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1500000023

第23章 死海古卷的主人

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其他地区,神权政治的观念早已消亡。实际上,犹太人四周全都是自愿采纳希腊和罗马现代治国思想的国家,这个身陷重重包围的小小内陆国家自然无法一厢情愿地维持神权政治。

迫于外界的压力,犹太人开始分裂为三个截然不同的独立派别,各自奉行一套不同的政治和信仰原则,并在日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起初,三派当中,最重要的要数法利赛派。有关他们的起源,后人知道得不多。他们似乎形成于马加比起义前的艰难岁月。起初,玛他提亚刚刚举起反叛的大旗不久,就发现有一批以“哈息待党人”或“虔诚者”而闻名的人跟随着他。随着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最初的宗教热情趋于消退,“哈息待党”改名为“法利赛派”。他们站在民众的前列,坚守自己的信仰,直到独立王国的末日。甚至就连罗马皇帝提图斯的盛怒,也没能稍减他们的狂热。法利赛派至今还流传于世,虽然他们不再局限于古老的犹太信仰。

“法利赛”是希伯来语,意思是“分离者”,这方面法利赛派确实名副其实。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对律法条文的忠诚尤其狂热。他们熟知古老的摩西五经。其中的每个词,甚至每个字母,对于他们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是奇特的条规,以及令人难以理解的禁忌。有些事是他们必须做的,但另外又有千百件事是他们所不能做的。

在他们看来,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全能耶和华的忠实信徒。其他人注定要下地狱,而法利赛派,凭着他们对律法中的每个逗点、每个感叹号的绝对顺从,肯定会上天堂。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将宝贵的光阴倾注在古老的经卷上。永远在解释、注释、说明和阐述那些意义含混不清而又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比如“出埃及记”中某一晦涩章节中差不多被人遗忘了的一句话。

他们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谦逊的美德。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因为自认为具备与众不同的品质而自鸣得意。说实话,他们从骨子里对大众透着轻蔑。起初,法利赛派无疑是出于对上帝权能的无限信仰,为崇高的动机和高尚无私的爱国心所鼓舞。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发展为一个好管闲事的宗派,决不容许对旧有的偏见和迷信有丝毫异议。

他们无意面对未来,而将目光死死盯在往昔摩西时代的荣耀上。他们敌视一切外来事物。他们憎恨所有新生事物,指责一切改革者为国家的敌人。当最伟大的先知向他们宣讲仁爱的上帝和人人都是兄弟姐妹的道理时,法利赛派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甚至不惜破坏和颠覆他们不久前也参与建立的新国家。

势力仅次于法利赛派的是撒都该派,他们人数不多。撒都该派的名称可能来源于一位名叫撒督的祭司。他们要比法利赛派宽容得多,不过,他们的宽容不是出于信念,而是出于冷漠。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撒都该派在犹太人当中为数不多。他们周游各国,见多识广,虽然对耶和华的信仰忠贞不二,但在越来越多的希腊哲学家的鼓吹下,他们也承认有关生与死的崇高学说。

撒都该派对法利赛派眼中的世界兴趣不大。他们认为那个世界正越来越多地被来自东方的旅行者所带来的魔鬼、天使,甚至各种想像出来的怪物所占据。他们接受现实生活,努力过一种有体面的日子,而不是将信仰过多地寄托在对未来的许诺上。

的确,当法利赛派想要就此与他们争辩时,撒都该派便要求对方从古书中找出确凿的证据。当然这样的证据是找不到的,因为那些可敬的古老经卷一点也没有提到。简单来讲,撒都该派远比法利赛派实际,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保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吸收了伟大的希腊邻邦的智慧。他们意识到唯一上帝的重要性,而不管他是叫耶和华还是叫宙斯。

但他们不认为,如此伟大的主宰者会对人类生存的细微琐事感兴趣。因此,在他们看来,法利赛派的墨守成规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认为勇敢而体面的生活,远比逃避生活,躲进象牙塔一门心思拯救自己的灵魂更为重要。他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对过去时代的所谓美德,他们也并不感到可惜。渐渐地,撒都该派完全失去了对纯粹宗教事务的兴趣,而以非常实际的态度投身于政治生活。然而,撒都该派的所谓宽容,与自诩不宽容的对手一样死气沉沉和偏执狭隘。

