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300000058

第58章 文法的研究法(3)

其实何止这个“此”字。语言文字是时时变易的,时时演化的。当语言和文字不曾分离时,这种变迁演化的痕迹都记载在文字里;如《论语》《檀弓》与《孟子》的区别,便是一例。后来语言和文字分开,语言仍旧继续不断的变化,但文字都渐渐固定了。故虽然有许多“陈迹”的文法与名词保存在文字里;但这种保存,完全是不自然的保存,是“莫名其妙”的保存。古人有而后人没有的文法区别,虽然勉强保存,究竟不能持久,不久就有人乱用了。我们研究文法,不但要懂得那乱用时代的文法;还应该懂得不乱用时代的文法。有时候我们又可以看得相反的现象;有时古代没有分别的,后来倒有分别。这种现象也是应该研究的。故我们若不懂得古代“吾我”有分别,便不懂得后来这两个字何以并用。若不懂得后来“吾我”无分别,便不懂得白话单用一个“我”字的好处。但是若不懂得古代主格与领格同用“吾”字,便不懂得后来白话分出“我”与“我的”的有理。

因为我们要研究文法变迁演化的历史,故须用历史的方法来纠正归纳的方法。

历史的研究法,可分作两层说:

第一步,举例时,当注意每个例发生的时代;每个时代的例排在一处,不可把《论语》的例和欧阳修的例排在一处。

第二步,先求每一个时代的通则,然后把各时代的通则互相比较。

(A)若各时代的通则是相同的,我们便可合为一个普遍的通则。

(B)若各时代的通则彼此不同,我们便应该进一步,研究各时代变迁的历史,寻出沿革的痕迹,和所以沿所以革的原因。

我们可举白话文学里一个重要的例:前年某省编了一部国语教科书,送到教育部请审查。教育部审查的结果,指出书里“这花红的可爱”“鸟飞的很高”一类的句子,说“的”字都应该改作“得”字。这部书驳回去之后,有人对部里的人说:“这一类的句子里,《水浒传》皆作‘得’,《儒林外史》皆作‘的’;你们驳错了。”后来陈颂平先生把这事告诉我。我的好奇心引我去比较《水浒传》《石头记》《儒林外史》三部书的例,不料我竟因此寻出一条很重要的通则。

先看《水浒传》的例(都在第一回及楔子)

(1)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2)高俅只得来淮西临淮州。

(3)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着他?

(4)小的胡乱踢得几脚。

(5)你既害病,如何来得?

(6)俺如何与他争得?

(7)免不得饥餐渴饮。

(8)母亲说他不得。

(9)此殿开不得。

(10)太公到来,喝那后生“不得无礼”。

(11)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

(12)母亲说得是。

(13)史进十八般武艺,一一学得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14)方才惊唬得苦。

(15)惊得下官魂魄都没了。

(16)惊得洪太尉目瞪口呆。(此句亚东本作“的”,后见光绪丁亥同文本果作“得”,可见举例时不可不注意版本。我作“尔汝篇”论领格当用“尔”,今本《虞书》有“天之历数在汝躬”一句,然《论语》引此句正作“尔躬”,可见《尚书》经过汉人之手,已不可靠了。)次举《石头记》的例:(都在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17)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18)别人拿他取笑,都使得。

(19)贾环只得依他。……宝玉只得坐了。

(20)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也弄个事儿管管。

(21)告诉不得你。

(22)等那件事成了,可也加倍还得起他。

(23)婶娘身上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娘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儿的,早累的不知怎样了。

(24)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生的倒也十分精细干净。(比较上文(23)“生得单弱”一条及下(25)条)(25)只见这人生的长容脸面,长挑身材。

(26)舅舅说的有理。(比较上文(12)条)(27)说的林黛玉扑嗤的一声笑了。

(28)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

(29)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都是花片。

(30)弄得你黑眉乌嘴的。

(31)林黛玉只当十分荡得利害。

(32)但问他疼得怎样。

再举《儒林外史》的例:(都在楔子一回)

(33)世人一见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34)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黹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

(35)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

(36)有甚么做不得?

