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800000004

第4章 “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研究路径与方法(2)

从“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来看,一方面人们对于这个时期的传统戏曲及其改编过程表现了持续的关注与热情,彰显了对其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但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大多缺乏深入广阔的学术视野,常常处于一种浅层、局部和零散的状态,或者只是对某些作品进行反复阐释,却不能联系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从宏观上把握传统戏曲在“十七年”时期的总体生存状况和价值意义,以及戏曲改编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经验和影响;或者仍然只是一种“外部研究”,谈论当时的一些政治政策和制度及其对于戏曲的影响、利用和改造,却不能深入到戏曲文本的内部探索传统戏曲审美力量的发生机制、戏曲改编的路径和规律,缺少从戏曲或文学本身对“十七年”戏曲改编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而且,尽管在“十七年”时期包括戏曲改编在内的文学创作必须响应国家意志的声音,诠释时代主流话语的规训,但戏曲毕竟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审美艺术形式,沟通了普通民众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积淀形成的情感伦理和认知逻辑,仅仅只是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对“十七年”戏曲改编进行单向度的研究,显然忽视了民间与意识形态双向博弈的无限丰富与可能,以及在此过程中民众所寄寓的对生命自由的执着与渴望,这正如王光东先生已经指出的:“在民间、政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等方面诸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间,不应该只强调民间被单向地改造的过程,事实上民间同样以自身的观念形态和更接近本土历史传统的方式隐形、逆向地参与了上层/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这是一个双向和多向互渗的过程”。

“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研究亦应作如是观。尽管当时的戏曲改编已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意义和功能,但戏曲作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的内涵和意义还是得到了关注与重视,就像周扬所说的:“中国现有各种戏曲,都是由民间戏曲发展而来的。京剧虽曾进入过宫廷,但它的基础仍是民间的,并且始终保持了和人民的联系”,“我们提倡以发掘整理为基础,就不仅是为了满足目前剧本的迫切需要,还要为了培养创作的能力……但是不要随便改动古人的东西、民间老百姓的东西,……这样做可以保留民间创作中的许多好东西”。张庚也认为:“地方戏是一种广大的、普遍的存在,是一种戏剧中间最普遍的、最深入群众的东西”。围绕着由《白蛇传》戏曲改编所引起的争论,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在神话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上还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的残余,我们应当知道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可能再产生神话,而过去的神话故事发展到今天,已经无需节外生枝再去‘丰富’它了。我们今天对于神话传说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收集整理,把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戏曲观念,“戏曲是艺术,而且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的艺术。其中的一些流传最广的典型人物,在人民群众的脑子里已经有了相当固定的品质、性格和形象,也是一种社会的客观存在,如果硬是要去改动乃是一种劳而无功的事”。所有这些看法都显示了人们对于戏曲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形态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在戏曲改编过程中应该保持和发挥民间审美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就像田汉所指出的:“民间传说一类的东西常有一种不易模仿而容易破坏的人类幼年时代的美,修改此类剧本也应注意,不要轻易加以破坏”。中国传统戏曲中不乏这样的剧目,它们虽然不具备重大的政治或阶级的意义,但却别有一番来自民间的情趣和生机,对于这样的剧目怎样进行改编,在当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譬如郭汉城认为:“看了《打瓜招亲》,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陶冶性情、潜移默化的作用。……看了《小放牛》,使我们向往充满劳动友爱的和平的乡村生活,这也不错。总而言之,既不能简单地否定生活小戏,也用不着强拉硬扯地给它们找‘伟大的教育意义’。还是让它们按照自己的特点,去发挥它们的作用吧”,显然是认识到了戏曲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形态所具有的轻松活泼的功能和价值。张庚也认为像《打鸟》、《观灯》、《小放牛》、《对花》这样的剧目,虽然“不是什么重大题材,因而也不表现什么革命性、反抗性、爱国主义,但也表现了人民生活和他们的感情,而且也是由人民群众自己所创造的”,所以,“这些戏为群众所爱,由于它反映了群众的生活,由于它的轻松活泼健康,也由于它的语言是把人民口头丰富的、善于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语言集中和提高了,使观众感到亲切”。也就是说,尽管这些剧目没有什么重大的政治意义,但却充溢着来自民间的生气和乐趣,体现了民间大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真切的精神情感,这正是它们在“十七年”时期的独特生存样态和价值彰显方式。

