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800000006

第6章 “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现实动力与历史经验(2)

然而要想真正成为寄托民间理想的“清官”却不止于只是让“农民穿上官的衣服”这么简单。当然“官衣”是必须穿的,这是为了维护民间利益所必需的权力保障,有时为了加重这种权力法码,还要再添上一些“法宝”,例如“尚方宝剑”、“势剑金牌”,以及包公那著名的“三口铜铡”等等;其次,清官要有“为民做主”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当他面临的对手竟是“权豪势要”、“皇亲国戚”等邪恶势力时,这种勇气和决心尤其难能可贵,《铡美案》、《打銮驾》等剧目便体现了这样的可贵品质;再次,清官还要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否则他也不能承担民众所赋予他的重任,所以在元杂剧“包公戏”中才会那样强调智慧的力量,这从剧目的名称就可看出,如《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龙图智勘后庭花》、《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等。譬如在《鲁斋郎》一剧中,为了让皇帝同意斩杀鲁斋郎,包拯将“鲁斋郎”三字改为“鱼齐即”上报皇帝,将其斩杀后又将其名改回,皇帝得知,却也无可奈何。这种做法从现实角度看自然是荒诞不经,却别具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与真实,即以一种狡黠、戏谑和狂欢的方式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包拯作为民间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担当——他为此甚至不惜“枉法”和“欺君”。同样,为了让清官更好地履行其作为民间守望者的职责,人们往往又赋予他种种神奇的本领,这就是“清官的神化”现象,譬如包拯,民间传说他能够“日审阳”、“夜断阴”,上文所述的《双熊梦》中的况钟,他的行为也构成了“神恩”的呈现与在场,这体现了民间大众从日常生活世界出发的现实而又功利、直接而又质朴的信念和理想,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使自己合情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谁又会去管这种满足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实际上,这种对“清官神化”的现象本身即已构成了民间信仰的传统,正如清代嘉庆年间的李西桥在民间话本总集《包青天奇案》的“序言”中对于包拯的褒扬:“以其刚毅无私,遂以神明况之”,历史上多有对于清官的立庙祭祀,“包公祠”、“况公祠”之类的所在并不鲜见,其目的是希望这些清官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能行使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特别是当“王法”已成为“枉法”的遮羞布时,“神化的清官”便成了最后的社会良心,因为他们秉承的是神意,执行的是天道,神意大于人意,天道高于王法,这就是民间大众通过“神化的清官”所建构的维护自身利益、维持社会稳定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他们聪明才智的集中呈现。

这样看来,要想成为“清官”并不容易,权力、品质、能力三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这三者即已构成了清官原型“约定性的语义联想”,从这样的“语义联想”出发,清官才能真正成为民间理想的化身和守护神。譬如:《十五贯》中过于执就不是清官,尽管他一上场就声称:“爱民犹子,执法如山”、“决意要做清官”。但他既没有“爱民犹子”的真正品质,更缺乏“清官”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于民间利益的极大危害。再譬如说《奇冤报》中的常静安,剧中说他“为民作主”、“两袖风清”,但据他自己所说:“我自愧无才能官星不显”,“断不出民冤枉自愧含颜”,他也不是一个清官。当然,历史上的循臣良吏也不能自动成为清官,再以包拯为例,他在现实历史中只是宋仁宗的一个循臣、良臣,只有当他进入传说、戏曲或其它民间文艺作品成为“包公”时才变成清官。“臣事君以忠”,包拯尽管也关心民瘼,但“君”与“民”的利益在很多时候都是相互冲突的,这就决定了作为皇帝忠臣的包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民间,只有“包公”才会成为无条件的民间话语表述者和民间利益守护者。所以,有研究者指出,清官是民间的百姓大众以自己的心灵和感情供奉的“神”,是他们所创造的一个“卡里斯马”式的人物。

“卡里斯马”式的人物“天赋英明”,常常具有“神圣性、原创性和感召力的特殊力量”,类似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理想类型”,当民间大众相信有这样的“理想类型”存在时,也就折射了他们对于现实生存处境的不满与出走,以及对于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状态的向往与追求,特别是当这个“理想类型”意是自己人时,更增添了他们的乐观与自信。然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弱者总是靠相信奇迹求得解救,以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想象中驱除了敌人就算打败了敌人”,“理想类型”的清官就是这样的想象的奇迹,它注定只能产生于弱者的心理结构,是长期官强民弱社会关系和格局的伴生物,这种社会格局极易使人产生卑微的心态并导致实际的人身依附,又恰恰构成了对前述生命自由的消解和萎缩,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清官原型极其丰富复杂的民间文化内涵。

