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600000003

第3章 何谓“懂”音乐?(下)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6年第3期。

上次说到乐迷在对音乐的挚爱程度上不见得输给专业音乐家,因而没有理由认为业余爱好者懂音乐一定逊于音乐人。但反过来说,从乐者如果真是痴迷音乐的音乐家,而不是仅仅把音乐当职业的音乐匠,他(她)由于各方面的环境优势和条件便利,在懂不懂音乐这件事上与乐迷相比注定会是赢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他的作曲老师格拉祖诺夫把一生全部都用在了对音乐的思考中。难怪他在上作品分析课时,讲到任何乐曲,从来都是在钢琴上立即弹出,用不着看谱子,因为那些音乐都在他的脑子里;也难怪他在喝得昏昏入睡时,还在喃喃地问别人喜不喜欢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奏鸣曲》(作品106),并嘟囔着坦白自己受不了这个庞然怪兽。不消说,格拉祖诺夫受过严格而完美的音乐训练。虽然这些小故事显露出他的超人记忆力和音乐技能,但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对音乐的专注。这里,我又想到了有关俄罗斯另一位大音乐家的逸闻:有记者问斯特拉文斯基夫人,大师有何业余爱好?斯氏夫人想了一会儿,认真做答道,没有,只有音乐。

之所以举这两位音乐家为例,是想说明,只有克服了音乐的技术障碍,同时保持对音乐高强度的投入,音乐的广袤天地和深邃宝藏才会逐一显现。显然,我们不可能达到像格拉祖诺夫那样在音乐中如鱼得水的程度,也很难如斯特拉文斯基那般对音乐全神贯注,但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得知,懂音乐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便当事,它需要我们长时间心灵和大脑(或许还有手指)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照应。我自己曾将此概括为,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丢掉了音乐的灵魂。所谓感受,当指用最诚挚的心灵去体悟音乐;而思索二字,则意味着用充实的大脑去辨别和了解音乐。想懂音乐吗?二者缺一不可。

至于如何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或者说白一点,如何才能喜欢上音乐,我们的理智无法把握,我们的语言也无从说清。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感性体验迎接着音乐,而音乐在每个人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响也音色各异。一句话,音乐对于每个人,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喜欢音乐可以出于截然不同的理由,但音乐是个好东西,只要喜欢就行,别管什么原因。

心灵难以把握,但我们还是可以谈谈大脑。曾有人将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和认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音乐本体的知识(knowledge of music),另一类是关于音乐的知识(knowledge about music)。在我看来,所谓懂音乐,就是不断在你的头脑中增加对这两类知识的储备。而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你得真正喜欢音乐,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还不如去做点别的;其次,最好识点谱,会件什么乐器,以便能从“里面”看看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谓音乐本体的知识,是指那类只能通过音乐本身、无法通过其他媒介掌握的资源储备。小至调性、音阶,大至风格规范、思维体系,这其中的百般花样实在也够你忙一辈子的。人们常说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怎样表达?通过各式各样的音响组合。怎样组合?学问就在这儿。音乐并非如人们想当然认为的那样,是情之所至,自由抒发。就连像舒伯特这样音乐如同清泉般从笔尖源源流出的作家,也是由于坚实富饶的传统和耳濡目染的熏陶才使他的天才成为可能。难就难在音乐的这些外行弄不懂的“门道”的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外部世界较少甚或很少有明显的关联。音乐的语言有点像科学中的数学和哲学中的逻辑学,具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和游戏规则,只在最抽象的意义上与我们的普通世界产生瓜葛。