许多犹太人在生活中对“下意识之罪”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恐惧。他们的律法过于复杂,没人能够指出恪守古老法典的每条戒律。但是,在律法的化身耶和华看来,这种违犯无论是否故意,本身就是可怕的罪恶,要受到与违背“十诫”几乎同样严厉的惩罚。为逃避这一困境,艾赛尼派,或称“圣洁者”,干脆拒绝一切所谓的“谋生之道”。他们什么也不做。他们逃进旷野,远离一切争斗,与世隔绝。不过,出于安全的需要,他们常常聚居在一起。

艾赛尼派不承认私有财产,个人所有就是大家所有。除了衣服、床和从公共食堂领取食物的饭碗以外,艾赛尼派没有什么可以说是自己的东西。这些虔诚的居民每天都拿出一部分时间,用来耕种几片可怜的玉米地,以获取食物。他们把余下的时间用来精读《圣经》和那些早已被人遗忘的先知的著作。他们通过研究先知著作中那些晦涩难解的观念,来折磨自己毫无价值的灵魂。

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一种毫无吸引力的生活,因此,艾赛尼派的人数相对于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要少得多。他们从不在城市大街上露面。他们不经商,也不参与政治生活。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在拯救自己的灵魂。但是,他们为他人奉献太少,也不对国家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他们间接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日后,他们严格的禁欲主义与法利赛派讲求实际的热忱相结合,影响了一大批人,从而成为这个国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放置死海古卷的第一个洞穴在库姆兰地区被发现的时候,发掘人员注意到半英里之外有建筑物的废墟。起初他们认为洞穴和废墟毫不相干,后来他们在两处均发现了同一类特殊的陶器,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后来又确认了10个洞,洞里有很多古卷残片,此时便证实了第二种看法。其中有些洞穴邻近废墟。

罗兰·德·沃克斯神父带领的考古学家挖掘了废墟之后,他们认为废墟是一个公共聚集中心,使用者便是那些把古卷放入洞穴之中的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因为这些废墟既不像堡垒,也不像房子或者村落,房间和其他结构看起来更适合群体居住。例如:废墟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厅,在旁边发现了很多盘子。这也许是一群人吃饭开会的地方。

这个地方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里面的流水系统。一道沟渠开始于西面的山崖,穿过高地,然后到达建筑物,进而穿过这些建筑物,从另外一侧流出。沟渠流过建筑物的时候,填满几个蓄水池,这样的话,使用该建筑物的人就会有丰富的水源。其中的几个蓄水池有台阶,徐徐向下进入水中,它们就是城市的洗澡池。一个低矮的栅栏分开了进入的人(礼仪上不洁净的人)和出来的人(礼仪上洁净的人)。

任何军队都不大可能修建一座有几百英尺长的露天供水系统的城堡,或者,军队也不大可能需要这里发现的这么多的浸泡池。因此,发掘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与附近11个洞中发现的古卷有关的那些人,用这些建筑物来工作、集会、吃饭、抄写古卷。德·沃克斯神父的理论是,在公元前130年或公元前120年这段时间前后,有一小群人来到这里,并且建造了这些房子。

其他考古学家认为该地区公元前100年左右才修缮完毕,按照他们的说法,从公元前100年左右到公元68年,这里一直有人。

对第一批发现的古卷进行的分析表明,拥有古卷并在此地居住的人是艾赛尼教派的一个小分支。保存最完好的古卷中对于教义和实践的描述与古代作家对艾赛尼教派的描述一致。例如,艾赛尼教派认为,上帝决定每个人身上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其他犹太人则没有这样的观点。

令人惊奇的是,艾赛尼教派的人占领了库姆兰地区,这一观点被罗马地理学家普林尼所证实。在《自然历史》中,普林尼描写了一个地方,在死海的西岸耶利哥的南面,英该地的北面,并且说艾赛尼人住在这里。普林尼也提到了古卷中发现的对于教义和实践的描述,并且还说,艾赛尼人均为男性。