(37)彼此呼叫,还听得见。

(38)我眼见得不济事了。

(39)都不得有甚好收场。

(40)闹的王冕不得安稳。

(41)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42)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飕飕的响。

(43)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

(44)娘说的是。

(45)这也说得有理。(比较(44)条)

(46)照耀得满湖通红。

(47)尤其绿得可爱。

(48)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

以上从每部书里举出十六个例,共四十八个例。《水浒传》最早。(依我的考证是明朝中叶的著作)比《儒林外史》与《石头记》至少要早二百多年。《水浒传》的十六个例一概用“得”字。《石头记》与《儒林外史》杂用“得”“的”两字。这种排列法,是第一步下手工夫。

第二步,求出每一个时代的例的通则来做比较。我们细看《水浒传》的十六个例,可以看出两种绝不相同的文法作用:

(甲)自(1)至(10)的“得”字都含有可能的意思。“踢得几脚”即是“能踢几脚”。“如何安得”,“如何来得”,“如何争得”,即是“如何能安”,“如何能来”,“如何争得”。“免不得”即是“不能免”。“说他不得”即是“不能说他”。以上是表能够的意思。“开不得”即是“不可开”。“不得无礼”即是“不可无礼”。以上是表可以的意思。

(乙)自(11)至(16)的得字,是一种介词,用来引出一种状词或状词的分句的。这种状词或状词的分句,都是形容前面动词或形容词的状态和程度的。这个“得”字的意义和到字相仿(得与到同声,一音之转),大概是“到”字脱胎出来的。“说得是”即是“说到是处”。“惊唬得苦”即是“惊唬到苦处”。“学得精熟”即是“学到精熟的地步”。“惊得洪太尉目瞪口呆”即是“惊到洪太尉目瞪口呆的地步”。这都是表示状态与程度的。(凡介词之后都该有“司词”,但得字之后名词可以省去,故很像无“司词”,其实是有的,看到字诸例便知。)于是我们从《水浒》的例里求出两条通则:

(通则一)“得”字是一种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他的下面或加止词,或加足词,或不加什么。

(通则二)“得”字又可用作一种介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引起一种表示状态或程度的状词或状语。

其次我们看《石头记》的十六个例,可分出三组来:

(第一组)(17)至(22)六条的“得”字,都是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如“也算得”等于“也可算”。“只得依他”等于“只能依他”。这一组没有一条“例外”。

(第二组)(23)至(28)六条,五次用“的”,一次用“得”,都是表示状态或程度的状语之前的“介词”。(23)条最可注意:

生得单弱,料理的周周全全。

累的不知怎样了。

“生得”的“得”字明是误用的“例外”。下文(24)(25)两条都用“生的”更可证(23)条的“得”字是“例外”。

(第三组)(29)至(32)四条,都是与第二组完全相同的文法,但都用“得”不用“的”,——是第二组的“例外”。

再看《儒林外史》的十六个例,也可分作三组:

(第一组)(33)至(39)七条的“得”字都表示可能的助动词,与《石头记》的第一组例完全相同,也没有一个“例外”。

(第二组)(40)至(44)五条,用的“的”字。都是状语之前的介词,与《石头记》的第二组例也完全相同。

(第三组)(45)至(48)四条,又是例外了。这些句子与第二组的句子文法上完全相同;如“说的是”与“说得有理”可有什么文法上的区别?

我们拿这两部时代相近的书,和那稍古的《水浒传》比较,得了两条通则:

(通则三)《水浒传》里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得”字,在《石头记》和《儒林外史》里仍旧用“得”字。(参考“通则一”。)(通则四)《水浒传》里用来引起状语的介词“得”字(通则二)在《石头记》和《儒林外史》里多数改用“的”字,但有时仍旧用“得”字。

综合起来我们还可得一条更大的通则:

