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100000035

第35章 80—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的分化(6)

这样,米海洛夫斯基就再次回到了他所喜欢表达的这一思想:“人的自觉活动是一种像土壤或气候这类自然力那样的历史因素。”他并不认为在宇宙法则和人的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历史阶段依次递进的社会秩序,是由历史的普遍法则决定的”,但是,前进的运动是通过具体的人性化的实践来实现的,而社会之行进过程则要由主观因素加以校正。这些行为无论就动机的性质——出于虚荣心、追求财富和荣誉以及履行公民或道德义务等等,还是就行为的方向——加速或迟延倾向的显现,都是大相径庭的。但“各别人物拉向各个不同方向的所有努力,就持平而论和最终结果来看,是保持中道的合力”,显现出的是各种力量的共同向量。个人在这里不仅是共同社会法则的人格化体现,而且也是最直接影响社会变化速度的主观因素。“个人虽然无力为历史开掘出新的航道,但在一定条件下却能阻挡历史的潮流或者加快其前进的速度。”《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第4卷,第100、102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4页。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是伟大人物呢?评价他们的标准是什么?米海洛夫斯基认为,衡量杰出人物的尺度有三:其一,看其活动能否给这个人物提供影响事件进程的支撑点;其二,该人物能够用什么来影响社会生活;其三,该人物的目标和策略手段是什么。伟大人物作为理想型人物发展的最高形式,他赋有非凡的品性,在其社会实际活动中秉持的是先进的宗旨和目标。

这样的人物不是生活的常规,而是一种溢出日常生活的非凡现象。他不同常人之处在于,他有超凡的天性和意志力,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对社会需求的深刻悟性。这样的杰出人物通常出现在两个时代的交汇点,或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这种人物的真正伟大之处“要在他的使命和所处环境之间的某种共同点上”加以展现,否则,就不可能存在这一杰出人物本身。所以,杰出人物是环境的产物,是环境形成、造就并培养了他。他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超凡品质,也直接决定于社会制度。比如奴隶占有制和农奴制,它们就不可能让许多人展现出才能来,“成千上万个被围堵戕害的天才中,可能只会遇到一个伊索、一个埃皮克捷特和舍甫琴柯;而在这成千上万个天才面前,费季和屠格涅夫们的天才或许就会黯然失色了”。《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Н.К.ПолН.собр。соч。),第6卷,圣彼得堡1909—1911年版,第103页,第2卷,第103、104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4页。

但同时,米海洛夫斯基认为,“伟大人物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因为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不仅仅属于现在,而且也属于未来。他们以放射着思想光辉的孜孜不倦的行动,“建造着世代永恒的大厦”,“给新的历史时期奠定基础”。《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Н.К.ПолН.собр。соч。),第6卷,圣彼得堡1909—1911年版,第103页,第6卷,第103、104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5页。他们通过创建的理想,行进在时代的前面,他们被赋予的非凡品质,也有助于同陈旧腐朽势力的斗争。伟大人物通常出现在社会思想发展的转折关头,感悟着往昔积累的所有优秀成果,捍卫着蓬勃向上的、属于未来的一切。伟人是创造者,也是沟通联结一切进步力量的线索。伟人在其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服从历史的法则,同时也给每个时代、每个文明阶段带来构成其个性的要素。

4.“英雄与群体论”

对个人历史作用的思考,使米海洛夫斯基转向对另一个题目的研究,即在转折关头、危机和混乱时期以及在社会震荡和人民愤怒喷发的时刻,个人和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特点。这便是广为人知的“英雄和群氓的理论”。

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影响下,苏联史学长期以来把这一理论解释为这样一种学说,认为它歪曲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将革命者推向了个人恐怖的道路,因此是错误和有害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13、15页。这种说法在史学中长久地存在着。实际上,这种概括是有失武断的,其不准确和偏颇之处受到了后来苏联和俄罗斯史学家的批评和指正。

实质上,米海洛夫斯基主要不是从政治学、历史学的角度就关于社会进步作用问题提出“英雄与群氓”这一命题的;他更多地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考察个人和追随他们的群众之间关系的一些局部规律,研究群氓和他们眼中的“伟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机理。