说到这儿,普通乐迷朋友恐怕会有点气馁。且慢。确实很少有人愿意并能够弄明白高深的数学演算或精妙的逻辑问题。然而音乐毕竟是音乐,如本文的上篇所述,作为一种最感官化的艺术,它能够绕开我们的理智,直刺我们的神经和心灵。这时,你的大脑并不一定能对音乐的种种进行和变化做出理智的分辨和鉴别,但你的全部身心却能够对音乐的这些进行和变化做出反应。因此,懂不懂音乐并不看你能在谱子上认出哪儿是第一主题或哪儿是属七和弦,而是看你能不能对实际的音乐产生敏锐、恰当、强烈而又细腻的心理感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业余乐迷不谙乐谱、不会乐器也能闯进音乐大门的原因。如果你真的有心并经常听音乐,音乐的许多语法惯例和词汇组合便会自动潜入你的脑海,久而久之,你会形成某种无法言传的反应机制,一旦音乐响起,你会很自觉地领会这音乐的内涵,你会觉得“听懂”了音乐。由此可见,有关音乐本体的知识掌握其实主要就是指对音乐语言的心领神会。贝多芬“命运”第一乐章走到四分之三处时,你可能会觉得音乐经过艰险的跋涉似乎重回故土,但乐队的咆哮和随后双簧管的尖声哭泣却又让你感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高度戏剧化的转型。其实你已经听懂了这里的音乐,虽然你可能并不知道这儿是一个被称作“奏鸣曲式再现部”的部位。

但是,如果你确实知道这里是再现部的开始,而且听出贝多芬在此用独具匠心的手法对原有的音乐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改写和重新解释,你对“贝五”就懂得更深了一层。理性的认识或习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心领神会,而不是相反。懂音乐的程度之所以有深有浅,关键就在这里。有些极端论者非常相信“心灵”的力量,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音乐只对“心灵”说话,理智的参与会破坏音乐感受的鲜活生动。实际上,特别是对于某些大型、复杂的音乐作品,如果不知道音乐的惯例和表达规范,你就会掉入音响的汪洋大海中晕头转向。比如说,如果不熟悉奏鸣曲式对主题辩证发展的要求,你便无从了解交响曲的力量和雄浑来自何处;如果你不知道协奏曲中独奏和乐队的关系,你就无法理解为何肖邦的钢琴协奏曲虽然中听,但却算不得协奏曲中的上品。绝对的心灵派否认音乐中的智力维度的存在。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不仅歪曲了音乐的根本性质,而且剥夺了人们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机会。

懂音乐,确实需要良好的直觉。但仅仅依仗直觉而没有理性的帮助,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停滞不前。上文已谈了很多,实际接触音乐乃至从事音乐(西人俗称making music)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这能使我们从内部体验音乐,而这种经验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应时常换个角度,从外部环境和背景氛围的大视角反观音乐。从这里所得到的,即是所谓的“关于音乐的知识”。这类知识不同于“音乐本体知识”,它更多涉及的是音乐之外却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上下文。不要小看这些音乐之外的知识,因为它能使我们“听”到远远超过音乐本身的丰富泛音。正如一位眼光敏锐的侦探能从细微的蛛丝马迹中探寻到复杂案情的神秘踪迹,一位经验老到的智者能从音乐中听到多少旁人难以察觉的历史回声和前人心灵的踪影!

也许不太有人注意,我们的音乐外部知识储备实际上默默地扮演着我们的听觉导游,因而对懂不懂音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手举一个反证。你打开收音机,电台正在播放一首你不熟悉的乐曲。于是,你兴致勃勃地从中间起听完了整个作品。你这时一定很急切地想知道,谁是作者?然而,播音小姐甜甜地告诉你:“本次节目就播送到这里,下次再见。”(不幸的是,这是我们电台的惯例)。你在扫兴和失望之余问问自己,懂不懂这个作品?你不得不承认,不算懂。不知道作曲家,不知道创作时代,你就无法调整自己的听觉期待,因此也就无法做出恰当的审美判断。当然,这是极端的个案。但它很有力地说明,没有相关的音乐背景知识作依托,对音乐的理解会陷于瘫痪。有的时候,音乐之外的因素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例如,贝多芬的耳聋之于他的创作,布鲁克纳的朴素信仰之于他的交响曲,苏联文化界的风云起伏之于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等等。此时,对音乐之外的知识了解便成了进入音乐的前提保证。

兴许有的读者会问,到哪里去寻得这些音乐的知识呢?想来想去,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最古老的办法——读书。很可惜,有关音乐的中文书籍确实少得可怜。而且,不瞒诸君,我们这儿音乐界的读书氛围并不太浓。广大乐迷朋友目前也只能满足于读读唱片中所附的文字说明(大多还是英文)。当然,还有一些音乐专业杂志可供参考,聊胜于无。真是个遗憾!