尽管没有资料指明他们的数量,但是世人可以推断其人数。在库姆兰发现了一块大墓地和几块小墓地,大墓地里面大约有110座单独的坟墓,都整齐地排列成排,每块墓的墓碑都安放在南侧。另外还有100多座坟墓。如果坟墓中埋的是艾赛尼教派的尸骨,如果这群人在这里生活了约170年,那么,牵扯的人会多达200余人。但是,有些专家认为人数不超过50人。

艾赛尼教派的成员反对当时的犹太领袖,尤其是大祭司,他们称这些人为邪恶的祭司。这群人选择了朱迪亚的旷野来实现犹太先知以赛亚的预言,他说上帝的子民要在沙漠中为上帝作准备。他们选择的地点可能受到《以西结书》47章的影响,书中说,到了将来,一条河要从圣殿流出,流入死海,使贫瘠之地变得富饶。

艾赛尼教派等待着这个世界的结束,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到来,那时,他们会返回耶路撒冷,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严格遵守自己所理解的摩西律法。他们仔细研读《圣经》,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按照等级组织自己的社会,以祭司为领袖。只有那些经过了两三年考验期的人才能加入该会社。

如上所述,这样一个由几个彼此争斗的狂热宗教派别维持着力量平衡的国家,要统治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学园都市之多重能力

    学园都市之多重能力

    神秘的少年带来了诡异的组织...这一切...似乎是有目地的进行...而他们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个世界的规则...那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那?目地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越来越多的奇异事件发生在都市之中,一切似乎都跟神秘的少年有关......爱上零食--著
  • 阿防

    阿防

    一个农民工的故事。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杀戮卡片

    杀戮卡片

    一个人的历程一个剥夺他人生命和能力的人的历程一个人为了生存的历程“你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能力吗?”“这是战争。”“我只是想活下去。”
  • 神陨之后

    神陨之后

    众神已经陨落,世界已处在纪元之末,万千位面都将面临纪元之劫。身处一个魔法已经没落的大陆,怀带着纪元之种又会掀起怎样的传奇,在这个纪元即将结束的年代是毁灭还是新生。无尽位面,众多强者追寻着古神的足迹,以期看破世界的本质,获得永恒的生命,踏上无上的巅峰。巅峰路上一切困难都是我的踏脚石,一切敌人终将毁灭,执掌纪元,掌控万界。(PS: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出。)
  • 成仙这条不归路

    成仙这条不归路

    敌强她则强,敌若她仍强,最强的对手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人,以前她敌不过,以后.........你猜
  • 逝花流水伴君侧

    逝花流水伴君侧

    初识,她家和他家是死敌,她对他动了情,嫁给他后知道他很多的秘密,产下孩子后便死在他的手里,她的记忆被他重新布置,带着封印的记忆重生。再遇,她依然是他的妻子,可是因为布置的记忆已经不能够满足她的好奇,随后被他知道后又被他精心策划的结局弄到绝望自杀。再次重生,阴谋的种子如影随形,终究还是带着遗憾死在自己的心甘情愿,从此人间再无此人,而陌颜却付出了真心,然而已经来不及了。跟着这本书,踏上不一样的奇幻之旅!(偶是这本书的后妈,,,哈哈哈哈~)
  • 天使甜蜜爱恋

    天使甜蜜爱恋

    天使的爱情,会那么完美吗?甜美的吻,在那一刻,绽放了……
  • 嫣然顾倾城

    嫣然顾倾城

    天作棋盘星做子,谁敢下。地做琵琶路做弦,谁敢弹。本是九天之上那高高在上的神仙,却奈何躲不过宿命的轮回。原是那逍遥自在的无上天魔,奈何却堕入红尘俗世。情之一劫,奈何奈何。
  • 夫君,你们是要造反么

    夫君,你们是要造反么

    夫君们,都给我排好队來,报数,1,2,3,4……刚来到某个世界就要被逼成亲,都不知道长啥样呢!据说江湖帅哥多此非虚言也,看着一堆夫君,有高冷,有霸道,有逗比,有温柔,哇咔咔……“说,你把他们弄哪去了?”看着夫君们一个个逃了,某女指着某男气呼呼问道,“娘子,为夫怕你过于操劳,吧他们都打发了,咱们回家好好养胎吧。”……各位小妖精喜欢哪种类型的赶快订购哦O(∩_∩)O