜血残暴的风漻摄政王——墨影越绯,也是魔界的吸血魔帝。而她亦是一朵来自地狱之边的妖娆彼岸花,危险勾魂的异世灵魂穿越者——冷玥幽璃。他们都同样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异世妖眸。他宠她上天,她回报他的亦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且看她如何让这个异世时空风云再乱!
  • 加速世界之无色之王

    加速世界之无色之王

    假想体来自心之伤,来自心中深藏心底的那一抹绝望或者希望。那么,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的话?那一抹无暇的白覆盖住了他眼中的全部色彩。【透明的约定】transparent.promise这就是八木海的假想体的名字,无色的即使透明的。直到……直到那一天……“我是坏孩子,你们打我就好……”男孩说道女孩扑哧的笑了“你知道brainburst么?要一起玩么……”男孩伸出了手……从此无色的世界中出现一抹色彩,只属于女孩的色彩。ps:没看过原著的也可以看看,或者说我这写的,看过原著的和没看过的几乎差不多的样子。。【大概只是借用了加速世界的一些设定,和原来故事大概几乎完全不相同了(语病啊?)...不过黑雪姬等人应该会上场的...总之,你把这个故事当做发生在平行世界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就行了……不喜勿喷】
  • 仙道微妙

    仙道微妙

    继承父亲的遗志,怀着正义的理想还是愣头青的昆宁茫然闯入了大道无情的修仙界蛮横、欺压、仇恨、背叛、伪善、虚假何谓正义?何来正义?该不忘初衷?还是随波逐流?亦是天上天下,自定律令?大道究竟是邪?是正?是善?是恶?缥缈九天,只叹微妙。
  • 浔水绕,梅坞影

    浔水绕,梅坞影

    浔河水自西向东无声流淌,蜿蜒穿越整个梅坞镇,沿途支叉分流,像一张撒开的网。乌篷船悠悠滑过,桨橹欸乃,水面便荡开一圈圈的水晕。倪影有时想,这样美好的地方,怎么就没被发掘成旅游景点?转念又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不然抹上铜臭,恐怕就失了灵气。桃花源之所以令人心生向往,只因它远离世俗。桃源深处有人家。那里,连爱情都是清澈美好的吧?
  • 神月之子

    神月之子

    一统天下,万世无双的神月王朝帝皇已时日不多。无子无女的他一时兴起之下,竟决定从天下挑选最有资质的十二位少年,通过不断的成长和争斗,令最完美的神月之子诞生??为了培养出最完美的接班人,他不惜抹掉千万人的生命,也不惜篡改整整一个宗门上上下下的记忆。作为神月之子候选人的主角,又是否会甘于任人摆布的命运呢?
  • 魔瞳之境

    魔瞳之境

    无法抉择的命运,上一世她是遭人唾弃的魔女,而这一世,她还是逃不出命运的魔爪。
  • 遥望风水

    遥望风水

    神州之地,天下之术唯二者之尊:阴阳,风水。阴阳者,主杀伐。风水者,主遁甲。相克而难生。列地十二属国,十二国宗,拜月大教,风水术师,何者为王?功也,守也,因果也。。。。。。
  • 明星少爷别嚣张

    明星少爷别嚣张

    莫名其妙的脸红相遇,无知可笑的无聊计划,使他们四个人本不该交集的命运,出现了多次的转折故事。“单桐,可以请我在你家喝点东西吗?”某眼睛男无奈,帮她修理了好多的东西,他却没有看见一滴水。“水,没有。百草枯要不要?”某女顽皮。某男冷汗……“我想吃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吃了你!”某女无赖。“没关系,我正等待您的品用。”某花美男扑了上去……“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生日礼物。”某冷男第一次微笑的说。“谢谢。”某女激动的拥了上去。某男开心……
  • 渊火之城

    渊火之城

    火,无尽的火从天而降,仿佛要将整个城化成灰烬才甘休。呆呆地望着这天火,封渊忘了,他已经记不起自己为什么孤身来到这座城,也不清楚自己坐在这城里到底是在等待什么。刀,手中那柄朽烂的刀,轻轻挥开眼前的空气。一霎那刀锋上光华流转,似可斩落日月星辰,划开永恒天渊。没有丝毫声息,这让神都恐惧的刀,在封渊握着它回转的一霎那,竟径直刺向封渊的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