(通则五)《水浒传》的时代,用一个“得”字表示两种不同的文法,本来很不方便。但那两种“得”字声音上微有轻重的不同。那表示可能的“得”字读起来比那介词的“得”字要重一点,故后那轻读的“得”字就渐渐的变成“的”字。但这个声音上的区别是很微细的,当时又没有文法学者指出这个区别的所以然;故做书的人一面分出一个“的”字,一面终不能把那历史传下来的“得”完全丢去;故同一个意义同一种文法,同一段话里往往乱用“的”“得”两字。但第一种“得”表示可能的助动词,很少例外。

如此,我们方才算得是真正懂得这两个字变迁沿革的历史。这种研究法叫做历史的研究法,这种研究的用处很大。即如我们举的“得”字与“的”字的例,我们可以因此得一条大教训,又可以因此得一条文法上的新规定。

什么教训呢?凡语言文字的变迁,都有一个不得不变的理由。我们初见白话书里“得”“的”两字乱用,闹不清楚。——差不多有现在“的”“底”两字胡闹的样子!——我们一定觉得很糊涂,很没有道理。但我们若用“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的方法,居然也可以寻出一个不得不变的道理来。这又是我在第一篇里说的“民族常识结晶”的一个证据了。

什么是文法上的新规定呢?凡语言文字的自然变化是无意的,是没有意识作用的,是“莫名其妙”的;故往往不能贯彻他的自然趋势;不能完全打破习惯的旧势力。不能完全建设他的新法式。即如“得”字的一种用法,自然分出来,变成“的”字。但终不能完全丢弃那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得”字。现在我们研究了这两个字的变迁沿革和他们所以变迁沿革的原因,知道了“的”“得”两字所以乱用,完全是一种历史的“陈迹”,我们便可以依着这个自然趋势,规定将来的区别:

(1)凡“得”字用作表示可能的助动词,一律用“得”字。

(2)凡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得”字,用来引起一种状词或状语的,一律用“的”字。

有了这几条新规定以后,这两个字便可以不致胡乱混用了。(现在“的”“底”两字所以闹不清楚,只是因为大家都不曾细心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发生的原因。)以上我说研究文法的三种方法完了。归纳法是基本方法。比较法是帮助归纳法,是供给我们假设的材料的。而历史法,是纠正归纳法的,是用时代的变迁一面来限制归纳法,一面又推广归纳法的效用,使他组成历史的系统。

同类推荐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热门推荐
  • 宇宙大商人

    宇宙大商人

    陈浩,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有一天夜观天象,被陨石砸中,得到了可以穿越地球和外星球的能力,当陈浩把地球的好东西发展到外星球时,陈浩一跃成为了那个星球最耀眼的人物,当陈浩把外星球的高科技带到了地球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血腥电梯

    血腥电梯

    每晚的12点,在全世界各地的电梯都在上演着一幕剧情不同,但结局相同的恐怖悲剧……电梯里的脚、电梯里的人头、地下十八层……正等待着你。
  • 走过冬日

    走过冬日

    相爱的人永远不在一起·是距离还是真心终究是一场梦
  • 鸣曲录

    鸣曲录

    末日战歌悄然奏起,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的恐怖事件发生,一群来自中国却拥有着异能力量的国际组织开始寻找并打击幕后主使。我们是血泪,我们同存亡。
  • 魔道证天

    魔道证天

    魔以八逝,此为九极,世代相传,诡异黑气,仙灵世界,谁以天地为局?谁可覆灭圣世?
  • 斗天地

    斗天地

    一个平凡无奇而又不甘平凡的少年,在被一个阴谋差点身死而又奇迹般的得到绝世传承,故事重现在开始,绝地逆袭的少年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 逆天凤:王的女人谁敢惹

    逆天凤:王的女人谁敢惹

    她,出身名门却流落在外。她向全天下证明血统确实不能换饭吃,但是却能绽花锦绣河山。没娘疼没爹养,认命;夫君不喜欢,认命;于方宅无为碌碌,认命;被歹人害死又让她重生,那么这命,可就不能再认了……
  • 尘宵

    尘宵

    旧城相思在不在故人归不归我这边挺好有山有水有酒有他就是没你我知道你那边也挺好有酒有她还有家
  • 佛说玉耶女经

    佛说玉耶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妍

    木妍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就是我沈木妍的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