从米海洛夫斯基对“英雄”和“群氓”所作的实际界定,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按照这位民粹主义思想家的说法,所谓“英雄”,就是这样的人,他“以自己的榜样,带领群众去从善或者作恶,去干最崇高的事或做最卑鄙的事,去干合乎理性的事或做毫无理性的事儿”;所谓“群氓”,就是指那些“能够被最崇高的或者最卑鄙的,或者既不高尚也不卑鄙的榜样所带动的人”。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15页。米氏说,“我们选择‘英雄和‘群氓’这两个术语,并没有什么褒贬的意思”。既然我们把带动群众杀人的酒鬼称作“英雄”,并且把他同真正高尚的人物加以并列,那就看不到对英雄的崇拜,也看不到对英雄,即伟人的否定态度;同样,对作为“群体”的“一群人”也是如此。在这里,关注的只是“英雄”同追随他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在米海洛夫斯基看来,这里的“英雄”不一定是“伟人”,而只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迈出决定性的一步,而一个群体则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这一步,以便急奔猛撞地冲向那指出的同一方向”。这里重要的并不是英雄本身,而是他赋予由他所掀起的“群众运动”的动因。从这个观点看,“英雄本身可以是疯子、坏蛋,可以是蠢材、微不足道的人”。米氏在此特别强调,“为了避免引起各种可能产生的误解,对我来说,非常需要使读者牢牢地掌握‘英雄’这个词的这一含义”。同上,第818页。(可恰恰是在这里,后来的一些人发生了误解!)他说:“英雄并不是从天上掉到地下来的,而是从地上长到天上去的。创造伟人的环境就是产生群体的环境,只不过是在伟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分散在群体中的力量、感情、本能、思想和愿望。”同上,第815页。这就是说,英雄是由群众造就的。当然,英雄也有他人所没有的品质,而可能就是这些品质确保了他的成功。比如,他有外在的毅力和巧妙的手腕,善于建立个人威望,有影响别人情绪的能力。甚至他完全可能是个魔术家和蛊惑家,是“懂得催眠术奥秘”那玩意儿的人。

也应特别注意米氏对“群体”的界定过去的著作译为“群氓”,我们依据米海洛夫斯基对“толпа”的定义,译为中性词“群体”。——作者。他说的“толпа”,并不是人民,而是指“人群”、“一群人”、“普通人”。这“人群”并没有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别,也没有民族和职业的特点。按照米氏的说法,人群,这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人和群体的心理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但根源于“人们的理念、利益和生活的经济政治条件”。如果不考虑这些情况,就意味着完全忽视了群体形成之前的各种复杂的综合社会现象。但如果放弃对历史危机关头形成群众本能和情绪的具体环境的研究,也是不对的。通常,促使把社会地位和财产状况各异的人们联合起来的,是那类极具正面或极为消极的非同寻常的事件。集体的喜怒哀乐、义愤和抗争,往往是在通常生活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刻表现出来的。作为发生这一异常反应的人们,逢到这一临时的联合,也直接决定于这些剧烈变化的性质。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群众充满着宽阔的胸襟,怀着善良无私的愿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使人们从内心油然产生一种思想目标一致和同命运的感觉,顷刻间把千百万人紧紧地团结了起来。实际上,事非偶然,愤怒的爆发已酝酿许久,义愤的燃料已蓄积了多年;在一日之内像火山爆发一样,把这些愤怒的岩浆一齐喷射出来,燃起仇恨或残忍的熊熊的火焰,只不过是过去长期蓄积的能量的总爆发。

米海洛夫斯基写道:“在我们无意识的深处,隐藏的不只是粗暴和自私的本能;我们的思想和意志也不时向往善良和光明。”《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第2卷,第97、415、416、434、459、462、454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7页。理智与本性、理性与失控情绪的对抗,也会造成人们一种轻快的兴奋,并且很快转变为良心上的安慰。群众能“为瞬间得到的无限权力”而陶醉,也能为所有为所欲为和横行无忌而迷醉,而短暂的时间一过,他们便会怀着战栗不安,记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为此而感到懊悔不已。——米海洛夫斯基对群众在这种时刻的心理,应该说是体察得很到位的。

在对英雄和追随他的群众作这些一般心理描述的同时,米海洛夫斯基也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和决定他们二者之间关系的条件。在他看来,许多情况是,人们往往心甘情愿服从于某个人的意志。之所以会如此,这是源于人们容易激动的情绪,感觉印象的贫乏,利害观念的狭隘,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单调。这些弱点,易于使人们的情绪激动昂奋,把他们的内在个性撕裂开来,从而也把他们潜在地变成一个个甘愿由英雄支配的奴隶。正像米海洛夫斯基在《谈自由逃民和苦行僧理论》一文中所写的:“……四周的黑暗,促使人们去吹捧、崇拜地方上的小皇上,一般来说,就是那些享有专横独裁权的人们。群众由于被无能为力的精神负担弄得疲惫不堪,所以,他们期待着那种或是赋有专制权力、或是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领袖人物的出现。这类领袖的出现,似乎可以实现人世间普遍的期待。这样的人,大部分都罩着某种权势赫赫的威名,你看,那些伪装的天使,潜称王者,何等神圣,他们有时连自己也相信了他们的使命,有时则自觉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第4卷,第744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7页。

