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班孟坚因刘子政父子《七略》为《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圣人之经,永世尊尚焉!其《诸子》则别为十家,论可观者九家,以为“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至哉此言!论古之圭臬也!敬尝通会其说:儒家体备于《礼》及《论语》《孝经》;墨家变而离其宗。道家,阴阳家,支骈于《易》。法家,名家,疏源于《春秋》。从横家,杂家,小说家,适用于《诗》《书》;孟坚所谓《诗》以正言,《书》以广听也。惟《诗》之流,复别为诗赋家;而《乐》寓焉。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未尝专语之;然其体亦六艺之所孕也。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其失者,孟坚已次第言之;而其得者,穷高极深,析事剖理,各有所属。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而文集反日替者;何哉?盖附会六艺,屏绝百家,耳目之用不发,事物之赜不统;故性情之德不能用也!敬观之前世:贾生自名家从横家入;故其言浩汗而断制。晁错自法家,兵家入;故其言峭实。董仲舒,刘子政自儒家,道家,阴阳家入;故其言和而多端。韩退之自儒家,法家,名家入;故其言峻而能达。曾子固苏子由自儒家杂家入;故其言温而定。柳子厚,欧阳永叔自儒家,杂家,词赋家入;故其言详雅有度。杜牧之,苏明允自兵家,从横家入;故其言纵厉。苏子瞻自从横家,道家,小说家入;故其言逍遥而震动。至若黄初甘露之间,子桓,子建气体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熙宁,宝庆之会,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说,规而画之;睇而斲之;于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太白,乐天,梦得诸人;自曹魏发情。静修,幼清,正学诸人;自赵宋得理。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其高下远近华质,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不可强也已!敬一人之见,恐违大雅。惟天下好学深思之君子,教正之!
同类推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