“十七年”戏曲改编过程中的这种“民间性”特征甚至可以用来观照一些具有明显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论概念,譬如说“人民性”,这是当时比较通行的一种理论概念和批评方法,它原本属于俄国—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当人们将其移用到戏曲改编过程,通常会形成如下几种看法:

一、“统治阶级无好人,劳动人民没坏人”,即坚持一种“唯成份论”的观点。曾经有人对《秦香莲》中的包公提出非议,认为他属于统治阶级,肯定他就是肯定封建统治阶级;又因为蔡伯喈已经混入统治阶级的队伍,但《琵琶记》却对他有所原谅,所以也缺少人民性。另一方面,“认为凡是劳动人民,甚至凡是受压迫的人都必须是好人,否则也被认为是没有人民性的”。因此大量的“丑角戏”被认为都是“歪曲劳动人民的形象,侮辱劳动人民的”,像《时迁偷鸡》这样的戏,将时迁处理为一个偷鸡的丑角,显然与他农民起义军头领的身份不符。

二、“宣传封建思想的戏没有人民性”。而“封建思想”常常又被视为“忠孝节义”等具体词句,以及诸如“休妻”、“二妻”这样的情节场面。譬如《芦花记》既宣传愚孝,又主张休妻;《二堂放子》则承认重婚,显然有违婚姻法。因此这些剧目都不能上演。

三、“诸如《打金枝》、《闹严府》这样的戏没有人民性”。因为它们都是在描写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没有能够反映“历史的基本矛盾”,即从正面表现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这样的戏自然会被认为缺少意义。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多将“人民性”与“政治性”、“阶级性”、“革命性”、“思想性”、“民主性”等概念划上了等号,并以此指导传统剧目的改编实践及展开相关的理论批评。但也有人从一种民间的价值立场出发,通过对戏曲改编过程中一些具体剧目的仔细考察和分析,深入阐述了他们对于“人民性”的理解。譬如张庚,就曾经针对《蝴蝶杯》、《秦香莲》、《十五贯》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剧目及其改编过程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作出了自己关于“人民性”的表述:“简单点说,就是对老百姓有利的思想,对老百姓有利的看法与意见,说出来的话是老百姓心里想说的话,拿《蝴蝶杯》来说,卢林官高势大,纵子行凶,随便打死渔人;老百姓非常反对这件事,要为死者伸冤报仇;剧本反映了老百姓这种思想、这种意见,代老百姓说了话,因此就有很强的人民性”。也就是说,在张庚看来,只有那些凝聚了自觉的民间价值立场、思想情感和审美标准都是依照普通老百姓的存在而彰显意义的剧作,才真正地具有人民性——“所以凡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被压迫者的立场,反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的剧本都是有人民性的;或者说,为老百姓、为被压迫者、被剥削者说话的剧本都是有人民性的”,一言以蔽之,人民性即一种源自民间的朴素的正义情感。

“人民性”本来是一个具有明确意识形态指向的理论概念,当它被引入戏曲改编过程,同时也就被赋予了民间性的意义内涵,这既是知识分子民间价值立场的体现,更是得到了戏曲所固有的民间文化精神的力量支撑。本书即是以“民间”作为进入“十七年”戏曲改编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路径,这里所说的“民间”或“民间文化”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首先它是指相对于官方或上层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空间,反映了普通民众自在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生命自由的想象和追求;二、其次它是指一种审美的资源、表现形式和动力,包括各种具有或能够生成审美意义的民俗风习,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民间文艺形式及其人物、母题、意象、结构等民间原型;三、本书主要关注这些民间性要素进入戏曲文本后的存在方式和审美表现形态,认为它们主要是以各种原型和母题的方式建构了戏曲的民间生活世界和民间想象传统,并进而构成了戏曲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已经拥有民间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性质。