造成英雄和群众这一情况的另一个条件,在米海洛夫斯基看来,是人所固有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在文明史的各个不同时期,他都观察到了“这种心理动力”所表现出的作用。在基督教支配人们头脑的时代,恰是在宗教传说中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地方,在一些人那里看得到他们手脚上出现的圣斑。中世纪时代的当众屠杀,法国大革命年代当着集聚起来的大众把犯人斩首,这都引起了屠杀和自杀人数的急剧攀升。这就是说,“任何群体,任何聚众的地方,都包含着有利于表现不自觉模仿的某种行为”。《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第2卷,第146、439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7页。

然而,为此就需要“通过某种东西压制有意识的行为”。易受刺激的感情和强烈的印象取代日常单调而贫乏的生活,再加上英雄的那些虚幻的或真实的品质和性格,就能充当加强“模仿效应”的手段。这些群众,这些结成“群体”的人们,情愿不假思索地、顺从地跟随英雄,模仿英雄,只要在这些群众看来,这英雄最充分地表达了组成群众的这些人的思想情绪。他们也善于把自己的偶像抬到荣誉和成功的顶峰,但很快也会对他们大失所望,并把他们丢进遗忘的深渊。《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全集》(10卷集),第2卷,第439、146页;转引自В.В.兹韦列夫:《改革派民粹主义与俄罗斯现代化问题》,第138页。

从上面可以看出,米海洛夫斯基用“英雄与群体”这一命题,主要用意并不在阐述英雄创造历史这一被人们强加于他的这一立意命题。他的中心思想是要说明在危机和混乱关头或在社会震荡时刻,特别在狂热的“群众运动”中,个人和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他们相互关系的特点。其实,如果用更切合思想家思想立意及其理论内容的表述方式,应该是这样的:领头人与追随他的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位民粹主义思想家通过社会心理学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具有说服力的阐释。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问题对于个人崇拜时代的群众运动,对于运动中领头人与追随他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具有极大认识价值的。

作者使用“英雄与群体”这一说法,原是深怕人们误解的,因此反复作了并无褒贬色彩的强调和解释。但恰恰此处,长期以来被人们大大地误解了。“英雄”被单单看成了“伟人”或“杰出人物”;“群体”则被理解甚至被翻译成了贬义的“群氓”。当然,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同作者强调“个性”,并在论述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基础上阐述这个问题,是有关系的;但根本原因是《简明教程》在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误导,引起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对尼·康·米海洛夫斯基的误解和误读。

米海洛夫斯基说:“创造伟人的环境就是产生群众的环境,只不过在伟人身上集中体现了分散在群众中的力量、感情、本能、思想和愿望。”尼·康·米海洛夫斯基:《英雄与群氓》;见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译:《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15页。这里在某种程度上含有群众造就英雄的意思,自然带有唯物史观的萌芽。但因为米海洛夫斯基的世界观就整体而言属于唯心史观,对此不能有太高的估计,况且,他整体上没有用阶级观点看待个人、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不能正确理解个人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但也不能像《简明教程》那样把他的命题视为纯粹的英雄史观,而且武断地将此与民意党人的个人恐怖活动联系起来。

从总体上来看,米海洛夫斯基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上,在道德标准的要求上,是接近革命民粹派的,但是在说明社会活动的形式、在斗争方法手段的选择上,又同他们有着重要的分歧。这些分歧鲜明地表现在1873年他与П.Л。拉甫罗夫的通信中。

同类推荐
  •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国际舆论将中国视作正在崛起的大国,浙江省则是这个蓬勃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先行省份。本书的研究以该省为主要模本,正是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改革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因为先行探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当然,聚焦浙江并非局限于浙江,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党魂之光:100名铁骨忠心的共产党人

    本书是以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苏区战斗过的100位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为素材,紧紧围绕“党魂”这一核心主题,选择他们当中最动人、最闪光的事迹,从各个不同视角,诠释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人“党魂”的一部新作。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全书分为时代大舆情、改革大舆情、网络大舆情、社会大舆情、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五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我的梦境世界