而从《十五贯》的改编过程来看,况钟正是体现民间理想,执行民间意志的清官。他在《双熊梦》传奇中的首次露面是出现在一场祭祀仪式中,并与神明立誓相约:

神明在上,况钟特膺帝简,分任黄堂。今当三宿日期,敢与神约:从今日始,况钟或受一钱,或循一私,神诋夺予算,褫夺使阳诛,犹如此血;若尔神不职,或雨旸失时,或灾患不恤,或冤狱不报,况钟当封你庙宇,绝尔血食。

这实际上是借一场神圣的仪式赋予况钟非凡的品质和力量,典型地体现了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和功能。美国的欧达伟教授曾经在中国的地方乡村戏曲中发现这种特征和功能:“民众对于神灵的想像,从本质上说,不是伦理的,而是魔法的。神灵们可以被魔法、或仪式操纵,或者为人们实现对神的某种承诺所役使。……他们经常以宗教式的许愿,与神的利益相交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巫术行为,我们可以从弗雷泽的理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尽管巫术也确实经常和神灵打交道,它们正是宗教所假定的具有人格的神灵,但只要它按其正常的形式进行。它对神灵的方式实际上就和它对待无生物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是强迫或压制这些神灵,而不是像宗教那样去取悦或讨好他们。因此,巫术断定,一切具有人格的对象,无论是人或神,最终总是从属于那些控制着一切的非人力量。任何人只要懂得用适当的仪式和咒语来巧妙地操纵这力量,他就能够继续利用它。

显然,中国的民间宗教更接近于弗雷泽所说的巫术,它承认人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行为操纵和控制神灵,所以,也有西方学者说中国的民间宗教“基本上是专门的巫术与英雄崇拜的毫无系统的大杂烩”。而况钟正是在这样的民间(宗教)仪式中获得并展现他与神灵约誓甚至可以驱遣神灵的力量,尽管传奇的作者或许只是想塑造一个“秉承神意”的清官形象,但在他出场之初就为其安排了上述仪式性场面,从而也就为他后来的行为以及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隐性的推动力量,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最初与神灵交往的主动精神,况钟后来还会处处得到神灵的启发与相助吗?这就愈加突出了况钟自身的可贵品质和非凡智慧以及支撑他的民间力量源泉。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况钟才会被当时(1950年代)的政治权力相中,由传统的“清官”一变而为意识形态的“英雄”,我们宁愿相信这已构成了《十五贯》得到改编的潜在原因。

也正是由于况钟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与神灵“对话”甚至超越他们的力量,于是在传奇本中又有了这样的情景和场面:“联登甲榜”的熊氏兄弟手执檀香、“三步一拜、一路号哭”,向况钟表示尊敬和感激,这显然也是极具仪式意味的,正是通过这些仪式性的场面和行为,况钟最终成了一个“神人”。然而到了浙昆本《十五贯》中,他必须被请下神坛,却依旧是一个清官,也就保留了民间原型继续彰显力量的路径和空间。譬如《见都》和《访鼠》两场戏基本上沿用了传奇本中《乞命》和《廉访》的主要矛盾冲突和情节内容。当然,《见都》一场是为了传达“关心群众利益”、“反对官僚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意义内涵,但“为民请命”本身即已构成了清官的特质和职责。而在《访鼠》中,意识形态将况钟塑造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榜样和典型,但他擒得真凶却是采用测字、算卦一类意识形态所反对的“封建迷信”行为,例如老舍的京剧本《十五贯》就借况钟之口明确说出“测字不过是为掩人耳目,并不灵验”。但浙昆本《十五贯》依然采用了这种具有浓厚民间色彩的故事框架和内容,因为对于观众来说,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真正的精彩正在于况钟和娄阿鼠斗智斗法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富有民间趣味的较量过程中,人们获得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满足,同时也拉近了与清官的距离,使得他作为自己人的“理想类型”的特质和功能被放大并表现得实实在在。当然,这并不是说浙昆本《十五贯》的改编是在原型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的,但改编的过程恰恰体现了清官原型的存在及其发生作用的路径。这表明,只要是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政治意图与意义,意识形态向来是不惮于借用来自民间的审美资源和力量的。