正是从这样的民间阐释维度出发,本书以1949—1966年传统戏曲的文本改编(这里所说的戏曲文本包括幕表、各种原始的演出本、口述本、整理改编本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析清民间文化因素在戏曲文本及改编过程中的存在状态与表现形式。在挖掘民间资源的过程中,结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呈现民间文化因素的深层内涵,以及它们对于建构戏曲文本的意义与改编路径的功能和价值,并进一步阐释和领略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同类推荐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与主要机构。包括历朝中国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并简单介绍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热门推荐
  • 浅葱

    浅葱

    本来以为平凡的大学生活,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本来以为如过往沉寂而终,也许只是以为……
  • 幻世寻仙录

    幻世寻仙录

    黑暗冰冷的宇宙,我们所在的星球实在是太过渺小,我们从何而来,又通往何处?曾经强大莫测的炼气士为何消失?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又去了哪里?破败的地狱,静止的天堂......郢川,一个成名已久的盗墓者,在一次盗墓活动中无意带出了一册竹简,由此走上了一条危机四伏的修真之路。这里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巫术、魔法并存,法术与科技碰撞。一个个谜团,一场场阴谋,只为成仙!
  • 绝色魔妃:废材五小姐

    绝色魔妃:废材五小姐

    她,黑道的霸主,杀手界的第一把交椅——慕紫妍。好友的背叛,使她绝望。慕紫妍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来世!我不在相信友情!如有来世!我定将站在世界的顶峰!”他,魔界的帝王,人前,他是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魔帝。人后,他是腹黑,对她死缠烂打的帝沫宸。她说:“穿越千年,只因为你!”他说:“毁天灭地,只为了你!”
  • 修仙幻世

    修仙幻世

    柳默生一个终日遭人欺凌的学生,自杀被救,随师父学武多年,功成名就,再回人间,开始新一轮的修仙,由废物蜕变成绝世高手,飞升惨遭欺凌,在天界杀出一条血路。唯我独尊!!!
  • 杀神登天

    杀神登天

    星辰突显,少年的降世不知是福还是祸根。杀戮,统治,逆天而行。人族,妖族,和平?统治?一代天骄,还是一代祸患。风云动,天地而变。
  •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做高效能管理者:管理者应该向狼学习的9条管理哲学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如同狼的生存环境一样,竞争不断,险象环生,别说发展,就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不再脊易 那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 魔剑焚天

    魔剑焚天

    仙人不仁,离经叛道!大仇不报,何以立道?焚天诛神,横行霸道!改天换地,以血证道!莫欺少年穷,金鳞岂是池中物?落得一身骚,且看他日惊天啸!.================================================================少年花小鱼怪病缠身,历尽艰险上蜀山,却一再地饱受同门欺凌和陷害。落得一身刮,终把对手拉下马,却发现自己身负血仇,昔日的耻辱又算得了什么?有人对他说:不能忍辱,何以负重?可是,他说:忍无可忍,何须再忍?血债血偿,我为什么要忍!!!.◎小说已写二十多万字,若是喜欢,欢迎收藏……
  • 大荒令

    大荒令

    墓无名,悲似画,浮沉殿前斩白发。忘川河,三生路,奈何桥上断牵挂。扶桑树,彼岸花,万世尘缘落红差。道无涯,天之大,九转乾坤阴阳化。仙佛出,神圣降,妖魔鬼怪轮回踏。大荒令,古今生,血染江山功名歃。吾在星辰终琳琅,吾灭宇宙皆虚妄。十世铜棺葬几人?至尊无上亦为臣。太古年间,天荒地芜,十大令牌执掌天地,名曰:大荒令。一切精彩,尽在《大荒令》!!!
  • 掌控之力

    掌控之力

    呼风唤雨不在是梦,左手一挥电闪雷鸣,右手一挥烈火咆哮。你想拥有操作自然元素的能力嘛?你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嘛?来这里吧,这里是元素大陆,只要你有能力,万物皆你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