同类推荐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热门推荐
  • 冷杀游侠

    冷杀游侠

    一部武林绝学,一场血案,引发的背后故事。主角为报家仇努力的故事!
  • 妙手贼骨

    妙手贼骨

    “我是捕快江子殷,幸会幸会”“我是神偷明月夜,幸会幸会”“……”一个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捕快;一个是玩世不恭,遭受滑铁卢的妙手神偷;当妙手神偷遇到隐藏性别的女捕快,他们又会出现怎样的人生偏差?
  • 一个极品女人的爱情

    一个极品女人的爱情

    一对青年男女,相识于以古典与浪漫着称的云南丽江古城。远离尘世,他们拥有了真纯的情怀,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依...风花雪月酒、诗情画意茶,领略人间胜景,体会心灵至爱。返回纷扰复杂的现实,他们的爱该何去何从?是现实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现实?一个古典、优雅的极品女人,正向我们款款走来,向你讲述她的爱,她那刻骨铭心的灵魂之旅。献给我的闺中密友:一个娴静如天使、幽怨似精灵,神秘的、典雅脱俗的、却已香消玉损的极品女人。带着深刻的思念与沉重的心情,我用第一人称结合第三人称的写作手法来叙述她的故事。愿和所有爱着和曾经爱过的人一起分享!作者书友群:459945690新浪微博号:子茜2012
  • 朱砂泪咒

    朱砂泪咒

    杜甫诗有云: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世人皆不知乌鬼是何物,但是他却因为一个胎记,想要寻找出其中的原因,渐渐地发现了其中乌鬼的秘密。新一代宅男,在学校中发生的一件灵异事件,引起了背后胎记的共鸣,耳边时常响起那些阴森的呼喊声,还有会看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这些困扰让他很想摆脱,最后却是发现了这胎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 会吃的女人更美丽

    会吃的女人更美丽

    《会吃的女人更美丽》一书主要包括女性如何吃出美丽、健康、活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涵盖美颜塑身饮食攻略,身体基础饮食滋养攻略,卵巢乳房子宫私处食疗攻略,亚健康饮食攻略和四季养生饮食攻略。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会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理方法的解释,会提供一个科学的饮食攻略,会推荐两三道改善和调理的食疗方,内容详实全面,实用性非常强。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爆宠小萌妃:邪帝,别乱来

    爆宠小萌妃:邪帝,别乱来

    “你被冰封了那么久,早就成老冰棍了吧?”她手持凶器卖萌。他眯起寒眸,邪肆一笑:“那就用你的爱意来融化我,可好?”穿越之后解开了某只妖孽的封印,从此脚踩渣男手撕白莲花,御灵兽,傲苍穹,却被妖孽纠缠不已——“嘤,我一代天才怎么会栽在你身上!”他轻叹:“能不能先从我肩膀上起来,我跪榴莲跪得好痛……”【新书《邪帝宠上瘾:萌妃,太娇羞!》】
  • A Protegee of Jack Hamlin' s

    A Protegee of Jack Hamlin' 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道人生之天下无双

    诡道人生之天下无双

    与我第一部小说人物同名,但是却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没有血统异能,没有轻功纵横,凡人的肉体如何抵挡枪支弹药?主角龙仁与奕靖现实世界再交锋。双主角小说,奕靖霸气纵横。龙仁诡道无双。
  • 无限恐怖之永恒轮回

    无限恐怖之永恒轮回

    无限恐怖?“他”是谁?那么这个轮回呢?轮回的真实是什么?那么尽头又是哪里?真正的世界...我要...真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