然而,清官作为民间的“理想类型”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符合意识形态的要求和规范。《十五贯》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仅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部文本外,还有秦腔《新十五贯》、京剧《十五贯》(车王府钞本)、《双熊梦》鼓词(乾隆刻本)、《十五贯》弹词(嘉庆刊本)、《十五贯金环记木鱼书》(广东丹桂堂刻本)、《双鼠奇冤宝卷》(光绪钞本)等文本资料,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民间大众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趣味。但浙昆本《十五贯》在当时所取得的成功并产生巨大轰动效应主要还是体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意图和力量,是因为况钟所具有的符合政治需要的特质,能够为当下的政治政策和领袖话语提供直接的审美资源和动力。事过境迁,清官原型依旧,但政治意识自身的内容或其关注重点已发生了转向,《十五贯》的命运就有可能发生突变,它后来在“文革”时期被打为“大毒草”——“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攻击肃反运动”、“煽动反革命分子向无产阶级专政反扑”等等,这和它当年所获得的巨大赞誉遵循的实际上是同一种话语逻辑——意识形态的认定和阐释。更何况,无论是历史上的循吏还是想象中的“清官”,“既然说是官,这就表明它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反映了它的阶级本质”。因此,根据当时流行的阶级理论,“封建国家的法律、法庭和执行统治权力的官吏,包括‘清官’、‘好官’在内,不论‘清官’、‘好官’多么‘清’、多么‘好’,他们毕竟只能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专政的‘清官’、‘好官’,而决不可能相反”。这是姚文元在评价《海瑞罢官》时所说的话,《海瑞罢官》是当时另一出有名的清官戏,是吴晗根据《明史》相关材料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敢想,敢说,敢做,是大跃进以来的新风格。我写剧本,看来也属于敢的一流”。“敢讲”、“讲真话”、“讲实话”,是当时领袖根据“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后的社会政治现实所发出的号召,领袖一度也是非常欣赏海瑞的,所以吴晗的这部剧作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意图。但正如当时有批评者所指出的:“吴晗同志的主要错误,在于抹煞了清官同人民之间的分界线,把海瑞歌颂为‘站在农民和市民一边同封建官僚、大地主斗争了一生’、‘为民请命’、‘爱民如子’的神圣,完全切断了海瑞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血肉联系”,看来《海瑞罢官》依然彰显了清官原型的力量和特质,却没有能够交上像《十五贯》那样的好运。当政治意识形态以自身的标准、规范和逻辑去要求和检验此剧时(正如它当年以同样的阐释话语检验和要求《十五贯》),发现它有可能形成干预或阻碍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当领袖作出“要害是‘罢官’”的断语,将其与现实中对彭德怀的罢官联系起来时,《海瑞罢官》已不幸卷入了当时的权力斗争。政治的力量当然会使它万劫不复,人们都说对它的批判直接导致了“文革”的爆发,我更关注的是,由于这出“清官戏”的缘故,对传统戏曲剧目的整理改编被停止了。再来看《十五贯》上演之前的情况,当时已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剧目贪乏的严重问题”,浙昆本《十五贯》获得成功之后,很快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共发掘传统剧目51867个,记录14632个,整理4223个,上演10520个。将这种情况与《海瑞罢官》后的形势进行比较,同样是两出凝聚了民间理想和情怀的清官戏,它们的命运及其对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影响判若云泥,不能不使人感叹政治翻云覆雨手的无常和威权。质言之,当政治意识形态和来自民间的情感和想像有共同的交集,或者说,当政治的力量敞亮了民间的价值时,便推动了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反之,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便陷入停滞和万马齐喑的局面与状态,这或许正构成了《十五贯》整理改编的价值意义及其所呈现或建构的“十七年”戏曲改编的动力机制。

延安戏曲改编的历史经验:以《逼上梁山》为中心

《十五贯》的改编呈现了“十七年”戏曲改编的动力机制,它的形成或出现并不突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就像有人已经指出的那样,建国初期这场轰轰烈烈的“戏改”运动“实际上在延安时期就有了一次完整的实验和预演”,“正因为那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实践中培养出来一批干部,所以在全国解放之后,就能迅速地把戏曲改革的工作开展起来”。换言之,“全国解放之后”的戏曲改编,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延安曾经进行过的戏曲改编的延续,总结延安时期的戏曲改编的历史经验,既构成了“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研究语境和诠释背景,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观照“十七年”戏曲改编的发生原因、动力机制和发展方向。