    我的梦境世界

    魏晨从小就知道他与别人不一样,不是少了一样东西,多了一个洞!而是他发现能够借助脑中空间之中的嫩苗进入别人的梦境,无论是什么梦,都能在其中任由的畅玩。直到有一天,魏晨从梦境之中带出200软妹币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彻底的醉了。
  • 霸道总裁之爱你不易

    霸道总裁之爱你不易

    豪门世家出身的韩子豪与进城应聘的普通女孩夏佳琪不期而遇,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命运却将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是一见钟情还是一时的占有欲?背叛、出轨、逃离与泪水的交织,何时才能用真情去感化霸道总裁的心,爱你不易,爱的艰难。其实呢,爱情杀死不了我们,它只会在最柔软的地方给我们划一刀,然后我们看着伤口不知痛痒,在如此的反复轮回里,我们久病成医,直到我们刀枪不入。
  • 你我之花,唯一独有

    你我之花,唯一独有

    沈溪和楚幻月在那寂静的夜晚,楚幻月用自己的异能就下了他。而同时,沈溪遇见了他。她们也许都不知道,就是因为那个夜晚、那两个人,使她们在世界的两个组织:HN{坏}G{好}中徘徊不定。最终的结果呢?
  • 逆世妖妃

    逆世妖妃

    『orz贼猫团出品』【免费完结】一朝穿越,她成了西缘大陆西缘国安家人尽可欺的废物十四“少爷”,因丑颜被家族抛弃,“死”于边城无人问津。在睁眼,她已不再是那个懦弱的废物。哼!欠了她的,她必十倍追究!荒垠的沙漠,青翠的草原,艰险的丛林,无边的雪地……为了天生体弱的哥哥,她一跃成为了绝世天才,从此踏上了强者之路,美男兽兽源源不断!凡事在己不在人,我命由我不由天!隔世轮回,情倾此生末,凝望寒潭风声破,不恋朝夕,只愿有此诺。——引言(男主天然黑,女主男装行天下~男主可萌了~强大?不要用这么低级的词来形容他~喜欢就快戳快戳~)结局有点仓促,介意的亲慎戳
  • 光明双子

    光明双子

    11月1日,黑暗之神西塔勒斯复活,光明双子激发天赋,与西塔勒斯一战。
  • 楚留情

    楚留情

    机缘巧合中,楚留情得到一把绝世神剑,没想到这把绝世宝剑却引出一场惊天阴谋,楚留情在这场阴谋中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想要化解这场危机,他必须不断变强,当自己变得强大无比时,才有能力扭转乾坤!
  • 开挂闯异世

    开挂闯异世

    当一个宅男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他会让所有人看到宅男的恐怖,依靠着宅男的专属:“开挂”他无视武神,无视所有武者大陆的高手,想干架,马勒戈壁,信不信老子召唤一群小弟把你群殴到蛋疼?什么决斗,什么1V1,什么公平,见鬼去吧!
  • 铜

    一回眸,你不经意的笑如初阳。本该温暖迷人,此刻,却如利刃入心。“祁枫,这么久了,我在你心中,到底是什么。”
  • 重生之刀剑封魔录

    重生之刀剑封魔录

    22世纪的经典硬派网游,橡皮公司的巅峰之作。无数玩家换掉了游戏头盔戴上了象征永恒的刀剑戒指。谢氏集团的公司谢天,不幸在一场家族争斗中遭到谋害。意外重生,回到了数年前刀剑封魔录公测的时候。等待他的不在是娱乐的消遣,而是刀剑江湖的腥风血雨,现实中的力挽狂澜。命中注定不可能平凡的谢天得到了贪天狼星的眷顾拥有了传奇的一生..想知道谢天如何笑傲江湖,从一个游戏白丁变成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泛着妖媚蓝光的戒指又预测着什么?欢迎您的阅读,重生之刀剑封魔录。书友群q群69406193、高级群141696675!
  • 重生,不会再放你走

    重生,不会再放你走

    她,爱了他整整二十年,他,亦是爱了她二十年,但却再一朝一夕间,爱情灰飞烟灭,却只是天神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重生了,他,再一次爱上她,她,不会再飞蛾扑火,她会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会收服她的野心,用自己温暖的心,来融化她这座冰山。她又一次接受他,再一次爱上他,理解他,渐渐明白了他的苦衷,与他有情人终成眷属。爱你,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去爱,爱你,哪怕是山崩海啸,爱你,知道天无陵,地无合,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