同类推荐
  •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保安腰刀的基本知识。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气派的随身佩刀,是保安族历史上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保安族人民历经数百年岁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锻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铸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见证着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保安族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风恪,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特有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堪称保安族的文化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作。
  •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中国古代伪币研究

    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出现,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逐渐发展到金属铸币,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货币既然是商品交换的自然产物,那么最初的货币便应是私人制造的。可是它一旦产生后,制造权就逐渐收归于中央政府,政府控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权。这种由政府直接控制发行的货币就是“法币”,即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形制、成色、重量的标准本位货币。在金属货币时代早期,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基本一致,铸币者得不到额外的差价收入。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散曲历史、散曲作家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元初期散曲[(元初散曲三流:志情文学、花间文学、市井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杨果、商道、商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王恽、王和卿、庾天锡、姚燧)]、元中期散曲(郑光祖、睢景臣、张可久、冯子振、曾瑞)等内容。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山古海神

    山古海神

    一次偶然的带路,高考失意的少年白弋结识了来自北京的摄影师,简单的相遇,唤醒了六十四个兽魂。原以为所有的开端只是数千年前的一场战争,却不知道真正的开始谁也无法预知。一张缺了角的图纸,编写着八个人的命运,而命运的开始,是神话里藏着的诗。
  • 玄兵印记

    玄兵印记

    风州大陆,道法纪元,大地与天空竞辉的年代。来自边远丹霞山的少年叶落,出生猎户,因向往道法世界而与神秘黑剑结缘,之后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京都居城学习道法,却意外卷入一场震动天下的动乱之中。玄兵有灵,少年意坚,才能——借一卷道经,道破世间惘语;凭一把黑剑,划破长空天际。
  •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呆萌丫头:腹黑校草靠边站

    呆萌丫头:腹黑校草靠边站

    入学第一天,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惹上了腹黑校草。又因为自己被这腹黑校草报复仍然很坚强,惹得温柔的阳光校草对自己的注意。一个呆萌丫头一个腹黑校草一个温柔阳光校草一段校园恋情一些青春疼痛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
  • 特洛亚传奇

    特洛亚传奇

    在上古时代的特洛亚,那是一个繁荣昌盛、万族林立的世界,人类、精灵族、矮人族、兽人族……都栖息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在特洛亚的各个角落绽放……和他们一起绽放的还有一个名叫‘世界树’的传说,世界树是整个世界的根基,比上古时代还要久远的时代,那时的特洛亚还是一片混沌的区域,没有鸟、没有花、更没有新鲜的空气,正是世界树磅礴的生命力才使得混沌中的特洛亚转变成充满生机的世界正是这样传说,每隔百年便出现一次,届时……贪婪与罪恶便毫无遗漏的展现出来,因为传说世界树可以实现任何愿望,也正是因为这个传说,人类、精灵、矮人……所有的族群都趋之若鹜,甚至是天界的神和地狱中的魔……
  • 我们是否有缘

    我们是否有缘

    欣瑶是个中美混血儿,在欣瑶读三年级的时候和罗云相遇,欣瑶的才华横溢让罗云难忘,六年过去了,当欣瑶再次见到罗云的时候,看到罗云的出入证上面放着另一个女孩的照片,欣瑶误以为罗云喜欢别人,一气之下回美国多高中,在欣瑶大二的时候,学校有中国交流生这个活动,欣瑶参加了,再次与罗云相遇,此时罗云已经大三。他们相遇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十二年了,我们是否有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终极战纪

    终极战纪

    公元2549年,世界末日。一块来自天外的陨石坠入地球,世界陷入“大地震”,爆发的火山摧毁了人类的家园,海水淹没陆地,地心怪兽出现在人类的领域………在“大地震”中,七大洲神奇的碰撞在了一起,形成一片全新的大陆……灾难过后,人类重塑文明,科技日新月异,古老的修行理念非但没有没落,甚至备受推崇……人类,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科技与修行,则无疑是人类发展前进的两大主题!——《终极战纪》
  • 充满回忆的校园

    充满回忆的校园

    一个女孩,天天无忧无虑的,可是碰上了他,她的生活就有很多不好的事情。
  • 北诺成尘

    北诺成尘

    北诺成尘,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故事。北诺成尘,我与你相遇。北诺成尘,我在这扎根。北诺成尘,我陪你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